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负责设计排版的《无锡青祁陈大巷迁陈家湾支陈氏家谱》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无锡青祁陈大巷迁陈家湾支陈氏家谱序言
原流承涿水,宗祐重高山。国史,地方誌,家谱是中华文明历史文化的三大支柱。
吾少时常听父辈、大伯讲,1948年秋冬季我们无锡陈氏总谱各地召集人对每户收集人口姓氏资料,已收取续谱费用准备进行续谱,由于当时处于朝代更迭,时局不稳时期,未能续修成谱。1949年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不可以进行修谱,留下遗憾。时光飞逝,70多年过去,吾不忘初心,牢记父辈遗愿,闲时常去图书馆查询史、誌、家谱资料,通过网络寻找文史家谱有用信息,有意去自然村巷拜访陈姓老者获知家族渊源。经过多年寻访,有幸在今年新春购得一套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家谱电子版大清同治壬申年(1872)无锡德星堂陈氏宗谱,经查阅喜得知谱上有吾高祖父(太太公)乾享和他兄长乾元、弟乾利三兄弟的名字,与吾大伯寿南公传我的家族年庚薄资料进行核对无误。这本家族年庚薄是在1972年当时形势下逼迫要消毁流传下来的祖宗牌位时,大伯特意抄写下来的往上几代先辈姓名、生卒、嫁娶等资料,保存下来十分珍贵,为这次续谱提供了可靠依据,后又经陈氏德星堂青祁支源头人员实地考察确认,承认其源,吾陈家湾陈氏是陈氏德星堂无锡始迁祖敏公派治公分华二公后裔。吾陈氏以周朝周武王封舜后裔効满为陈国第一任君主——陈胡公满为陈姓得姓始祖,以东汉颍川太邱令文范公陈蹇为一世祖,北宋进士除太学正天台守迁无锡始祖陈敏字伯修公为三十世,明朝秀才无锡监税迁青祁始祖陈治字伯隆公为41世祖,陈治7世孙华二公为48世祖,顺次往下61世祖在山(狂山)公生长子乾元、次子乾亨、三子乾利。根据家族年庚薄记载和德星堂宗谱记载推算,乾元,乾享二兄弟约在1864年迁居陈家湾,为陈家湾始迁祖,三子乾利留在青祁乡旁陈大巷。乾元公、乾亨公二兄弟迁居陈家湾后,艰苦创业,开基立村,至今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功德无量,泽被后裔。陈家湾陈氏一族距上次修谱已是152年前,期间历经战乱,社会变革,老辈离去,加上当今新农村建设拆迁改造,历史资料缺失,导致几乎近四代人不知自己从何而来,祖上是谁,无从稽考。今逢盛世,人丁繁茂,事业勃兴,祖宗化佑,续修家谱以完成上辈意愿,以敬祖先,不忘祖德,重拾家训,重振家风,守德明志,承前启后,凝心聚力,爱国、爱族、爱家,共创辉煌。
敏峰据每户供信息续修难免遗漏出错如此见谅。
六十六世裔孙敏峰拜撰
二〇二四年(甲辰龙年)七月八日
无锡青祁陈大巷迁陈家湾支陈氏家谱凡例
1、本次续谱,是同治壬申(1872)德星堂藏版陈氏宗谱标准本的续接。具体原宗谱记载东汉陈蹇为一世,北宋陈敏为三十世,明朝陈治为四十一世,华二为四十八世,到清朝道光年间乾元、乾亨、乾利三兄弟六十二世为最后一次记载。这次以六十二世乾元、乾亨、乾利三兄弟的近现代子孙为序进行续接,由于陈氏居住地星散,编辑时以集中居住地为单元、以完成世系人口生平统计的先后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在同一居住地的,则以先祖世代辈分高低为先后顺序,辈分相同时,以出生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直至排列完成。
2、世系生平遵守略古详今和实事求是原则,对世系中辈分较高、世代较远的,生平部分只做简略记述,世代较近者,以每户提供的信息为据,生平记录有部分较为详细。
3、世系传承次序以家族男性为主,世系图中只列示父子传承关系;独子或者现有一子的,记录为子,多子的依序记录为长子、次子、三子等;女儿女婿生平记录在世系表父母之后,女儿之子女一般不再记录。承继父业的女儿,则依照家族男性世系记录,亦排列其子女世系传承及生平。
4、因收集的家谱图文资料多,为实用和节约计,排版排列时,世系图、世系表及相关文字用语等,多依照现代行文规范,未严格遵循传统家谱规范体例。
六十五世裔孙国新
六十六世裔孙敏峰
敬撰
二〇二四年(甲辰龙年)七月八日
- 上一篇:淅川县西簧乡管氏家谱
- 下一篇:重庆市开州区厚坝镇杜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