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资料

当前位置:巢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中华巢氏大族谱

时间:2024/12/17 10:50:54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巢氏网编委会

日前,巢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一部《中华巢氏大族谱》。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中华巢氏大族谱前言

2004年初,我提前退休到九江市区三泰开设“巢中国中医诊所”。

趁医疗之隙,我与理庭公谈及全国大统修巢氏族谱之事,由于心心相印、俩人一拍即合。

之前,叔公已发出大统修的建议函。之后,我就断断续续向全国各地,凡搜集到的、有联系电话及地址的族亲发出关于全国巢氏大统修族谱信件三番五次、邮寄给各方数百封,直至最后我俩共同签名发出的邀请函。从建议、发起、启动,紧锣密鼓地进行、不知不觉地两年过去了,才迎来了大统修“两会”的胜利召开。

2006年6月23至24日,粤赣湘皖四省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全国巢氏族亲共襄大统修巢氏族谱筹备大会,及当年11月18至19日大统修组委会的召开。大统修“两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华巢氏大统修族谱的恢弘序幕!

中华巢氏大族谱谱头内容中,字里行间可使你明白来自哪?追根溯源、理清你的来龙去脉…请坐下来,仔细品读、细细欣赏、细心品尝、用心感悟、温故知新,你才拥有春风的温馨与祝福,拥有夏夜的凉爽与惬意,拥有秋雨的成熟与润泽,拥有冬日的和暖与希望。从而形成了一幅生动活泼而丰富的四季画卷;从而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新生活及精彩人生。

主编巢中国

2024年5月18日

《中华巢氏大族谱·谱头》序言

接到杏松会长和中国公消息,要我为《巢氏中华大族谱.总谱头》作序,内心十分惶恐。全国巢氏人才济济,才华出众者甚多,而我只是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事功平凡,才疏学浅,实在难以担此重任。再三推辞,中国公和杏松会长仍鼓励我尽力为之。两位前辈的托付重任,一或是基于万载宗族文化事业得到全国宗亲的肯定;二或是文化传承“青蓝工程”,目前在做家族事业的宗亲大多已退休或年事已高,我相对年轻些;三或是我族其他翘楚或公务或商务繁忙,暂无暇为之。两位前辈为巢氏事业不辞辛劳、无私奉献令我敬佩,特别是中国公为族谱编撰呕心沥血令我感动,如一再推脱,既愧对两位族贤,亦有负巢氏后裔本责,故承诺竭尽全力勉而为之。

我一直在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之前对宗族事业也接触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教育的理解也更深刻。我认为宗族文化对下一代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目标光靠学校是难以达成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需要有好的家风传承和乡风文明。

中国是个乡土社会,乡贤治理、宗族文化在中国古代、近代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宗族文化包括姓氏文化、族规、祖训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要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提升乡土文化内涵,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源出上古的有巢氏文化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魅力,需要我们去发掘、传承和弘扬。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誉为“中华第一人文始祖”。他推动了人类巢居文明、伦理文明、饮食文明,推动了人类由穴居时代迈入巢居时代的文明进程,集勤劳勇敢、智慧创新于一体,是自强不息的上古人类精神领袖的化身。“许由洗耳轻天下,巢父牵牛避世尘”。仁祖巢父则以让德遗世,名扬千古。他博学多才为尧帝所重,高风亮节辞尧之禅让而传颂千古。几千年来,中华巢氏儿女传承有巢文化,涌现出巢元方、巢堪、巢谷等优秀人物。谦虚礼让这一中华人文精神更是作为巢氏文化的独特基因、标志文化彪炳千秋,全国巢氏现有的郡望堂号如辞禅堂、敬爱堂、余德堂、敬诚堂、敦睦堂、凤来堂等,其所倡导传承的就是这种谦卑逊让、厚德载物的优秀品格。

“让德重千秋”,江西万载巢氏作为万载十八古户,其礼让家风名扬万载。凤来堂的世系派行诗“起应南方瑞、高鸣正及时、闻声思德化、堂庆凤来仪”,寄托着万载巢氏传承先祖姓氏文化,弘扬逊让家风的美好向往,规劝子弟要保持耕读孝友家风,敦亲睦族,尊祖敬宗。“闻声思德化”,要以良好的家风族规德化子民。

万载凤来堂的宗祠建设和竣工庆典也体现了我们对巢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祠堂建设除了考虑宏伟、古典、肃穆外,更是注重丰富的祠堂文化,以传承巢姓文化基因。首先是楹联文化,走进宗祠,映入眼帘的祠堂对联让人感受到浓郁厚重的文化气息。巢姓来源及嘉行懿事等内容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的艺术再现,以达到不忘祖先、不忘根源的目的,其中包括寻根溯源联、弘扬祖德联、训勉后昆联等内容。其次是墙壁文化,祠堂恢宏轩敞,张挂的8幅“巢氏先贤”巨幅画像让族人在瞻仰先祖遗容时受到熏陶。画像有圣祖有巢氏、仁祖巢父、立国始祖巢侯、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第100世祖巢谷、始祖巢真公、始迁祖国本公及祖籍万载的抗日名将巢威将军等。另外还用挂图展示介绍了巢氏文化,内容有全国各省巢姓人口分布、万载巢氏人口分布、万载巢氏历届修谱情况、万载巢氏派行、万载巢氏家训、万载巢氏家规。先贤画像、家训家规让进入祠堂的巢氏子孙望而生敬、反躬省察,受到教育。漫步祠堂,犹如走进巢族姓氏文化博览馆,让来者对巢氏文化有基本了解。

庆典当天,我们还制作、发放了近2000份《巢氏文化宣传折页》。我们将

建祠基本情况和巢氏文化介绍集中成一个册子,给参加庆典的嘉宾、宗亲人手一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巢氏文化的效果。

2016年《中华巢氏大族谱》的颁布,对全国巢氏文化事业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自2004年理庭公、中国公发起全国统修,之后召开两次会议,到国权公全力主修大族谱,全国巢氏宗亲协力助修,历时10年。

3大本1880页133万字的《中华巢氏大族谱》是中华巢氏文化的荟萃,除了全国各地族谱人丁情况外,还记载巢氏源流、郡望及宗祠对联、家训、祠堂祖坟等。中华巢氏大族谱的问世,开创的全国巢氏文化事业的新纪元,至此全国各地宗亲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万载巢氏的源流探考也得益于《中华巢氏大族谱》。通过查阅大族谱,在国权公帮助下,我们从纷繁的线索中理出了脉络,并多次到宜丰枥下查访,确定了“万载巢氏始祖国本公为真公七世”。自此万载巢氏除奉国本公为始迁祖外,认祖归宗,奉真公为发源始祖。

由于全国族谱汇聚信息量巨大,加上年代久远许多信息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暂时无从查考,全国各地巢氏清晰的脉络传承很难理清,所以2016版的《中华巢氏大族谱》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大统修,有些重要的源流、脉衍还有一些争议。如关于真公和巢谷的关系,国权公和中国公就存在分歧,也有过激烈争论。全国族谱统修,工程浩繁,以一时之功,以一人之力难免存在疏漏。因信息不充分、不对等会造成两种不同判断甚至百家争鸣,这些分歧争议体现了国权公和中国公对家族事业的认真和执着,令两位族贤的形象更高大光辉。

《中华巢氏大族谱》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的家族文化史料,将功垂千秋。

对于中国公,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是2017年1月万载凤来堂巢氏宗祠庆典。当时全国各地宗亲100多人齐聚万载,年逾七十的中国前辈也带着轮椅从九江乘车而来。在庆典前一天晚上恳亲会上和当天的庆典大会上,他都坐着轮椅进行了发言,他对巢文化的理解和宗族脉络的研究是当时发言的宗亲中最为深刻的。以后和中国前辈有了微信来往,得知他是《巢氏中华大族谱》的发起人和主要组稿者,自2007年起与国权公合作,为族谱的编纂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由于《中华巢氏大族谱》并未达成真正意义的大统修,大族谱颁布后,中国公还在为大统修操劳、奔呼。全国宗亲都劝他珍重身体,这些工作留待后来。中国公说,全国大统修的事业未了,他放心不下。他也年过古稀,来日或许无多,要在有生之年,把收集的各方信息汇集起来,把他对文化事业的研究心得传承下去,尽最大可能为下一代留下更多的资料和信息。他说,哪怕身残行动不便,哪怕家人反对,哪怕不能服务于需要切脉就诊的疑难患者,他都会鞠躬尽瘁将统修之事进行到底。

时不我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大统修之后已过去8年,中国公又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又有了无数日夜的沉浸钻研,他在努力为《中华巢氏大族谱》接续和拾遗补疏。一个风烛残年的76岁老人,抛弃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用尽了个人行医所有收入,以病残之躯坐着轮椅,以一己之力完成这本大谱头的收集、编撰工作,用“惊天地泣鬼神”形容亦毫不为过。相信了解他的这种为家族事业无私、忘我付出事迹的宗亲都会被他感动。

这本谱头是对大族谱的接续,收集了全国各地新老族谱的谱序、巢氏各村概况、大事记、考究文等大量的宝贵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近代社会发展、人文世系、家风传承发扬,更了解各地巢氏的迁徙、繁衍及发展概况,可以为后来者以及后一代研究巢氏文化事业提供重要的资料。

这本谱头的出版,仍未解决全国大统修这一旷世难题。我相信,随着信息量的不断汇集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或许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用巨大的计算机算力从这些海量的信息当中去理出脉络,实现真正的全国大统修。

真正的全国大统修或许最终无法实现,会给我们带来些许遗憾,但我认为这不是最重要。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研究家族历史文化,是对先人事迹的追忆,对祖辈嘉言懿行的缅怀,是对有巢氏文化传承和弘扬。从族谱中汲取智慧,去书写中华巢氏新的篇章,去创造中华巢氏新的辉煌,这是每一位有巢氏后裔子孙的责任和担当。

谨以为序!

江西万载凤来堂真公三十六世嗣孙禾根敬撰

2024年7月1日

上一篇:巢姓源流

下一篇:没有了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