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宣纸家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印刷基地 >> 古谱纸家谱 >> 浏览文章

周口市项城龙氏家谱

  • 时间:2024/1/3 15:38:12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老家河南家谱馆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河南省家谱研究会)负责设计排版的《周口市项城龙氏家谱》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项城龙氏重修家谱序(二)

有非常之人,然后能举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能建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不能及之者也。揆度项邑龙氏后裔中化云、秀珍老夫妇俩,启明、强军、启亮等诸君重修《项城龙氏家谱》一事,可知矣。

项邑境内龙氏宗亲,可分四支:一支约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从同属陈州府辖的太康县大新集(今属扶沟县)南迁于项,辗转聚居于今项城市永丰镇金庄村;二支居原南顿县之殄寇镇(明洪武初年,省南顿县人项城县。宣德三年,即公元1428年,因水患,项城县治所由今沈丘县槐店迁此),即今项城市秣陵镇城角楼;三支原居南顿镇龙庄午(即龙庄户,今地名不存),后迁至庞庄村;四支于清末民国时期从永丰镇金庄村迁至今本市丁集镇贾桥村。第四支者,实为第一支之余脉也。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秣陵镇、南顿镇龙氏传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山西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移民来此,太康县迁项城县龙氏,亦从大槐树先迁太康县大新集后,而后又因世事多变,南迁来项。秣陵镇、南顿镇龙氏与永丰镇金庄村龙氏只是殊途同归,一树数支(支,通“枝”,枝条。出《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而已。万木本乎天,世人本乎祖。天有过往来续之机,人有水源木本之思。1994年4月,在族人龙国英、国华、国政、天祥、占良、占民、化方、化周、清河、成安等族中有识之人、有为之士的倡议下,论骨肉,联族谊,索本求源,归为一宗,动修统谱事宜,惜蓬荜褴楼,是为草创。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距今已逾二十有七年矣。据生人之率,三十年为一世,修谱时间当三十年一小修。夫今相天之时、乘地之利、顺人之心,化云、启明、强军、启亮等诸君相与再次动议重修。错者更之,缺者补之,多方收罗庋辑,得先祖复公、廷霖公、之章公等人传记、文章、著述之简介、自序、自题、时人之序、胞侄之序、时人书后、嫡孙之跋以及龙姓渊源、后裔诗词、大新集史话、后人之介绍文章等等,洋洋洒洒,五万余言,庞然大观,可谓备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更为不辱生养族人一方水土之义举,厥功甚伟,功莫大焉,无须赘述。

溯项邑龙氏,载国乘,登府志、县志,传诸后世之口、名播十里八乡者,代不乏人。太康龙氏迁项之始祖复公,字培元,号兰斋。18岁时就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萃科,著有《四树堂文集》,亦日《龙培元先生诗文集》,藏于家。二世祖伯子廷圭,岁贡;仲子廷霖(字怡如),为清嘉庆辛酉(即嘉庆六年,1801年)拔贡,著有《京都游稿》《学古斋文集》;季子廷言,癸酉(即嘉庆十八年,1813年)选拔。父子三人,名登金榜,世人目之为“龙氏三拔贡”。三世祖之章公,清咸丰岁贡。束发受书,即不屑屑于章句俗学,必求有济于世。通岐黄,精风鉴,功名富贵,视之蔑如。著有《平阳真诀》(原名《平阳赋》)、《蠢子医》。特别是其《蠢子医》一书,可为济世之宝筏,活人无算。自晚清迄今,乃中国传统中医学中一枝永放光芒而永开不败的奇葩。不但可作为脉学启蒙之教材,而且不失临床医生脉诊与用药之医镜,仍在广泛应用;之黼公,增生,少有俊才,惜天不暇年,清咸同间,遇匪被害。交夫相继,一门可见联芳之庆;并萃一世,三代犹来盛族之称。或演鸿文,或作短章。或抒一己之素怀,或道他人之美事。或明志而抚今致欢,或适情而触境于歌。或除暴安良,因时势而立言;或博古通今,据世情以明义,皆发为锦心绣口,以播项邑文风之后。嗣后,龙氏族人,培植作百年之计,宗族联三党之欢,克勤克俭,或耕或读,瓜瓞绵绵,不绝如缕。迨于今日,在文教、卫生、公安、税务、财贸等国家、地方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皆有项邑龙氏族人参与其中,为国献良策,为民谋福利。

夫族之有谱,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然如今修谱之难,亦可概见。一日未见世谱,难定宗祖。项邑龙氏,本非强宗大族,不比张王李赵,世代皆有家乘。姑就迁项之祖复公,立为始祖,分门排序,以示昭穆。二日收集资料,预杜是非。清末至民国,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一个时期,兵荒马乱,战祸频仍,你方唱罢我登场,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许许多多珍贵的文物资料,灰飞烟灭。族大人多,良莠不齐。百喙聒噪,为之奈何?三曰族人迁延,四散八方。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交通发达,一日万里。族众播迁,散处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虽电话畅通,手机无阻,但山高路远,加之老成凋谢,归集部分族人个人信息甚难。四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大凡好事、公益事,总受到族中另类之冷嘲热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独一家一姓,全国皆然。俗云:光听蝼蛄叫,就不种庄稼啦!须知金钱可数,亲情无限。公道任族众评说,业绩由子孙铭记。千难万难不叫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主席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义举终成,可谓壮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诗·大雅·既醉》)

谱竣,化云、强军、启亮、启明等诸君问序于余。余不敏,姑即项邑龙氏之来源发祥、重修家谱之前后颠末,泚笔纪之,以示才足以集事、德足以服人、量足以协众、诚足以贯始终而不懈、志足以冒嫌怨而不移之上述开篇之诸君人等。

项城龙氏葭莩之亲、重瞳书生赵氏海利谨序

时岁在辛丑十月廿六日

项城龙氏家谱凡例

一、本谱采用图、表、传略、人物简介、艺文、附录等形式编排而成。

二、图,主要包括“世系图”、“茔域图”等。世系图仍以旧谱宝塔形式排列,遵父子相传书一直线、兄弟并立书一横线的原则。始祖复公图立五世,取“五世其昌”之意。其余支脉则根据人口多寡、繁衍速缓、版面设计大小,各各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修谱,在世系图上把谱主配偶、龙氏女子适从及女儿都一一显示标明。茔域图从永丰镇金庄村始祖茔域开始,依次类推。

三、谱中录人的个人信息,是在首次修谱的基础上本着应录尽录的原则,依次收人。误者更正,漏者补充,新者增加,以期完美。

四、表,包括《祖宗十八代一览表》、《项城龙氏派世表》、《项城龙氏后裔干部统计表》、《修坟祭祖账目公开表》等,族众应知,以明字辈,以昭核实。

五、谱中生、卒、年、月、日,一般均为公历。其他日期,除另有注明外,皆为夏历。

六、艺文为我族之骄傲,故不耐其烦,应收尽收,使我族人等知先人之锦心绣口,以播文风之盛,庶几不坠我族先世家声。

七、附录中有史志、县志摘抄,彰显我龙氏来源及美德;首次修谱内容选辑,不泯创修人员之功;《百家姓》《千字文》等文之选录,意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龙氏后裔须知。其余不赘。

八、本谱中对部分出现频率较高、语句过长的称谓,使用简称。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简称“建国前”、“建国后”,或“解放前”、“解放后”;中华民国,简称“民国”等等,不一而足。

九、本谱尊重遵从方言习惯,如“老城”、“老项城”、“老城乡”、“城关”,均指现在的项城市秣陵镇秣陵。

项城龙氏家谱编后语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到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到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它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半个世纪以来,我项城龙氏族人多次组织人员,搜集本族历史资料,可惜零零碎碎,只字片言,均未蒇事。1995年,初稿出来之后,又由于种种原因,族人内部未能达成统一意见而告终止。十余年来,脚步蹒跚,几乎停滞不前。1997年,涛声依旧,旧事重提。项城龙氏族人在今项城市永丰镇毛集村民委员会金庄寨自然村修坟祭祖时,几经周折,终于达成一致意向,组成项城《龙氏家谱》编修委员会,逐步开展重修龙氏家谱的基础编纂工作。由于缺乏历史资料,又没有老谱可循,专职人员阙如,断断续续,拉拉扯扯,延误至今,真真令人感叹与遗憾。为知昭穆,明人伦,收尊祖敬宗之效,做到有序延续发展。在无任何记录的实情之下,我们不惮劳瘁,走村串户,向长辈、年长者寻求访问,回忆搜集家族资料,查阅项城、太康历代县志,依据各支系血缘关系,参阅其他家谱,编印成册。虽曰草创,亦可谓族中有识之土、有为之人等呕心沥血之作。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敬请我族人等,暂按此册延用,以续我项城龙氏“四树堂”百世永存不衰之家风。

特别鸣谢项城市侨联高松、李卫星等同志、项城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徐汝芳、蒋兆梅等同志以及上级领导和各位同仁对本次修谱工作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的无私贡献和鼎力相助,何可有此盛举?

由于我们编辑水平有限,谱中难免出现误谬,敬请族人以及后世来者谅解原宥,并再作补正。

项城《龙氏家谱》编修委员会壬寅三月初九日,惠风和畅时节

(完)

新印家谱
家风家训
推荐产品
姓氏动态
姓氏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