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家村阎氏族谱总结并归纳先辈遗训和风范,提炼族规、家风,以利规范家风、教育后代
- 时间:2025/3/5 10:01:27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武功县阎家村阎氏族谱谱序
第三代族谱谱序
弘扬祖志,尚礼修文,齐家治国,万世昌荣。
树有根,无根必不茂盛;水有源,无源必不长流,此自然之理也。人若无谱系即树无根水无源,而欲其枝叶茂盛,源远流长必不可无根无源也。
迁始祖明初自河南固始迁出至武功阎家村,至今已约逾655年。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起至2023年在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本族16世至18世三代人对武功阎氏族谱的编制和资料收集从未中断,本族族人不畏困难和风险,在磨难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族谱收集和编制工作,今天终于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盛世中,完成了本族第三代《阎氏族谱》的创建编撰和刊印。这是我们编制人员的幸事,更是本族族人的一大幸事。完成《阎氏族谱》编撰,是我们几代族人的共同夙愿,也是编撰人员完成的一大历史使命,今天我们可以告慰自迁始族以来的历代祖先,缅怀他们抚育培养本族阎氏后代的不易和艰辛,追思先祖们的丰功伟绩,继承先祖们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勤劳善良、勇于担当的优秀家族文化。为了继续发扬本族优秀的家族文化,教育好子孙后辈,继承优良家风,使本族族人更加壮大、事业有成、人丁兴旺、子孙永延,特编撰本族谱。
在这里,我们应感谢阎家村村民阎敏毅等贤达之士对我们编辑工作的支持,更应该感谢当今伟大时代赐予本次编制族谱工作提供的宽松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
1952年由本族十六世阎清源、阎允恪二位发起,在时任村支书阎乾德的支持下成立了由阎清源、阎允恪、阎公望参加的族谱编制组,由阎公望执笔,编制组先期调查、收集资料、编制族谱;由于十六世阎清源于1957年病故,1962年在时任阎家村村委阎乾德、阎源等人支持下增加了十六世阎公雅为成员,由阎公望、阎公雅共主其事,为传承阎氏家族文化、激励吾族后辈进步,编修完成了系统的阎家村阎氏家谱(以下称“第一代族谱”),同时出于帮助同宗一支先行编制了阎氏西户(即河西西桥头,现称“杨凌区台东社区”)族谱。不幸因极左路线和文革动乱的影响,使阎氏第一代族谱被陕西省阶级斗争展览馆(现陕西省博物馆)作为反面资料收藏展览后失传(或被他人盗取收藏),截至目前未能追回。应该引以我们理解的是,第一代族谱编制人员在当时极左政治环境和气氛下完成族谱的创建,做出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铭记他们的不朽功绩,赞赏他们热爱家族、奉献于家族文化的高尚品德。
十七世阎树祥出于对祖先尊敬和对后代启迪教育的观念,自1996年2006年以带病之身重新整理、记录了本族自12世起至19世的生、卒等事项的本族族谱资料(以下称“第二代族谱”),留下了本族重要的世系资料,为本次编制族谱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信息。十七世阎树智在此项工作中给予了极大的协助,走访整理完成了当时的18世、19世部分资料。17世阎树祥、阎树智在第二代族谱编制中搜集、保存了大量、珍贵资料,功绩卓著。
为了传承勤劳、节俭、团结、友善、正直、进步、清廉家族文化;寻根溯源、继往开来,了解阎氏家族的渊源和历史,弄清楚我是谁,追思祖宗,不忘根本;为明晰支脉,辨知亲疏,方便寻根问祖;培养后辈以耕读为本,成为有知识、有担当、有能力、有道德的优秀才俊;强化族人尊祖敬祖、爱国、爱村、爱族、爱家的观念,建设和谐家族的目的,本次在17世阎树军、阎树宇及18世阎立社的倡导和本族族人的支持下,运用现代族谱编制方法,采用现代苏氏(图文一体,横排),由18世阎立社主编,完成了本部系统、规范的本族族谱(以下称“第三代族谱”)的编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次族谱编制过程中17世阎树典对本族第4世各房情况,以及11世之前阎氏外居外出等信息提供了重要帮助。
本次编谱中,总结、归纳了先辈们的遗训和风范,提炼出了本族族规、家风,作为家族文化,纳入本谱,以利规范家风、教育后代。
本家族崇尚的优良传统文化主要内容有:耕读为本、勤劳持家、孝敬老人、勇于担当、淳朴节俭、积善修德、诚实做人、忠厚传家、诗书继世。
本次编谱遵守了实事求是、遵纪守法、和睦友善、男女平等、传统宗法制度等修谱原则。
一个有深刻文化底蕴的家族,应有规范的字辈排行,武功县阎家村阎氏无论在明、清、民国,还是当今社会,都是一个人才辈出、社会贤达众多的家族。在高度文明的今天,本族应有规范的字辈排行。本次撰谱,针对本族自第18世以后无序的字辈排行,提出并征得族人同意:对本族已成年的第19世、20世,尊重已实际采用的几个较多的字作为本族的过渡性字辈排行;自第21世起统一实行本族新规定的字辈排行。具体字辈排行方案见本谱第十章行辈字派。
由于第一代族谱遗失,迁始祖至第11世资料失考,本次撰谱获得的本族第12世至第15世族员资料有限,部分在外地居住的本族第16世、17世、18世、19世资料部分不完整;且由于年代久远,知情老人少,以致先人名讳佚失,尽管编辑人员做了最大的努力,难免存在一些人员信息不完整、信息质量不高的情况。加之本人能力所限,定有疏漏之处,敬请谅解。在此感谢本族全体族人和编撰委员会的信任,感谢各编辑委员的辛勤调查和组稿,感谢阎树典、阎敏毅等族人给予本次编谱工作的极大帮助。
十八世:阎立社
公元二O二三年清明
下一篇:阎家村阎氏源流及各房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