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资料

当前位置:卢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云南滇池卢家谱》是卢姓先祖迁徙到云南江川四百年时间中的第一部族史

时间:2016/11/1 18:11:33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卢氏网编委会

我的母亲李玉媛,因患高血压摔了跤,右脑前额出血,于一九九八年十月初五日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我悲痛无比,乃至半年时间都还在为母亲的饮食起居习惯性的准备着,吃飯时总想着母亲的烂飯,毎早锻炼回来总会不自觉的往母亲住处走去,已经是多年的习贯了。母亲是我一生中的强大靠山,没有了她,我哪都不习惯,我特别思念,总希望能想出一个什么办法留下母亲的一切陪在我的身边。于是我提起了笔,用有限的文化记录下母亲无限的仁爱和宽容。

但母亲走后不久,从一九九九年春节后,我就开始陪同生病的丈夫刘新国出入于大大小小的医院,查病、寻医、问药,一晃就是九年时间,在县级医院到省级医院来回奔波,一年住院两三次,二零零七年丈夫又走了。

《云南滇池卢家谱》登载的66年省级 蓝球运动  等级证章.jpg

二十年时间(1987-2007年)我先后送走了三位亲人,奶奶张关焕、母亲李玉媛、丈夫刘新国。不管我如何想念他(她)们,总是无影无踪,没有人影。苦苦的思念能用什么方法来弥补。在这样的动力下,我开始记录下母亲的点点滴滴。母亲的生平写完后,我感到这是一种怀念亲人的极好办法,于是我计划写一份短小的家谱,让子孙们不但能在照片上一睹他(她)们的遗容,还能从字里行间了解到他们的品德与言行,体会到他们为后代留下的忠厚、善良、仁兹、宽容,勤俭节约、朴实坚忍的美德,让后辈子孙敬重爱戴他们,并能传承他们的良好作风。

追思先人,感恩祖宗,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虽姓卢,但我不曾出生在‘卢字底下’,对于‘卢字底下’和卢姓先辈的人和事知道的甚少,我该去了解,一家家走访。当我走访老一辈人时,他们那种热心和热情、八十多岁的人优新的记忆让我吃惊,他们能把上几代人的事记得清清楚楚,并一点一滴的讲给我听,更重要的是希望我能写成一本书,完成祖上几代人未能完成的愿望。这么多人的热情支持,激励着我不辞辛劳的反复走访记录,核实事情的真实性,把卢昌国和卢永泰两代人的心愿了确完成。也是对卢氏家族尽奌绵薄之力。

《云南滇池卢家谱》登载的武警比武全省第一名.jpg

每年大家都去上祖坟祭奠,可有谁知道古碑上的文字记载着先祖的来龙去脉,记载着他们的丰功伟绩,还记载着他们勤俭持家、相夫教子的美德,甚至还记载着雍容华贵的相貌特征,描述过才貌双全的优秀人物和高凤栏溯的优良品德。感谢先祖留给我们四百年前的珍贵历史资料。现在墓碑一年年在风化,上面的字迹日渐模糊,古墓一年年在倒塌,2012年去拍照时还依稀可见的石碑,模糊不清的字迹,除了被盗偷的外,其余的还祘好些,能看到一些,到2015年去时又倒了一些。从十九世纪后,近百年的老坟没有碑及文,也就无法考证。好在2011年有几位高龄老人还能提供国字辈第七代和第八代万字辈的家史的情况,刚好是坟地上无法考证的第七代和第八代。历史就从这里断代了连接不上了。万字辈人烟开始兴旺发达而家史断代的时期,他们还清淅记得,才予以我把列代先人顺序排列下来。使得我承上(碑文记载)启下(村中活词典)联系上了整个家族史,使卢姓先祖迁徙到云南江川四百年时间中有了第一部族史。更给几十年后想要修编家谱的人留下宝贵资料。

更应该感谢的是长辈卢兴益、卢永丰、卢方图、卢振东、赵存美、(现已去世)卢竹英等人给我的讲述和帮助。张光焕给重孙们的讲述,还有卢兴益亲自带领我去找某某家住址,为我的走访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卢永丰、卢永会家,张光焕家珍藏有几百年的祖公名单;留有卢昌国亲笔书写的四子分家分单;还有千里之遥卢方图的电话口述故事;卢振东津津乐道的描述等等,没有他们的真心帮助和支持,是无法完成这本书的初稿的,在此对他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看完这本书,大家都知道,卢姓在江川到第七代了,还人口稀少,到了第八代万字辈才人口渐多,出现了至今流传的‘四大家’和七大家(国字辈才四口人接收了外姓人以后,万字辈就有了二三十人)。人口兴旺了,文化回落了,才导致文字的记载缺失了,文化的东西没有传承下来,比如先辈给孙辈取名:万X、年X、图X、书X,以X、其X、明X、达X,也没有能延续下去。三代人都曾有过写家谱的愿望,却没有遗留下任何文字的记载。甚至现代人还争论不清谁是谁的爷爷(老爹),谁是谁家子孙。现在我尽点微博之力,给族人留下奌肤浅而真实的东西,给予后人以作参考使用。

本书记载的内容较多,之所以称为家谱,内容多之又多,但有的内容确实没有,如;词堂、家规、家训等等,卢振东虽然口头给我描术,也提供建意,要我把龙章龙光的画像弄在书中,虚拟式的人物画像。但历史不能无中生有,我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历史、是卢姓族史,必须竞量做到真实。因为力求真实,有余漏及错误之处,望大家能够理解并给予纠正。发现错漏之处也可据各家的真实情况进行修改。

第十二代以下的名录,各家自行填写,留于后人使用与珍藏。

还望家族会里的有识之士,把后代人的名字按辈份排一排,以免再出现同姓又同名的乱象!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