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陈有顺、牛亚丽:牛氏得姓始祖“牛父”“牛文”是同一人吗?

时间:2024/7/24 16:34:56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摘要】:《左传》《元和姓纂》《姓氏寻源》等史书及众多牛氏墓志、谱牒等记载,牛氏得姓氏始祖皆称牛父;然宋版《百家姓》、明代廖用贤《尚友录》、清早期写刻本《百家姓考略》和乾隆《钦定四库全书》(《万姓统谱》)及新近发见的民国十一年南乐县《牛氏家谱》(手抄本)则均记载:“陇西宫音 宋微子之后司寇牛文,以字为氏。”“宋微子之后,司寇牛文,食邑陇西,以字为氏。溯夫厥初,微子奔周,王家作宾,典型是肃,字曰牛文,以字为氏......”另外,还从其它地区发见《牛氏家谱》亦有同样记载。若此,牛氏得姓始祖即出现了“牛父”、“牛文”二人。那么,牛氏得姓始祖究竟是“牛父”,还是“牛文”?抑或二者原本就是“同一人”?吾等觉得这个问题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不能简单以“笔误”二字掩盖真相!故不揣翦陋,重新疏理了一下古今姓氏书、辞书、谱牒的记载,并结合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起源与演变,再行考证一下牛氏得姓始祖究竟是谁?以供史学、姓氏学、谱牒学和牛氏文化研究学者商讨抉择。

【关键词】:牛氏  得姓始祖 牛父(牛文) 再考

引言

早年偶读明代廖用贤《尚友录》和《百家姓》之“姓氏源出”,看到牛氏得姓始祖牛文,大不以为然。因自春秋《左传》及隋唐以降,几乎所有的姓氏书、墓志、谱牒等,皆称牛氏得姓氏始祖为牛父,且此说“已成公论,无可辩驳。”廖氏乃一家之言,不足以信;《百家姓》之“姓氏源出”亦为今人所作,俱不可采。故笔者在2020年所著《敦煌遗书与凉州著姓》之“两江总督,两朝帝师:牛姓述略”之“源流”中,亦未采其说。

然而,时过多年,癸卯腊月十八日,河南洛阳牛亚丽女士突然发来她老家南乐县《牛氏家谱》中的若干图片,此谱序言称:“宋微子之后,司寇牛文食邑陇西,以字为氏......”

龙年正月十六日,当人们还沉浸在元宵节赏花灯、闹社火的欢庆时节,亚丽女士又发来另一家《牛氏家谱》图片,谱序亦称:“陇西宋微子后司寇牛文,以字为氏。”当时,笔者即感到十分好奇,因众多史料表明:牛氏得姓始祖乃牛父,咋又接二连三冒出来一个——牛文?

笔者又从宋版《百家姓》、明代廖用贤《尚友录》、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万姓统谱》)、清王晋升《百家姓考略》等史书和其它地方的牛氏谱牒中亦发见诸多相同的记载:“陇西宫音,宋微子之后司寇牛文,以字为氏。”如此看来,被《四库提要》批评为应俗之作而不予收录的《尚友录》,并非“诸所纪载,详略失宜,无所考证”,“应俗”之作也!况且《钦定四库全书》(《万姓统谱》)本身也出现了同样的记载。至于《百家姓》及后世几种《牛氏家谱》中“牛文一说”,亦并非全是“笔误”或“虚妄”之辞!是故,“牛父”“牛文”其人其名,尚需重新认识......

古人云:“夫学术超诣,本乎心识,如人入海,一入一深。”但凡任何一种学术观点,都有它特定的“存在加值”。倘若凭借专家权威,盲目否定,不是科学的态度;而儒子目睫之论,井底之蛙,妄自尊大,则同样令人不齿。姓氏文化研究,尤其是“始祖文化”研究,更其如此。

譬如:前文提到的牛氏得姓始祖是“牛父”,还是“牛文”?抑或“二人”原本就是“同一人”?吾等觉得这个问题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不能简单以“笔误”二字掩盖真相!故不揣翦陋,重新疏理一下古今辞书、姓氏书、墓志、谱牒的记载,并结合古代姓、氏、名、字、号的起源与演变,再行考证一下“牛氏得姓始祖”究竟是谁?以供史学、姓氏学、谱牒学和牛氏文化研究学者商讨抉择。

(按):《唐玄宗开元五年丁巳族望敕》:开元考定从前至今族望,先奉敕旨四海望姓家。永徽六年考二十六姓,与诸姓不同,各得出处远近。其乾封元年,君羡考定,至今依令。武阳李 荥阳郑 陇西牛 并州郭 上党陈 河西汪 安定皇甫 中山鲍 河间刘 雁门夏右件十姓为国之柱。又,《唐贞观六年族望敕》:贞观六年七月十八日......今详定事意件録如前。计开:武阳李、河间刘、陇西牛、梁山姬、颍川上党陈、安定胡、广平程、延陵吴、中山鲍、太原王、炖煌洪,以上十二姓为国之柱。

一、南乐县《牛氏家谱·序》释读

牛姓氏考云:宋微子①之后,司寇牛文,食邑陇西,以字为氏。故曰:“陇西牛氏”。《族谱》谱牛氏之族也。溯夫厥初微子奔周,王家作宾,典型是肃,字曰牛文,以字为氏。陇西世胤。若夫刘秀②当为天子,卓识超绝千古。丈夫不与帝友,立志迥出尘氛。东汉世祖③为布衣,时常与牛牢④交游,尝夜共讲说谶言。牢云:刘当天子。世子曰:安知非我。万一果然,各言尔志。牢嘿然(不言)。世祖问牢之曰:丈夫立义,不与帝友。众皆大笑。及世祖即位徵牢,牢称疾不至。诏每就家存问之,牢恒被发称疾,不答诏命。至于瓦吾力战死,实舍身取义。宋福泽牛皓⑤,仕为川陕宣抚使。时,金人寇秦州,吴玠⑥遣诸校分同,皓至瓦吾遇金将,乃与所部下马战金人。皓欲招之,皓力战死。樊阳赴火亡,乃杀身以成仁。宋霍邱牛富⑦,勇而知义,为侍卫马军统制,戍襄阳,后守樊阳,城破,率死士百人巷战不利,以头触柱,赴火而亡。况乎一夫荷担⑧清凛然!宋扬州牛大年⑨知任州,以清操闻。郡大水,以私钱赈之。及还朝,一夫荷担而已。昌黎送别文章不群。唐牛堪⑩举进士,及归,输韩愈作诗序送之。编篡百有十卷,奠唐瓯于中叶。唐牛凤及?撰《唐书》百有十卷,起自武德(618-626),终于弘道(683)。修立五礼,明堂调。隋鼎之初创,隋初牛弘?好学博闻,初为秘书监,请问献书之路,修《五礼》?,立《明堂》?,帝善之,拜吏部尚书,选举甚称,封奇章郡公。宜乎,一只鹑鵣降滩前,预卜西台之嘉兆,四朝柱礎锡尊勺,堪拟君子之德音。唐牛僧儒?,弘之后裔,第进士。宪宗时,以贤良对策条指失政,累官御史中丞。穆宗时,同平章事。敬宗立,封奇章郡公,终太子少师。僧儒初为河南尹、闻县尉。旧传:县有人入台县,前水中有滩出石砾金沙。一日滩出,老吏曰:此必分司御史。若是,西台?有一只鹑鵣?。牛祝曰:既能有滩,何惜鹑鵣?言讫,一只飞下。旬日,牛拜西台,历事四朝罢相。时文宗赐以彝尊?、龙勺。诏曰:精金玉器,以比君子。然而官高人恶,易招肤受之,诉禄厚怨,难免浸润之谮。我洪、裨、超及十八祖,在明初俱官显要,时有“牛半朝”?之语,奸臣乘机谮诉,言我氏有把持朝政之谋。我氏遂称疾还野,匿迹江湖者数十年。晦迹?韬光?,时则然矣,遁世不见,理亦宜云。

【注释】:

①宋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微”是国号,“子”是爵位)。 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吕氏春秋》称微子、微仲与纣王三人同母,但是其母在生微子和微仲时尚未成为妃,所以是庶子),宋国开国远祖。

②东汉光武帝刘秀(前5年-57年),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 人。东汉王朝建立者(25—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九世孙。西汉建平元年,生于陈留郡济阳宫。适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乱。作为汉室宗亲,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郡,号“舂陵军”。更始三年(25年),公开决裂更始政权,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 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经过长达十二年统一战争,灭亡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平定动乱之后,励精图治。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饬官风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中元二年(57年),驾崩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二,葬于原陵,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颇有作为的开国君主,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使大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废墟中恢复和发展。

③世祖,是指中国皇帝的庙号之一。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他们虽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

④牛牢,东汉时的隐士。皇甫谧《高士传》:牛牢,字君直。世祖为布衣时,与牢交游,尝夜共讲说谶言,云:“刘秀当为天子。”世祖曰:“安知非我。万一果然,各言尔志。”牢独默然。世祖问之,牢曰:“丈夫立义,不与帝友。”众大笑。及世祖即位,征牢,称疾不至。诏曰:“朕友交牛君,清真高士也。”恒有疾,州郡之官常先到家致意焉,刺史、郡守是以每辄奉诏就家存问。牢被称疾,不答诏命。

⑤牛皓(?-1135) ,福津人。为武功大夫、川陕宣抚后军中部将。在与金战争中,力战而死,赠翊卫大夫。绍兴五年(1135),金右都监撒离曷与其熙河经略使慕洧欲犯秦川,宣抚副使吴玠遣诸校分道伺之。皓至瓦吾谷,与金将虎山遇,皓所部步卒不满二百,乃下与战,谓其从曰:“吾所以舍马者,欲与若等同死也。”金人见皓异于他人,欲招之,皓力战死。有承信郎高万,且骂且战,与熙河路部将任安、宣抚司队官秦元、薛琪、张亨皆死于阵。金人相谓:“真健儿也。”后皓、安皆赠翊卫大夫,官其家五人,赠万等三官,录其子。(见《宋史》卷四百五十二·列傳第二百一十一·忠義七;乾隆元年《直隶阶州志》卷下“人物”附选举)

(按):乾隆元年林忠纂修,毛琪麟续纂修,葛时政重纂修《直隶阶州志》卷下·人物志·(宋)牛皓(附选举)。

⑥吴玠(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因祖父葬于水洛,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吴玠喜读史书,凡往事可鉴者总要录置于墙壁窗口,作座右铭。通晓孙吴兵法,深谋善断,智勇兼备,遇敌不图小利,善于避敌之优势而扬己之所长,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因此在战争中常处于不败之地,对部卒严而有恩,能虚心倾听部卒意见,选拔将佐,不论亲故权贵,士庶兵民,勇者必录而用之,故将士乐为其效命。他任宣抚副使之职,仍“简易如故,常负手步出,与军士立语”

相关文章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