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资料

当前位置:魏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陕西省府谷县魏氏家谱

时间:2020/8/28 18:14:37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魏氏网编委会

日前,老家河南家谱馆收藏到一部《陕西省府谷县魏氏家谱》。该谱内容丰富,印刷精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陕西省府谷县魏氏家谱前言

个人事、家庭事、家族事一晓通古今事,

团体事、国家事、环球事一洞明乾坤事。

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今逢国泰民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乾坤盛世,书写家谱,恰当其时。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经济大国,预计2030年,中国的经济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尽管我们国家在腐败、垄断、民主诸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比起改革开放以前,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我们中国过去的底子差、人口多,谁上来治理都不容易。所以说,我们中国当今的领导人还是功劳卓著的。

因为适逢盛世,修订、编纂家谱者自然要多。物高价出头,人高论古今。然则有诸多修缮家谱者,随意召集族人,厚金恭请术士,凭空杜撰历朝历代祖宗的所谓英雄史实,胡编乱造古往今来祖宗的姓氏名讳,实属可悲可叹。祖上的历史安能恣意臆造?祖先的名讳岂可凭空编纂?即使是老祖宗的实名,称谓上也得避讳。若此不懂祖宗规矩,不明古今伦理,不顾史实真伪之人,岂能修编家谱?

我此次对于魏氏家谱的编纂,远古凭着珍贵的历史文字资料,当今依靠族人提供的魏氏人员花名,一一认真细致地编写核实,没有半点虚无与推测,是庙梁魏氏家族寻根问祖的真实凭据。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重点书写了家族历史与部分家族发展的过程与现状。特别是集中书写了九门人的家族历史,因为其他家族的上辈历史都不尽齐全。通过有资料家族的书写,管中窥豹,从而折射出整个魏氏家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形象。也使魏氏族谱接续延绵,日臻完善。对于后嗣族人的继续兴旺发达,寄予了真诚的希冀与厚望。

魏氏家谱被烧毁后,家族中又鲜有识文断字者根据族人的回忆去重新修订,所以丢失了的完整资料就永远无法找回来了。也是祖宗显灵,我门魏氏人家福大命大造化大,命该接承家谱并且延续千百年来的锦绣历程,恰巧无端地跑出来个我,心血来潮的要写什么“传世鸟书”——《而立千秋》,然后去老家府谷调研家族历史,所以才出现了下面的《魏氏家谱与家族》。

我因为要编写自传,曾两次去府谷寻根问祖,皆因神府公路运煤车辆堵塞而未果。好事多磨,最后一-次终于到了府谷。我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奶奶,父亲也是我在12岁的时候见过最后- -面。再加上激烈的阶级斗争时代的复杂关系,小时候根本就没人给我讲过我们祖庙的来龙去脉。我原来以为庙梁的庙规模一定很小很小,因为它是一家人的祖庙嘛.应该和我平时见过的小土庙一样.加上几十年风吹雨打.定然烟消云散、荡然无存了。我就想去祖宗住过的地方照个相,哪怕是一个土堆,片废墟 ,一个山梁,表明那是我们的祖籍就行了。谁知到了跟前一看,祖庙威武庄严的砖木建筑群体和精美坚固的古风建筑格局令我大吃一惊!虽然祖庙的大部分建筑已经被拆掉了。

紧接着,又在一系列寻查自家祖宗亲属和魏氏家族的历史过程中,发现了100多张清朝、民国时期的弥足珍贵的原始资料。何以珍贵?因为在这些原始资料中,有自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民国袁世凯及各个时期祖宗们购买土地的地契;有五彩缤纷的各个时期相互通信的各种信封、邮票;还有中华民国时期县政府财政局加盖的足有10厘米见方的红色征税大印;更为珍贵的是一本被耗子咬过的只剩半本的书,这是一本古代的《诗经》,一看那些粗疏的雕刻和模糊的印刷就知道是一本木刻版书,那是我的祖宗魏克仁在250多年前在私塾里、国子监读书时用过的书。如果是木刻本的书,大都是出在宋代以前,因为在宋朝的万历年间( 1041~ 1048)就由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至今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如此绝无仅有的珍稀真迹,我估计在古迹密集的府谷县博物馆里,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因为它是一座古庙,储存的实物自然很多了。有几百年前的牛皮大鼓、铜锣、铜镲、两个又细又长的铜号,还有一些明清时期雕刻得十分精致的木雕制品,如神龛、供桌等。有一间钟楼里吊着清朝同治年间铸的一座铁钟。 还有不知年代的古书,也有清代民国时期用毛笔字抄写的经文、卦签解说词等许许多多的古代精品。

即使是古庙周围人家房屋、院落的修建,大门口书写的字迹,家里的摆设也与众不同。有许许多多古代的遗迹,几百年前建筑成的房屋很多,我爷爷住过的家里,还有几个几百年前的红油躺柜、铜挂锁、衣柜等。你随便在一个烂房子里都可以拾到几百年前的木头雕刻、窗棂雕花的古砖瓦等。

古董、文物、真迹这几样东西随着年代的推移,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珍贵性。近几年,假文化、假文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层出不穷,即使是孙悟空的老家、猪八戒的故乡也都“找到"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尴尬文化不断问世,更令人莫名其妙,欲哭不能,欲笑不敢,欲罢不甘。不一定哪一级政府人为地凭空杜撰上一个驴头不对马嘴的传说,投资几个亿的资金,就想赢得像秦始皇兵马俑一样的经济效应,而得到的却是自欺欺人、欲盖弥彰的南郭先生的吹竽效果。如果真的就像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一样,花上十多个亿也还值得,因为2000多年前秦始皇、王昭君等毕竟从那里走过,据说修建秦直道的地方从飞机上能够看出秦直道的大致轮廓。倘若无端地编造和肆意地捕风捉影那就过于自欺欺人了。种种迹象表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真实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这一张乾隆年间的地契就是距今已经241年了。这可是有文字记载的东西啊,不珍贵?你拿来一张我看看。

遗留下来的这些资料,所用的纸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黄白色的麻纸,都用小楷毛笔书写。一张张文字隽秀、清晰,书法非凡。每张契约都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词藻深奥,文风流畅,看就知非一般粗浅文化之人所写。这些资料的主要内容是魏氏家族在各个时期买卖房屋、买卖土地、分家等各种契约、合同,大多是买地的凭证。

庙梁祖庙的价值,在于它高深的文化。文化,用《周易》的话说,就是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而化之。祖庙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古迹、古书、古文化,那就大大削弱了祖庙的价值了。

这些资料,又都是魏氏家族历朝历代多少代大小财主们、地主们、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老地主”们冒着杀头的危险保存下来的“变天账”。用文化大革命中的阶级斗争的语言来讲,那就是,虽然新中国已经解放近60年了,他们依然顽固地保留着几百年前的陈年老账,妄想有朝-日社会变革,来个反攻倒算、物归原主,再从贫下中农手中夺回他们失去的一切。如此看来,阶级敌人还是亡我之心不死,我们“贫下中农”睡觉还得睁开一只眼睛;继续站岗放哨,提高警惕,刺刀上膛,严防死守;阶级斗争还得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时时讲,分分讲,秒秒讲,讲讲讲.....

这些契约,从清朝到民国,跨度泱泱几百年。后期的契约大都是我爷爷魏青山出钱购买土地的凭证。这也难怪他们这些老地主们要把这此东西珍藏起来。说实在的,他们也曾走南闯北,官爵显赫;他们也是识文断字,知书达礼。谷辈们相信事实,相信真理,相信国家的法律。有了钱,买房置地,这本是人类亘古奉信的发财致富的金科玉律,也是天经地义的大事啊。除了买房置地,再置办什么好呢?买下牲畜,牲畜肚膛下走风,遇到灾年后,就会大量死亡北方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常言道:“家有千万.四条腿不算”。放下金银财宝也不行,社会不安定 ,贼偷土匪抢。买下土地最放心 、最合算,老农民们有言:“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犁铧翻土快”。而且,土地是“贼盗偷不走,土匪抢不去”的不动产。所以,买下土地最“给力”。老百姓自古奉行一条真理,我用钱买的土地,不仅给财政交了费,还给税务局交了税,虽然那时没有颁布《物权法》,但国家的《宪法》还是有的吧,我的东西我做主。而且,以我的爷爷为代表的老地主们,一生行好积善,扶贫济困,一辈子不惹一个人,终身奉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真理,哪里想到一下子被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收去了呢?

主要买地者,是我的爷爷魏青山。我爷爷一生行好积善, 在当地很有名气。我在鄂托克旗巴音陶亥居住的时候,有一次, 专门给我的爷爷去世后做纸火、油漆棺材的文化程度很高的郝二维(郝文光之兄,人称郝二画 )来到我们村的冯三喜家,他对我说过爷爷的许多事。他说你爷爷德高望重,闻名遐迩,很了不起。只是那时谁也不敢对地主分子们赞美粉饰,他在言语中每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