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育林:以传承为脉,绘就姓氏家谱文化新篇章
- 时间:2025/10/25 8:34:52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以传承为脉 绘就姓氏家谱文化新篇章
——写在第十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举办之际
今天,第十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在古城郑州隆重举行。作为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一名老兵,仅以此文,表示热烈的祝贺!
老家河南家谱馆,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主办,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各姓氏委员会承办。现已走过21年的发展历程,先后入住信达大厦、河南省档案馆、百顺国际酒店。
“老家河南家谱档案展”,不仅办到了河南省档案馆,而且办到了南方发达地区、东南亚国家。从守护家族记忆到打造文化品牌,老家河南家谱馆,在传承中华姓氏家谱文化的征程上,已经走出了一条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发展路径,正在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前进!
一、三程新生,铺就家谱馆的奋进底色
老家河南家谱馆的成长,是一部与时代同频的“新生史”,三程跨越,步步坚实。
2005年,家谱界一颗璀璨的新星——中华家谱馆,在黄河之滨、古城郑州冉冉升起!这个家谱馆的创建者是魏怀习先生,现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家谱委员会会长、老家河南家谱馆馆长、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院长。创建以后,我们面对简陋的条件,屈指可数的家谱资料,我们靠着“向阳而生”的信念,锚定初心,奋勇前行。在河南这片文化沃土上扎根,将散落民间的家谱典籍汇聚一堂,用专业的修复技术与存储条件,让泛黄的谱系重焕生机,为万千家庭守住了寻根的“线索”。在这里,我们研究开发了人工智能家谱网络编排系统,建成了中国家谱排版印刷基地,组织编写了《家谱编修实用大全》,成功为数百个姓氏家族,编印了3万多部全国各地的姓氏家谱。
2020年,家谱馆发展,步入快车道,进入转型期。我们以雄厚的实力,竞争入住河南省档案馆,坚持“向新而生”的思路,融入更广阔的档案资源平台,推动家谱数字化、高端化转型。在八个展厅,分别展示了河南文化、姓氏文化、家谱文化、家风家训、家谱编修等内容。为突出“老家河南、根在中原”的主题,设置了“河南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专版,专题介绍了农耕文化、城市文化、都城文化、制度文化、汉字文化、元典文化、科技文化、中医文化、宗教文化等均起源于河南。用详实的历史文化资料,诠释了河南是中国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之根!
2025年,因工作需要,为更好的拓展业务,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迁入新址——百顺国际酒店。我们凭着“向上而生”的勇气,迈向新阶段,开启新征程!依托这里更优惠、更优越的建设条件,将“原馆”全面复制到“新址”,在继承巩固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发展。姓氏文化展厅,更科学、更时尚。将原来几个大小不同的展厅,新建为一个完整的1000多平米的大厅,姓氏文化展厅,由原来的50多个增加到70多个。
在这里,编修家谱的人们,可以自由出入;各个姓氏文化研究会,可以开放活动。因为我们深知,在发展的路上,各姓氏文化研究会,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帮助,我们在感谢的同时,理应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在这里,馆内设有可容纳30人、100人、300人的三个会议室,可以召开各种会议。且配有大显示屏、高档灯光和装饰、大板台桌椅等。免费提供会场服务、摄影和录像、台签和纸笔、热茶水、矿泉水,以及会议报道宣传等。
在这里,组织各类活动,出人方便、服务温馨,不需要报备审批,不设门禁限制,全天候对外免费开放参观学习,实行免费停车服务,设有大型停车场,出入车辆只需总台登记车牌即可。
在这里,百顺国际酒店,成为我们坚定的合作伙伴,可提供大型会议室(300——500人)和餐饮、住宿等全方位贴心服务,并提供非常优惠的协议价,高档、实惠、方便。
三次乔迁、三程跨越!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家谱馆目前收藏全国1000多个姓氏、20多万册家谱和姓氏文化资料。每年举办3期“家谱编修培训班”,共举办了18期,有2000多人经过培训,拿到了“家谱编修合格证书”,通过培养家谱编修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专业“谱师”队伍。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每届大会参会人员300—500人,有效推进了家谱文化和家谱编修的传承发展。
二、队伍建设,筑牢家谱馆的成功根基
老家河南家谱馆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一支兼具专业素养与文化情怀的队伍,这是我们成功的核心密码。
回顾20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一是得益于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是我们的主管领导单位,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把关定向,为我们服务保障。
二是得益于拥有一支不屈不挠、敢打必胜的优秀团队。我们不会忘记金涛、潘宇、牛振合、魏端峰等一批老同志、老专家,一起创业,一路走来,为家谱馆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们也亲眼目睹了黄慧子、杨文杰、孙可磊、魏冬、阴肖蒙、杨洪范、朱孝珂等一批后起之秀,他们走出学校门,进入家谱馆,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了家谱编修事业。他们赓续前行、奋楫争先,继续书写着家谱馆的未来与辉煌!
三是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路走来,我们非常感谢魏怀习先生,他是家谱馆的创立者、出资方,设计师、代表人物。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他都坚定信念,带着大家向前走。魏怀习先生,30来岁,支持家族老人,为魏家修家谱;40来岁,创建家谱编修印刷基地,领着我们,为大家编修家谱。现已年过60多,还在收藏和研究家谱。今年又将老家河南家谱馆,成功迁入百顺国际酒店。
是啊!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并不难,难的是用一辈子的时光,把一件事情磨成执念、淬成信仰!这种驰而不息的坚守,久久为功的坚持,一生一世的坚定,应该被看见,被认可,被尊重,被赞颂!
三、家谱展评,擦亮家谱馆的靓丽品牌
如果说“三程新生”是发展脉络,“队伍建设”是内在支撑,那么“家谱展评”,便是老家河南家谱馆最靓丽的文化品牌。
从2015年开始,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主办、家谱委员会承办的“中华家谱展评大会”,每年10月份在郑州举行,已连续十届。每届大会,参会人员400-500人。
每次家谱展评大会,都要进行全国各姓氏家谱展示、中华好家谱评选和颁奖、家谱编修讲座和技术交流;姓氏和家谱文化高层论坛和学术交流、姓氏文化产品展等活动。专题介绍智能家谱网络编修技术,家谱标准格式,家谱编修和世系图的排版设计方法,以及常用的几种家谱印刷和装订款式及常用纸张等实用资料,老家谱抢救性保护和数据化扫描修复及影印方法等。
同时,还邀请全国著名姓氏和家谱专家教授,进行“中华好家谱”评选活动。通过初选、预选和综合评比,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家谱主编登台介绍参展家谱的特点、编修经验及参评理由。姓氏和家谱专家现场鉴谱,进行点评。最后,综合评选出中华好家谱特别贡献金奖、特等奖、一等奖、优秀奖等12个奖项。
分别是:(1)最佳组织奖;(2)特别贡献奖;(3)最佳内容奖;(4)最佳编修奖;(5)最佳体例奖;(6)最多世系奖;(7)最多名人奖;(8)最佳印刷奖;(9)最多参展奖;(10)最古家谱奖;(11)最佳传承奖;(12)最具特色奖。
在“中华好家谱”评选标准方面,我们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迁徙和始迁祖清晰;二是家谱编修委员会成立及时、成员构成合理;三是家谱资料翔实可靠、考证准确,内容丰富、编目齐全;四是家谱体例标准、世系记载清晰;五是谱文规范、合理;六是版式规范、美观大方、达到国家出版物标准;七是印刷精美、保存时间长、可传世珍藏。
通过举办中华家谱展评大会,做到了普及家谱知识,讲好家族故事,展示文化精髓,传承华夏文明。
连续十届的展评大会,获奖家谱遍及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在我们到外地参加家谱方面的研讨活动时,就曾多次遇见过家谱主编拿着我们颁发的“获奖证书”,或向族人展示编修成果、或向评委会印证自己家谱编修质量的感人画面。从这些动人的示例中,从每年参加展评大会的家谱数量上,从参加人员的热情上,从社会层面的反响上,让我们看到了家谱展评大会,在家谱编修及其家谱文化传承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从奋进历程,到成功举措,再到靓丽品牌,老家河南家谱馆既是家族记忆的“储存库”,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河南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动缩影。
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老家河南家谱馆,不惧风浪、再创辉煌!
魏育林
2025年10月25日
写于呼和浩特
作者简介:
魏育林,男,汉族,1960年5月出生在内蒙古磴口县。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军区边防一团上校团长,巴彦淖尔军分区副参谋长。内蒙古党委办公厅处长、一级调研员。退休后,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书记、百家春秋家谱馆馆长,樊姓、郭姓等姓氏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
197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考入并毕业于石家庄陆军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奖15 次;被授予北京军区“一级训练标兵” “科技练兵先进个人”;当选《军事》杂志封面人物。参加了“八0二”阅兵式,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出席了内蒙古军区第六次、北京军区第八次党代会,受到中央军委领导接见。
2001年1月,参加了全军《军事训练大纲》编修会议和全军《边防部队训练大纲》编修工作,完成了边防部队训练大纲试训任务。2008 年 3 月,参加了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和国家核心秘密载体传递工作的意见》起草工作调研活动,撰写了调研报告。8月,作为机要交通战线优秀代表,参加了北京 2008 年奥运会闭幕式。从部队到地方,先后在《解放军报》《战友报》《军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瑰宝》等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典型材料等50多篇并多次获奖。主编有《魏氏宗谱》《魏氏文集》《姓氏文化系列丛书》《名人家谱简介》《家教家风家谱》等。指导完成了300多部家谱的编修工作,应邀担任编修顾问。
参与组织了“老家河南家谱馆”的建设工作,任建设单位施工总督导,组织完成了“老家河南家谱展”布展任务。在内蒙古联合共建了“百家春秋家谱馆”“百家春秋家谱编印基地”。应邀参加姓氏家谱文化等座谈会、研讨会50多次,所提意见建议,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