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家谱查询 >> 董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老红爷是董氏宗族心中顶礼膜拜的“神”

  • 时间:2014-02-15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 本文摘选自董氏家谱,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 本文网址: https://www.jiapu.tv/t/23183.html
  • 如今在大宾董氏家族中,六十五岁以上的男性见过“老红爷”画像的人不少,但能说清楚大宾董氏家族为什么悬挂他画像原因的人却不多,至于除了知道他是“老红
    爷”之外,还知道他究竟叫什么名字、生前在哪里做官、官居何职等详情的人几乎没有。

    但是,在他们中间普遍有一种共同的说法,就是“老红爷”是服毒自杀的。画像上黑色的手指即为凭证。由于画像上没有署名,给后人留下许多谜团。

    董德顺,八十一岁,文盲,身体不大好,一说起董氏家族中的轶事,却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他说:“我见到的‘老红爷’画像头戴乌纱,帽翅较长,身穿红袍,腰束玉带,脚蹬朝靴,坐在太师椅上,很威武‥‥‥手指头全是黑的‥‥‥听上辈人讲好像朝里出了什么大事,他喝毒药死的。具体是哪朝人,我不知道。可能是因为他穿的是红颜色的朝袍所以才叫他‘老红爷’吧。听董书润说‘老红爷’叫董闻礼,是个州官‥‥‥”。董书润说,最早时“老红爷”的画像是在他们家里挂着的,不知啥时候转到大户董书阁家了。

    董德重,七十岁,小学文化,是见过“老红爷”画像次数较多的人之一。他说:“小时侯每年正月初一去董德奇家拜年磕头,见‘老红爷’的画像有两米来高,当时
    在董德奇家的南屋墙上挂着。听说是卢圪垲张月聚画的。  ‘老红爷’手指是黑的,一点都不错。听说是服毒自杀,好像与李白成有关。  ‘老红爷’叫董闻礼……”

    董秉法,年近七十,小学文化,当过小学教师,煤矿工人。他说:“董琛云当县文化馆馆长的时候,我在文化馆见到一套《阳武县志》。这套县志共有八本,蓝布封面,骨针别着,每本都有一扁指厚。书上说‘老红爷’是服毒死的,原因是一臣不保二主。死时年龄也不大。画像上的‘老红爷’身穿红袍,头戴乌纱,帽翅比较长,跟豫剧《七品芝麻官》里的唐知县戴的帽差不多。像是画在绢上的,由于年头较多,我见的时候,画像上有虫咬的小窟窿,有的地方褪了色,有些模糊。画像当时在董德奇家南屋挂着,有两米来高。因为穿的是红袍,所以都叫他‘老红爷’。听说‘老红爷,叫董闻礼……当时‘老红爷’旁边还有董三官的画像。董三官身材瘦削,穿的是清朝服饰,留有八字胡。画像下面是祖先牌位。董三官的画像没有‘老红爷’的画像大:不记得‘老红爷’有没有胡子。”

    董文俊,七十六岁,小学文化。他说:  “‘老红爷’的画像最早挂在大户董书阁家里,解放后董书阁成了大地主,他怕‘老红爷’的画像给自己带来麻烦,就转到了连家。当时画像较新,听说刚在开封裱过。同时转到俺家的还有董三官的画像。一九五一年,俺家被划成富农,我父亲胆小,害怕这些画像给俺惹事,就转到董德奇家,因为他是村干部……画像上的‘老红爷’手指真是黑色的。听说他是喝毒药死的。”

    董德奇,七十八岁,正科级干部。他说,解放后,  “老红爷”的画像在他家挂的对问最长。文革初期因被红卫兵视为“四旧”,多次要求销毁,不得已转藏到董广远家里,后又转藏到董德福家里。

    董秉奇,六十三岁,退伍军人,中学教师。  “老红爷”的画像是1966年转入他家约.在他家挂的时间很长,他的记忆最深,描述的也最为逼真。他说:“画像上的
    ‘老红爷’正襟危坐目视前方,长脸型,脸下部较胖,颜色稍红,双手卡在前面的玉等里,很威武。手指确实是黑的,面部没有胡须。”

    前面有三位族人都提到“老红爷”是董闻礼,那么董闻礼究竟是不是“老红爷呢?”

    董闻礼,董氏七世祖,董慎言曾祖,年升淅川县教谕,回籍后乡饮大宾三次。明万历十九年贡,任虞城县训导,万历二十新版民国二十五年《阳武县志》192页和《董氏族谱》旧谱均有记载。董闻礼出仕最高职位是县教谕,致仕回籍后曾做过三次乡饮大宾,这说明他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影响较大,这也是他一生的殊荣。他的事迹能使后人津津乐道,这本身再正常不过了。况且族谱上有明确记载他有画像存世,后人把催说成是“老红爷”一点也不奇怪。但是,仅凭旧谱上“现有像存焉”五个字就断定董闻礼是“老红爷”未免有些牵强。

    需要强调的是,董闻礼的仕途一帆风顺,在如今所见到的资料中没有发现他遭受什么厄运,他应是善终。

    那么,画像上那位头戴乌纱、腰束玉带、黑了手指、坐在太师椅上的“老红爷”究竟是谁呢?——九世祖董时和的可能性最大。理由有五:

    一、董时和为官七品,符合画像特征。按明朝制一至四品文官着红袍。七品官员虽非红袍,但常服亦可着红袍。董时和明朝天启元年选贡,出任陕西省扶风县县丞,升陕西省麟游县知县。他穿朝服戴乌纱束玉带完全符合明制七品以上官员身份。

    二、董时和死于国难,英勇悲壮,为朝廷旌表,是董慎言悬挂其画像的重要原因。明崇祯时期,内有奸党权倾朝野,外有流寇四起义军压境,朝廷惶惶不可终日:城池岌岌可危,政权瞬息则变,崇祯皇帝已无回天之力,区区一个知县岂能力挽狂澜?义军压境,城陷在即,危急关头,董时和必须做出选择:降,虽能保全合家性命,却有负皇恩,愧对朝廷,玷污门庭,落下永世骂名;战,外无援军,内少兵将,以卵击石,徒劳无用。一个文官知县手无缚鸡之力如何能敌义军劲旅?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为国捐躯。

    董时和在甲申之变中,合门殉难,入忠义祠,入《忠烈传》。史料与族谱记载一致。黑手指应是殉难时留下的佐证。

    三、董时和与董慎言的叔侄关系,使董慎言在迁居大宾之后悬挂其画像多了几分可能。且不说董慎言与董时和叔侄年龄相差几许,最起码他们之间一起生活,一起读
    书玩耍的经历一定有过,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应是肯定的。

    再说,董慎言,邑庠生。从他开始往上数到六世祖董桐,明嘉靖后期人,任山西省大同府前卫经历一职,是一个正八品文官。董桐之子董闻礼,董闻礼之子董睿系生
    员,育有四子:长子董时雍系生员;次子董时熙系生员,即董慎言之父;三子董时泰;四子董时和。董慎言应该清楚知道从六世到九世近百年的直系中,就出了董时霄一个知县,太不容易了。况且董时和之死是那样的壮烈。董慎言会作何感想?他能为死去的叔父做些什么?

    四、董慎言最崇拜的人应该是董时和。家族中五世祖董仁、董仲虽然做过知县,七世祖董闻礼做过教谕,但都不能与董时和相提并论。抛开叔侄关系不论,董时和感
    天地、泣鬼神的英勇壮举,足以让董慎言永远怀念。人们都有崇拜英雄的情结,况且这是自己的叔父,董慎言在迁居大宾以后的时间里,会时时想起叔父的音容笑貌,想起他的英雄事迹。他一生都会把叔父当做典范,激励自己,教育后人。董时和是家族的骄傲,时代的楷模,董慎言悬挂其巨幅画像祭祀供奉完全在情理之中。

    五、方言中谐音的影响,  “老红爷”可能是“老和爷”的误传。中原地区的民族非常文明,在称呼长者名字前加一个“老”字以示尊重,这似乎已成惯例。董时和弟兄几人的后代称董时和为“老和爷’’十分正常。因为“和”与“红”声母相同,一旦韵母读错音,再以讹传讹,久而久之,老和爷会不会叫成“老红爷”呢?这种情况在我们原阳县城周围屡见不鲜。如:“宣化堡”叫做“箱武榜”,“东隅铺”叫做“东洋胖”等就是例证。试想,单纯以画像人物身着红袍,以貌取人叫之为“老红爷”难以解释。

    董时和是我们董氏宗族的杰出人物,感天动地勇赴国难的伟大壮举,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不管董时和是不是“老红爷”,都不会影响他成为我们董氏宗族的楷模。由
    于族谱不详、佐证不足,即使如此赘述,  “老红爷”究竟是谁,仍是未解之谜。

    现在,究竟董闻礼是“老红爷”,还是董时和是“老红爷”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红爷’’是我们的先祖,是我们董氏宗族心中顶礼膜拜的“神”。

    董秉庆董自安

    2012年7月4日

    附记:本次族谱编修所采用的《“老红爷’’其人》一文,是一篇颇具分量、颇具争议的文章。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老红爷”其人,客观公正的评价“老红爷”在我们大宾董氏家族中的地位,观点新颖独到,见仁见智。  “老红爷”是我们董氏家族中留下谜团较多的先祖,希望各位宗亲读者能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解读这篇文章与“老红爷”其人。或许这样的争议还会持续下去,但愿我们这种争议能唤起族人对续修族谱意义与价值的理性思考。

    欢迎留言寻根寻谱!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最新更新
    牒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