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樊氏家谱网 >> 樊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樊福民:走进樊姓始祖地樊川

时间:2025/9/9 8:59:21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樊川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塬与神禾塬之间,西北起于韦曲镇塔坡,东南止于终南山北麓王莽乡江村,是一处长约15公里的平川,系纵贯其间的潏(jue)水河长期冲刷、下切、淤积而成的一道冲积平原,原属咸宁县管辖,后与长安县合并成立长安区。这里土肥水美,交通方便,是富庶的粮食产区。

商周时樊川称之为樊邑,在商代及西周成、康王朝时期就有樊家人在樊川集聚居住。公元前827年,东都畿内侯仲山甫入侍天子,辅佐宣王中兴有功,封仲山甫为樊侯,食采樊邑。今位于韦曲镇的三府衙遗址,传为西周宣王时期樊侯仲山甫的府邸,为避讳不敬,把“山甫衙”改名为“三府衙”沿袭至今。

仲山甫次子樊仲不能继嗣侯爵,出居樊川,官守东都畿内“阳樊”,故城在今济源市柳林镇曲阳村。公元前665年樊皮叛王,樊皮被虢公擒拿押解京师,田园收归王室,家人逃往山西河津皮邑,改姓皮。公元前329年,周襄王将又阳樊等地赐给晋文公,樊家人又出居阳樊,移居轵城或流散他乡繁衍生息(据元《西安地志》明《长安县志》《济源县志》《左传》《国语。晋语》等)。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还定三秦时将樊川封为大将军、临武侯樊哙的食邑,食采樊川1000户,樊川由此得名。据传今樊川公园为当年樊侯(哙)花园遗址。

清康熙《咸宁县志》“樊川晚浦”条载:“南崖神禾,北崖杜陵,沿崖出泉最多,别墅亭榭与林烟相间,渔歌樵喝,雁阵欧行,入晚尤佳,为城南第一名胜”。

隋唐期间,僧侣云集樊川,以兴教寺、华严寺、兴国寺、牛头寺、云栖寺、禅经寺、洪福寺和观音寺等“樊川八大寺”最为繁盛,在佛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原葬于西安白鹿原的玄奘遗骨迁葬于此,并修寺建塔,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玄奘弟子圆测是韩国人,卢泰愚、全斗焕任韩国总统时都来过兴教寺,2007年兴教寺与韩国法相寺结为友好寺庙。

华严寺双塔屹立在少陵塬畔,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东边是四面七层,高约13米的华严初祖杜顺和尚塔,第三层石刻有“无垢净光宝塔”六字。西边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六面五层,高7米。塔东有毗卢殿,供奉着华严三圣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18罗汉。常有日本和港澳佛教界人士前来朝拜华严二塔,弘扬佛法。

牛头寺邻近的杜公祠、坡下是杨虎城将军陵园。寺中古木参天,门前有棵身高约3米古槐,身曲如龙,枝叶婆娑垂地,人称“龙槐”。另一棵唐植侧柏,树身枯朽扭曲倒伏,虽老态龙钟,犹枝叶苍翠,如凤傲立,人称“凤柏”。 [1]

樊川自古就是长安达官显贵营构别墅府邸之处。到了唐代更是私家园林和别墅荟萃之地,韦、杜两大贵族世代就聚集在这里。史载:晋镇南大将军杜预、唐太宗时莱国公杜如晦、中宗韦后、鸾台侍郎韦安石等韦氏家族都居住在樊川道上。古即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说。还有韩愈送子读书处、郑驸马池台、岑参、郎士元、权德与、元稹等文人墨客的别墅遗址。分布于樊川潏河两岸,倚原面水,拥有园池花亭,景色撩人。“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就是樊川美景的生动写照。

诗圣杜甫曾在樊川居住十年,描绘樊川为“巢多众鸟斗,叶密蝉鸣稠”。明代在此建造了杜公祠,院内丹桂争艳,腊梅葱郁,有枝条盘曲的古槐,参天的古柏,两棵痒痒树最为奇特,用手指轻划树身,树叶便会微微摆动。享殿门柱对联为:“一代悲歌斥叛乱忧黎元世称诗圣;千秋传唱化邪恶启民智人尊文昌” 。

“人面桃花”桃溪堡是一座古村落,位于樊川中部,潏水北岸,杜曲镇东南,据《太平广记》记载,唐时桃溪堡周围桃园连片,景色秀美。博陵人崔护于清明日独游长安城南,至桃溪堡,叩门求饮,柴门之内一美貌村姑倚桃而立,令崔护销魂荡魄。第二年清明,崔护再次造访,未遇赐水村女桃小春,怅然若失,便在紧闭的柴门上题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后引起一段风流韵事,二人终成眷属。传统剧《金琬钗》、《人面桃花》、《借水赠钗》均以此典故编成。 

唐朝诗人杜牧,其祖父杜佑是唐朝宰相,居住樊川府邸,人称杜樊川,号樊川居士,其数百篇诗赋会集于《樊川文集》。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也在樊川结庐而居,他站在院中眺望终南山,写下了流芳百世的优美诗句:“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李白游览少陵塬时,写下脍炙人口的《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樊川是樊家人的根魂所在,承载着樊氏家族的荣耀与辉煌。

2800年前樊姓得姓始祖仲山甫封侯食采于此,600年后又有汉室元勋樊哙在此地封侯。公元前206年汉高祖还定三秦时,封樊哙为临武侯,食采樊川1000户。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封樊哙为舞阳侯,除前所食,食采舞阳5400户。

樊川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风味。

2024年8月16日,笔者怀着对先祖崇敬,对历史探究,对未来期待的心情,走进向往已久的樊川。自西安大雁塔坐地铁到韦曲南站出站,然后乘坐公交到达位于中樊村的“樊川大院”,酒店主人知道有樊家人来访,特意开车前往车站迎接。“到家了”!,一股暖流在胸中流淌。

夜幕降临,经过下午一场小雨的洗礼,樊川凉风习习,空气清新。徜徉在东西十余里的樊川大道上流连忘返,前樊、后樊、东樊、西樊、中樊,南樊、北樊依次排开,临街楼房错落有致,店铺林立,村后苍翠的青山在暮色中起伏绵延,宛如一副美丽的水墨画卷!下榻“樊川大院”,品尝樊川小吃,寻找先祖的踪迹,追忆先祖的功业,畅想家族的未来,让人浮想联翩。

遗憾的是,樊川已少有樊家人居住,也很难看到樊家人的身影,空旷的街道,稀少的人流,与繁华的大都市相比,静谧的让人压抑。古老樊川的樊家人都到哪去了呢?没人知道答案。

是啊,这里是丰镐故都,西安古城的东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惟有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忠孝传家的精神永存!

(作者系河南省樊姓委员会会长 樊福民 )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