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陈有舜:中华贾姓,望出武威

时间:2017/8/14 10:01:40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作者简介】陈有舜,字仲达,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专家委员会研究员,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陇右文史及谱牒学研究者。现为武威市凉州区发改局退休干部。

纵览世界历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与其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息息相关。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姓氏谱牒文化又是与国史、方志构成中华历史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华姓氏文化浩瀚渊深,仅姓氏即达二万多个,《百家姓》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然却很少有人知道,“贾氏”一姓原本出自武威。    

翻开武威历朝地方志即可看到,贾氏曾经是武威的名门望族,三国时期著名谋士贾诩,以及北魏的贾思伯、贾思同等人都是地地道道的武威人。据清儒张澍著《凉州府志备考·人物卷》记载贾姓人物即多达22人。其中:东汉、西汉时期有贾季玉;魏时有贾诩、贾穆;晋、宋、齐时期有贾模、贾龛、贾摹、贾骞、贾曜、贾疋、贾子谧;北魏、梁、陈、北齐时期有贾彝(子秀,秀子俊,俊子叔休,从弟润,润曾孙祯,祯兄子景隽,景隽弟景与)、贾粲、贾思伯(弟思同、子彦始)。

贾姓,在中华百家姓中,排45位,人口约600万。据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吉在《寻根认祖——姓氏总论》中记载:贾姓郡望“武威郡”。浙江义乌贾姓祠堂里至今仍挂着“武威”灯号。“武威堂”的匾挂遍大江南北,云贵高原......

关于贾姓出自武威郡“武威堂”的说法,历代姓氏文化学者多有论述。

明代陈士元在《万姓宗谱》一书中说贾姓,“古代家族在武威郡”。清代雍正年间出的《百家姓》中曾记载:“贾:武威。”民国10年所出的中国人名大词典及附录《姓氏考略》中写道:“贾姓,望出武威。”

清代大儒张澍在《姓氏录源·二十一》中记载:“《广韵》云:贾姓,本自周贾伯之后,望出武威。澍按:出自姬姓,晋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附庸,谓之贾伯。《博物志》河东临汾县有贾乡,贾伯邑也,曲沃武功取晋,并贾国,以其子孙为大夫。其族仕诸侯者,晋贾华伐屈,事在僖公六年。韦昭《国语注》贾佗,狐偃之子,射姑太师贾季也,食采于贾,字季。佗后亦为贾氏者。又按:韩姓冒贾氏者,韩寿之子谧为贾充后是也。见《晋书》。”

张澍在《凉州府志备考》中更是不厌其详:“吾武威之贾氏,自魏贾诩始,著于史。《唐·世系表》:贾谊之后丕,生昕,秘书监,二子廷玉、秀玉。秀玉为武威太守,生衍,衮州刺史,生龚,轻骑将军,徙居武威,生二子婇、诩。诩魏太尉、肃侯,生度,驸马都尉、关内侯。又徙长乐,二子通、延。通使中、车骑大将军,三子仲安、仲谋、仲达。仲达颖川太守,生疋。字彦度,轻车将军、雍州刺史、酒泉郡公,二子康。康秘书监,二子度、钩云云,是武威之贾,原为长沙太守傅也。《晋书》疋本传,疋为诩曾孙。唐表乃多以世。又云河南贾氏,世居武威贾渭、贾宁、贾竦,著作郎贾竦字子美,相文宗,是河南贾氏,皆自(武威)姑臧迁移也”。

另,清代武威学者李于锴也在《武威贾氏族谱序》中说:“贾氏望出武威,武威之贾,源自汉贾谊。”由此可见,贾姓自贾季玉世居武威形成郡望后,到三国魏太尉贾诩始著于史,繁衍发祥,枝柯全国。

近年来致力于贾氏谱牒及姓氏文化研究学者贾明先生,年逾花甲,不顾年迈体衰,个人出资三四十万,带着女儿、女婿开着一辆面包车跑遍了全国十五个省市,寻找“漂泊”在外的贾姓武威人。前后历时二十余年,耗费百万家产,出版了133万字的一部记录贾氏3000年历史的煌煌巨著《贾氏春秋》。此书亦有力的佐证了“中华贾姓望出武威。”

这本书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隆重推出。该书是一部实录体谱志典籍,集史料性、文献性、人文性、考古性、可读性、收藏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全书分五册:《姓氏渊流》、《姓氏播迁》、《历史人物》、《文化遗存》、《历史事件》,本书收录大量的贾姓历史文献和有关姓氏的专著、家谱150多部、历史人物近800人及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贾姓族人和蒙、满、回、藏、土、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贾姓同胞的风采。该书是迄今为止在贾氏家谱学方面堪称内容最全面、信息量最大、涵盖地域最广泛、立论最深远的一部谱学专著。

一、贾姓源于商周,郡望武威

贾谊的九世孙贾季玉,东汉时任武威太守,自他之后数代居于武威,形成郡望。贾姓人的《武威堂》堂号,皆因贾季玉居住武威,功勋卓著而得名。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元鼎后相当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据武威贾氏家谱研究者贾明先生讲,贾姓源于商周,贾氏原本皇族之后。商周时,周武王与姜子牙的女儿邑姜结婚后,生了周成王、唐叔虞。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为晋所灭,以国为氏。晋公族狐惬之子射姑为晋太师,食邑于贾,字季他,亦号贾季。”西周时,周康王姬别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伯,作为周朝的附庸国。因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公元前678年,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唐改称为晋,贾国的领土被吞并。贾亡国后,其后裔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就是贾氏,贾姓从此出现。

还有一种说法,即以邑为氏的贾氏。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叫狐偃的大夫,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重耳为公子时,出亡在外19年,狐偃忠心耿耿,一直随从他19年之久,为重耳出谋划策。重耳即位为晋君后,就尊狐偃为大夫。后来,狐偃的儿子射姑任晋国太师,晋襄公(重耳之子)把原贾国之地封给他,作为他的封邑,人称贾季。他的后代就以封邑名为姓氏了。

贾明先生经过多方考证发现,贾姓虽然源于商周,但形成名门望族却是在汉代。先秦时,贾氏除了在山西省境内发展之外,还有一部分人迁至山东省济南。而到了汉代,贾氏多迁至甘肃、陕西一带。西汉成帝时有贾子光,是长安市中的名豪。东汉时的贾徽,史书都称其为贾谊的后裔。而贾谊的九世孙贾季玉,东汉时任武威太守,自他之后数代居于武威,形成郡望,堂号为“武威堂”。

二、 武威历史上的贾姓名人

如前所述,武威历史上的贾姓名人至少有20多人。据《新唐书》里的宰相世系表记载,贾诩是西汉时代文豪贾谊的末裔。另据《贾氏武威郡宗谱》载,贾谊九世孙名为贾秀玉,东汉时任武威太守,自此居于武威郡。其子贾衍任兖州刺史,贾衍子贾龚为轻骑将军,居武威。衍生二子,长子名贾彩,次子便是贾诩。据《魏晋世语》,贾氏一族于晋惠帝时皆至大官,于晋初时尤为显贵。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唐会要》称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3-4]  ,并为《吴起兵法》校注。(《三国志·贾诩传》文多不录)

关于“三国谋士”贾诩,《武威通志》“人物卷”亦有详载:贾诩,武威姑臧人,三国时期著名谋士,官至太尉,寿乡侯;时称“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初仕李傕,策划了长安之乱;李傕败亡后转投张绣,以计策多次击败曹操;后又于袁曹交战时劝张绣投降曹操,曹操大喜,委以重用;随曹操击败袁绍,又以计谋平定马超,后助曹丕成为太子。曹丕继位后,贾诩因拥立之功受封太尉,至死一直为曹丕心腹谋臣。后被陈寿评价为不亚于张良陈平的谋臣。

贾诩天资聪颖,年甫弱冠,被地方举为孝廉,入朝为官。汉阳(今甘肃天水市)名士阎忠非常赏识,认为他“有良、平之奇”。他的机智权变从一件事上充分显示出来。汉灵帝光和二年(179),他因病辞归故里,行至汧(今陕西省汧阳县)境,被反叛的氐人俘虏。贾诩对其首领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太尉段颎久为边将,威震西土。诩本非颎外孙,只是急中生智,借段颎威名以骇唬对方。氐人果然不敢杀害,礼送之,而同伴数十人全部遇害。 

灵帝末,复入京。凉州军阀董卓擅权乱政,因同为凉州人,贾诩受到董卓信任,以太尉掾出任平津都尉,又迁讨虏校尉,担任董卓女婿牛辅的军师。初平三年(192)初,董卓被杀后,长安大乱,牛辅部将李催、郭汜等求赦不得,欲解兵逃归乡里。贾诩对他们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末后也。”李催、郭汜等人从之,乃一路收兵,回攻长安,杀王允等文武大臣,控制了东汉小朝廷。李、郭二人为感谢贾诩,欲给他封侯升官,他坚辞不受,最后拜为尚书。在他任尚书典选期间,“多选旧名以为令仆,论者以此多诩”。李催、郭汜混战长安,他被李催任为宣义将军。这期间,他往来于李、郭两大军阀之间,在劝说双方停战、放汉献帝离开长安、保护大臣等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汉献帝逃出长安后,他上还印绶,建安元年(196)初,辗转投奔到南阳张绣处做军师。 

凉州军阀张绣在南阳立脚未稳,又夹在曹操和刘表之间,形势极为险恶,军中缺少谋士,所以对贾诩的到来非常高兴,以长辈待他,恭谨执子孙礼。贾诩为张绣谋划了三件大事,改变了张绣一生的政治命运。一是说服张绣和荆州牧刘表连和,二是帮助张绣打败了曹操的多次进攻,三是审时度势,公开拒绝袁绍拉拢,劝说张绣归顺曹操。时在袁、曹官渡大战前夕,张绣归顺,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故曹操非常高兴,表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结为儿女亲家以固之。并对贾诩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任司空参军事。53岁的贾诩归曹,是其后半生政治生命的重大转折。他的才略智谋,在为曹操实现北方统一、建立霸权政治和实现汉魏禅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魏黄初四年(223)六月甲申,贾诩病死,终年77岁,谥为肃侯。

武威贾氏乃贾谊之后。祖父贾衍,东汉兖州刺史。父龚,轻骑将军,徙居武威,生二子:缲、诩。 

贾诩家族在东汉中期也算是一个大族。贾诩的祖父贾衍曾经担任过兖州刺史,父亲贾龚也做过轻骑将军,这是个比较典型的官宦之家。大约在贾龚任职期间,全家迁徙至凉州武威。贾龚除了贾诩之外,还有一个叫做贾彩的儿子,不过在史料中并没有多少关于这位贾彩的记载。

贾思伯(468—525),字士休,武威姑臧人。北魏大臣,北魏益都(今寿光)人,其先自武威徙焉。幼年聪慧,10岁能诵诗,“工草隶,善辞赋,文苑儒宗,遐迩归属”。因长期在山东一带为官,后入籍青州(今山东寿光)。他和其弟贾思同(字士明)刻苦读书,志向远大,博通经史,受到家乡人民的敬重。贾思伯从20岁开始即入朝为官,历任中书侍郎、辅国将军、青州刺史等职,功勋卓著,为人敦厚,深受孝文帝信任,被召进宫为侍讲,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师。其弟贾思同历任尚书考功郎、镇远将军、中散大夫、襄州刺史等,后也入宫为静帝讲授《左氏春秋》,成为帝师。贾氏兄弟官高位显,同登帝师,被誉为凉州“双凤”。(按):据《北史·贾思伯传》载:贾思伯,字仕休,齐郡益都人也。其先自武威徙焉。

贾彝(366——427),字彦伦,武威姑臧人。公元398年,被北魏拓跋珪拜为尚书左丞,参与国政,加给事中。

另据清代著名学者张澍在《凉州府志备考》中指出,疑贾思勰与贾思伯、贾思同属同族兄弟。

贾思勰,约在永熙二年至武定二年间(533-544),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贾思勰是寿光人,生平不详,曾任高阳太守。北朝北魏末期和东魏,南朝宋至梁时期(公元六世纪),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所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该书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临淄区在淄博市齐城农业高新开发区在万亩农业示范园内建馆以志纪念,表彰他对人类所作的巨大贡献。

贾思同(?~540)字仕明,贾思伯弟,“少厉志行,雅好经史”,与思伯“俱为乡里所重”。他任襄州刺史时,值元颢之乱,因坚持不降而被庄帝封为营陵县男。后为侍讲,授静帝《杜氏春秋》。又加官散骑常侍,兼七兵尚书,拜侍中。他精通《杜氏春秋》,著《春秋杜氏辨》,今已不传;曾与国子博士辽西卫冀隆互相辩论有关《春秋》的问题,往复质难的文稿积为10卷。死后赠尚书右仆射、司徒公、青州刺史,谥号文献。

贾疋(?-312年),字彦度,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西晋官员,曹魏太尉贾诩曾孙。少有志向,初辟公府,遂历显职,任安定太守。永嘉间,任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封酒泉郡公。六年(312),汉军刘曜陷洛阳,转攻长安。与麹允、阎鼎等率师屡败汉军,旋奉晋武帝之孙、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建行台于长安,受任征西将军。后来,帅军讨伐卢水胡首领彭天护时,夜堕于涧而死。

贾模(?—299年)字思范,贾充族子,贾南风族兄。西晋大臣。晋惠帝(司马衷)时,曾经担任散骑常侍、护军将军的职务,与张华、裴頠同心辅政数年。元康九年(299),贾后淫虐日甚,贾模数为陈祸福,贾后不纳忠言,而渐疏远。贾模不得志,忧愤而终。

贾彝,字彦伦,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北魏道武帝时期名臣。汉臣贾谊后代,六世祖贾敷,曹魏幽州刺史、广川都亭侯,父为前秦钜鹿太守。道武帝即位,拜尚书左丞,参预国政,加给事中。于邺置行台,与尚书和镇守邺都。后为赫连勃勃所执,以为秘书监。年六十一,卒。明元皇帝平定赫连昌,其子贾秀迎其尸柩,葬于代南。

贾粲,字季宣,酒泉人也。太和中,坐事腐刑。颇涉书记。与元叉、刘腾等同其谋谟,进光禄勋卿。专侍明帝,与叉、腾等伺帝动静。右卫奚康生之谋杀叉也,灵太后、明帝同升于宣光殿,左右侍臣,俱立西阶下。康生既被囚执,粲绐太后曰:“侍官怀恐不安,陛下宜亲安慰。”太后信之,适下殿,粲便扶明帝出东序,前御显阳,还闭太后于宣光殿。粲既叉党,威福亦震于京邑。自云本出武威,魏太尉文和之后,遂移家属焉。时武威太守韦景承粲意,以其兄绪为功曹。绪时年向七十。未几,又以绪为西平太守。灵太后反政,欲诛粲,以叉、腾党与不一,恐惊动内外,乃止。出粲为济州刺史。未几,遣武卫将军刁宣驰驿杀之。

贾子谧,据《全后魏文·卷五十七》(北魏)“怀令李超墓志铭”记载:“......息女仲妃,适武威贾子谧,凉州治中”。

贾坛(1862-1941)、字杏卿,武威县城关镇人,出身于商贾之家。贾坛以擅长书法而知名。能书善画,酷爱金石文物,一生为抢救保护武威文物,维修历史胜迹,做出了一定贡献。其兄贾坤为光绪二十五年举人;弟贾垣一生从商,民国初任县商会会长。二十八年(1902)中秀才,封文林郞。民国初至民国20年壬县参议会参议员,同时任县商会会长。迄今在武威市中心巷34号院落,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贾氏大院——贾坛故居,已被武威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武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这座贾氏故居也记载了贾氏一族曾经在武威的繁华和没落。

其余贾氏恕不一一考录。仅据(晋)郭颁著《魏晋世语》云,贾氏一族于晋惠帝时皆至大官,于晋初时尤为显贵。该书记魏晋间名人轶事,有一定史料价值。裴松之注本 《三国志》亦数次引用其文字。不过裴松之亦批评说“惟颁撰魏晋世语,蹇乏全无宫商,最为鄙劣,以时有异事,故颇行於世。”

三、 武威贾诩一族世系录

父祖

贾谊,贾诩先祖,西汉著名文学家。

贾秀玉,贾诩曾祖父,东汉武威太守。

贾衍,贾诩祖父,东汉兖州刺史。

贾龚,贾诩之父,任轻骑将军,徙居武威。

哥哥

贾彩,贾诩之兄。

儿子

贾穆,贾诩的长子,为驸马都尉、历位郡守,承继贾诩的爵位。

贾访,贾诩之子,分得父亲八百户食邑中二百户,而受封列侯。

贾玑,贾诩之子,魏驸马都尉、关内侯,后徙居长乐。

孙子

贾模,贾穆之长子,贾诩之长孙,承继贾穆的爵位,晋惠帝时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贾疋,贾模从弟(《晋书》作贾诩的曾孙[48]  ),仕晋惠帝及晋怀帝,累官至骠骑将军、雍州刺史、封酒泉公。

贾通,贾玑之子,任侍中、车骑大将军。

贾延,贾玑之子。汉哀帝时大臣,担任御史大夫之职。他与丞相王嘉二人多次联名上奏弹劾董贤。元寿元年,哀帝宠幸董贤,董贤滥用国库资财,骄奢淫靡,但哀帝欲封董贤为侯。董贤即无功劳又不是皇亲国戚,王嘉和贾延极力反对,哀帝怒将王嘉下狱。王嘉在狱中遭受屈辱和鞭打,绝食二十余日,呕血而死。由于贾延被稍早免官,所以幸免于难。

后世

贾胤,贾模子,仕晋惠帝,乃惠帝于太子时之近侍。永嘉年间任护军,在洛阳大败刘聪,斩呼延颢。

贾龛,贾模之子,胤弟,仕晋惠帝, 曾任秦国内史、秦州刺史。

贾仲安,贾通之子。

贾仲谋,贾通之子。

贾仲达,贾通之子,晋颍川太守。

四、武威贾氏族谱文化撷英

据《武威堂贾氏宗规二十八则“西江月”》记载:

孝亲

屈指人生大事,承欢养志为先,生身佳毋比青天,敢向青天骄慢。逆子雷霆一击,佳儿富贵双全,痴人拜佛走天边,佛在堂前不见。

忠主

从来圣贤仙佛,无非报主忠臣,人不忠义便非人,忠义神钦鬼敬。何故贪官酷吏,欺君枉法殃民,上有青天下子孙,请试扪心自问。

兄弟

兄须有爱其弟,弟必恭敬其兄,弟兄和气顺亲,心世世一堂余庆。试想同枝同蒂今生,哪有来生如何,财产太分明,枕上唆言勿听。

夫妇

夫妇如宾相敬,从无反目鸳鸯,同心黾勉奉高堂,留作儿孙好样。有子莫收婢妾,有妾莫弃糟糠,百年家政好商量,死一山头共葬。

朋友

自昔良朋好友,原因道义成交,相规仁义结同胞,终日谈忠谈孝。而今交道衰薄,诗警人伦称豪,一朝利尽便轻抛,不顾旁人嗤笑。

宗祖

树有千枝万叶,都从根上生来,祖祠祖墓好徘徊,想想根基何在。不是根基深厚,如今那得良材,岁时祭扫有余哀,世代栽培勿坏。

慈教

子弟不愁愚钝,传家自有良方,先教孝友后文章,步步青云直上。举动百般粗率,语言味一轻狂,谁家伶俐好儿郎,可惜毫无福相。

闺阃

妇女但求贞淑,最嫌巧语妖妆,闺中笑骂达厅堂,这是如何丑状。莫到街头赶会,休来庙内烧香,留心茶饭养爷娘,胜念佛经千藏。

奴仆

奴仆待之宽恕,毒言毒手休加,饥寒交迫爱怜他,他又何来奸诈。也是人家儿女,境遇稍差你家,儿女卖人家,你心如何放正。

邻里

善待乡邻亲族,一团和气为佳,无端横逆且由他,乆乆凶人自化。口角与人解释,莫教讼入官衙,鳏寡孤独更堪嗟,周助葬埋婚嫁。

儒士

士乃四民之首,最宜品行端方,莫干词讼入公堂,碑在明伦堂上。果是天伦不薄,自然丹桂飘香,人间考试未终场,天上题名先唱。

客商

大小各般商贾,全凭真实心肝,几人机巧赚人钱,还是靠天吃饭。千里离乡作客,双亲望眼将穿,花街酒巷少盘桓,早匕回家一看。

(注):魏晋八君子是始见于《唐会要》,指的是魏晋时期八位在不同德行能力方面俱佳且谥号均为肃侯的名臣的合称。魏晋八君子包括贾诩、贾逵、张既、程昱、顾雍、王浑、刘惔、庾翼,其中,贾诩善筹谋划策,贾逵为人忠诚勇武,张既其人政才卓越,程昱智勇兼备,顾雍缜密持重,王浑雅量风趣,刘惔善辨识人,庾翼志向规略。

                            ——摘自《武威堂贾氏族谱》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