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家谱查询 >> 李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李平福(刘庄店镇李楼西村党支部书记)

  • 时间:2014-03-28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 本文摘选自李氏家谱,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 本文网址: https://www.jiapu.tv/t/24043.html
  • 李平福,1954年11月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沈丘县刘庄店镇李楼西行政村人,1985年至今任该村党支部书记。

    李平福1970年在李楼中学毕业,1971年至1972年在生产队劳动,1973年至1976年到大队任团支书,1976年至1982年任大队革委会副主任,1982年入党。1982年李楼村分队后,李平福任李楼西村委会主任,1985年任李楼西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平福在担任村干部特别是任村支书以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为民办事,带领群众勤劳致富,为李楼西行政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引导农民走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1982年在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之后,农民有了余粮,平福和村委会干部商量,如何利用传统工艺和自种余粮,搞加工增值,勤劳致富,经过多次开会、分析讨论和征求农民意见,最后确定走种植→饴糖加工→养殖→种植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即农民以自种的粮食大麦、玉米、红薯片为原料,利用传统熬制糖稀的技术和农闲时间,加工生产饴糖(即糖稀),用于制作酱油、醋、糖果、月饼、饼干、糕点等制品;经过发酵后的糖渣,是很好的养猪饲料,猪粪上地是优质有机肥料,有利于养地和提高粮食产量。1980年至1995年的15年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李楼西行政村制糖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家家户户做饴糖,80%的农户都会熬糖稀,饴糖加工成为农户家庭经济的主营副业和主要收入。户均年收入由1980年前的70元增加到2260元,增长32倍,走上了勤劳致富路,李楼西行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制糖专业村。制糖业的发展,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凡熬制糖稀户,一般都养几头猪,几头牛,几十只鸡,有的形成规模养殖,生猪存栏100多头。李楼西第七村民组李平亮,在八十年代,是制糖加工大户,也是养猪大户,年底生猪存栏120多头,成为李楼西制糖加工和养猪专业大户。1992年全村生猪存栏5600多头,户均收入10000元左右。其中,100头以上的户占10%,50头以上的户占15%,10头以上的户20%。国家农业部计划司领导来这里视察后对李楼西行政村坚持发展种、养、加生态循环农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称李楼西走出了一条种、养、加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二、支持和鼓励村民外出创业

    1992年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走出家门、外出创业的意识增强。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支持和鼓励一部分有文化、有思想、有创新意识的中青年农民,走出农村,到大中城市自主创业。村民李平峰、李平海、李金良等于1992年借贷几千元,买辆旧货车到上海搞运输,经过3—5年的艰苦创业,勤劳致富,还带领乡邻村民、亲朋好友到上海发展,成为李楼西村在上海发展的一支主要运输力量,为上海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2012年李楼村在上海搞运输有的300多人、200多辆大平板运输车、100多辆小轿车,大部分在上海安家落户,有的还在沈丘县城买有商品房,便于小孩上学和发展。

    三、为民办好公益事业

    1、2004年—2006年,在做好乡村规划的基础上,在李向军、李尊英、李平举的支持帮助下,多方争取项目和筹集资金70万元,修建了陈庄桥至李楼东、李楼西的柏油路,总长58公里,实现了乡村通柏油路的梦想。

    2、1991年—1992年,争取和筹集资金12万元,改造和新建李楼中小学校舍30间,全部砖瓦结构,结束了土坯房和危房历史,改善了办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提高了儿童入学率和教学质量。从1985年至2005年的20年间,李楼西行政村小学毕业968人,中学毕业720人,考上大中专的138人,其中:研究生8人,博士生2人。

    3、1985年—2000年,多方争取和集资15万元,改造和新建桥涵16座,方便群众出行和农业生产。

    欢迎留言寻根寻谱!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最新更新
    牒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