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序言

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序言 >> 浏览文章

平顶山市鲁山县赵村乡赵氏族谱序言

时间:2016/10/28 10:43:05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古今皆曰:族之有谱,犹县之有志,国之有史也。其分野是谱载一族、志述一方、史录一朝,三足而鼎,奠定中华文化之根基。

国无史志,莫由以古而鉴今;家无族谱,莫由以后而系前。然而一朝之兴衰,录之于史,因忠奸加褒贬,成王败寇,以偏概全,孰公孰允?一方之变革,载之以志,以疆域为界限,物换星移,时过境迁,或遗或谬;一族之繁衍,载之以谱,以人脉为主线,寻问祖,追源溯流,谓亲谓疏。所以家谱志史,各事一端,相得益彰,情世皆然也。

夫趙氏一族,源于“五帝”,始于西周。趙姓为五帝(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之一少昊金天氏之后裔。故后世尊少昊为天下趙姓之血缘帝祖。

少昊名挚,号金天氏。伯益乃少昊之后,舜时为东夷部落首领,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伯益被赐姓嬴氏。少昊第16代宗孙、伯益第9世孙造父,为西周时著名的驾驭能手,他将骏马调驯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让造父为之驾驭游猎。时东南方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载王日行千里,及时赶回镐京,发兵打败了徐偃王。造父因驾车平息叛乱有功,赐趙城(今山西洪洞县北)作为封邑,始为趙国。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趙氏。汉语“趙”亦为走卒之意,又借指亲近随从和善驾驭手,其源盖出于此。亦尊造父为我趙姓之始祖。

造父第十四世孙趙夙,在晋献公时为将,赐采邑地为耿(今山西河津县汾水南岸),生趙衰。

趙衰(?--公元前622年、又名趙成子,字子余。亦称趙成季)。随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在外19年,并帮助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春秋时晋国的五贤士之一和上卿。由于拥立晋文公有功,赐封地原(今河南济源县北)。后任上将和中军之佐。曾推荐先轸,栾枝等人,帮助晋文公创建霸业,生赵盾,赵盾生趙朔,趙朔生赵武,赵武长大后又增加封地阳樊和温县采邑地。自趙衰开始到趙献子三国分晋而立趙国,共计前后在济源经营285年。

趙姓本与始皇的嬴姓同源,后趙立国158年后为秦所统一,族人分流迁徙于邯郸、东武城和天水,现在还查明原昌趙同有一子后裔一直在济源,代王嘉后代一支在天水6个月后也回来济源的王拉溝居住,以上均为趙氏部落领地。后趙氏以天水为郡望,史学界亦称宋为“天水一朝”。

我族系西汉京兆尹趙广汉后裔趙弘殷所出,趙弘殷后汉时官拜护圣军都指挥使。亦尊趙广汉为我支系之始祖。

趙弘殷生有五子:长夭末亡,存活有三:匡胤、匡义(后改光义)和光美。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至此,趙姓再度成为国姓。《百家姓》成于宋代,我趙氏发端,亦开族谱编纂之先河。皇室趙姓亦分为三个派系:匡胤之太祖派,匡义之太宗派,光美之魏王派。据史载,太祖于宋乾德二年亲笔钦定《宋太祖御制玉牒序》,为三派各立十四字,作排辈之使用:

太祖派:德惟守(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

太宗派: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魏王派: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

同时规定:以上三派十四字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我派源于太宗派,为宋皇室嫡脉,系宋太宗第四子元份之后、封商恭靖王,初名赵德严。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出阁读书,改名赵元俊,拜同平章事,封冀王。

雍熙三年(986年),改名元份,加兼侍中、威武军节度使,进封越王。淳化年间,兼领建宁军,改宁海、镇东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加中书令,徙永兴、凤翔节度使,改封雍王。永熙年间为商王,为山陵使,拜太傅。宋真宗北征,为东京留守。享年三十七,赠太师、尚书令、郓王。改陈王、润王,其孙为宋英宗。治平年间,追封鲁王。

生子允让,居四,(995年-1059年),字益之,史称“天资浑厚,外庄内宽,喜愠不见于色”。元份在世时,允让为右千将军。宋真宗的长子周王赵祐去世后,真宗以绿车旄节迎允让到宫中抚养。皇子赵祯(宋仁宗)出生后,用箫韶部乐送还府邸,官居卫州刺史。宋仁宗即位,授汝州防御使、宁江军节度使。后来又让他知大宗正寺。他勉励好学的宗室子弟,劝戒不上进的,故人莫不畏服。

庆历四年(1044年),封汝南郡王,拜同平章事,改判大宗正司。嘉祐四年(1059年)去世,年六十五,赠太尉、中书令,追封濮王,谥号安懿。

仁宗在位久无子,以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为皇子,改名赵曙。仁宗崩,皇子赵曙即位,是为宋英宗。宋英宗即位后,围绕赵允让是作为皇叔还是皇父的争议,被称为濮议。

英宗长子赵顼,史称宋神宗。宋神宗,英宗长子,出生于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死后葬巩义市永裕陵。子赵煦嗣,是为宋哲宗,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国公;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

宋哲宗赵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享年24岁,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宋徽宗赵佶,神宗第十一子(1082-1135)1100年即位,在位26年,1125年传位给钦宗,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无子由哲宗弟赵佶继位。任用奸相蔡京,吏治腐败。在位期间,爆发了诸如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传位于其子赵恒(钦宗),自称太上皇。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1135)。葬于今浙江省绍兴县永佑陵,是一个艺术家和书法家,他工画花鸟,书法首创“瘦金体”。

吾祖赵椿,生于政和元年,先乃徽宗第十九子,封汉王。北宋之末,金军南下,政权岌岌可危。为保趙氏皇室一脉,徽宗和国师林灵素商量,赵椿有林灵素抱到嵩阳观抚养,时年三岁,拜林灵素为师,由此嵩阳观改为嵩阳书院,所有道士由国家供奉,实乃原因因其子在此寄养读书,不过供养道士为后来历代史学家所诟病,七年时间练就了文武双全之才。汴京陷落,父母兄弟姊妹被掳,闻讯祖椿痛哭,欲决议从征复仇,被林灵素劝阻,为保皇族一脉,劝椿隐伏牛山隐籍以保后世。遂十岁孩童逃难至现在平顶山市鲁山县老山中(现在称趙村乡),拓荒为农,生子善正。善正生二子汝昮、汝昱。及南宋立,奉诏汝昮先祖为南宋使者前往山西联系成吉思汗商量联合联盟抗金之大事。事成,成吉思汗封山西洪洞、阳城为汝昮封地,汝昮去山西时正值年少,在山西成家立业,生子二人崇德、崇才。子孙居住山西洪洞和阳城,后汝昮年老回鲁山赵村乡,入祖茔。趙椿、善正、汝昮、汝昱葬在现在鲁山尧山高速服务区内。见图

明初,吾族汝昮第八代孙趙依公自山西阳城璧头村迁济源轵城村为一世祖,后分布在济源轵城、狼叉、承留赵老庄、坡头镇马场傅湾村、苇园村、枣树庄、承留化石村、灵宝市、西安、宝丰,平顶山,济源市等地,世代相承,明德忠厚,或耕或读,克勤克俭,居庙堂而后天下之乐,处平野而先天下之忧。代有人出,享誉一方。

自趙依公始为济源一世祖,趙依年老仍葬山西璧头村,祖母及以下七代子孙葬在济源市东轵城村(现在已开发成住宅)。本族养志迁狼叉,生印才、印还,思武以上祖宗葬狼叉。又十四世祖思武迁承留赵老庄,至宗字辈以上祖宗均在老庄谋生,后因战乱或其它原因子孙陆续迁到别处谋生。济源趙氏一门以趙依为济源一世祖,至今已有数万之众,历经战乱,日寇入侵,八年抗战,文化大革命等变故,家谱均失。对面相逢不知一族,多数子孙更不知为宋太宗之后裔,所幸在战乱和家遭变故的情况下,我曾祖母周氏在家突遭土匪袭击,丈夫被杀,房屋被焚“黄绫老谱”和祖地图被一同烧毁的情况下,不但保住了趙年华一支二门子孙,还记住了家里祖传的(犀牛望月大老坟)祖茔地和家传的口头藏字诗,并记住了自己是二门人,为后代子孙认祖归宗留下了可寻的依据。祖母李林英贤惠善良,虽目不识丁,但牢记曾祖母所传家事,并在有生之年传于长孙媳杨鹤仙(弘农杨氏即杨震之后裔),这才有本族今天的认祖归宗之源。得以明德归宗,纬篇正序,实乃吾族之幸哉!

时维公元2013年,华夏升平,文化复兴,时事清明,海不扬波。世盛修志,族旺修谱。由是宗亲傅湾村长法、世军、等动议,苇园世江、功文,化石建国、枣树庄会宝,等呼应,多方寻找,广为普查,追根溯源,理析亲疏,尊卑立序, 承先启后。续谱工程,历时两载余,跋涉数百里,采访之众,足迹遍布两省四市(县),奔波之劳苦,查询之艰难,成书之匪易,功德之无量,族人共鉴,世人皆誉,永嘉其勋,当之无愧。

自太宗开基,钦赐御派,靖康之难,世事变迁,人事物非,修谱不易。本次修谱,重新梳理造父至本支系所有辈份,并由本次修谱总纂趙长法拟定,经编委会审定,现就全部一百二十二世之排列,予以公布,长幼有序,谨望从遵。

本次续修,概五帝,述趙国,叙两宋,佐元明,表近世,溯源四千八百五十余岁月,跨越一千零六十度春秋,国祚之相继,家业之相承,薪火之相传,源源本本,绵绵延延。谱牒既遂,功垂百世,实乃族之幸焉!国之幸焉!

家谱付梓在即,族中贤达,或有公务羁身,或因升迁履新,辱荷为序,惶悚之至。有道是:齐人吹竽,羞蒙南郭处士;蜀营点将,笑煞廖化先锋。言不尽意,勉为其难,权且为记,也为后代贤达再修族谱提供一点资料而已,仓促编撰,水平有限,资料有限,错误之处,望族人谅解。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