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家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印刷基地 >> 宣纸家谱 >> 浏览文章

宁夏隆德县伏氏家谱

  • 时间:2017/9/15 10:28:07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老家河南家谱馆

日前,由我会负责设计排版印刷的《宁夏隆德县伏氏家谱》正式交付客户,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宁夏隆德县伏氏家谱.jpg

下面是该谱的修谱序言:

北齐才子魏收在奉命修史时(编写《魏书》)随意篡改他人的家史,歪曲家谱内容,最终背上了有才薄幸的骂名,死后还被人扒了坟。人们之所以如此在意魏收的行为,是因为人们在传统社会中,做为记录一个家族发展变化史的载体,家谱的内容是家族延续的历史,对家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传统家谱中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的传承又将对一个家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家传、谱牒、家牒等,是一个家族血亲群体内部传承的文化图籍,家谱当中都记载了些什么呢?翻开家谱,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家族的世系源流,始祖是谁?分支情况如何?是否有人改姓?后来是否归宗?也就是说家谱记载了族源流变,说明我们从那里来,如何开枝散叶,迁徙何地?这是“根”,是“源”。家谱还记载了婚姻、子嗣、功名,这是“花”,是“流”。有了家谱,我们就可以“辨世系,正血统”,防止“乱宗、乱伦。”从优生学上讲,这是最科学的手段。中国汉族的家谱世系表,一般用红线连接,代表了“正宗,子息旺盛,支系红火”三层意思。但有的家谱世系图上会出现一根蓝线,这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这一支没有亲生的儿子,后嗣是过继宗亲的,但是有的宗亲关系比较复杂,那过继外甥行不行?这涉及血流,还涉及财产,必须要征得家族会议或者长辈的同意,在上谱的时候,不仅不能用红线,只能用蓝线连接。还必须要用双姓进行识别。另外,古代民间,养外房的现象也很常见,甚至还有租妻,典妻等极端现象,这类人统称“路边妻”,生下的孩子,生父难明,一般不能上谱,即便上谱,也不能用红线,只能用蓝线。当然这种现象古代才有。世系源流表一摆出来,家族的人伦关系也就清楚了,特定的身份,就代表了特定的责任和特定的义务以及特定的行为规范。换句话说,家谱是定名份,明辈份,笃伦理的权威资源,可以防止狂悖、寡恩等异常现象及行为的发生。这种管理模式都具有科学高效的积极作用。

身份、名号、称谓是否就是为了显示身份的优越感?不是。传统家法,强调最多的是身份、责任、义务的一致性。明代万历年问的学者王土晋特别强调名份和行为之间的统一性。他说:叫你一声爹,你就得像个当爹的样子、庄重、严谨,不能搞笑搞怪。叫你一声儿子,你就得恪守本分,恭敬顺从,不得狂悖无礼。把爹叫老大,把妈叫大姐,这在古代是大不孝。一个家族名分既定,称呼有别,行为规范就严明,自然能亲情和谐,身心两安。

家谱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记载祖先的丰功伟绩,善业懿行。这叫不忘祖德,不忘宗功。

比如:弘农扬家。从春秋开始,就是周天子的命官,到了西汉时期,扬家拜爵封侯,权势熏天。汉代高官显贵坐的那个车,都要刷上那种红色的漆,扬家坐这种高级专车的就有十位,史称“西汉十轮”,隋朝的时候弘农扬家一跃成为皇族,当了皇帝,到了唐代,扬家担任宰相级别的官员就有十一个人,史称“十一宰相世家。”扬家为什么会成功,很大程度来源于家族祖先业绩,对于后世有心理暗示和激励功能,根据心理学理论,人是最具模仿的动物,基于身份认同,每一个后代子孙,在读谱的过程中都会对家族中名人,祖先感到自豪,并且刻意的模仿学习,最终家谱也就成为家族教化的最强大动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很多家族开始挖掘、搜集、重修族谱,家谱,无数的祠堂也开始星罗棋布地散居于青山绿水之间,这些社会化行为背后到底显示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呢?

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心灵归属。

无论是高居庙堂,还是身处草野,人类都有“寻根问祖”的情结,很多家族甚至不惜歪曲历史,攀附名人,不仅证明自己血统高贵,也为子孙后代的辉煌壮大提供最可贵的人伦资源和最坚实的心灵底座。例如:汉高祖刘邦年轻的时候,就一小草根,不事产业,好吃懒做,胸无点墨,出成“脏”,钱没一文,还赊洒赌博,后来当了皇帝,要么说自己是“龙种”,要么说自己是帝尧的后代。刘备编篾席,打草鞋,乘势而起,三分天下占其一,非要追着中山靖王认祖宗。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本来想拉朱熹圣人做祖先,但考究来,推算去毕竟相隔太远,于是朱元璋一拍桌子,一挺腰,耿直了一把,咱就安徽一农民小身,天命所归,当了皇帝。

可以说:家谱记载了一个家族的方方面面,是家族声望的一种体现,是支撑后地子孙飞黄腾达的内在动力。纵观历史,许多平民出身的帝王为了提升家族的地位,不惜在修撰家谱时篡改家史,攀附名人,更改姓氏。这些帝王们有意识的行为,无凝印证了家谱的重要性,那么做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家谱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家谱是最权威的身份证明。

今天很多家谱开篇的第一名话就是:“谱牒身之本也”,对内而言,谱牒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身份证明凭证,对外而言,在古代是国家进行科举考试、选官、任职、户籍管理、人口统计,迁徙移民的最重要依据。

第二,家谱是最重要的史志补充。

古人将家谱、方志、国史视为历史的三大支柱。家谱是国家正史和地方志的最重要补充,在很多领域的独特功能无可替代。家谱的编撰、修订、传承和国史具有一致性。有了家谱,我们才能辨明亲属尊卑,亲戚的远近,有了国史,才能研究时代的兴替,王朝的盛衰,而家族家庭更不能没有家谱。这正是今天我们编写伏氏家谱的意义所在。

第三,家谱是最直观的人文情志。

家谱对于祖先的性格、气质、人生经历、外部交游优秀事迹,诗文创作,这些都有很详细的记载,它展示的是一个家族内部的一种人文情志。要说起来,家谱修撰的那个规则本身,它也是一种人文价值体现。

目前中国有四大姓,只有一本宗谱,全天下子孙的“字辈”必须统一,这叫“通天谱”,即:孔、孟、曾、颜。宋代学者程颐说:  “家法坏,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坏,人家不知来处”。

就是说:家法坏了,我们在谱牒当中还能找到依据,要是谱牒本身败损遗失了,自己的祖先就找不到了。这话有道理,还很有现实感。今天我们身边藏有家谱的有几位?读过家谱的更有几位?能够追溯到自己五代祖先以上的又有几位?但更严峻的问题是有些人还会反问:  “都二十一世纪了,你抱着祖宗牌位有什么用?藏着家谱能保佑官升一级?能保证买基金赚钱?活在当下才是最现实的选择等等。”这充分说明了“你只认钱,不认祖宗”。史学家司马迁有句名言:“人不知祖,何以禽兽。”实话实说,在今天祖先能给我们的仅仅是一种心灵慰藉,家谱说起来也就是“一碗心灵鸡汤”,短期内它带来的现实利益和糈神愉悦,还抵不过一场搞笑的同学会。但可以负责任的说,家谱和祖宗能让我们心理强大,让我们知道从那里来?到那里去?怎么走?既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魂,如果我们在功利化的时代随缘度日,三代以后就会如同一缕青烟,无影无踪,没有办法在家族史上定位、定格,我们的子孙也就失去了伦理教化和精神滋养,退化为毫无生命意义认知的低等种群,如虫孑(jie),如蝼蚁。

第四,家谱是“缅怀先人,祭祀祖先”明显而直观的实物展现,能起到后世与先祖的心灵沟通。

家谱中有历代先人的名讳、,田i像、图片、照片、传记、祖训、家训等资料。这些都是我们的先人在世间生存一回的实物证据。逢年过节祭祀他们的英灵,心中就感到踏实而可靠,这也是一种无尚的孝道,这种孝敬之风的传承,祖宗不但能享受到长期的香火奉祀,同时也能在冥冥之中为后世子孙积德、积福,更能得到祖宗的保佑与呵护。历史上那些世家大族能长盛不衰以及古今那些有教养,有做为的仁人志士哪一个家中没有珍藏家谱?哪一个家中不祭祀自己的祖先?这就是他们家远长盛不衰和自己成功的原因之一。

总之,家谱是家族史、民族史,它沟通了后世子孙与祖先的心灵世界,它传承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品性,也是一个国家发达昌盛和稳定的象征,更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

始迁祖第十世孙  伏军峰

2017年6月

新印家谱
家风家训
推荐产品
姓氏动态
姓氏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