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逢庆:介休县孟氏族谱续修工作总结
- 时间:2024/8/21 10:18:02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自古以来,史典为国之本,宗谱为家之源。国无典则法制不明,家无谱则族伦紊乱。木有百枝必归于本,水流千川必归于海,裔有万派必归于祖。先祖开创于前,子孙承志于后。先有孝子之心,后出忠良之才。鞠躬尽瘁乃忠良之志,修谱祭祖乃孝子之心也。孝莫大于尊祖,恭莫大于敬宗。可见国以史册为典,民以修谱为根,为了族伦有序,秉德循礼,众多氏族都有各自的家谱传于后世,但是唯有孔孟家族世系自古至今,两千三百多年来能够相传相承,驰名中外。
我孟姓子孙本轩辕黄帝后裔,十九世传于周文王。后武王之弟周公旦封于鲁国(在山东境内),其长子伯禽为鲁国第一代国君,八传至鲁桓公,鲁桓公庶长子庆父即我孟姓得姓始祖。再传十三世就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孟子。孟子,名轲,生于山东邹县马鞍山,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从孟子起到“维”字辈(北里村谱“继”字辈,南辛武谱“正”字辈)已历七十八代,两千三百多年历史。其间子孙繁衍生息,也为躲避战乱、天灾而迁徙各地。
我介休东北里、南辛武孟氏为孟子嫡裔正宗,祖先从山东邹县迁到陕西。明朝永乐年间,從璲公由陕西西安府华州柳枝镇石孟村迁到山西汾州府介休县东北里村,從璲即本支介休孟氏之始迁祖。其第二代文忠迁到本县南辛武发展。随着时代变更和社会发展,我们家族枝繁叶茂,兴旺发达,在北里村和南辛武共同繁衍,并在南辛武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然村一孟家堡。
迁居介休后,孟氏族人勤劳节俭,耕读传家,遵规循礼,人才辈出。期间数修家谱,特别是第十世祖尚宾爷确立了家训和二十个字的家谱字辈,为子孙兴旺发达、家族繁荣昌盛做出了很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族人外出经商、求学、工作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对家谱知之阅之者甚少,两村的古谱皆已成为孤本,传阅有限。加之近百年来族系代数传承及与山东总谱之关系等多有不明,通达之士已年迈且寥寥无几,若再不加以抢救整理,日后必为憾事。故由本人倡议,族人建保、建光、建卫、立功、天森、天林、逢钰、繁金、恭佑、锡前、锡斌、永亮、永壮等附议,成立了家谱研究会,并推举永亮为会长,永壮为副会长,开始研究整理古谱并加以续修。
本次整理和续修家谱从古谱入手,原始序言附在《艺文》中,世系表根据现有人口进行了续填,增加了孟氏源流、家规家训家风、尚宾爷确定二十字辈和御赐族谱(总谱)对照表、名人传记、山东孟府孟林孟庙介绍、祖茔、祠堂、房产及有关图片资料等内容。
经家谱研究会讨论决定列入了名人传记的人员为:皇封人员;科举考试有功名者;《介休县志》中名人烈女;战争年代参加革命的军人烈士;当今村里的书记、村长、会计;在外工作的局长、校长;企业的厂长、经理及在科学技术研究上取得成就的人。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接续世系表时,由于时间久远,资料不足,有些地方先人和后人出现了断代,只能另列于后。
本次整理和续修家谱参考了本族天森提供的东北里村咸丰年族谱、恭佑提供的南辛武古谱和孟永耀二O一八所修《孟氏家谱》,特别是天森、恭佑二位老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指导和协助,建卫、立功、逢庆、繁金、永亮、永壮等走访、查阅资料,天森、逢庆、繁金、永亮、永壮更是奔走于陕西、山东等地访问调查,为取得第一手资料不辞劳苦,辛勤耕耘。本次整理家谱还受到了介休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全先生的指导帮助,介休市政协郝继文主席对本书进行了校点、撰写了序言并题写了书名,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族人批评指正。
孟逢庆
2021年6月
上一篇:孟恒凯关于出版印刷孟氏族谱的说明
下一篇:介休县东北里村孟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