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资料

当前位置:蒋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蒋姓源流

时间:2023/3/2 15:04:09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蒋氏网编委会

蒋姓是中华民族的大姓之一。在南宋钱塘老儒所编的《百家姓》中,蒋姓排名第13位。在当今百家大姓中,蒋姓居于第43位,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47%。

蒋姓的历史十分悠久,其最古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华夏人文初祖黄帝。蒋姓的血缘先祖早在夏代之时就在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渭河平原一带生产和生活,后来发展成为周部族。周初实行大分封,周公旦的第三子伯龄被封于蒋,其地在今河南淮滨县东南的期思镇一带。位于淮滨东南13公里白露河和淮河交汇处中间偏南地带的蒋国故城,向人们昭示了蒋姓先人创业的艰辛。今天,伯龄被蒋姓族人公认为蒋姓的受姓始祖。至春秋时期,一直史迹不显的蒋国为强大的楚国所灭。蒋国子民以蒋为氏,这是蒋姓真正得姓之始。此后,蒋姓便以蒋地为中心慢慢发展开来。

秦汉时期,已有蒋姓人在今山东、山西、安徽等地为官,西汉的蒋诩还把家安到了都城长安附近的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东南)。蒋诩在蒋姓的发展史上举足轻重。东汉初年,蒋诩的重孙蒋横任大将军之职,跟随光武帝刘秀讨伐赤眉军有功,封逡道侯,后因谮被诛,其9个儿子避难四方,分布到今浙江、安徽、陕西、江苏、四川等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次蒋姓的播散,为蒋姓在各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近代史上浙江奉化蒋氏家族的源头即可一直上溯到蒋横。

魏晋南北朝时期,蒋姓的起源地乐安(今河南固始、淮滨一带)仍是蒋姓在这一时期向外扩张的基地,乐安也成为蒋姓唯一的郡望。约在东汉末年,蒋诩的10世孙蒋休又从乐安徙居江苏宜兴。这一支蒋姓,至南朝陈时开始显露头角。此后,这支蒋姓代有人才,到唐代时孕肓出累世巨宦的蒋将明家族,为江苏蒋姓的兴盛奠定了基础。蒋姓除在黄河、长江流域继续发展外,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频仍的战乱冲击下,又向全国其他地区播迁,山西、山东等地的蒋姓还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隋唐时期,蒋姓的活动区间更为广阔,遍地开花,出现了多支世家大族共同发展的局面。从这一时期蒋姓的发展来看,除山东一个蒋姓势族之外,江苏的蒋姓一枝独秀,不但出现了蒋子慎家族与蒋将明家族这两个累世显宦的巨族,而且还有不少其他的蒋姓名人,并出现了江苏蒋姓向其他地区散播的情况。山东也出现了一个累世显宦的蒋姓家族,即东莱胶东(今山东平度)的蒋钦绪家族。此外,唐代末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其中有蒋姓将校随从,这一切也都使蒋姓的分布更为广泛。

两宋时期,蒋姓历史十分辉煌,多支蒋姓得以发展,成为当时的士族大家。特别是今江苏、浙江一带,是当时蒋姓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江苏宜兴的蒋堂家族出了多个彪柄史册的人物,这一家族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明代。同时,由于宋室南迁及五代战乱的影响,北方及江浙一带也有一部分蒋姓人迁往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这一时期,浙江蒋姓的异军突起是蒋姓发展的一个特点。明清时期,江苏蒋姓兴盛不衰,浙江蒋姓几与江苏蒋姓并驾齐驱,不但出现了许多蒋姓名人,而且出现了一些世族大家。除江浙两省外,其他地区的蒋姓也在继续发展。这一时期,江浙蒋姓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迁徙。如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有蒋姓将校蒋毅庵随从,是历史记载中最早到台湾定居的蒋姓人。此番迁徙之后,现在各省都有了蒋姓人落足,不少蒋姓人还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定居。

蒋姓源流

蒋姓的来源十分单一和纯正,俗称“天下无二蒋”。但蒋姓发展演变的历史依然悠久而漫长。

古今绝大多数蒋姓人的血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华夏人文初祖黄帝。在中国文明时代的门槛上,活动着以黄帝为首的姬姓部落群和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群。后来,黄帝部落联盟与炎帝部落联盟联合,打败东夷部落联盟部落首领蚩尤,成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的夫人姜原外出游玩,踩到巨人的脚印而受孕,十月怀胎生下一子。这个孩子就是周人的始祖――弃。相传,其母姜原生下他后,以为不祥,丢弃于陋巷之中,牛羊用奶哺育他;丢弃于树林之中,适逢人们砍伐这片树林;丢弃于渠水结成的冰上,有大鸟飞过来温暖他的身体。姜原感到很惊奇,遂抱回家中认真抚养,并以曾丢弃过的缘故,起名为“弃”。

弃在孩提时代,就立下了伟大的志向。长大成人后,喜好农耕,根据土质的不同,种植适宜的作物。帝尧听说弃的事迹后,任命弃为农师。帝舜在位时,以弃功绩巨大,封之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周弃在这里,总结和发展了种植“百谷百蔬”的经验,对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后稷”。后稷后来被尊称为中国的农业神。

周弃之时,正当虞夏之际。夏代后期,周族首领不窋率众北迁,在泾水中游一带,坚持农业生产。经过数代之后,约在夏末商初,公刘在豳(今陕西彬县东北)又发展起来。七八代之后,正当商朝鼎盛的武丁时期,周族也发展成为商族西部的大邦,商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起来。

古公亶父时,因戎、狄威逼,周族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后,日益强盛,被周族后人尊称为“太王”。太王之后,幼子季历继位,周人称为“王季”。王季首先对付西北诸戎部落,尽灭诸戎,扫除了灭商的障碍,成为西方强大的方伯之国。商周矛盾加剧,季历被商王文丁所杀。季历的儿子姬昌继立为周文王,他曾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监狱名,在今河南汤阴北)。文王在羑里推演八卦,后因商王朝要全力对付东夷,为了稳定后方,文王才得以返回周邦。

文王“享国五十年”,极大地发展了周人的势力,并建都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以西)作为国都,灭商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继位后,扩建都邑,在沣水东岸另建镐京(今陕西长安西),积极作灭商的准备。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孟津,与会者八百诸侯。武王十一年正月牧野(在今河南卫辉境)之战,周一举灭商。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年当在公元前1046年。同年四月,周武王在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

周灭商后两年,武王病死,子成王诵继位。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出师东征,经过三年苦战,平定了叛乱。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随之大规模分封诸侯,作为周王室的屏障。

弃、不窋、公刘、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周公旦都是蒋姓真正得姓以前的先祖和最为杰出的人物。蒋姓受姓始祖则与周初的大分封密切相关。据说,周初分封有71国,姬姓之国独居53。其中,属于文王之子的有16国,属于武王诸子的有4国,属于周公诸子的有6国。蒋姓受姓始祖伯龄是周公的第三子,被分封于蒋,建立蒋国。今天绝大部分蒋姓人都是伯龄的后裔。据唐人干宝的《元和姓纂》记载,蒋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系春秋后期楚灭蒋国后置,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在今河南淮滨县东南13公里的期思镇一带。期思镇原属固始县,1951年才从固始析出划归淮滨,所以有的书上说蒋地在今河南固始。周王朝统治者分封姬姓蒋国于淮水上游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楚、邓等少数民族的控制,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蒋国并没有发展起来,到头来反而被楚国所灭。蒋国被灭以后,蒋国子民为了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遂以蒋为姓。所以蒋姓真正得姓是在春秋后期,具体时间不详,有家谱材料上说是公元前617年。

综上所述,今天绝大部分蒋姓人的远祖是周族的创立者后稷,受姓始祖是周公之子伯龄,真正得姓是在春秋后期,得姓之地在今河南淮滨东南的期思镇。

当然,蒋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少量的外姓人加入其中,更加丰富了蒋姓的内涵。兹举几例:蒋信,本为蒙古人,原名把台,明代永乐年间降明,任都督佥事,赐姓名为蒋信;蒋士铨,清代江西铅山人,其先祖为钱氏,从浙江长兴迁至铅山,始改为蒋姓。

契丹族后裔也有蒋姓,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施甸蒋姓人。

施甸,位于云南省保山市的东南部、高黎贡山的东侧,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元明清三朝先后在这里发生过激烈的战事。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八部,建立辽朝,1125年,传位天祚帝耶律延禧,为金所灭。随后,契丹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北方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219年后,自明代以降就再不见于史迹了。那么,契丹人究竟去了哪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股考古的热潮在施甸悄然兴起,人们都冲着一个惊人的发现纷至沓来——施甸是契丹人后裔!

在施甸有“汉家蒋”、“阿莽蒋”两个蒋氏,其中“阿莽蒋”自称为契丹的后裔。《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有“青牛白马”图,该图正中是一棵高大的青松,两侧是并排的4棵小青松,大青松的左前方画有一条河,一男子骑白马奔向大青松所在的山,右前方也画有一条河,一女子骑青牛,同样奔向大青松所在的山。据专家们的解读,山是木叶山,大青松象征的是契丹人的始祖,4棵小青松代表契丹后来的八部,两位男女意味着生育契丹的夫妇,左前方的河为土河,右前方是潢河。这个解读与史籍所载的契丹人起源传说基本相符。

从今天施甸的契丹后裔身上半点儿也看不出契丹的影子了。施甸的几户蒋姓人家,其居家、饮食、信奉、婚丧、生产等事项无不与当地汉族相同,只是有一条,蒋姓家族之间不得通婚。据一门新兴的考古学——分子考古学的研究,达斡尔人具有与契丹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后裔,而云南保山、施甸的“蒋姓”人氏与达斡尔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结合历史资料判断,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另外,少数民族中,满、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瑶、傣、土家、壮、羌及苦聪人有蒋姓。

祖地

淮滨县

河南淮滨是蒋姓的起源地,也是蒋姓唯一的郡望乐安的属地,秦汉时属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淮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中国第一个水利专家、历史上第一个清官”的楚国名相孙叔敖就诞生在淮滨县期思镇。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