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新闻

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新闻 >> 浏览文章

马姓委员会积极筹划“老家河南家谱馆马姓展区”布展工作,1万多字的布展方案正式公布

时间:2021/3/2 16:10:53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为积极响应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号召,根据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和家谱委员会关于“老家河南家谱馆”的建设、布展的要求。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马姓委员会自2021年初就开始了筹备工作,经过多次讨论研究,争取把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河南省十大姓之一的马姓文化历史精粹展示在世人的面前。釆取多媒体,形式多样化,以主带次,以点带面的构架展陈的方式,努力把“河南家谱馆马姓展区"打造成“精品工程”,拟把展区布置规划为四大板块。

一、总体思路:

符合总体要求,展示中国马姓最具特色历史人物和文化元素,以歌颂爱国主义、展示文、武、红色典范,赋予传承教育功能。

二、布展内容:

1、墙面展示部分:

用醒目简短的文字和现代科技效果,把马姓的起始祖、渊源、迁徙、郡望地、堂号、历史代表人物、重大历史贡献等予以展现。

2、形象柜展示:重点突出文、武、红。从河南和中原的角度,选取在历史上对国家和民族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人物,展示其肖像和事迹。突出: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红色人物是英豪的马姓杰出人物。

3、橱窗展柜台展示:

(一)有关马姓研究的图书资料

(二)马姓有代表性的家谱(马燧、马文升、马丕瑶、 杨靖宇)

(三)有关马姓文物(书信、遗物、纪念品等)

(四)马姓文创产品

(五)有关马姓文化录音、磁带、光盘、视频、影视作品、戏剧等,

4、触摸屏电子档案内容:

1、马姓始祖、渊源

2、马姓迁徙和路线图;

3,马姓郡望地和堂号;

4、马姓家风、家训;

5、马姓名人;

6、马姓委员会介绍;

7、马姓委员会团体会员介绍;

8、马姓委员会活动简报;

9、河南省马姓名人介绍;

10、河南省马姓文化古迹;

11、马姓文化讲座论坛资料

12、马姓文化的影视作品;

13、马姓著名企业介绍;

14、马姓著名特产介绍;

15、马姓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6、马姓文物保护工作的介绍;

第一板块:展板内容

一、马姓渊源

(一)马姓渊源与得姓始祖

1、马姓起源地河北邯郸与得姓始祖赵奢文字简介

赵奢即为中华马氏的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因赵奢死后葬于邯郸县三陵乡的紫山,因此紫山又称马服山,是世界马姓祖山。

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战国初期,赵衰子联合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后,建立了赵国。当时,赵国公子赵奢(赵武灵王的裔孙)能文能武,以善于用兵而著称。赵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奢奉命抗击秦军的进攻而大获全胜,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他的子孙最初以“马服”为其姓氏,后去掉“服”字,称为马姓。赵奢从而就成了马姓的得姓始祖。

2、赵奢相片

(二)马姓来源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国宗室赵奢为马氏得姓始祖,因其封地封在马服,人称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氏,后又改为单姓“马”。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马姓人口约1910万,姓氏排行榜第13位。

1、源于嬴姓

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居邑名为氏。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当。

赵奢的子孙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官位

(1)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马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2)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巫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3)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官吏廋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4)出自两周至秦、汉时期官吏司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3、源于改姓

(1)出自汉朝大司徒马矢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

(2)两晋之后大量司马氏改为单姓马姓。

(3)甘肃省东乡县贾家村 贾姓少数民族人改信伊斯兰教后改掉了原来的姓氏而改姓马。

(4)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

4、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1)源于回族,回族中马姓这么多,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再加上“马”姓是皇帝赐姓,回族又不似汉族那么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大大增加了“马”姓的人数。人常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用这句俗语概括回族的姓,虽不太准确,但大体符合事实。

(2)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

(3)清高丽人姓。世居瓜克山。今朝鲜族姓(资料由拾亲撰修)。

(4)清时丽江府古鼓(今丽江西北)土把总为马姓,系藏族。

(5)彝族姓。又,彝族尼木氏汉姓为马。

(6)拉祜族黑苦聪人比地氏,汉姓为马。

(7)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汉姓为马。

(8)土族马希江氏,汉姓为马。

(9)独龙族姓马库氏,汉姓为马。

5、其他来源

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

(三)马姓迁徙

马姓最初发祥于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省咸阳,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在西汉时,马姓中又增添了由马矢姓改姓马而来的一支,也逐渐得到壮大。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

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建省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省)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遍布于福建。至清代,马姓开始有些移居于台湾省,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当今,马姓为中国第十三位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并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马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12.7%)、河北(11%)、山西(8.9%)、江苏(8.8%)四省,大约占全国马姓总人口的41.4%;其次分布于四川(6.8%)、安徽(5.9%)、辽宁(5.8%)、陕西(5.7%)、黑龙江(4.8%)、山东(4.8%),六省的马姓又集中了33.8%。河南为马姓第一大省,占河南省总人口的1.6%。

(四)马姓郡望

1、郡望地列表

扶风郡: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光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郏县:秦置县,今河南省郏县。三国时期改为龙山县,隋文帝开皇初改龙山县为汝南郡,历经唐、宋、元,元末复置郏县归汝州郡(资料由拾亲撰修)。

荏平县:今属山东省荏平县。

临安郡:今属浙江省杭州市。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陵郡:秦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隋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正平郡:即今山西省新绛。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汉为临汾县地,北魏置正平郡兼置东雍州。北周武成二年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州治从玉壁迁置今县址,后改称绛郡,附郭正平县。唐代改郡为州。明洪武初处正平县废入绛州。民国初改称新绛县,今因之。

2、郡望地相片

(五)马姓堂号

1、马姓堂号列表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

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此外,马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诚忍堂”、“刻鹄堂”、“善述堂”、“书诚堂”、“敦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青云堂”、“绛帐堂”、“伏波堂”等。

3、堂号照片

二、马姓人物

(一)汉朝大将马武

1、介绍 

马武简介

马武(不详?公元6年) ,字子张,东汉初年将领。南阳湖阳人(今河南唐河湖阳镇)。马武少年时为避仇家,客居江夏。后入绿林军,为新市兵将领。更始二年(24年)归顺刘秀,随其南征北战、平定四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五。刘秀称帝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2、照片

3、故里

(二)汉朝大将马成

1、简介

马成(?~56年),字君迁。汉族,南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马成原是王莽政权的县吏,投奔刘秀后,久经战阵,参与 消灭王郎、刘永、李宪、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九。刘秀称帝后,任扬武将军,封平舒侯,后改封全椒侯。

2、照片

(三)东汉大将马援

1、介绍 

马援(东汉初期军事家)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族 [1]  。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之父 [2]  。

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甚得器重。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建武二十五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病逝,享年六十四岁。汉章帝时追谥“忠成”。唐德宗时成为“武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加封“忠显佑顺王”,位列“武庙七十二将”。清时从祀历代帝王庙 。

2、照片

4、马援广场 

5、成语马革裹尸

【成语】马革裹尸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

马援平定了边睡的动乱以后,被朝廷封为伏波将军。回到京师大家向他祝贺,马援豪迈地对人说:“眼下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疆,我想请求皇上再让我领兵跟敌人好好打一仗。男儿应当战死于边疆的沙场,用马革包裹着尸体而还,哪能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最终老死在妻子儿女的身旁。”这便是“马革裹尸”的由来。

6、成语老当益壮

成语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老当益壮,意思是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四)唐代大将马燧

1、介绍

马燧(唐代中期名将)

马燧(726年-795年9月4日 [1]  ),字洵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省郏县)人,祖籍扶风郡(今陕西省兴平市)。唐朝中期名将,

出身扶风马氏。少时博览群书,攻读兵法战策,颇多谋略。安史之乱时,力劝范阳留守贾循倒戈,事泄逃脱,历任赵城县尉、左武卫兵曹参军。大历十年(775年),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大历十四年(779年),迁河东节度使。建中二年(781年),奉诏讨魏博叛将田悦,诛杀田悦部将杨朝光,大破田悦于临洺。贞元元年(785年),率军连败李怀光,平定河中府。贞元二年(786年),抵御吐蕃寇边。平凉劫盟之后,失去兵权,授司徒兼侍中。贞元五年(789年),随太尉李晟绘像于凌烟阁。唐贞元十一年(795年),马燧病逝,获赠太尉(一作太傅),谥号“庄武”。

2、照片

3、故里

(五)马殷(南楚开国国君)

1、马殷(852年-930年12月2日),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一说上蔡人(《三楚新录》),南楚开国国君。

马殷早年以木匠为业,后投入秦宗权军中,隶属于孙儒部下。孙儒战死后,马殷作为刘建锋的先锋,南下湖南,攻占潭州等地,成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宁三年(896年),刘建锋被杀,马殷推为主帅,逐步统一湖南全境。唐朝任其为湖南留后、判湖南军府事,迁武安军节度使。此后,马殷逐渐扩大地盘,兼并静江军,夺取岭南数州。

开平元年(907年),梁太祖朱温封其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四年,加天策上将军,尚书令。天成二年(927年),后唐封其为南楚国王。在位期间,采取“上奉天子,下奉士民”策略,不兴兵戈,保境安民,很少主动对外交战。对内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税,使得湖南经济得以繁荣。

930年,马殷去世,时年七十九岁,谥号武穆王。次子马希声继位。

2、相片

3、故里

(六)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

1、生平 

马文升(1426—1510)明朝大臣,字负图,号约斋、三峰居士,晚年更号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景泰进士,官兵部尚书、少师兼吏部尚书等职,位居一品。去世后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谥号端肃。一生成绩显著,先后辅助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宋朱祐樘、武宋朱厚照,故后人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

2、照片 

3、故里

(七)清代两广巡抚马丕瑶

1、介绍

马丕瑶(1831~1895) [1]  ,字玉山,清代广东巡抚。河南安阳县蒋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山西平陆县、永济县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城)、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署理山西按察使和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接着又任河南省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任河南省巡抚。创建官书局,惠及读书人而广施教化。倡办蚕桑,开设机坊。

二十年(1894)十月授广东巡抚。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之际,积极修复海防设施,选拔任用有才能的得力将领,兴办团练,加强武器装备。后因忧愤国事卒于任上,终年65岁,两广总督谭钟麟奏报朝廷,诰授“光禄大夫”、“威武将军”。

马丕瑶(公元1831~公元1895),字玉山,清代广东巡抚。河南安阳县蒋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马丕瑶先生是清政府一个清正的官员,清末头品冠戴,从知县做起,直至广西、广东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人呼“马青天”。光绪皇帝曾御赐马丕瑶“鞠躬尽瘁”“百官楷模”的匾额,诰授“光禄大夫”、“威武将军”。在安阳马氏庄园,马丕瑶的厅堂有一副楹联是:“不爱钱不殉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从这些可以看出马丕瑶对做人准则的严格要求,对当今社会是一个警示。

2、照片  

3、百官楷模图片介绍

3、故居-马氏庄园

(六)巾帼女侠马青霞

1、介绍

马青霞:马丕瑶之女,一品诰命夫人,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女志士,近代著名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18岁时嫁与尉氏县刘耀德,故人称刘青霞,创办了河南第一所女校华英女校。在辛亥革命中有“南秋瑾,北青霞”之说,因积极支持辛亥革命,捐尽全部家产,孙中山曾亲笔题写“巾帼英雄、天下为公”盛赞刘青霞。

2、照片

3、天下为公介绍

4、故居-刘青霞纪念馆

(七)抗日英雄杨靖宇(马尚德)

1、杨靖宇(抗日民族英雄)

杨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男,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照片

5、故居

(八)最美奋斗者马海明

1、生平

马海明,男,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8月出生,河南洛阳人。历任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工作30多年,他牢记党的宗旨,敢于担当,亲自勘查线路设计景观,经历数次生命危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重渡沟成为4A级景区,被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创造了“重渡沟现象”。在景区开发中遭遇车祸不幸殉职,时年58岁。被追授中国十大旅游风采人物、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

2、照片 

三、马姓家风、家训

(一)马丕瑶家风 

马丕瑶:一门双进士,三代五英杰

马丕瑶,河南省安阳县西蒋村人,清同治元年进士。从代理山西平陆知县做起,先后任知县、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直至最后巡抚两广,一路激浊扬清,被治下民众誉为“马青天”。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初八戌时,马丕瑶病逝于任上,终年65岁。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受马氏家风家训影响,亦多远见卓识,留下“一门双进士,三代五英杰”之美誉。

马丕瑶要求自己并教育子孙,在朝为官要忠于朝廷,居家为子要孝敬父母。做人要忠孝两全,这就是一等人。马家是耕读之家,秀者读普者耕,对子女因材施教,方能传家久远。从马家的几幅楹联,看马氏家训不爱钱不徇情。

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

这副楹联是马丕瑶上任山西平陆县知县时编撰的一副楹联,因其第一任官职是平陆县知县,所以在此后的官宦生涯中,他一直携带着这副楹联,挂在客厅之上,告诉那些来往的人,我不爱钱,也不徇私情,但我办事要依据国法、天理。楹联体现了马丕瑶一生的为官之道。

静以修身俭以养性;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上联的意思是清心寡欲坚定志向,安定清静实现远大理想。下联的意思是在家要尊敬父母,话语和逊,态度恭顺,坚守孝道;在外交友要结交正直、大度、博学多才的朋友。这副楹联可以说是马丕瑶四儿子马吉枢一生的真实写照。马吉枢一生居家种田,他深谙医术,常年免费为百姓行医治病,本人却过着节俭的生活。

如棋,让一步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说,处事如下棋,让一步不算吃亏;心胸似大海,能容人方显雅量。人间百态,吃亏是福,不与人斤斤计较,礼让他人,犹如宽广无垠的大海,容纳百川溪流,方显马氏家族为人处世的大气与魅力。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上联的意思是温暖的春风雅量高远,有包容接纳世间万物的大爱情怀。下联的意思是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清澈明净,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其深刻的潜藏蕴涵了一种脱俗无尘的境界。该联意在教育马家后人清心寡欲、胸襟宽广、超凡脱俗。

勿徒跪拜趋跄,要体先志守先规方是敬宗尊祖;

不在富贵贫贱,能做好人行好事乃为孝子贤孙。

此联在家庙正堂,意思是说,祭祖时不能光有跪拜的姿势,要遵守祖先定的规矩,这才是对祖先的尊敬;富贵也好贫穷也罢,只要为人清清白白,能做好人好事就是马家的孝子贤孙。马丕瑶要求子孙们不仅注重外在行为上的三叩九拜,更强调思想上的用心和行为上的行善,这才是对列祖列宗最大的敬重。

致爱则存致悫则著;不辱其身不羞其亲。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能爱人以真、诚实守信,实乃安身立命之本,不投机取巧、自取其辱,不让列祖列宗蒙羞。该联表现了马氏家族做人的真诚和胸襟。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人生最难得者弟兄。

上联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对父母尽孝是我们的本分事,即使父母有不是,我们仍然要一如既往地孝养他们;二是马丕瑶在朝为官一直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这也体现了他浓浓的公仆情怀。下联则力在表达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

(二)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东汉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三)马廷鸾“四留”传世家训

南宋度宗年间,右丞相兼枢密使、乐平籍名臣马廷鸾,自幼家境贫寒,“母抱群雏,家徒四壁”,而勤耕苦读,“带经而锄,饭牛而诵”,尔后由社会底层跃居庙堂之高,虽功成名就,但仍然不忘贫穷,保持本色。并以其为人处世的“四留”格言作为传世家训,要求后代儿孙诵记并践行之。这一“四留”家训即: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其子马端临正是秉承父亲马廷鸾这一“四留”家训的教诲,为人、理家、处世、治学,写下史学巨著《文献通考》,以还造化、还朝廷、还百姓、还子孙,从而无愧天、无愧地、无愧其祖先及后世。这一“四留”家训,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在近800年后的今天,我们读来,仍然觉得有着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马姓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豫剧马派代表人物马金凤

1、马金凤(豫剧大师)

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妮,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演员,豫剧六大名旦之一。马金凤,6岁随父学河北梆子,7岁登台配戏,9岁改学豫剧。14岁正式登台担当剧目主演,早期艺名“花蛾子”,40年代末唱红于安徽省界首市,绰号“盖九州”,代表作有“两花一挂”即《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曾任商丘、洛阳豫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

4、照片

(二)曲剧代表人物马琪

1、介绍 

马骐(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曲剧泰斗)

马骐(1923年2月-2020年2月2日),男,汉族,祖籍河南省封丘县,生于河南许昌。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曲剧泰斗,曲剧马派创始人,戏曲踢靴功创始人。

1940年拜马文采学戏;1949年回河南,到灵宝曲剧团当演员;1953年到渑池县曲剧团任团长;1956年参加中国剧协;1973年调洛阳地区曲剧团当演员,1978年任该团副团长,同年出席了省第八次工代会。2008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河南曲剧洛阳小调流派中,马骐的老生唱腔独树一帜。他演唱以本嗓为主,中音结实洪亮,低音浑厚有力,高音轻轻掠过,表现出一种风趣诙谐的情调;表演方面,他的帽翅功、髯口功、靴子功是其“三绝”,尤其是他在《寇准背靴》一剧中创造的“踢靴”表演,堪称戏曲界的一绝。代表剧目有《寇准背靴》《跑汴京》等。

2、照片

(三)沁阳马氏唢呐马建设

1、《唢呐》  马建设,男,汉族,1958年12月生,沁阳市紫陵镇长沟村人,沁阳市少年儿童音乐辅导班辅导教师,现为沁阳马派第五代传人。他自幼接触和学习唢呐,后组建了以唢呐为主的乡村乐队,主奏、代表曲目主要有《庆胜利》、《一枝花》、《正月十五闹雪灯》等。已制作完成唢呐代表作品光盘两张。1992年获“朱载堉杯”全国唢呐大赛优秀奖。2008年6月,马建设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照片

(四)沈庄回族文狮舞马中州

1、介绍

文狮舞是一种流行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的一种地方舞蹈,又名“海狮子”,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狮舞最早发源于汉唐时期的西域“五方狮子舞”和“胡人假狮子”,属中原罕见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已有780余年历史。

2、相片

(五)洛阳形意六合拳马学礼

1、洛阳心意六合拳

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的洛阳心意六合拳,开山祖师乃清朝康熙年间洛阳马坡村回族人马学礼。心意拳从名称意义上讲,六合分内三合和外

三合。内三合主思想活动,外三合主肢体活动。心意拳首要的就是注重智能的修养,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注意情趣上的自我调整,练拳应经常处在乐观兴奋的状态之中。

2、照片

(六)博爱八极拳

1、介绍

与少林拳、太极拳齐名,是中国传统武术中阳刚派的代表拳种之一。自月山寺第二代住持苍公和尚创立以来,已有800年的历史,其动作简练朴实、刚猛暴烈、气势雄健,自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说法。2008年6月14日,月山八极拳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照片

(七)开封马豫兴桶子鸡马永贵

1、介绍

马豫兴的创始人是马永岑,马家原是云南的回民,家势显赫,大致在清朝顺治年间,吴三桂拥兵入滇,马家受到极大影响,于是迁到了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开设了商号“春辉堂”,到了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军和清廷之间的征战,金陵处于兵火之中,马家在马永岑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开封。当时在开封开的商号叫“豫盛永”,主要经营南北食货。马永岑针对中原盛产鸡的情况,结合南京鸭制品的加工方法,苦心钻研,以母鸡为原料,不开膛,不破肚,使鸡成为桶状,做出了新的品种--“桶子鸡”。当时就十分受人欢迎,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马永岑又开了新店,起名叫“金陵教门——马豫兴”,教门表示他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时过境迁,今天桶子鸡的做法早已被开封的广大商家所熟悉,有些店的桶子鸡比起马豫兴丝毫不差。

2、照片

(八)马文升的传说马炎甫

1、介绍

马文升传说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传说故事。马文升,河南钧州(今禹州市)人,是明代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政治家、军事家。马文升居官五十六年,先后辅佐了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个皇帝,被尊称为"五朝元老"。

这位明代的朝阁重臣,以其勤勉好学、忠心报国、重视民生、疾恶如仇、歼暴除奸、戊守边防、抗敌救国等杰出功勋,几百年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和赞誉,甚至演化成神的形象,像包公、关公等历史人物一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成为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他一生的经历,也是明代历史上一段精彩的篇章。关于他的生平和功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传说和故事,来赞美他的人格魅力,歌颂他的丰功伟绩。马文升传说的历史渊源久远,不仅在禹州,在河南乃至全国都广为流传。

2、照片

(九)中国传统村落-郏县马鸿庄

1、介绍

马鸿庄位于郏县渣园乡中部,唐代北平郡王马燧后人马鸿在此建村,故名马鸿庄村。曾名马庄,在城关镇西北5公里,青龙河西岸,乡政府东北2公里处。村北依道教圣地中顶莲花山,南依南水北调中线运河,东面紧临古滬涧水(今青龙河)与对岸凤凰山相望。面积1.42平方公里,850口人,耕地790亩。

马鸿庄建村历史悠久,根据《郏县地名志》和马氏碑铭记载,马鸿庄建村时间距今有近千年历史。古时地处许、洛、宛、汴交通要冲,为唐宋古道。明清时期从福建武夷山辗转俄罗斯的恰克图的万里茶道就经过马鸿庄村,据现存于村东金家庙的《乾隆五十年金家庙施茶记》碑记载,当时在金家庙设有茶亭,以供过路客商歇脚饮茶。现村域内有古寺庙、古河道、古桥涵、古树、古地道、古墓、古遗址多处,明清古建筑连片分布,保存基本完好,且布局规整。2015年被列入第三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单,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2、照片

第二板块展柜陈列

(一)有关马姓研究的图书资料

(二)马姓有代表性的家谱(马燧、马文升、马丕瑶、 杨靖宇)

(三)有关马姓文物(书信、遗物、纪念品等)

(四)马姓文创产品

(五)有关马姓文化录音、磁带、光盘、视频、影视作品、戏剧等,如:马皇后、马青霞、杨靖宇电视剧等       

第三板块马姓文化展柜      

1、整体设计思路:整个文化展柜箱体发光,内装有录音机连续播放马姓文化电视节目,用声光电来展示马姓文化形象展柜效果。

2、展柜最上面标注单位名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

3、第二行标注马姓精神: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龙马精神、马到成功,中间设置马姓图腾。

4、马姓杰出代表人物简介

(1)武将

马援(前14年-49年)马服君赵奢之后,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被封“新息侯”(河南息县),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打得越南千年不敢闹独立。

马殷(852-930)河南鄢陵县人,楚国第一代开国皇帝,下设24州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

(2)文官

马文升(1426~1510)河南禹州市人,明朝吏部尚书,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故称“五朝元老”,后人尊奉“马天官”。

马丕瑶(1831-1895)河南安阳县人,清朝两广巡抚,光绪帝赐“百官楷模”,故居马氏庄园被称为中原第一宅,一门两进士三代五英杰。

(3)红色革命志士

马青霞(1877~1922)河南安阳县人马丕瑶之女,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女志士,著名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光绪帝诰封“一品夫人”,孙中山题“天下为公”、鲁迅撰写“巾帼女杰”。

杨靖宇 原名:马尚德(1905-1940)河南省确山县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和领导者,毛主席高度评价并被写入《毛泽东选集》的唯一抗联领导人。

5、皇帝、伟人牌匾

清朝光绪帝赐马丕瑶“百官楷模”牌匾,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给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女志士马青霞题写“天下为公”牌匾。

第四板块平板触摸屏电子档案内容

1、马姓始祖、渊源;

2、马姓迁徙和路线图;

3,马姓郡望地和堂号;

4、马姓家风、家训;

5、马姓名人;

6、马姓委员会介绍;

7、马姓委员会团体会员介绍;

7、马姓委员会活动简报;

8、河南省马姓名人介绍;

9、河南省马姓文化古迹;

10、马姓文化讲座论坛资料;

11、马姓文化的影视作品;

12、马姓著名企业介绍;

13、马姓著名特产介绍;

14、马姓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介绍;

15、马姓文物保护工作的申报和介绍;

16、关于马姓文化交流研讨工作会议的安排;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