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档案馆副馆长赵深出席江苏首届谱牒文化论坛并讲话
- 时间:2019/6/18 10:58:31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赵氏网编委会
(赵氏网结合江苏省档案馆等消息综合):2019年6月15日,由江苏省历史学会谱牒与家族文化研究分会主办的江苏省首届谱牒与家族文化论坛在南京召开,来自江苏省内外谱牒和家族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1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江苏省档案馆副馆长赵深出席会议并致辞。赵深介绍了江苏省档案系统收集和整理家谱的情况,以及在统战工作中的作用,并提出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省历史学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全省联动,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家谱的开发研究。讲话中对全省各地家谱档案馆在家谱收集整理、指导修谱工作予以肯定。
赵深在讲话中指出,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中记载的祖训家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正史、地方志并称为史学三大支柱之一,但是对家谱及家族文化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本次论坛旨在推动谱牒及家族文化的研究。
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聘研究员、江苏省谱牒与家族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建中教授指出家谱具有家风传承、家国情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意义,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家谱,要研究和挖掘家谱的现实价值,要满足社会主义新时期对家谱的要求。
江苏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原处长张乃格认为现在是整理古籍、编撰志书、编修家谱的最好时期,指出整理旧家谱的几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常州家谱档案馆馆长朱炳国介绍了自己收集家谱的过程以及收集到的有特色的家谱。
镇江新区大港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赵金柏等分别从家族修谱和家谱印刷两个方面,谈到修谱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三江学院郭彬教授介绍了自己从事家族史研究的过程及现实意义。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黄羊山副教授提出在快速城镇化和乡村大量消失的情况下,家谱的延续和传承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与会代表纷纷踊跃发言,提出许多好的意见。
本次论坛得到了江苏省档案馆、江苏省社科联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