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姓人的字派,多以一种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余姓人吉祥祝福、家族兴旺、尊祖敬宗、和睦友爱和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精神。其字派多用四言、五言和七言诗形式表示,一组字派就是一首诗,是用来记载宗族世系人名的排辈用语。据史料记载,真正形成字派或字辈诗则是在私修家谱之风大盛的宋代或更晚一些时间的明清年代才形成高峰。光山余氏使用字派最早的时间是在清乾隆年间。此时余氏人口不断增多,为了能够在任何地方都能准确区分长幼尊卑次序,余姓人也和全国其他姓氏一样,开始在修谱时编订字辈谱派,以字辈取名的新特点,形成“姓+字派+名”或“姓+名+字派”的固定格式。一旦这些字派被依次用完,则要在下一次修谱时再进行续补字派。例如,光山“起应”、“光天”、“重荣”“家福”支系,1929年共同制订的谱派字是:自成修道义,其守务思良。为善传宗广,兴仁继世长。到1995年又增补二十字谱派:珍才立业盛,宏志振家昌。昭礼俊贤美,崇廉永泽芳。若干年后,当这些字派的字用完了,又将再添出新的字派。这样,只要是同一宗族的人,不管人数多少,也不管迁往何处,只要报出自己的名和辈派,族人就能确定其辈份高低,避免了世系混乱现象的发生。
目前,光山余姓有三十多个支系,有多少支系,就有多少字派。这些众多的字派,也给余姓的合谱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当代余姓人取名,逐渐趋于简单化,很多人已不按字派取名,传统的按字派取名的习惯被淡化,而且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政治色彩。例如,在1966—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多为红、东、华、军、文、英、明、建、志、勇、平、梅、芳、海、国、兰、德、荣、春、秀、珍、桂、云、凤、林等,多为“姓+名”格式,叫余波、余军、余峰、余勇的重名颇多,很容易造成世系混乱,昭穆不分的现象。
当今余姓的男性与女性取名用字也有较大的区别,女性名字偏重于使用树木、花草、芳香季节等一些比较柔和素静之类的字,如秀、英、芳、玉、华、珍、梅、兰、凤、丽、桂、美、玲、红、云、琴、芝、惠等。男性则偏重于显示阳刚之气的字,如:文、明、勇、国、华、德、建、东、成、军、平、福、荣、峰、先、生、金、忠、伟、海、辉等。
上述是余姓宗族文化的几个较为突出的特色,其丰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尚待发掘。璀璨闪光之点要多于封建礼制秩序的糟粕,这是值得称道庆幸的事情。
- 上一篇:杨题先:贺余氏族谱告竣
- 下一篇:光山县余氏家族创修宗谱字派及谱派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