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高俊信:论家谱的史学价值

时间:2020/9/28 15:59:21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内容提要:文章按《伊尹家谱》所载编制伊尹年谱,锁定夏商界标——“商汤乙未十有八祀,王即位于亳,国号商。”为前1766年;《史记·三代世表》列表商代为三十王。汤后有外丙、仲壬二王,然后为太甲。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简本》列表商代三十王。《辞海》记商代三十王,汤后又外加(太丁)。《现代汉语大词典·附录》记商代三十一王,汤与太甲间有太丁、外丙、中任三位王。而《河南杞县伊氏家谱》则记载“汤崩传至太宗太甲”,孰是孰非,文章论定有商一代28王。彰显《家谱》的史学价值;《今本竹书纪年》、各版本《古本竹书纪年》均记曰:“七年,王(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伊氏家谱》则记载:伊尹“至商王沃丁戊子八祀卒。”伊尹是被太甲杀害,还是卒于沃丁之时,文章还原了历史真相;文章阐述满足武王克殷年的八项刚性条款,首次推出比干祭日、百日、武王克殷日程简表,解读国之重器武王征商簋铭文的“惟甲子朝”“辛未”的具体日期,论定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七祀前1185年四月初四,薨于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商殷末年前1123年11月23日,冬十月二十六日丁亥,距武王十三年己卯前1122年2月28日二月初四甲子昧爽牧野之战仅仅98天,两天后比干百日,享寿六十三岁。《林氏家谱》中的比干薨于戊寅冬十月二十六日与武王征商簋铭文的“惟甲子朝”“辛未”难分伯仲,共襄盛举,受武王之命“三千年后才可发扬光大”奏响中华民族千秋令,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伊氏家谱》指点迷津

一代元圣伊尹,名尹,又名挚,夏末商初人,伊尹一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中华厨祖。

《河南杞县伊氏家谱》堪称国宝,明确记载:“夏后皋八岁(年)庚辰(前1841)四月初八日生于空桑,夏后癸三十七岁己卯(前1782)耕于有莘”,汤崩传至太宗太甲。太甲继位后无道,太甲元祀(年)戊申(前1753),伊尹将其放之于桐,令其守汤墓思过。二祀己酉(前1752),太甲居汤之墓营桐室以训太甲,使居忧焉。三祀冬十有二月朔太甲悔改,被迎归于亳为君,仍尊伊尹为阿衡。“至商王沃丁戊子八祀(前1713)卒,年百三十岁,大雾三日,沃丁祀以太牢,亲临丧,以报大德,葬于亳。”

探讨伊尹家谱的深邃蕴涵,对于夏商界标的界定,商王世系的确立、揭示重大史实皆有重大意义。

1、锁定夏、商界标

该家谱连续记录夏、商四王的在位年份及干支,在史籍中实属罕见,这对研究夏、商界标、其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对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家谱》中记载“夏后皋八岁(年)庚辰(前1841)四月初八日生。”依“庚辰”倒推后皋元岁(年)应是癸酉年,依《伊氏家谱》“夏后癸三十七岁己卯(前1782)耕于有莘”倒推后癸元岁应是癸卯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滦州志》载“商汤乙未十有八祀,王即位于亳,改国号商,封孤竹等国有差。”

《家谱》记载“太甲元祀戊申”

依《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滦州志》和《河南杞县伊氏家谱》可绘出伊尹年谱。

附伊尹年谱(简谱):

1伊尹年谱.jpg

据伊尹年谱不难看出伊尹一生历两朝六王,夏后皋、帝发共23年,帝癸(桀)52年;商汤13年,太甲33年,沃丁8年,共129年,虚岁130岁。其中伊尹76岁,商汤18祀,正是乙未年,距明嘉靖戊申年3313年。符合《夷齐录》关于“商汤乙未十有八祀商封孤竹,至明嘉靖戊申(1548)盖三千三百一十三年”的记载,《河南杞县伊氏家谱》锁定了公元前1766年是商朝开国元年。

2、破解商王世系疑团

《史记·三代世表》文字叙述商代二十九世(从契算起),列表为三十王。汤后有外丙、仲壬二王,然后为太甲;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简本》列表商代三十王,分析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观点源自《史记·三代世表》;《辞海》(1999年版2312页)记商代三十王,汤后又外加(太丁),认为辞书编委会的意见源自《孔子家谱·世系》,在《孔子家谱·世系》中汤后确有太丁,太丁之后是太甲。《孔子家谱·世系》中的“太丁”系汤之子,太甲系汤之孙,作为“世系”无可厚非,又因太丁早卒,并未即帝位,将太丁入“帝系”大有商榷余地;《现代汉语大词典·附录》记为商三十一王,汤与太甲间有太丁、外丙、中任三位王。

见附录2:

2附录.jpg

而《河南杞县伊氏家谱》则记载“汤崩传至太宗太甲”,一字千金。

3.jpg

按伊尹年谱,我们见到汤居王位十三年,汤崩于丁未,直接传位至太甲,太甲元祀就是戊申年。说明汤与太甲之间,并无其他王的在位空间,有商一代只有二十八王。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记曰:“商凡二十八王十六世。”面对不同记载,如何取舍?《伊氏家谱》为正统编年史《文献通考》《历代通鉴辑览》等的记载“商代二十八王(见书影)”提供了佐证。

4.jpg

“商起汤乙未至纣戊寅,凡二十八王,十六世,六百四十四年。其纣之己卯,两系于商周之代,纪数则属于周。”书影

3、伊尹被杀真伪可鉴

明嘉靖年版《今本竹书纪年》(清代学者钱大昕等人指斥其为伪书,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更推断为明代嘉靖年间天一阁主人范钦伪作)、嘉道年间清儒诸版《古本竹书纪年》、(清代嘉、道间的《古本竹书纪年》版本较多,现有清洪颐煊、陈逢衡、张宗泰、林春溥、朱右曾等不同版本存世。)时贤范祥雍版、1981年方诗铭、王修龄版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1999年1月张潔、戴和冰点校版、今行于世的(佚名)《古本竹书纪年·全文》均记曰:“七年,王(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而《史记·殷本纪》则记曰:“太宗(即太甲)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时,伊尹卒。”伊尹是被太甲杀害,还是卒于沃丁之时,依《伊氏家谱》记载:伊尹“至商王沃丁戊子八祀卒,年百三十岁。”《河南杞县伊氏家谱》的真实记载,彻底戳穿了诸版《竹书纪年》“太甲杀伊尹”的不实之词。伊氏家谱为夏、商界标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可谓:千载名相助汤伐桀建商殷。家乘再现点迷津。

二、比干百日与牧野之战

比干是林氏太始祖。

比干生卒记录于《睢阳林氏家谱钦》

《睢阳林氏家谱钦》记载:“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四月初四,薨于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享寿六十三岁。”

《睢谱》是御钦公谱,清康熙朝藏于墓丘内留传于今。源自福建莆田。辗转流入豫东,包括项城、光山、罗山、淮阳等地。林氏族谱载,比干生于殷历四月初四,逝于十月二十六日,遇害时63岁。但比干出生于哪一年?逝于哪一年?有多种说法,过去曾是一个谜,今已被成功破解。

比干生卒其说不一

1、2008年在河南卫辉举行了纪念比干诞辰3100周年大典,这是根据武王克商年份为公元前1027年,推定比干生于公元前1092年。逝于公元前1029年。

2、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认定武王克商年份为公元前1046年。据此,比干诞生于公元前1110年,逝于此前一年,即公元前1047年。

许仲琳编《封神演义》,在第26回叙述了比干之死。第97回载武王克商,纣王自焚。比干死于姬昌获释逃归西岐(约帝辛十三年,公元前1047年)之后,闻太师凯旋回朝(约帝辛十八年,公元前1042年)之前。比干遇害后17年武王灭纣。由此推算比干剖心约在帝辛十七年,即公元前1043年前后;

3、有人认为比干庙明嘉靖十七年《重修殷太师比干墓碑》中载“纣以十一年杀比干,武王十三年封其墓”。如果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27年,纣王在位33年,纣王十一年杀比干,应是公元前1049年。

4、公元前1124年—公元前1062年

陈建魁、王大良在《中华姓氏通史·林姓》(东方出版社,2002年3月版)中分析了关于比干生卒年的几种说法,吸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的成果,根据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纣王三十三年),而比干逝于帝辛戊寅三十二祀(纣王十七年)冬十月二十六日,即公元前1062年,比干享年63岁(虚岁),由此推断比干诞生于庚丁十三年(公元前1124年)。

5、公元前1110年—公元前1048年

刘清泉编著的《林姓史话》中提出此说

6、公元前1130年—公元前1068年

在断定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的前提下,如果根据卫辉比干庙中《重修殷太师比干墓碑》碑文“纣以十一年杀比干,武王十三年封其墓”推定,纣王在位33年,纣王十一年为公元前1068年,由此推断比干生年为公元前1130年。

7、 公元前1184年—公元前1122年或公元前1170年—公元前1107年

根据张汝舟先生考订,并经其弟子张闻玉教授再三申说,认为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有天(天象)、地(出土文物记历铭器)、史(历代典籍)之证。蒋南华先生进一步做了论证。根据此说,推定比干生于公元前1184年,逝于公元前1122年。

如确定比干逝于武王克商前一年,即公元前1107年,由此推断比干生年为公元前1170年。依据武王克商年的不同说法,推断比干生卒年还有多种说法。

目前关于武王克商的年份有44种不同说法,派生出了诸多比干生卒年。可谓众说纷纭,真假难辨。

分析比干生卒年众说纷纭的原因不外有五:

一、我国至今尚无有实用价值的夏商周三代纪年表可查、可用。

对于《河南杞县伊氏家谱》《河南睢阳林氏家谱钦》及其他典籍中所记载的干支纪年如何解读,因没有工具书,无处可查,常人只有启动思维,各抒己见。

二、名家误判。名家对武王克商年有44种说法,各有所依,各执一词,致使比干生卒年的说法出现了多样性。武王克商年的44种说法分别是:

公元前1130年(林春溥)、前1127年(谢元震)、前1123年(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引)、前1122年(吴其昌、吕振羽、岛邦男)、前1118年(成家彻郎)、前1117年、前1116年、前1112年(刘朝阳)、前1111年(董作宾、严一萍、郑天杰)、前1106年(张汝舟、张闻玉)、前1105年(马承源)、前1102年(黎东方)、前1093年(葛真)、前1088年(水野清一)、前1087年(白川静)、前1078年、前1076年(丁马肃)、前1075年(唐兰)、前1071年(李仲操)、前1070年(张政火良)、前1067年、前1066年(范文谰、新城新藏)、前1065年(哈特纳、白光琦)、前1063年(山田统)、前1059年(彭瓜失钧)、前1057年(张钰哲、张培瑜)、前1055年(章鸿钊、荣梦源)、前1051年(高木森、姜文奎)、前1050年(叶慈)、前1049年(王保德)、前1047年、前1046年(班大为、刘次阮、江晓原)、前1045年(倪德卫、夏含夷、周法高、赵光贤)、前1044年(李丕基)、前1041年(吉德炜)、前1040年(周文康)、前1039年(何幼琦)、前1030年(丁山、方善柱、周流溪)、前1029年(黄宝权、陈华新说)、前1027年(梁启超、郭沫若、雷海宗、莫非斯、高本汉、陈梦家、屈万里、何炳木隶)、前1025年(劳干)、前1024年(平势隆郎)、前1018年(周法高)。

上述44种说法,历史的真实将被《林氏家谱·比干生卒》所敲定,其余43种说法将被一键删除。话语权将不考虑观点人的国籍与资历。

三、抛弃干支纪年。比干生于丙子,逝于戊寅,武王克殷事发己卯。有些学者无视干支纪年的天干尾数规律,地支÷12的余数规律,认为干支岁次可以随意编造。干支纪年的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公元前的对应尾数是7654321098.永恒不变。丙子年的尾数固定为5,戊寅年的尾数永远是3,己卯年的尾数为2。把戊寅年说成尾数不是3的说法均为欠妥之词;

五、造成历史纪年多种提法的原因之一是多数人从未见到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历代通鉴类文献,其精辟记述,对多数观点人来说属于未知领域。

科学论证商周界标。在武王克殷年44种说法中必须力排众议,确立其一。确定武王克殷年必须满足以下八项刚性条款:

1、诸籍记载武王克殷事发武王十三年,己卯年。换算成公元前纪年其尾数必须是2,除以12余数是6;符合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尾数定天干,余数定地支”的规律;

2、现行《中国历史纪年表》的前822年是己卯年,武王十三年己卯应是822+60N的选项之一,如:前882、942、1002、1062、1122、1182……

3、将武王十三年己卯的具体年份换算成黄帝纪元,再÷60,依其商可以确定该己卯年的“世系”,余数是己卯年轮值太岁的牌位号。

如前1122年:

换算成黄帝纪元即2697-1122+1=1576,  前1122年是黄帝1576年

1576÷60=26  余16

表明武王十三年的己卯是黄帝纪元中的第27个己卯年,当年轮值太岁牌位16。

又如公元1999年是己卯年:

将其换算成黄帝纪元即2697+1999=4696,  公元1999年是黄帝4696年

4696÷60=78  余16

说明公元1999年的己卯是黄帝纪元中的第79个己卯年,该年轮值太岁牌位仍为16。

打开手机,百度“轮值太岁”,可现:己卯轮值太岁是龙仲(原有称谓,后人嵌入历史名人)大将军,牌位16。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有太岁立马横刀,试问谁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我国使用的干支纪年自始至今,五千年来井井有条,有序循环,晶莹剔透。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必将为后世永续传承。

4、“寅虎卯兔”人所共知。 比干逝于戊寅(虎年),武王克殷事发己卯(兔年),比干逝于武王克殷的前一年。

5、武王克殷年居武王生卒间。武王生于商帝乙23祀、周文王16年壬辰(前1139年),卒于武王19年乙酉(前1116年)在位7年,年54岁。

6、确立比干卒年、武王克殷年必须依《河南睢县林氏家谱》武王征商簋铭文、《世浮解》等文献所记,能准确排出比干祭日及武王克殷日程。干支日名需与《先秦史历表》一致,与公历、周历、月相相合。(该年周历闰二月)

附比干祭日、百日、武王克殷日程简表:(首次推出)

5.jpg

前1123年11月23日,帝辛三十二祀戊寅十月二十六日丁亥,比干薨。

前1123年11月30日,帝辛三十二祀戊寅十一月初三日甲午,合朔。

前1122年1月28日,武王十三年己卯,一月初三日癸巳,武王征商祭告皇天后土,合朔。

前1122年2月10日,武王十三年己卯,一月十六日丙午,“旁生魄。”

2月11日 一月十七日丁未,武王率师从丰镐(今西安市长安区丰镐村,今南丰镐村为祭祀区,北丰镐村为宫殿区)出发,起兵伐纣。

2月22日,正月二十八日戊午,这天周师于孟津扣马村渡黄河,到了黄河以北。

2月27日,二月初三癸亥(二月既死魄),周师陈兵商郊(牧野)。

2月28日,二月初四甲子昧爽牧野之战。武王征商簋铭与诸籍所记的武王克殷日为“唯甲子朝”、“二月甲子昧爽”。比干薨至牧野之战98天。

3月2日,二月初六丙寅,比干“百日”。

3月7日,二月十一日辛未,赐有司以“金”,作檀公宝尊彝(武王征商簋)。

6.jpg

国之重器——武王征商簋(图①)及铭文(图②):

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③),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图④)。王在阑师,赐有司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3月30日,闰二月初五甲午,武王以牧野克商事祭告先王。

前1122年6月14日,四月二十一庚戌。周武王“大告武成。”“偃武修文,归马华山之阳,放牛桃林之野。”“天下宗周。”

7、武王克殷与箕子朝鲜东迁事发同年;

箕子朝鲜元年前1122年。

7.jpg

《东史纲目》书影

《东史纲目·第一·上》安鼎福(1712~1791)著

附原文:

“起己卯朝鲜箕子元年(前1122年),尽己未新罗阿达罗王二十六年、高句丽新大王十五年、百济肖右王十四年(汉灵帝光合二年公元179年),凡一千三百一年。(编者按:计算式1122+179=1301)

周武王十三年己卯,朝鲜箕子元年,殷太师箕子东来,周天子因以封之。箕子,子姓,名胥余。殷纣之亲戚也。封于箕而子爵。故号箕子。《史记》注:箕,国名。子,爵也。《一统志》云:西华(按:朝鲜称中国)故箕地在开封府城西九十里。初圣师食宋于箕,故称箕子。今邑中有箕子台。”

8、周武王十三年(己卯)至周赧王五十九年(乙巳前256年)共867年,至东周君七年(壬子前249年)共874年。

综上所述可以确定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七祀前1185年四月初四,薨于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商殷末年前1123年11月23日(参见《中国先秦史历表》33页张培瑜著 齐鲁书社1987年6月版)冬十月二十六日丁亥,距武王十三年己卯前1122年2月28日二月初四甲子牧野之战仅仅98天,两天后百日,享寿六十三岁。

比干生卒,注定武王十三年己卯、西周元年的唯一是前1122年。

三、关于前1946年

提出武王克殷事发前1046年的原观点人为美国汉学家班大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上述观点被他自己否认。继而有先生以《国语·周语下》伶州鸠语述天象为据推断武王伐纣于前1046年。

这一观点被张富祥教授所否定,张公于2005年3月17日发表文章称:伶州鸠是周景王时的乐师,在武王伐纣600年后说的话是“晚出的伪史料”,“所得结果亦不可从”。

牧野之战发生于“二月甲子昧爽”,前1046年周历的二月没有甲子日,正月二十二日、三月二十三日是甲子日。《世俘解》中的“一月丙午旁生魄”是前1122年的正月十六日。正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在前1046年,正月初四日是丙午,但从未听说有“初三的月亮初四圆。”

不过断代工专家组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在岳麓书院讲话时曾说:“夏商周断代工程简本,是阶段性的成果,没想就此成为定论,允许更正与补充。”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夏商周时期的天象和月相》前言中,编委会以集体名义于2005年8月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得出了甲骨文宾组五次月食卜辞的唯一认证——武丁在位年在公元前1400年至前1260年间”,否定了《简本》中的前论。

《简本》中的成王在位22年,覐公簋铭文首句却是“惟王二十八祀”。断代工程专家组主要成员李凤瀚先生发文认为覐公簋是成王器。

任何学术观点的自我升华都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实现的。

辞书、教科书采纳“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国人热盼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一片爱国情怀的正当体现,无可非议。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在没有实现信息现代化的当时,搞不出夏商周三代的详实纪年情有可原。

家谱是记载人物世系和事迹的历史书籍,是囊括同宗共祖的血缘“证书”,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宝贵资料,所记载的大量历史信息真实可信,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约4日访问捷克时、2017年11月8日在故宫借鉴外宾时、2018年12月18日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三次重申“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中华家谱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孔子家谱》追溯血缘始祖母为华胥,距今约6500年。在悠久的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记载着中华民族各姓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家谱》,她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揭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从未间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全国《家谱》的姓氏探源中、府州县志中、名胜古迹、庙宇、陵墓的文献资料中一定存有大量鲜为人知的干支纪年、历史信息,我们要下力气发掘、发现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触摸热点,面向重大课题,解决现实问题,传递正能量。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提升民族自信,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中华家谱展评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简介:

高俊信,河北省滦州市人,男,1943年7月生,退休干部,初任教于中小学,后就职于乡镇,爱文史,热衷夏、商、周三代史研究,现为滦河文化研究中心(滦州)特约研究员、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会员、唐山市夷齐文化研究会理事、副会长等。有《夷齐庙》、《乡风民俗》(合著)、《春风化雨》(合著)、《夏商周纪年表》等书面世。《夏商周纪年表》一书,准确解读夏商周三代的干支纪年,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将我国《历史纪年表》从公元前841年庚申上溯至帝尧元载甲辰公元前2357年。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