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资料

当前位置:王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南阳市镇平县砚台村王氏家谱

时间:2024/12/11 10:27:35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王氏网编委会

日前,王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一部《南阳市镇平县砚台村王氏家谱》。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南阳市镇平县砚台村王氏家谱序言

(王克成——成吉思汗二十五世孙)

公元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借此大势,我族亲和全国各兄弟民族一样,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五十年代初期,上级政府发布文件,恢复我家族为蒙古族的真实身份,结束了隐名埋姓的历史。与汉族等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同结一心,共建美好家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运昌盛。兴盛时期,国修史,州修志,族修谱,古今常律。在编委会的不懈努力下,历经三十载,数易其稿,终于成书。这是我家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本翔实、生动教材。真可谓功在当代,利于千秋。在此我表示热烈祝贺!向族谱编委成员表示衷心感谢!

古人云:“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国有史,述朝代,论政事。州有志,明沿革,载世风。族有谱,考世系,识宗支,此三者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为华夏历史的组成部分,补缺钩沉,相得益彰。可见,编修族谱的意义重大。

编修族谱,有助于族人及子孙后代寻根敬祖,不忘根本。古人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也”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讲孝道。讲孝道最根本的是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牢记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子孙之身系祖宗所遗也,犹如树有根,无根则枯。似河有源,无源则涸。族谱引用元史及碑文等资料,论述回答了我家族的根在哪里?从何而来?先辈是谁?我家族原是帝王之族,皇室之裔。先祖义王和尚是成吉思汗六世孙,忽必烈四世孙。《元史宽彻普花传》记载:“其子曰和尚者,封义王,侍从顺帝左右,多著劳效。帝出入,常与俱”。我先祖“义王和尚”,是元朝的镇殿将军,侍从皇帝左右,多著劳效。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领明军北上,逼近燕京,顺帝逃回蒙古草原。先祖义王和尚奉命率皇室部分成员及精干士兵上千人,向南撤退,马不停蹄,冲破明军围追堵截,攻坚克难,到达河南濮阳,与明军激战。战败,沿黄河北岸向西急行。在温县一带渡过黄河,此时已是精疲力尽,人困马乏,仍坚持从洛阳江左镇、汝阳、鲁山、南召、唐河、新野,继续前行,到达镇平晁陂,夜宿王暹家,次晨到高丘纪家河,这里是八百里伏牛山前怀,便于出入和隐居,先祖和儿子在这里过着游牧生活。为谋求生存,隐姓埋名。将原姓孛儿只斤改为王姓。因为是黄金家成员,系分封领地的王,被尊称为王爷,机智的躲过明朝统治者的怀疑。我始祖庭玉,自幼跟随父亲,历尽艰辛,明初由邓州九重院迁镇西三十里破台社(王岗乡砚台村)生一子王本,本生五子,长子王志居王岗、次子王忠居后砚台、三子王恕(迁内乡)四子王聪居前砚台、五子五智居前砚台。庭玉自幼爱武,府设武场,读书有教堂。家谱指出了在明时人丁兴旺,官运畅通的根本原因,解开了几百年来的疑团。

公元1975年先祖王公讳成为我族人选择的宝地,灵气再次显现。上级政府发布文件设置镇平县王岗人民公社。将石佛寺公社的四个大队、高丘的三个大队、卢医鄢沟、晁陂二个大队划给王岗人民公社管辖以便于加强对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缓慢大队的领导和管理,我家族居住的王岗村由一个偏远落后的小村庄变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似春雨滋润了族亲们的心,极大地的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收入逐年增长。盖街房,务工经商,事业兴旺,财源广进。电脑入户,出行自驾小车。我族人今天的兴旺发达与先祖给我们选择的居住地息息相关。是先祖给我们带来的福分。回顾家族曲折坎坷历史,感慨万千。鼻祖侍奉顺帝占在金銮殿上发号施令,沦落为隐名埋姓,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东躲西藏的逃难者;从饭来张口,食山珍海味,衣来伸手,着绫罗绸缎;出门前呼后拥,鸣锣开道,跌落为普通老百姓。为保全子孙性命,携儿子另觅新的栖息地。他经历了亲人离别之思念,忍痛割爱之痛楚,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百折不挠之精神,远非我辈可以想象一二。每每念之,对先辈的敬佩之感油然而生,感恩之情

似潮水涌动。

修编家谱,有助于加深族人各个家庭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升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团结,互相帮助,其乐融融。族谱记录了家族各个家庭世系历史,绘制了世系图,使族亲各自其身推及于其父,自其父推及于其祖父……推及无穷焉!则吾同身者,同吾祖者同我曾祖者,乃同我始祖者。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智有愚,有富有穷,有贤有不肖之辈。但在同祖宗看来,则皆为子孙也,流淌着一个血脉。何有亲疏、远近、富贵、贵贱、智愚之分。则亲于疏,思如何敦睦之;近之于远,思如何时而会之;富之于贫,思如何而周恤之;智之于愚,贤之于不肖,思如何而劝勉之;殆见好恶相同,忧乐相同,音问相同,幸势相倚,纲纪相扶,有无相济,出入相友,会遇相接,德业相勤,过失相规,疾病患难相助,婚丧相帮,大不欺小,强不压弱。一族之中,和气周流,仁风雾濡,上无愧于祖宗,下无愧于族亲。

修编家谱,有利于祖训、家规,家风等文化基因的传承,使族亲和子孙后代守本分、走正道。祖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置业的教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作用。族规是指教化和约束族人的家族法规准则,是立人生之本的条约,是表示族人的文明声誉,是族人先贤的经验积累,加以理论升华,不断完善的结晶。家风是族人之家法,是族人和后代应遵守是原则。凡是长盛不衰,人才辈出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和家风。族谱收录了祖训、家规和家风。道理至明,伦理深厚,充分体现了我国优秀文化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是对族人和子孙后代修身处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告诫,愿族亲和后人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常思不足,积极践行。

编修族谱有助于族亲及子孙后代知道家族迁移史,各分支的栖息地,辈序、名人贤士的业绩和传承的家族文化从这个意义上看,族谱犹如一座桥梁。通过阅读族谱,方便了与各分支族亲的联系和沟通,随着清明法定节假日的实施,祭祖活动的常态化,再加上族亲老人们的言传身教,我族人和后代定会受到感染和教化。族谱又像纽带。各分支通过阅读族谱、祭祖、重温祖训等活动,使我们的心贴的更紧,情更浓,有难互帮,有福同享,有喜同乐。

总之,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之美德,寻根溯源乃人类秉承之天性,编修族谱之目的,是弘扬族谱“叙本系,述始封”之传统,旨在“明世次”“别亲疏”。记载本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的繁衍变迁。1958年,在前砚台一家土墙内,发现了王廷珍1908年修编的家谱,但内容不全,王公讳希孟决心重修族谱。时遇三年自然灾害,他忍饥挨饿,坚持写作。反右倾、四清及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接连进行。遭受不公正对待,全然不顾,笔耕不辍,写出了部分内容,为这次重修族谱奠定了一定基础。他们缅怀先祖的深情,对子孙后代的挚爱、执着、顽强意志,令族亲敬佩。如今过上小康生活的族人,饮水思源,倍加思念先辈的业绩,养育之恩。一些年轻人存在的家族意识淡化,对家族历史知之甚少,不按辈序给孩子起名,相互称呼混乱。一脉相承的族人,相见不相识,视为陌生人等现象忧心忡忡,唯恐族内老年人相继过世,家族历史中断,担心先辈们的嘉言懿行,渐渐泯灭。基于此,重修族谱的愿望强烈,呼声高涨,顺时代潮流,合族人心愿,吾族亲的有识之士,反复商议,决定重修家谱。推举品德端正,志趣高雅,学识丰实,有写作水平的成吉思汗25世王喜章,26世王子军、王子厚组成编委会,担当编写重任。族亲们热烈响应,积极配合,提供资料,有的馈赠钱财,以作墨资。编委会成员广泛收集资料,深入调查,逐一核实,认真写作,终于成书问世。他们付出的心血,作出的贡献,将载入族史令子孙后代铭记。族谱成书。也圆了前辈先贤的梦想,闻之族谱出版,定会含笑于九泉之下!

族谱内容设始祖来历简介、王室宗族、宗派祖训、历史人物传、历史资料、大事记、传说与历史之谜、世系与分支等篇章。可以说,体例完备、内容丰富、治谱严谨。从现实上看,收录了族训和分支的家风、家规等内容,意在引导子孙后代重视学习,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我深知自己学识浅薄,担当不了撰写族谱序言的重任。在编委会成员和二十八世村支书王永耀的一再嘱咐下,只好提笔写此序言,不当之处唯望族亲共同斟酌。我衷心的祝愿族亲及子孙后代做一个热爱祖国①,有理想②、有信仰③、有道德④之人,努力学习,爱岗敬业,事业有成之人,为民族团结,祖国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注释:

①爱国是每个族人及子孙后代应该具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爱国如家,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国家有困难软弱,就受欺挨打。国家强大,我们昂首挺胸,扬眉吐气,业兴家旺,国家是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一个人的寄托。国家既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失去国家的保护,个人就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所以爱国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家族应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②所谓理想,是指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希望,对未来生活目标的憧憬,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力量的源泉,前进的动力。青少年时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涵养,有知识有能力,走向社会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干出令人褒奖的业绩,立业成家,组成一个和谐美满,敬父母,爱子女的幸福家庭。

③所谓信仰,就是对真理的追求,信仰是发自内心的,稳固的、良好信誉和行为准则,真诚的信仰,其力量是无穷的。有信仰就有敬畏之心。做人有品德,办事有底线,有声誉,会给人生增添无穷的色彩。为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增添一份希望和力量。

④所谓有道德,道,即事物的本质,规律。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存在于各种事物及现象中。通过事物和现象反映出来。譬如,寒露到霜降,种麦不慌张。这是种麦的时间规律。提前或推迟种就会减产甚至绝收。为人处世也同样有规律可循。譬如,敬祖宗,敦孝悌,父母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十月怀胎,三朝哺乳,推干就湿,保抱抚摩,问饥饱,调寒暑,含辛茹苦,方得子女长大成人。作为子女定要孝敬,问寒问暖,遇事商量,使父母心情舒畅。重友情,兄弟姊妹,同气连枝。父母左提右携,前襟后裙,飨食传衣,亲爱无间。兄弟姐妹之身来自父母,同胞共乳。兄弟姐妹不亲,更有谁亲?若兄弟姐妹相戕,是伐父母也。勿听他人离间撺掇。兄弟姐妹纵有不足,互相谦让又何妨?若锱铢计较多寡,彼此相戕,则父母伤身伤神,体弱多病实为不孝。夫妇和谐,夫妇为人伦之始。夫和其妇。夫以修身,齐家事为本。妇以人伦道德情操为重,共同耕耘,理家创业,夫妇协同,百年好合,白头偕老,同建和谐家庭,万事兴,教子孙,家庭,家族之兴衰,不在于家业多寡,而在于子孙如何。子孙不肖,眼前家产多,富贵不足恃。子孙贤也,眼前贫困不可忧。然而子孙没有生而之贤也要教育培养,上学读书。还要戒赌博,戒奢侈,戒淫逸,远酗酒,尚勤俭,勿轻易诉讼族人。家庭之间遇有纠纷,切不可动不动上法庭。上法庭伤和气又损钱财。慎嫁娶,嫁女择佳婿,娶妻求淑女。交友择贤人,处事讲诚信,说到做到。唯有如此,方能赢天下。为人处世之道,蕴含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分布在经典族谱里。盼望族亲及子孙,认真学习,入耳入脑,做一个有道德之人。按照道德办事,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厚德载物,定能得到回报!一个有道德之人,众人夸,邻里赞,同事敬,事业成,人丁旺,身体健,鸿福广。

上一篇:商丘市虞城县王氏族谱

下一篇:没有了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