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氏家谱

当前位置:信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信氏支谱

时间:2019/11/15 11:42:32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新庄村信氏,迁自本县柏树乡信家庄村。据记载,信家庄村信氏,始祖钦公,明洪武元年奉旨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集中,迁来甘肃省崇信县信家庄村,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信家庄信氏是甘肃陇东大地信氏家族的重要繁衔地。‘信家庄,好风光,骑着马,扛着枪”。这句美言从全国解放前人们口头相互流传至今,说明了信氏家族在陇东大地的威望势力。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朝末年出了武状元(信中正) 2朝廷在老庄修牌楼,立高杆。

清朝统治年间,信家庄人口众多,土地稀少,先后有部分迁移到周边村落:沟东,沟西,小庄子,穆家沟圈。民国八年(1919年)南迁九功乡长新村秦家河(解放后迁移今锦屏镇长新村新庄队)。泾川县王村镇二十里铺村。民国十八年(1927年),有迁往平凉市崆峒区索罗乡王家沟村,平凉市崆峒区花所乡信河村。解放后走上领导岗位的很多,外出做生意后落在他乡平凉市崆峒区草峰乡,泾川县党原镇,崇信县木林乡,镇原县平泉乡等村庄。信家庄信氏沿革为老庄,沟垴里,前庄,其中老庄、沟这里,人老辈分小,前庄人小辈分大,其原因很明显,现如今希字辈七十多岁的,好字辈、国字辈九十多岁的三代长者,希字辈是爷,骨老年小,而好字辈是侄子,国字辈是侄孙,骨小年大。这说明了当初从山西迁徙到这里的年龄大小差距,但又是同辈的一家人。后来分为三户头人家,全庄现有五个生产队,三百余户家庭,近两千多口人,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姓信的,其余姓赵的是信家的上门女婿后代。

我信氏一族家谱毁失,经访问家族内的老人,能回忆起来的十三世至十八世字辈是:天、长、宝、中、良(都)、希,十九世以好字辈、二十世以国字辈起名的居多。二十一世以后没有统-的起 名所遵循的字辈。

为了使我信氏一族今后序长幼论大小有所遵循,拟以下十六字为二十一世至三十六世字辈:祖德积厚,克绍辉光;宗绪延绵,同敦孝友。

今后,我信氏后人起名,并非不可以不按字辈,起一个好听、 雅致、寓意深远的名字已成为当今时尚,古人也有男起名看楚辞、 女起名看诗经之说,有字辈是便于世次有序,防止乱了辈分。

我们这一支是信家庄信氏十六世中字辈的先辈,带着俩儿子迁居到穆家沟圈( 现泾川县王村镇上塬三队),据现年94岁高龄离休老干部信好珍老人讲:“解放前后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要回信家庄和老庄,拜会信希武老人,一块拜祖宗上坟烧纸。”这说明我们这个家族和老庄是一家亲。十七世的老二繁衍五子三女。无奈,无奈,两个心儿总待。祖亡,民国八年( 1919)从穆家沟圈老太太李氏率子女离乡,携带全部家产一头驴,两把锄,半袋糜子,一袋糠, 落脚阳宝川秦家河,租地主山地数亩,兄弟五人成家立业,三女出嫁,勤劳耕耘,女能织能坊,男长途跋涉经商,春夏驼麦换盐(途径崇信、平凉、镇原、宁夏固原、海原、同心、中宁、吴忠、盐池到达陕北定边)将小麦换成盐,再原路返回,翻山越岭,干里迢迢越过大山深沟,戈壁沙滩荒无人烟,往返一干多公里靠步行一个多月一趟。秋冬贩煤凿石,每年除缴租外还要养活二十六口人的生活。有一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到年底全家人有吃有喝,杀猪宰羊,过年时请先生写对联,“ 人不识字不如狗,马不戴铃不会走”。一家人都是睁眼瞎,斗大的字不识一笼。一位秀才路过门前,看到对联读之,三老爷听到后大怒,于大年三十拿起镢头找写字先生算账。同时,一副对联,也激发起三老爷对教育下一代的重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1938年为了供养下一代(十九世)孩子们上学,抽出了由张苟铭(二奶奶) 在离学校较近的新庄租了两孔窑洞,供孩子们吃住上学。

1948年秋冬,从崇信南原木林乡,半夜路过秦家河- -位壮年男士要在家里过夜,经过老人们认真盘问晚上就安排和我父亲信好仁住在孔窑洞里,两人经过结交,夜深人静时此人才说出了真相,他是共产党员,要赶往平凉有重要任务和地下党接头,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带我父 亲一.路北上来到了平凉,我的父亲从此也就参加了革命。1949年七月平凉解放,1950年元月被任命为崇信县锦屏镇团委书记,取得了和崇信县解放前老革命苟文海(籍贯镇原人)贺龙玉(籍贯辽宁沈阳人)等人合作,为崇信县发展了不少党的后备军和人才。

全国解放后家里虽然租赁地主土地,但骡马成群,牛羊满圈,堂兄八人先后有五人参加了革命工作(一人少亡)。1950 年古历二月,老太太李氏(已是四世同堂)80多岁高龄去世,这时家里已经有了先生,行礼、打教,后事办的非常体面。用骡马拉灵,从秦家河翻座大山, 到讷河川,上塬送回了信家庄老营安葬。1955 年合作化人社时,全部从秦家河搬迁到新庄。据老-代讲,当时家产有大家畜,骡子三匹,驴三头,牛四头,羊三十多只,马车、牛车各辆,各种农具应有尽有,占新庄村全部人社三分之二的资产。新庄村本是一一个小村,人口稀少,土地面积大,现有人口二百多人,水浇地人均1.5亩,台地人均2亩,山地人均2.5亩。土地肥沃,面积大,交通自古以来就十分便利,果园有梨园、桃园、枣园、枣树沟。核桃满村上下都是。枣子洼山庄有前湾、东湾,千颗梨树和杏树,人称瓜果之乡。全村分为上庄、下庄、枣子洼山庄,坐落在(今讷河川312国道)离崇信县城十公里,离泾川县城二十二公里处,全村有信、朱、李三大户,其余杂姓都是解放以后迁移或招婿来的,姓信的占据三分之一。信氏分为俩户头,一户头就是民国八年我们家老太太率五子从穆家沟圈迁来的,另一户头是解放后从信家庄前庄搬来的(现有信好军、信好奇、信好峰三兄弟及后人)。我们这户人家老太太去世后,兄弟五人后代,一直生活在一 个大家庭里,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才分为三户,但每逢耕种、收割、打碾及婚假丧事不用请不用叫,家家户户团结的就像一家人。互相帮忙,好像还是在一一 个家庭里生活,一直流传到至今, 在四面八方传为佳话,现如今,大部分战斗在工农兵学商各界和京深蜀陕甘宁祖国各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信氏家族梦而奋斗着。

为了实现这些梦想,2015 年春节前信丽萍之女在银川举行婚礼,我们姊妹及全家坐在一起商讨,我们的家谱与神位于1966年秋天一同烧毁,至今半个世纪了,再不修订,我们对后人无法交待。经过月余时间思考,我个人承担起这份重担,整理、编辑和-一切费用均有我来负责。

当时我回想起五十多年前爷爷奶奶在世的光阴,二十多年前妈妈临终及十多年前爸爸去世的情景,打开了我的思路。2015 年春节时期,就动脑、动笔写了新庄村《信氏家族近五代来源》和《信氏家族的起源》。原打算清明节回家乡探讨,没想到我住进西安西京医院,二哥信志华突发脑溢血,离我们先走。我出院后赶回平凉,因为现如今只有五大信好学和五妈李玉香还健在。当我去看望他们的时候,没想到五大还在住院,无法交流。返回银川后,我决心更大,再不下决心就来不及了。我们欠后人的账就无法偿还。鉴于自己的文化程度低,眼神又不好,离家乡四十多年,了解的事情少,和老人交谈的机会也少,在这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要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 我克服了文化低,了解家庭历史背景太少。亲自打电话、发信息、找资料,推算每一个人的出生年月和沿革,排五世名次、人物简况、生平家庭宗旨。亲自回家乡信家庄、穆家沟圈,秦家河新庄考察、拍照。得到了诸位亲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了完成这光荣有深远意义的任务。也可为下一步撰写崇信县信氏家谱提供我们这一支资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经过半年多的整理修改编辑打印,我信氏支谱于2015年10月重新出版发行。这次发行200册,共收录了第十七世都字辈先祖和夫人李氏所生五子三女的后代,延伸到十八世希字辈、十九世好字辈、二十世国字辈以及第二十一一世、二十二世、二十三世共七代,248人的信息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来源于各家提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016年4月4日清明节,我们借此黄道吉日,在新庄村山根底老祖坟前隆重举行了祭祖颁谱庆典活动。前米参加祭祖颁谱庆典活动的有五十多人,有来自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信氏家族的代表信官友、信青华、信明武、信明亮四位嘉宾。有我们家族在外地陕甘宁及本乡本土的族人们赶回老家一同祝贺祭拜。当现场准备工作就绪时,奏乐视频开始播放信陵君高大雄伟的像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天空一片鸟云从空而降,不一会儿下起了雨。当奏乐视频结束时,天上晴空万里,这说明了我们的老祖宗,也在感慨,在感动的流泪,在保佑他们的子孙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家庭和睦,生意兴隆,儿孙满堂。在这次活动之前,首先向族人们发了商议雨,安排了时间地点,工作人员以及摄影奏乐、摆放供品、鸣炮,场地工作人员及注意事项要求。由于条件所限,祭祖仪式从简安排,共安排了八项:1、向列祖列宗敬献贡品,向老祖宗上香。2、鸣炮奏乐。3、宣读祭文。4、祭祖颁谱庆典致辞。5、来宾讲话。6、颁谱。7、合影留念。8、祭祖颁谱欢聚宴会。在这次活动和编修家谱中,主要完成了三个心愿:一是我们的家谱毁于文革,到2016年整半个世纪,重新出版发行是有深远意义。二是教育下一代,“人不识字不如狗, 马不戴铃不会走”。一幅对联激发对教育的重视,和没有文化的苦头。三是发扬信氏家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大无畏创业精神。展示信氏家族在近代、现代中国革命与社会发展中所经历的事实和信氏家族的历史轨迹,为教育下一代怎么做人、如何做人奠定了基础。

2017年9月8日,我和信志杰等人,同我们的发小、同学、好友朱世锋将军一道,来到了崇信县华夏古槐王树前参观,古槐王树高26米,主杆高2米,胸围13米,树冠东西宽34.2米,南北长37.7米,占地面积2.1亩,据专家测定已生长3200多年,古槐树挺拔高大,根深叶茂,冠盖似云,蔚为壮观。更为奇特的是树上寄生着杨、花椒、五倍子树和小麦、玉米等九种植物,相传唐朝大将军尉迟敬德曾拴马于树下。9月9日我们一同来到了泾川县华夏母亲王母宫,这里正在举行一年-度海峡两岸共祭华夏母亲节,也就是古历七月十八王母娘娘圣诞节日和大云寺开光庆典,来自全国各地道教、佛教界人土和国内外知明佛学研究专家贵宾。他们的到来不是为了参观旅游,而是为了深入了解华夏文化,华夏儿女的根基。同时我们去的目地也是如此,我们参加完祭拜活动离开了王母宫延着中塬西去十公里,来到了清朝年代老祖宗居住过的穆家沟圈信氏家族遗址大院,古院整个一沟弯,从东到西有十儿孔窑洞,半圆形壮,沿着塬边,坐南往北,背靠塬边,挖下窑面,形成一个弓 子型、从地形看,当年祖先们住在这里,是非常讲究选择住宅地理位置和风水、环境及安全保护的。进入东头有山门洞遗址,高大壮观,杂草树木覆盖,现还保留着原貌。当我们进入山门洞第一宅院时, 天空突然雾云出现,一片漆黑,当信志杰拿出手机拍照时,黑云在照相时发出了亮光,这时信志杰大声呼叫一声,”刚才一片漆黑,怎么突然天都亮了呢?紧接着就下起雨,这时我随口说出:这是老先人在险灵,在感动的流泪,是你爷爷(二爷)激动的在说,“ 我从末见过的孙子来看我了,他们在激动的流泪,也就心安理得了”!当我们离开信家百年老宅,路过信家庄,返回新庄村时天已不早了,但我回想起-个很重要的迷点,从祭祖颁谱信陵君遗像出现,到两次回到百年老宅,天空突然乌云片, 雨从天降,突然又睛空万里,难道说这是巧合?还是老先人在险灵?给我留下了不解的谜团,期待高人们来做定论。

以上所述,致使家谱被毁,本人对信氏的一点了解,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好多事是听老人们讲述、本人经历和考察访问得出的,也没有文字记载,只是传说和经历,是为了寻根问族,饮水思源,也是先人身体的延续。一个国家一个家庭 就是这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发展到今天。长期以来,我信氏后人多迷茫自己信氏的来源,因世远年湮,迁徙靡常,故无法完全详细,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期待后人加以佐证。

二O一七年十月

新印家谱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