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姓名人资料库
当前位置:程姓家谱网 >> 程姓名人 >> 浏览文章

程长发(西北军第2混成旅旅长、皖北司令)

  • 时间:2021/5/19 18:26:29
  • 来源:本网综合
  • 发布人:新闻编辑部

编者按:本文原标题《我的仲曾祖父程长发》,文章作者系程书田先生。

我叫程书田,退休教师,沈丘县纸店镇程营村人,是程长发的曾孙。

《沈丘纵横》第三辑“人物春秋”栏目,登载了马培远老师撰写的《程长发传略》一文。拜读后激动万分,难以言表。从2013年起,我和老伴先后三次赴北京、天津,五次去保定等地,历时三年之久,行程万余里,对我的仲曾祖父程长发生前生活过的地方及事迹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考证。经多方查访,反复考证,对程长发遗事作些续补,力求比较完整地记述其生平事迹,以了却程氏族人的夙愿。

据史料记载,程长发(1887-1952),字其祥,号伯鱼,别名祺祥,沈丘县纸店镇程营村人。早年就读于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任北洋陆军少将旅长,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教官、步兵科长、教育长,西北边防军第1师第2混成旅旅长,皖军第1师2旅旅长,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国民政府陆军中将,国民党中央委员,皖北司令等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将领。

程长发 (1).jpg

一、读保定军校,始戎马生涯

我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咱家程司令是大官,从小上学读书,长大当兵吃粮,是抗日爱国将领。那时,村里人提起程司令就感到自豪,外出办事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就自我介绍,“我是程营人,是程司令村的人”。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而今本村里只有少数高龄老人对我的曾祖父程长发还记忆犹新,提起程司令来,就津津有味地讲个没完。据老人们说,我的曾祖父程长发自幼家境贫穷,祖辈以种田为生。其祖父程明皋是农民,其父程金堂,是清同治年间秀才。其兄弟二人,兄程长仁务农。程长发7岁读私塾,靠亲戚资助求学。遇到灾年,亲朋无助,上学没钱买课本,就以抄书学习,作业本子两面用。有时家里没饭吃,就利用放学时间,挖野菜、摘桑椹子充饥坚持求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程长发16岁考人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一步兵科。由于他勤奋好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洋陆一镇四标二营左队任见习官。一天,他在院内扫地,见军需处的人在合账目,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打算盘,总是合不住账,很是着急。这时,程长发便进屋,主动帮助合账。由于他珠算基础好,不多时,就完成了年终结算账目,博得军需处处长李效庄(安徽毫州人,清秀才)的赏识。李看他聪明过人,才华超群,推荐他到南苑陆军讲学堂(仿日士官军校)学习。当时李效庄比我的曾祖父大6岁,二人一见如故,情深谊厚。学习期间,李对程长发关心照顾,无微不至。程长发在校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任军事战术教官、机关枪教练处副官、步兵科长、教育长等职。1913年3月任北京政府总统(袁世凯)府二等侍卫武官、禁卫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营长等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初期,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曾一度宣布中立。1917年8月,加人协约国一方。程长发被任命为中国参战军第一师(师长曲同丰)第二旅旅长,授予陆军少将军衔(中国军队并未直接参战。北洋政府先后派出14万劳工赴欧洲前线助战)。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的全国政协常委张治中(国民党原陆军上将,与程长发是军校同学),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13年程长发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长,他办事干练得当,口才好,有水平,威信高。师生中有对国家大事或学校管理不满,甚至发生矛盾或闹事的问题,只要步兵科长程长发出团做工作,事态就会迅速得以控制或迅速解决。”

据保定市文物局原副局长孟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纪念馆原馆长马永祥介绍: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直接隶属于陆军部军学司,学校的领导机构称为校本部,校长是总理校方一切行政事务的最高官员(由陆军少将军衔以上军职人员充当)。校长之下设教育长(由少校级军官充任),负责全校教学事务,相当于清末各学堂的监督。1915年9月,程长发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王汝贤)第四任教育长,负责课程设置及教授方法。课程分为3大类,即学科、术科和外文,此外还有汉文、算学等普通课程。学科分为4大类,即战术、兵器、地形及筑垒、交通。术科包括器械体操、刺枪、劈剑、马术等。在授课时,主要由教官口授,或以动作示范。一般分为内场、外场,内场主要是讲授教科书,外场则是学习实际操作。战术作业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先由教官讲授基本理论,然后出题,假想一种敌情,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用军用符号在地图上标明敌我态势,绘制成图,呈教官审评。此外还要定期到野外进行模拟战术演习,以巩固学习成果。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制定了值勤制度、检查制度、考试制度、放假制度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毕业后也多受到重用,成为著名的军界人物。史料显示,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21年的办学历史中,培养了1600多名将军,在黄埔军校效力的有327人,占该校官佐、教官总数的80%,万余名学员活跃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舞台上。

1920年直皖战争中,程长发任西北边防军(冯玉祥部)第一师第二混成旅旅长。1925年任皖军第一师二旅旅长。由于程长发所在的皖系兵败,被迫脱离部队,同李效庄一起由太原辗转西安,两年后返回沈丘纸店程营老家赋闲。

二、立报国之志,抗强敌倭寇

程长发解甲归田后,就在程营其侄子芥针树园里三间草房子住了十多年,在院里种种菜,看看书,过着清静悠闲的生活。其间,他常说:”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为国打仗天经地义,安邦保家义不容辞。”故村民称“芥针园子虽小,却是卧虎藏龙之地”。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在短短的四个月里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华北地区也日趋殖民化。对此,曾祖父程长发对日本军国主义十分愤恨。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这更加激起了我曾祖父程长发的抗日救国热情。

1938年,豫东开封、商丘、淮阳大部分地区沦陷。1938年8月,在陕北任国民党骑二军(后改编为第15集团军)军长的何柱国部调到沈丘驻防,防区为豫皖边区,军部设在沈丘县城(今老城镇)。据何柱国的警卫员袁启润回忆,骑二军驻防沈丘后,军长何柱国(是我曾祖父的学生),听说我的曾祖父程长发在家闲居,专程来程营看望,行至距程营约二里许,即下马步行,表示对老师的尊敬之意。何柱国到我曾祖父住房门前连喊三声:“报告!”我曾祖父与李效庄二人正在看书,听到门外何柱国的报告声,便应声:“小何来了,请进吧!”何柱国进屋见到两位老师,打了个立正,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军礼。随后,让警卫员呈上亲自带来的东北人参和高级点心,说:“这是学生孝敬二位老师的,李老师有病,身体不适,本应早些来看望,可是学生军务在身,无奈来迟,请见谅。”我的曾祖父程长发说:“现在学生当上司令了,我们脸上也有光啊。”何柱国说:“感谢老师的栽培。当下抗日形势严峻,十分紧迫。学生才疏学浅,难当重任,请老师出任本部高参,居住县城,指点迷津,学生随时可聆听教诲如何?”我的曾祖父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义不容辞,恐怕老师只能尽微薄之力,也是不顶用了。”临行前,何柱国再三讲明:“东北人参是给二位老师补养身体的,两包银元是给修房用的。您二位就任高参的薪金另发”。

我的曾祖父与李效庄欣然同意了何柱国的请求,应邀就任何部参谋,居住在县城十字街口南边的大宅院里,由程东海、程德聚任警卫员,照顾他们的生活。何柱国经常到两位老师的住处看望,嘘寒问暖,共商抗日救国大事及对日作战方案等。

我的曾祖父担任何部参谋长后,深知骑二军是原东北军张学良的旧部。沈丘老百姓由于长期受宣传的影响,认为东北三省是张学良不抗日,拱手让给日本的,对骑二军驻防沈丘有抵触情绪。为此,他多次建议何柱国要入乡随俗,搞好军民关系,多接触各阶层人士,争取他们的支持。何柱国采纳了程长发的建议,多次举行军民联谊会,印发宣传品,讲明事实真相,加深相互理解,逐渐改变了沈丘民众对骑二军的看法,从而使军民关系得到改善。

一次,何柱国亲自来到纸店,在纸店的山陕会馆召开抗战动员会,参加会议的人很多。会场上学生坐在西边,中间是机关人员与驻防部队官兵,东边是群众。何柱国在会上首先分析了当时抗战的形势,他说在全国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军国主义的败相已经开始显现,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最后他号召军民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大家要精诚团结,打败日本侵略者。会上,何柱国还讲了一个精神胜物质的故事。

他说:汉代飞将军李广箭法很高,只见一只猛虎向他迎面扑来,他猛的一箭射中了,猛虎立即倒在地上,他走近一看,原来是块大石头。由于箭射得很深,怎么也拔不出来,可再射,怎么也射不进去了。何柱国说,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我们的武器不如日本,但只要大家团结一致,一鼓作气,就一定能够打败日寇。

1940年8月,驻淮阳日军开始向我驻军一带大举进攻。我的曾祖父程长发协助何柱国指挥部队反击日军,消灭了日寇的有生力量,迫使日军不敢轻举妄动,使我军得以固守项城、沈丘一带。1941年1月下旬,日寇侵犯界首,我曾祖父协助何柱国指挥部队打击来犯之敌,日军早晨侵占界首,因害怕遭到何柱国部围歼,上午就用卡车拉着60多具日军尸体,仓惶逃跑。

1942年,何柱国擢升第15集团军总司令(上将),我的曾祖父程长发也被国民政府军政部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1943年,日寇开始向我第15集团军防区大举进攻。我曾祖父程长发协助何柱国分兵把守界首、阜阳、沈丘、项城,以及涡阳、蒙城一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和广大人民的支持和配合下,坚决抗击日寇侵犯。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终未能侵占我军上述防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以保全,这给豫皖边区人民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三、办新型学校,育时代英才

1943年初,我的曾祖父程长发积极辅助何柱国,利用第15集团军的职权之便,为收容沦陷区学生就学,多次请求争得河南省主席刘峙(程长发的同学)同意,在沈丘盆尧私立同德中学的基础上,创办了国立二十一中第二分校,何柱国兼任校长。

1944年,国民政府定在鲁豫皖边区创建一所师范学校,经过我的曾祖父和何柱国争取,将此校建在沈丘盆尧,校名定为国立第一战时师范,校长王济宽(曾任信阳师范校长、沈丘教育局长)。抗战胜利后,战时师范迁往徐州,改名为徐州师范。当时,这两所国立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志青年,也为以后沈丘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此期间,程长发为了发展家乡基础教育,方便民众子女就近入学,还同当地名士商定利用馆堂、古庙,因陋就简兴建了一批乡村学堂。如在纸店集的山陕会馆建立了纸店完全小学(当时的教师有赵善廷、梁寿山等),在程营关帝庙建立了程营初小(当时的校长是程永锡,教师有史国祥、程春生等)。这些学校为以后沈丘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程长发 (2).jpg

四、抗战胜利后,任皖北司令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我的曾祖父辞去第15集团军之职,在何柱国的亲自护送下,到达纸店集。那天纸店各机关单位和学校都扎了彩门,晚上群众还自发举行了提灯大游行,庆祝抗日胜利,欢迎我的曾祖父程长发凯旋归来。我的曾祖父在纸店集潘朝忠的临街门面朝北的南屋住下。几天后就去了界首,他的大女儿程启启和二女程媛媛也随同前往。据程媛媛讲:不久南京政府来电,委任父亲为皖北司令,驻防蚌埠。那时,长兄程青云,乳名香,幼年出天花留一脸麻子,村民喊他麻香,留日学生,回国后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实际上这个团只有不足一个营的兵力。父亲这个司令,实际上是个有职无权的司令,终日无事可干,只是关门看书,不问政事。1948年蚌埠解放,他从蚌埠移居界首。

1950年2月初,根据国家对国民党高级官员和爱国人士给予优待的指示精神,淮阳专区派人把我的曾祖父从界首接往淮阳。中途经过纸店时,纸店区委区政府热情接待了他,区委书记孙毅等领导陪同就餐,热情话别。饭后,由纸店搬运工会主席艾玉领派车把我的曾祖父送往淮阳。在淮阳期间,他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

1952年冬,程长发在淮阳病重期间,党和政府把他从一号优待室搬到五号优待室给予特殊照顾。除随时就医,精心治疗外,还指派辛殿臣(洪山小辛庄人)终日护理。两个月后,曾祖父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去世,终年65岁。当地政府把他安葬在淮阳东约二里许的地方。

新印家谱
姓氏动态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