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戴振标:家谱编修,推广使用横排版面的必要性

时间:2024/7/24 16:54:10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编者按:本文原标题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从我们编修族谱的实践论续修族谱应推广使用横排版面的必要性》。

从历史沿袭上讲,家谱编修一直采用旧体例是习惯使然。

中国的文字早期刻在甲骨、竹简、木牍之上,编成一册需要很多单个的竹简(木牍)。因刻字的器物大多是细长的条形状,横刻文字不方便,不便编辑成册,更不便阅读,竖刻体例便大行其道,千百年来人们即形成了文字竖写的习惯,且这一习惯延续了很久,并未因为造纸术,印刷术的进步有所改变。

过去,人们大多数没有接受教育,许多读书人也存在因循守旧古制的保守思想,纸张普及后没有多大进步也无可厚非。

一、旧式体例存在时代上的违和感

现在文化教育已覆盖全社会,阅读已经进入各个群体之中。对各类书籍,人们阅读习惯及要求有了巨大变化。

人体两眼左右平行,从视觉平衡角度讲,横排版书籍更符合卫生阅读的要求,阅读更方便。因此横写比竖写更科学,更便捷,更易于被大众接受。特别是西方文字,如阿拉伯数字和英文等竖写不尽人意,很尴尬的。我国出版印刷的书籍均以横排体例并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印刷发行,这一体例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为大众接受。

旧式体例存在时代上的违和感,因此续修族谱若依然采用竖排体例,旧瓶装新酒,其展现形式已不合时代要求。

二、旧有体例存在弊端

欧、苏谱牒体例,五世一抬头,这种模式往往造成版面浪费。

一是无法满页排版,浪费纸张空间,一部谱页里有许多空白,造成翻阅、查找的困难,极易浪费时间,不易被年轻人接受,直接影响传承历史文化效果。

二是竖排版在设计上局限性很大,不能按内容随意扩展,以世系图为例,更能显示其局限性。而横排版可依据内容随意扩展,实用效果好,充分显示其科学性。

三、因循守旧思想仍然有市场

有的认为竖排版古老,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动,动了便是不孝,是蔑视先人。这种食古不化思想要不得。

也有人不愿下大力气研究新的编排方式,因循旧例省心省事。重新编排,充实内容,麻烦多,困难大,有畏惧心理。这是不可取的。

四、国家推行书籍横排版,事实证明其体例先进

新体例方便后人查阅,能更好传承历史文化。从此大局出发,我们应适时改变传统观念,不然续出的家谱费时费力,有违续谱人的初心,更有违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

我们要有与时俱进责任感,积极推行家谱横排编印。

墨守成规,照搬沿袭旧的体例,不方便大众阅读,年轻人不易接受,也与现行印刷、出版、发行的各种书籍的编辑体例不相匹配。摒弃不易于让大众接受的竖排版体例,使用横排方式,使续修的族谱编辑走向现代化体例上来,很有必要。              

五、纵观我国当今出版的各类书籍及各级行文和印刷的各种刊物,人们往来书写的信笺无一不是横排版面;其它国家书籍也都一律采用横版排列。这一科学排版,被世界各国印刷出版界所公认采纳。证实了它的便捷和科学性,所以当今我国在传承历史文化修谱活动中,还有很多沿袭旧的竖排版格式,很多弊端显现出来,给阅读、查找、带来很多不便。既浪费纸张加大成本,使之繁重冗长内容扩散,我们应当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在修谱中下大力气放弃旧版,改革创新积极进取,适应新的阅读印刷排版要求,使家谱切实做到真实、好看、好用之目的。

六、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任何事情都要顺应历史的潮流,不断改革,科学安排,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才能充满活力,经久不衰的流传下去,续修家谱也是这样。

像我们现在的立体交通,天上飞机,地上高铁、轻轨高速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及地铁,科学的布局方便了人民的出行。如遵守以前的一条路交通秩序怎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现代的高楼大厦,地下商城来满足人民居住和购物之需,如依旧按照过去四合院建设布局得需修多少路?耕地需要占用多少?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七、根据现在人口繁衍越来越多,修谱中世系排列越来越繁,据科学推断论证,一个姓氏修谱如采用竖排版面,其纸张需要是横排版面的六倍之多。这样所修家谱势必将缩小文字,需多部才能完成,况且不易拜阅查找。既浪费了纸张,又使人阅读前后首尾不相顾及。伤脑筋,费精力,而阅读效率事倍功半,不能与现代书籍阅读相匹配,感到别扭和不适应,为青年人所不好接受,更不能与现代电子版相提并论。

八、我们江苏徐州“典礼堂”戴氏八修族谱坚持横排版面,首先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上来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中华民族的血脉。

内容编排借鉴古人之优,不怕麻烦,克服困难。设计了以下目录健全组织宣传发动,订立方案,筹款融资、信息采集、内容录入、成稿校对、内容反馈、反复校改、充实内容、框架设计、定稿刊印,一次次逐步完成。首先专人对旧谱以原内容不变,用横排版进行重新设计,既简洁明快内容容纳科学广泛,又不失老谱古风遗存。我们设计了,五世一页,上承一世下传一世的图示法,上挂下连,用箭头递增所示下一世系。这样一张谱页图示上把该支系七世的名录跃然纸上。使人看上去赏心悦目,查找阅读方便。然后按该图示的个人传记铭文与世系相对应。包括上承谁子,生卒年代,学历和工作任职情况。配何村人氏,生子几人、生女几人,女各嫁何村何人,把整个家庭人员的出生、婚配、生育子女等情况以简明的文字,将世传资料记录下来,阅读者一目了然。对称谓按我国现行的建档规范称谓,夫妻称配,女儿称嫁,废除旧谱称适等称谓。

九、使用横排版面,在续修家谱中由于集中了大量文字信息,增加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增加丰富了许多内容,使谱牒内容不再单一的以人名记载为主;从而增加阅读性。我们在谱籍中,除正常的,前言、凡例、流源、迁徙、世系、族规、族训、谱序、谱籍世系正篇等又增添了旧谱存照、人物传略,族亲风采、英华谱赞、庆典掠影、宗祠新貌、族事拾零、族事纪文、诗赞先祖、史海钩沉、相关考证、活动缩影、历史记忆、流源考辩、诗联汇编、故事传说、名词释义、乡风民俗、地方文化等栏目和国家有关朝代的历史资料。使族谱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内容更加详实,内涵更加深刻,思想更加精深,论述更加精辟,更加使族谱实现多种价值,承载传播更多文化内容。

十、我们八修族谱,以A4纸整页为版面,总计2000页,可容纳200万字。如按竖排版面,则达一万余页,需装订十几部。而横排版面,字迹不需要缩小,便于各阶层年龄段阅读,装订两部即可。得到了广大族人和他姓专家的肯定和赞誉。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以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情绪百折不挠、发扬积极奉献的精神,鼓舞我们开创完成了族谱的横排工程。

十一、这次修谱,理事会有一个终极目标:通过完善形式,充实内容,建立多平台以联络宗亲情谊,真正达到“佑启我后人木本水源之思,同气连枝之义”之目的,为此,做了许多工作。

建立固定的祭祀场所,是汇聚族众,联络宗亲情谊的最好的平台。新建宗祠碑亭为典礼堂戴氏族亲提供了极好的活动场所,今后我戴氏族亲凭吊先祖有所归依了,这也完成了先辈一直未了结的一件大心愿。

家谱是族众心灵沟通另一个活动的平台。为了能使族众通过拜阅家谱,了解更多的先辈生活繁衍情况,唤起族亲们敬惜先祖创业艰危,引导后人立志壮大祖德的思想感情,我们一改过去续修家谱纯粹登记人丁,明确世系的做法,家谱从形式到内容整体上做了革新。

一是改革版面,按照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改革的目的及我国目前通行的行文体例设计版面由竖排版改为横排版,虽然仍是五世一抬头,但八修版在正文前增加了提要。世系传承、人员关系通过图表直观反映出来,一目了然。且做到了上挂下连,使前后连贯起来,翻阅查找更方便,利于传播后世。

二是对老版家谱,通过不同年代的抄录本相互参照校阅,更正错误,补齐遗漏等。

三是对家谱文字部分进行相互校对的同时,加注了标点符号,使得阅读更方便。

四是打破传统观念,增加记载内容。便于继往开来,传承发展。

过去的家谱人称“半个月亮”,不能反应全面情况。八修版不仅登录了男性族人的婚姻、子女状况,还记录了出生年月、学历,一些人员的事迹也做了简述。更重要的是记录了戴氏女性的婚出状况,嫁入我戴氏门庭的妇女的基本情况。并提倡女子也可以作为继承人记入宗谱。家谱续修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五是对家谱做了深人细致的研讨,形成材料,补齐了家谱诸多地方语焉不详的短板。

这部分工作量很大。比如,我们过去只知道家谱遭火焚,具体情况不甚了了。我们的宗排制定有哪些深刻寓意,没有谁知道先辈们在这方面倾注的心血。迁丰始祖三兄弟出临晋,其他宗支情况如何?各姓盛传八十八家团结如兄弟,共同建设丰南,八十八家有哪些故事?我迁丰始祖的身份地位是怎样的?我们的《族谱序》是哪一年完成的?这些疑问我们加以考证,力图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我们还摘录汇集了部分材料,力图使大家了解先人们当时的生存状况。

对我戴氏的起源,我们这一带传统的习俗,关于先辈的种种传说等等,我们通过发掘整理相关知识,让人们了解先人们奋斗历史。

六是刊载族人撰写的诗词文章,表达对先人的纪念缅怀。

七是理清线索。对我戴氏各房分支分布地域做了大致的整理,外出人员做了梳理统计。对历次修谱情况做了资料归集。

八是明晰我戴氏渊源。对我戴氏来源、分布、产生的历史名人做了系统介绍。使我族人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我徐西戴氏一族,对整个戴姓辉煌历史有个大致了解。通过追踪溯源,把我徐西戴氏纳入到整个戴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增加我们的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