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毕氏家训
- 时间:2024/7/23 15:59:14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老家河南家谱馆
东平毕氏家训
毕先森是东平毕氏最后一位“先”字辈老人,他晚年将前辈训导整理成篇,名曰《家风嘱咐》。此文2010年被中国和谐文化网列为传统道德文化教材之一,并作如下按语:这篇“毕氏家训”(原名毕先森“家风嘱咐”)是孔孟之乡山东省东平县一位八旬老人的临终遗训。其目的是训导后代子孙,做仰无愧于天,
俯无愧于地的好人。编者认为:这是一篇至忠、至孝、至仁、至义、至礼、至信、至情、至理、至善、至美的传统美德实践总结。这篇遗训清楚地表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又是启迪后人、绵延万代的传家宝,是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瑰宝。《家训》内容是:
家风好,家道兴。毕氏家族,忠孝继世,道德传家,祖风淳正,源远流长。为上承先祖之厚德,下开后世之繁荣,将先辈训导整理如下,以告诫后人。
一、常想爱国护家之事。
国乃家之根本,爱国至上,世代不忘;家乃国之组成,护家兴族,祖辈相传。毕氏家族多有齐家治国兴天下之贤才,后辈当绵延祖风,站位宜高,眼光宜远,格局宜大,跳出“小家”想“大家”,胸怀宏伟抱负,立志报效祖国,悉力齐家兴族。
二、安家之道和谐第一。
我家族世代以和睦著称,后世切记,“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要敬祖、孝亲、睦族,父慈子孝、姑爱妇敬、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夫妻恩爱、妯娌和睦,骨肉同心,互谅互敬,家中洋溢亲情爱意、充盈祥和安宁。
三、家兴之源勤和俭。
我祖上素有“勤以立志,俭以养德”的风范。后世切记,不怕家景贫,就怕人不勤,勤是创财富之源,当思变图强,既勤于奋斗,更勤学善思,探路索径;俭是防衰败之端,抑制物欲丧志,戒除奢懒误业,杜绝铺张浪费。
四、以行善积德为座右铭,常怀恻隐之心,立足与人为善。
害人之心不可有,帮人之心不可缺。心存善念,口出善言,躬行善事,怜困扶贫,散财赈恤,解人危难,成人之美。但行善事,莫求报偿,善恶自有天知,福德留于后世。
五、百行德为首,立德靠自律。
人生于世,无德不立,立功始于立德,立德源于正心,正心修于自律。自省如镜子,能够自知;自律约束自我,内化于心,收敛私欲,戒除陋习,不贪、不沾、不损公肥私,不损人利己,不做非份之事,不争无妄之财,但求无愧于天地,修身养性,自胜自强。
六、胸襟宽阔,虚怀若谷。
低调做人,与世无争;克欲藏锋,心态平衡;以德报怨,平息愤争。常记辞让是智慧,不是软弱,能忍常人所难忍,让常人所难让。平安守分,清静淡定,愉悦处事,知足常乐,“大事难事”担得起,“逆境顺境”受得了,“荣辱喜怒”不受惊,“仇隙烦恼”放得下,“酒色财气”能过关,轻轻松松过生活,开开心心度一生。
七、崇尚道义,心存良知。
明辨是非,分清对错正误,知晓羞耻,守住做人底线;心怀感恩,知晓世间人和物皆有恩于己;忠诚为人,言而有信,以德交友,谨终如始,常记多个朋友多条路,树个敌人多堵墙,储存友情比储存金钱更有用。
八、待人接物,尊重为本,礼貌至上。
不笑人之短缺,不讥人之贫寒,进门都是客,见面三分情,不论尊卑贫富,对不速之客,即使是得罪过自己的人,照常笑脸相迎,好言相待。你只要克己敬人,别人就会将心比心;你做到敬人一尺,别人就回敬一丈。
九、邻里相处,谦让随和。
邻居百舍,宅相连地相接,前辈有情,后世有缘。邻里纠纷,不可计较,田亩相交不争地垄边,宅基相连能让“三尺巷”,只求有个四邻安,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十、教化后人,育德为首。
财富传家难过三代,道德传家十代悠远。后继有人靠教化,千事万事唯此大。再穷不能穷学生,再难不可忘育人,育人育才先育德,人才一代接一代,齐家治国平天下。
希望我的嘱咐能垂范后世,激励后人。
毕先森于2007年10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