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新闻

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新闻 >> 浏览文章

第十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

时间:2025/10/27 9:45:09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承办的“第十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和谱牒爱好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参展家谱2186部,评选出“中华好家谱”159部。其中,特别金奖14部,特等奖33部,一等奖93部,优秀奖19部。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10月26日上午,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出席家谱文化高层论坛并发表讲话。

杨冬权出席大会.jpg

杨冬权指出,家谱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现象。40年前,我在研究中国家谱起源时就发现:不但汉族人有家谱,中国的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家谱;不但中国人有家谱,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很多民族也有家谱。追崇先祖,是人类的共通情感;记录家谱,是各国的共同文化现象。我们今天编写家谱,不但是对家族的贡献,而且也是对人类的贡献。

杨冬权强调,家谱是国家巩固的粘合剂。从历史来看,家谱对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连续传承,起到了粘接、聚合和加固的作用。家谱对各个家族的粘合和聚集作用,使得中国社会的底层很有韧性,被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捆扎在一起,粘合在一起,经得起社会的动荡,经得起王朝的更迭,经得起历史的销磨。从现实来看,家谱是两岸统一和全球华人团结的纽带。今天,两岸虽然分离,但台湾的很多家族,是从大陆走过去的,他们的根在大陆,祖在大陆,宗祠在大陆,家谱也在大陆。家谱把两岸的姓氏和家族连在了一起。家谱表明。两岸不但同音同文,而且同祖同根。

杨冬权指出,家谱是社会记忆的重要部分。家谱作为家族记忆,对社会记忆有着重要的保存作用。如果说,国史记载的是模范人物、英雄人物,方志记载的是知名人物、成功人物,那么,家谱除了这些以外,还记录了无数的芸芸众生,亿万百姓,他们是社会的根底和基础。家谱是是国史和方志的重要资料来源,也是二者的重要补充。

杨冬权指出,家谱是家族团结的纽带。家谱记载着各个家族各个分支的情况。很多家族,通过修谱活动,把同姓的人、同宗的人、同一祖先的人,集合到一块,连成为一体, 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成就。家谱,让同一家族、同一姓氏的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到了一起。各家的团结,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家族的团结,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全族的团结,有利于全国的团结。所以,修谱的事业,是团结的事业,是有利于家族、社会和国家的事业。

林宪斋、谷建全、张富领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谷建全,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河南省民政厅原常务副厅长鲁献启,河南省文旅厅原副巡视员,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书记潘进军,江苏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谱牒与家族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建中,党的二十大代表薛荣,农工党中央姓氏宗亲文化调研组组长聂振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新,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建华,郑州大学教授赵长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茹炳勤,中华邱氏联谊总会副会长、河南邱姓委员会党支部书记邱波,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苏慎,中华郭氏总谱编纂委员会主任郭启征,濮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政协南乐县委员会主席黄泽岭,中华郁氏通谱编委会负责人、郁万杰、郁叙法、郁金桥、郁为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段姓委员会会长段永灿,晋姓委员会会长晋成国,牛姓委员会会长牛沛然,武姓委员会会长武治国,家谱委员会会长、老家河南家谱馆馆长魏怀习,家谱委员会副会长牛振合、黄慧子、杨文杰、魏东等嘉宾出席活动。

本次会议通过5G网络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取得了良好效果。

评谱现场气氛热烈

10月25日下午,第十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以“主编介绍+专家点评”的形式拉开帷幕。通过主编简明扼要的介绍和专家教授的现场评谱,将不同姓氏的家谱编修特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以更直观的形式宣传家谱文化,进而提升各地家谱编修质量。

专家评谱主席台.jpg

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东权,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建华,南京航空天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建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新,郑州大学教授、历史文献研究专家赵长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茹炳勤等六位专家现场评谱。

会上,十几位家谱主编先后上台介绍了自己家谱的特色。各位家谱主编在讲演时情绪高涨、意气风发,与会观众认真聆听,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与会专家则根据不同家谱的特点进行了精彩点评。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发表主旨讲话

10月26日上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发表主旨讲话。

林宪斋讲话.jpg

林宪斋指出,十年耕耘,十载辉煌。中华家谱展评大会自创办以来,始终以“弘扬根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规模不断扩大,内涵日益丰富,影响与日俱增。它已经从最初单纯的家谱展示,发展成为集展评、研讨、交流、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盛会,成为了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溯源追流的重要平台,更成为了彰显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力量的时代窗口。

林宪斋强调,家谱是承载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基因密码”,不仅记录着家族的源流、世系繁衍、迁徙轨迹、人物事迹、族规家训,更承载着深厚的伦理哲学、价值追求和文化精神。在卷帙浩繁的方志、国史与家谱共同构成的中国历史文献三大支柱中,家谱以其微观、生动、连续的独特视角,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国社会结构、文化变迁和民众生活的“活态”样本。

林宪斋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家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一要坚持“守正”,恪守存真求实的根本原则。二要致力“创新”,拓展传承利用的路径模式。三要推动“共享”,构建开放协同的工作格局。四要促进“凝心”,服务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林宪斋最后深情地说,今年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建会30周年,也是中华家谱展评大会举办的第十个年头。过往历历,已成追忆;前路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以本届大会为新的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开放的胸怀,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不断开创中华家谱文化事业的新局面,为传承中华文脉、筑牢民族根基、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做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谷建全院长:家谱展评大会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盛事

10月26日上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谷建全发表讲话。

谷建全讲话.jpg

谷建全指出,中华家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是记载家族世系、传承血脉渊源的宝贵文献,更是承载民族记忆、延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一部部家谱,如同一条条涓涓细流,汇聚成中华文明的浩瀚长河;一个个家族故事,如同璀璨星辰,共同点亮了历史的天空。它记录着先辈的筚路蓝缕、迁徙繁衍,传承着家族的祖训家规、嘉言懿行,蕴含着深厚的伦理道德、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是连接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情感纽带,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的精神基石。

谷建全指出,“中华家谱展评大会”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了全国乃至海内外家谱文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盛事。本届大会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众多珍贵家谱、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的修谱理念与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集中观摩、深入切磋、广泛交流的宝贵平台。我相信,通过这次展评与交流,必将进一步推动家谱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研究,促进家谱编修质量的全面提升,激发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家谱文化的关注与热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魏怀习介绍老家河南家谱馆新馆建设历程

10月26日上午,魏怀习会长在大会上介绍老家河南家谱馆新馆建设历程和中华家谱展评大会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魏怀习讲话.jpg

魏怀习指出,老家河南家谱馆新馆环境更优,设施更全,功能更强,我们将以此为新的平台,努力将其建设成为集收藏、展览、研究、交流、数字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家谱文化中心,为广大寻根者、研究者和文化爱好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魏怀习就家谱馆未来的工作方向进行了介绍:一是持续加强家谱文献的征集与保护工作,不断丰富馆藏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家谱的数字化与资源共享。 二是深入开展家谱文化的学术研究,挖掘其时代价值,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提供学术支撑。 三是积极拓展家谱文化的宣传与推广,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研学等活动,让沉睡的典籍活起来,让宝贵的文化资源惠及大众。 四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续修家谱的精神文化需求。

智能家谱,让修谱插上网络的翅膀

在第十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上,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黄慧子向与会的家谱主编及谱牒爱好者发布了该院历时十年研发的智能家谱编修软件。

黄慧子讲话.jpg

据悉,该软件可以实现多人异地同步录入,极大地提高了家谱编修工作效率。以往需要数年才能完成的修谱工作,利用该软件最快三天即可完成。该软件可以生成16种家谱格式,而且格式可以自由切换。这16种家谱标准格式是家谱专家从近万种格式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分为三大类,分别是:A1:传统欧式、A2:传统苏式、A3:传统牒记式、A4:传统宝塔式、A5:传统图文对照式;B1:现代欧式(文竖排)、B2:现代苏式(竖排)、B3:现代苏式(横排)、B4:现代苏式(一)、B5:现代苏式(二)、B6:现代牒记式、B7:现代图文对照式、B8:现代苏氏卷轴、B9:宝塔式挂轴;C:索引速查家谱格式。

与会的谱牒爱好者们凝神聆听,不时为黄慧子副院长的演讲鼓掌祝贺。大家认为,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发布的智能家谱软件功能强大、实用性强,对于促进各地各姓氏家谱编修工作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李立新代表主办方作大会总结报告

最后,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新代表主办方作大会总结报告。

李立新讲话.jpg

李立新说,老家河南家谱馆和中华家谱展评大会可以说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手中的两大王牌,老家河南家谱馆是硬件,中华家谱展评大会是软件,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老家河南家谱馆乔迁百顺国际酒店,第十届家谱展评大会也在百顺国际酒店举行,可以说一顺百顺。

李立新指出,这次家谱展评大会体现了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新”。老家河南家谱馆更换了新地方,实现了战略大转移,新馆展示面积更大,展示姓氏更多,展示内涵更精,进出更方便。

第二个特点是“高”。今年得中华家谱展评大会我们有幸请到了杨冬权、徐建华、赵建中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家谱档案专家,特别是杨冬权先生,他不仅是中国档案学会会长,还是国家档案局原局长、国家档案馆原馆长,参与了国家有关家谱档案政策的制订工作,是国内顶级专家。

第三个特点是“多”。一是参会人员多,二是参评家谱多,经专家委员会初选、详评,最终评选出特别金奖14部,特等奖33部,一等奖93部,优秀奖19部。

第四个特点是“广”。一是此次参评的作者地域分布广,参会代表分布多达23个省市自治区。二是年龄跨度大。三是内容涵盖宽。既有古谱又有新编,充分体现了家谱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第五个特点是“丰”。此次展评大会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摆谱、评谱,这是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又有家谱文化论坛、讲座,还有姓氏家谱相关文化产品的展销、书法作品展示,可以说内涵丰富,成果丰硕,收获满满。

中华好家谱颁奖典礼

经过评审专家的反复考量,最终评定159部家谱为第十届“中华好家谱”。杨冬权、林宪斋、谷建全、徐建华、赵建中、李立新、聂振强、赵长海、魏怀习、茹炳勤等领导和嘉宾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品。

(因篇幅所限,颁奖典礼将以视频形式展示,可以关注老家河南家谱馆视频号动态。部分嘉宾讲话将以单独文章形式发出,敬请关注!)

第十届“中华好家谱”获奖名单

金奖 (共14部)

淮安御书堂丁氏族谱             最佳编修特别金奖

项城阎氏宗谱                    最佳编修特别金奖

中华郭氏总谱                   最佳编修特别金奖

中国·张家界王氏族谱               最佳编修特别金奖

黄冈市浠水县《郁氏宗谱》       最佳编修特别金奖

沭阳张氏族谱  龙溪支系          最佳编修特别金奖

老汝州丁氏宗谱                     最佳内容特别金奖

中华晏氏通谱                  最佳传承特别金奖

尚忠堂濮氏宗谱                  最佳传承特别金奖

宜兴孝思堂2021版《谈氏宗谱》    最佳传承特别金奖

江苏省扬中市《铜版魏氏家谱》      最佳传承特别金奖

中华由氏统谱                   最佳传承特别金奖

中国盐城尤氏宗谱                最多世系特别金奖

平遥城上西门冀氏总谱             最佳体例特别金奖

特等奖(共33部)

中华令狐氏血脉宗谱                     最多世系特等奖

《蒋氏总谱》                           最佳编修特等奖

中山堂狮李宗谱                           最佳编修特等奖

河南省封丘县李庄镇李庄村老家《公璋堂李氏宗谱》十续            最佳编修特等奖

社旗县饶良李氏家谱                     最佳编修特等奖

中国梁氏通书                           最佳编修特等奖

中华乔氏统谱世系卷                     最佳编修特等奖

江阴华墅《苏氏族谱》                     最佳编修特等奖

郑州孙氏族谱                           最佳编修特等奖

湖南邵阳鹤田《唐氏族谱》               最佳编修特等奖

新乡县杏庄村 《张氏族谱》               最佳编修特等奖

厦门顶祥露崇义公锦绣莊氏族谱            最佳编修特等奖

山西省定襄县陈家营《郝氏家谱》            最佳编修特等奖              

沭阳方氏宗谱                             最佳编修特等奖

洛阳市新安县姬姓宗谱                      最佳编修特等奖

《浏阳贝氏族谱》(六修)                最佳传承特等奖

云南方氏联谱                            最佳传承特等奖

武山卢氏族谱                            最佳传承特等奖

古竹南山应氏宗谱                         最佳传承特等奖

湖北夷陵彭氏族谱                         最佳内容特等奖

河南省南阳市《薛氏族谱》                最佳内容特等奖

兰考袁氏族谱                            最佳内容特等奖

怀仁市金沙滩镇日中城村赵氏家谱          最佳内容特等奖

新密市赵氏族谱                            最佳内容特等奖

山西原平弓氏宗谱                         最佳体例特等奖

《溧阳贾氏家谱》                         最佳体例特等奖

安庆行恕堂焦氏宗谱                      最佳体例特等奖

《易氏宗谱》                            最佳体例特等奖

横山安氏族谱                            最佳体例特等奖

三修真武宫《苟氏宗谱•河南郡志》          最具特色特等奖

湖南邵阳封氏四修族谱                      最佳内容特等奖

辽东桓仁《李氏谱书》                      最佳编修特等奖

沁水寨根刘氏族谱                         最佳内容特等奖

一等奖(共93部)

慕容、慕、容氏族谱                      最多世系一等奖

贵州省仁怀市陇西族谱(清嘉庆八年)       最古家谱一等奖

邓州狄陂守正堂梁氏家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霍邱县临淮岗蔡氏家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陈宛溪庄河南光山守元、一元公支系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章丘耿氏家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山西平遥郭家坡郭氏家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嵩县城西黄村《黄氏宗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西峡县江氏家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华溪李氏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东原李氏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浙江温岭兰田林氏大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登封市大冶镇沁水村《刘氏族谱》(六续本) 最佳编修一等奖

新密市尚氏家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涉县申氏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河南省郸城县《王氏族谱续修》             最佳编修一等奖

三槐堂·三沙支《盐阜王氏宗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朱翰徐氏总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曲靖平旗田四知堂分支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显爵蜜岩应氏宗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四川射洪马无沟黄氏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中华郭氏总谱·河南卷·第七卷洛阳楼村   最佳编修一等奖

《邻水王氏通谱》                        最佳传承一等奖

《山西太原弓氏族谱》                     最佳传承一等奖

林州南马巷郭氏族谱                     最佳传承一等奖

东平县井仓村井氏族谱                     最佳传承一等奖

《东蒙马氏族谱》                        最佳传承一等奖

浙江淳安县《南阳叶氏宗谱》               最佳传承一等奖

白居易家谱                              最佳传承一等奖

尧授堂《陈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东观邓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禹州文殊段湾段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诸城高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泰安岱岳·新泰巩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中华郭氏总谱·陕西卷》第二卷  陕北·郭石畔卷最佳内容一等奖

李氏学德公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西平桂李李氏家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中华磨刀李云南宗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豫济关阳卢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周口市太康县《马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清渭马氏宗谱》《清渭马氏宗谱圆谱集》   最佳内容一等奖

《欧阳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中华乔氏统谱·河北临漳乔庄支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江苏省扬中市《唐氏宗谱》(俭永堂)      最佳内容一等奖

湖南省湘西永顺县《熊氏家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四川省川犍县《杨氏宗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神农架岳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赤壁市洪山李氏宗谱》陇西堂            最佳内容一等奖

琅琊费县《支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连云港军营《姜氏宗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祁县永兴堂《程氏家谱》                   最佳体例一等奖

《中华郭氏总谱·河南卷·第六卷南阳上店郭半坡》最佳体例一等奖

民权吕氏家谱                           最佳体例一等奖

山西省原平袁家庄《张氏宗谱》            最佳体例一等奖

中原赵氏通谱                           最佳体例一等奖

大刘周氏宗谱                           最佳体例一等奖

简阳市《彭氏族谱》简东逍遥洞支系         最佳体例一等奖

王老王氏宗族家谱                        最佳体例一等奖

纵氏族谱                                 最佳体例一等奖

新乡县《赵堤村姬姓族谱》               最具特色一等奖

中华金氏大全                           最具特色一等奖

江西省九江市封氏存耕堂                    最古家谱一等奖

荥阳巴氏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崔宝堂家志》                           最佳编修一等奖

《老庆云崔氏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中华郭氏滇西总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山西省阳城县《留昌韩氏家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宿迁姜氏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袁氏族谱》阳夏堂                     最佳编修一等奖

甘肃•张掖市《马氏家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术氏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山西忻州《蔚家野场蔚氏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孝义市西安生村《薛氏家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山西阳城下芹田氏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周氏联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桃溪孙氏族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聚德堂豫东张氏家谱                     最佳编修一等奖

贵州遵义程氏宗谱                        最佳传承一等奖

河北沧州井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李氏家谱》最佳内容一等奖

忠县刘氏家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世界刘氏通志                              最佳内容一等奖

江西省樟树市《南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前涧浦氏宗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修江时氏族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甘肃省永登县《张氏宗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福建永定《郑清之(萧氏)裔孙联修总谱 郑氏宗谱》   最佳内容一等奖

郭氏家谱  汾阳堂  豫南第一卷               最佳内容一等奖

申氏宗谱(亨士公卷)                        最佳内容一等奖

《晋州南赵庄赵氏族谱》                     最佳体例一等奖

河南省新安县北尚庄《王氏宗谱》            最佳体例一等奖

圣荷园黄氏家谱                              最具特色一等奖

连南寨岗地区姓氏文化                        最具特色一等奖

优秀奖(共19部)

山东滨州市《姬家沟姬姓家谱》             最佳传承优秀奖

南阳、平顶山部分地区《姬姓族谱》          最佳传承优秀奖

霍邱县城郊《蔡氏家谱》                   最佳内容优秀奖

情怀罗郭岭                               最具特色优秀奖

《华韵流芳——缅怀当代贾姓先贤文集》    最具特色优秀奖

《骂氏族谱》                            最具特色优秀奖

沧州井氏族谱                            最佳编修优秀奖

福州市刘姓志                            最佳编修优秀奖

山东省潍坊市《孙氏支谱》                最佳编修优秀奖

河南省浚县南大街《王氏宗谱》             最佳编修优秀奖

临洮辛店张姓家谱                         最佳编修优秀奖

蔡营许氏族谱                            最佳编修优秀奖

仁怀鲁班李氏家谱                         最佳编修优秀奖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高家墕村《高氏家谱》    最佳内容优秀奖

蛮子坪堂田氏族谱                         最佳内容优秀奖

南召《申氏族谱》                         最佳内容优秀奖

南新莊耿氏族谱                            最佳内容优秀奖

山西省临县临泉镇南塔村志誌谱             最具特色优秀奖

福建刘氏族谱源流与文化卷                最具特色优秀奖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