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祖茔地理位置图及考证
- 时间:2014/11/24 11:04:16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赵氏网编委会
“青山默默埋忠骨,芳草萋萋掩英名”:从明代至今400多年来,我村赵氏家族已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了大约十八代之多。从始祖赵文起,前十代墓群因年代久远,人事变迁,沧海桑田,祖上留下的墓群碑记遭到严重损坏。多数坟地被推平种了地,有的碑被推倒、捣烂,有的被扔到沟里,有的被抬走搞了建设,现存的墓碑为数很少。另一原因是出于现实与经济状况,一些人当时就没有留下碑记,这对我们考查前人的历史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困难。一部分支脉家世无法查清,有的分不清父辈是谁,有的分不清子孙是何人,因而不能准确整理上下传承关系。如果现在再不进行挖掘整理,以后就更难弄清,所以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对梁里的墓群石碑进行了详细的考证,现整理出来供参考。
前三代人的葬墓群在西崖底村北靠下水西之间的榆塔上,过去墓前有碑,第一块碑上饰有龙头,碑上有祥细记载。解放前每年清明节,全村赵姓子孙都在那里上坟烧纸,进行祭祀活动。据说凡去的人,每人都可分得一份供品。开支来源于老祖公地的租赁收入,祭祀活动由族人轮流主持。我们的父辈记忆犹新,分吃过祭品。我小时候印象中也在榆塔上烧过纸,但没赶上分祭品。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坟地被毁,修了房屋,墓碑推到沟里。无法再行考证:幸好查找到赵宏章先生在碑毁前抄录下的碑文字样,故对前几辈的情况才有些了解。
榆塔现查清共有四块碑,上为始祖父母碑赵文,是部分八、九世人于嘉庆二十五年间补立的,碑前是否有墓,现不得而知。中间为赵希旺墓碑,也是部分第十世后人于民国十五年补立。下左为赵祥、右为赵禄,分别由各自子孙于康熙四十三年和雍正五年所立。现不明白的是,当年为始祖赵文补立碑时,为何不给赵希旺立碑,而在后来才立碑呢?现分析,补立碑者大多不为赵希望的嫡系子孙,而出自三礼、三重等的后代,在百余年后才由赵希望后人为之补立。正因为如此,所以所有姓赵的都在榆塔上分吃祭品,赵文才是西崖底赵氏共同的祖先。
赵氏祖宗的又一墓群在前梁碑楼下(又称赵家圩),它是榆塔上墓群的延续,以赵三俊为首组成,主碑有赵文景、赵文升两大系列,下有王封、王重、王琰、王培、王璋(现无碑),建于清乾隆30年10月,以后续建共五代人。这分支可谓人多势众,形成了赵家后代的主体。由于部分碑已毁,现存为数无几,此墓群下有成琮、成璞、永明等的石碑,路东有成禄、振明、贵明等石碑,有的已破损。
前梁的高满上(赵家圩西南下),有以赵恩满为首的一大墓群,建于同治11年。再一基群位于坪梁至小园则口,为三聘后代,有赵王宾的碑,还有赵王义及成开、成印的碑。另还有兴明,恩锡、永盛等的碑。铁塔东下有赵良才碑记,西下有福贵墓碑。另成禄后代多葬于此,但都未立碑。小园则顶有赵秉恭、赵怀仁、赵怀德等墓群。整个庙梁皆为赵姓墓群,中有珍明、恩元、恩义等,上有克明、尔x、家佐子孙怀字辈均葬庙梁。香炉主为赵廷贤碑。
尖足里两大墓群皆为三重的后代(他们有玉鼎、秀、章、坤、如盛、如甲)。薛家梁为如藩的墓碑,是唯一一块龙头碑。此碑为如藩的学生时任四川某知县为其老师所立,几年前被盗墓者推倒捣烂,现已修复。生忠的墓碑也位于薛家梁梁顶,碑已碎。后梁园盘上有赵成鹤、赵著明墓碑。官道塢为赵恩发及后代墓群。以上皆为现存九世以前的墓碑群位置考证,无碑者现难以考证。其余十世以后的枝族墓群均分布在西崖底梁上的各个地方,一者太多,二者为近代,故不一一列出。近年来大多人家都新立或补立墓碑,为今后的续谱提供了准确依据。望我们赵家后代人今后继续搜集、整理,以续全我们的赵家宗谱。
(赵保荣、赵探富、赵珠明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