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资料

当前位置:廖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蓝家坝始迁祖考

时间:2014/9/29 9:53:35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廖氏网编委会

《老谱》明确记载德文公十四世嗣孙芳广公、芳德公和芳归公三兄弟于康煕年间(1662-1722年)迁徙到蓝家坝的。

芳归公:添华公长子,妣周氏生子四,秀文、秀连、秀棠、秀华。“自康煕年间徙居四川资州蓝家坝为业。”(见老谱)

芳广公:添祚公第三子,妣王氏葬川地,生子五,秀渊、秀河、秀江、秀汉、秀清。“徙四川资州蓝家坝为业。”(见老谱)

芳德公:添荣公第三子,妣沉氏生秀玉、秀珠、秀璠、秀諻、秀现。“迁徙四川资州(资)阳蓝家坝老屋基住座为业。”(见老谱)

从小到大,从母亲和前辈的口头传説中,就知道蓝家坝廖氏宗亲的先祖是“湖广塡四川”的时候,三个兄弟从外省迁移到蓝家坝开创廖氏先业的,三兄弟分别佔据现蓝家坝的三个地方为业:廖家院子、花房子和新房子,并一直繁衍生息至今。这传説中的三兄弟与《老谱》记载的德文公十四世嗣孙芳广公、芳德公和芳归公三兄弟迁徙到蓝家坝的歷史史实不谋而合。文献资料与口碑资料相结合,证明芳广公、芳德公和芳归公三兄弟是蓝家坝廖氏宗亲的始迁祖。

始迁祖为何背井离乡迁徙到遥远偏僻的四川蓝家坝来呢?与当时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明末清初四川经歷了频繁的战乱,灾荒连年,瘟疫遍地,“丁壮死于疮痍,老弱困于骚动……。城乡空虚,津梁不戒”,幸存者或逃亡外省(即“流亡”)或藏往深山老林(即“土著户”),后人叫他们“古老户”或“故老虎”,形成“蜀省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的局面(《绥寇纪略》卷五),以至“庐捨荡若丘墟,百里断炊烟。”随后,吴三桂叛变清廷,遣将领王藩屛入川播乱,虎狼野兽趁机行兇,川境甚少遗民,在死亡线上艰苦挣扎。清顺治末年(公元1661年)开始从外省向四川移民,俗称“湖广塡四川”。康煕四年(公元1666年),经太子太保,四川巡抚李国英奏準“招两湖、两粤(即两广)闽黔之民,实东西川耕于野。”(《清祖实録》注)。清廷为了奬励移民垦荒。于康煕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规定:“凡土地有数年无人耕种定粮者,即系抛荒,以后如已耕熟,不许原主復问。”并规定垦荒闢田者,放宽“起科”(纳税)的年限。明智的赋税制,大大地激发了移民垦荒的积极性。始迁祖便是随着“湖广塡四川”的移民浪潮来到蓝家坝开垦住座为业了!

另外,由於年远代湮,记忆有限,再加上《老谱》和正式出版物中均未记载,除《老谱》记载始迁祖的名讳、婚配和子嗣情况外,其它诸如迁始祖何年何月何日出发?何月何日到达蓝家坝?是自愿迁徙或是被强制来川?经由哪些区域?是走水路或是旱路?是同时到达蓝家坝或是分几批到达?有无宗祠墓图?以何谋生等等问题,已经无法考证了。

再考:据老家传説,三兄弟来川后收了一个义弟,被称为“四叔公”,这位“四叔公”本姓“繆”,因羡慕廖家三兄弟的实力,拜廖氏三兄弟为哥,自动改“繆”姓为廖姓,子孙便以此为姓(据老家前辈介绍,该支系为现在居住在“三倒拐”的那支廖姓),也是蓝家坝廖氏宗亲的先辈之一。出于族谱“不及旁系”的原则,本次修谱未包含这支廖姓在内,以正本清源。

另考:据传説始迁祖三兄弟到蓝家坝创业取得很大成绩,实力和势力越来越大,蓝家坝当时是“蓝”姓人氏的势力范围,后因实力不济,被迫同意离开蓝家坝。但要求廖氏保留“蓝家坝”地名的名称,即传説中的“让地不让名”的典故。廖氏先祖遵守诺言,蓝家坝地名一直没有改称,并延续至今。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