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倡议书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修谱倡议书 >> 浏览文章

《武功县阎家村阎氏族谱》撰谱倡议书

时间:2025/3/25 9:53:29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武功县阎家村阎氏族谱》撰谱倡议书

尊敬的阎氏同族宗亲台鉴:

我从哪里来,家谱有记载;我哪到里去,家谱有延续。

盖闻族之有谱,尤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兴衰不明,族无谱则世系无序。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黎民百姓,谱著名迹。为人功德,平凡实际,留给后人,不白涉世。为人不能无姓,有姓不能无谱,有谱不能无名,有名不能不留。常人不能名垂青史,但可以归根家谱。编撰续修家谱就是让所有宗亲都有姓名,流芳百世。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引领同姓宗亲寻根问祖,专为黎民百姓树碑立传,他是世代子孙的根系所在。没有家谱,寻根问祖缘木求鱼;没有家谱,追根溯源无本之木。吾阎姓大族,历史悠久,人丁兴旺,世系弥远,枝繁叶茂。族内同名有之;迁徙、工作外地,不知其所,路同陌人;祖宗三代便不知长辈姓什名谁,盖由家中无谱所致。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及“文化自信”的论述,给我们注入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传承民族精神,立德树人,家国同创,实践文化强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能够在一代代人身上传承,族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族谱在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的研究工作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党和国家已经把族谱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列为国家大典工程项目——《中华族谱大典》。神州昌盛,社会和谐,生活富足,人之思源,寻根拜祖,已成潮流。创修族谱是党和国家支持民间传承家族优良文化,光大中华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

阎家村阎氏迁始祖于明朝初年(约公元1368年)由河南固始迁入武功以来,距今约655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本族阎姓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第十六世先祖阎清源、阎允恪、阎公望、阎公雅编修了一部完整的阎家村阎氏族谱(以下称“第一代族谱”),系统的记述了阎氏的历史人文,但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中,将其作为封建残余,由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阶级斗争博展览馆)收缴展览,并遗失。阎树祥、阎树智对阎家村阎氏二房永泰堂暨三省堂第十一世之后至2006年族人生卒、婚配、去世等情况完成了族谱资料搜集(以下称“第二代族谱”)。由于阎氏第一代族谱遗失失传,以及第二代族谱资料截止目前多年未修,撰编族谱迫在眉睫,急需编撰一部完整、系统、准确的家谱,将本族演变发展的历史记载下来传给后人,避免后裔子孙误传,便于追根寻源。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激励吾族后人树立开拓进取精神,明白治家、爱国、建设家乡,传承吾族祖先崇尚知识、追求进步、勤俭、善良、正直、廉洁、厚道之美德,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创建未来美好生活。为此,在本族人的要求下,决定编撰《武功阎家村阎氏二房永泰堂暨三省堂族谱》。

追根建谱,以明支脉,已成吾族宗亲迫切愿望。众位族人酝酿良久,近日有族人一呼,应者云集。经数次商讨,筹备编纂小组已成立,况且已开始工作。编撰家谱大家之事,须得众宗亲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觉自愿,踊跃参与,相互告知,提供家人信息。发挥正能量,同心协力。

以上所言,望吾族人热情支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广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争取早日完成。以告慰列祖列宗,启示子孙后代。

留一笔文化财富,存一份祖辈史料,激励鞭策后人好学上进、增强自信、奋发图强,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家庭富裕、人民幸福贡献力量。最后,祝愿本族族人阖家幸福,事业兴旺,子孙永昌!

武功阎家村阎氏二房永泰堂暨三省堂族人

17世:阎树军

17世:阎树宇

18世:阎立社

二〇二三年一月七日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