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家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印刷基地 >> 宣纸家谱 >> 浏览文章

周口市淮阳县李氏家谱

  • 时间:2020/3/12 16:03:45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老家河南家谱馆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负责设计排版的《周口市淮阳县李氏家谱》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周口市淮阳县李氏家谱序言

自从盘古开天地,便有了天地生人之说。而天地生人,前必有祖先所创,后必有子孙延续。而延续之过程,为不至于祖孙辈序紊乱,便有了族谱。族谱,本家史也,其与方志、国史三大巨柱共同构建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厦。国无史则典章无载,而不知兴替,族无谱,则祀祖无据,而轮次不分。族谱反映出的是每个人来龙去脉之演变,族谱为亿万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无族谱之追踪溯源,家则成无源之水,无法连贯。故谓:溯其源而知其根,明伦理而循纲常,此修谱之大旨也。

追溯李氏,本自赢姓,其原始始祖为少典,姓公孙,其后是少典之子黄帝,名轩辕。

李氏血缘始祖为皋陶(颛顼的后代)。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至舜(黄帝次子昌意的第八代孙)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民安居乐业,深得舜帝赏识。舜帝将他作为继位候选人,但还未来得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皋陶之后,历禹、夏、商26世为理官,传至33世理征时,他因屡谏纣王(公元前1075-前1046)且执法不阿,遭杀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携子利贞逃至伊候之墟(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树上结了一些“木子”,二人采树果“木子”(李),得以活命。后到豫东,在离陈(今河南淮阳)不远的苦县(今鹿邑东)安家落户。为感谢“木子”保命之功,同时为躲避纣王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李氏正史始祖为李耳。其于周平王时任大史,古之圣人,博大精通。孔子曾问礼于他,受益匪浅,说我见到老子“如龙乘云”。老子著有《道德经》上下篇五千言,流传后世。

至于淮阳南20里李庄李氏一族, 何时迁人,因无李氏家谱故无文字记载,只辈辈相传,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据考证,应是明洪武年间官方大迁民而至。历经明、清、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600余年。

先祖兄弟二人,担挑篮提,携妻带子,一路行至陈州南20余里,见一高岗,旁有盆罐瓦砾,偶有人迹,遂在此落住。若干年后,老二南迁至李香卜落户。兄弟二人各自耕田开荒,繁衍生息,虽处两地,后人多有往来。直至民国初年,香卜族人仍有去陈州赶会与老家人相聚之说,至今他们仍认为买臣集西李庄是他们的祖居之地,即老家。

我祖以姓取庄名,建宅修舍,采桑耕田,辛勤劳作,仅得生存。子孙人学堂者甚少,人仕途者更无,代代贫穷,故家谱难修。清末民初,军阀混战,盗匪四起,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我族庄小户稀,更兼匪盗骚扰,亦或另有因由,李氏部分族人先后迁人城南双塚买臣集:韦庄、熊楼及何庄定居。

民国年间,韦庄族人李子贞,字幹臣,有志于修订李氏家谱。但受制于诸多因素,仅撰写序言,议定字辈谱(忆祖安元全,太子传家兰[祥],克成先世德,宗派可能言[扬] ),未能全成修订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吾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祖坟香火旺盛,先祖恩德日隆。每念至此,常为族谱未修,致使后人根源难寻,不知先祖之艰辛而忧思难寐。诸族众亦多有同感。徙迁异地他乡之宗亲,心系故土,魂牵梦绕,更惧多年之后与族之本源音信皆失,致使一本之木枝叶不似,同源之水分流不融,共祖同亲之血脉而成路人,岂不痛哉!

欣逢盛世,国富民强,为圆族众心愿,同李家庆,李兰彬,李诚等族众多次商议,立志创修家谱。但由于李氏家族前无族谱,资料匮乏,加之编撰经验不足,文字撰写水平有限,才疏学浅,有负重托。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族人下次勘正为妥。

唯愿吾辈及后人,以忠孝礼仪之心,行仁义礼智之举。创李氏之大家,彪史册之伟业。枝叶繁茂,人丁兴旺,英才辈出,万世流芳。此序也。

新印家谱
家风家训
推荐产品
姓氏动态
姓氏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