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资料

当前位置:李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河南省汝州李户李氏族谱

时间:2025/2/17 15:19:19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李氏网编委会

日前,李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了一部《河南省汝州李户李氏族谱》。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谱序

家有族谱,犹如国之有史、方之有志。家谱是一个家族历史传承的记载,列宗支、修世系、撮源流、纪实事,可明世序、别亲疏,尊宗睦族,教育后人,凝聚家族力量,共聚家族盛业。

泱泱华夏众族,李姓人口位居百姓前列。汝州李家户(现李户,包括前户、后户)李氏始祖讳德,约自明洪武建元之初由郏邑(今郏县)迁居至此,迄今已有约650多年的历史,系分两支,族延27代(李户支系繁衍至“先”字辈,半坡支系至“再”字辈),俱人丁兴旺,子孙繁盛。

李户李氏历代先祖贤人辈出,忠孝慧慈。清雍正四年(公元1728年),先族人即商议始建祠堂。清乾隆22年(公元1757年),“顾数年来风雨飘摇,墙垣倾圮”,重修祠堂,立碑《李氏祠堂记》(此碑现立于祠堂香堂正房门左手位置),详述祠堂修立事迹,现已成为我族支脉传承的最早碑石记录。

民国元年,李户族人振家(大清岁贡,居安洼)及族中年长者守一等,再历时十又数载,拜访祠堂,考阅祖碑,查证家传,编修派字,至民国13年时终以“老坟碑文之说”和“明历代辈数之传”,撰文成谱,使我李户李氏一门世系传承得有详实记录。虽受历史条件所限,民国《李氏家谱》对我族历代先祖世系的传承全貌未有详细记载,只“每世约举数位,皆以平行列之”,但对李户李氏的传承脉络,考究的却十分清楚,并将李户、半坡、观上三支系各自所用派字合谱、对平。

上世纪90年代初,安洼村法万、相成,前户村守光、庆泰、临参,观上村三公,后户村庆贤及半坡族人等,又携族共议,再修家谱,并将本支各地李姓族人派字统一起来,并认郏县谒主沟李氏先祖讳“闯”和郏县冢头李氏先祖与本支李氏先祖为“郏邑高寺街李氏同门三兄弟”。再修家谱时,尽管仍然没有对十七世以上先祖和十七世以下世系传承等族史资料进行更为详细的考证统计,但却为李户李氏的世系传承留下了珍贵的资料记录。

2016年春节拜祖,族人商定清明扫墓事宜,后户庆贤等人提及往时清明扫墓习俗(李户于清明节前一天到半坡扫墓,清明节当天半坡来李户扫墓)和该习俗断续的缘由往事,族人多认为应当恢复、传承清明扫墓之俗。当年清明节前一天,李户族人庆贤、太民等一行多人到半坡扫墓,清明节当天,半坡族人也回到李户祖茔扫墓。此后不久,半坡水玉、学安、发立等一行4人专程参访李户祠堂,阅览祖碑,与李户理事会会长现国、副会长永太、太民、金圈、万德等人热情互动,并提及续谱和统一派字之事,李户族众给予了积极响应。不久后,双方即共同议定:合修家谱、再续统一派字。

为达成这一目标,李户、半坡、谒主沟三支各地李氏宗亲,先后多次组织同宗有智者前往李户、半坡、谒主沟等地,详细查考祠堂碑记和坟茔墓志,广泛收集祖先源流传说和先祖坟茔遗迹,多方搜寻历史资料,遍阅历代县志记载,共同繁复研议,至2017年清明节扫墓时,在李户李氏祠堂达成了“以民国13年《李氏家谱》为根基,续编李氏族谱,统一各支派字并刻碑记述”的共识。随即,商议成立了族谱续修编委会,由半坡发立、李户保兴、谒主沟建国等3人为执笔人,开始整理收集资料、研究编订统一派字初稿、撰写谱文草稿等一系列工作。同时,李户、半坡、谒主沟等地同宗,各自发动族人自主统计十七世以下世系传承和族众人口生平,为最终成谱进行全面准备。

谱续家史,本当溯源明流,统族概论。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民国13年时,李户、半坡、观上等地同族已完成《李氏家谱》编修,对平派字,并在李户李氏祠堂内刻碑《李氏祠堂碑记》记述之;此次续谱考证有关史料时,也再次证实李户、半坡两支各地族人对于始祖安葬、拜祭、迁葬等等传说拥有共同记忆,对拜祖时间和祭扫活动组织也有相同认知,且李户、观上族人业已实用统一派字,但半坡族人因持有另外史料(半坡文经清光绪《李氏世代宗谱》记载:“尝闻相传先人本系山西省洪洞县椿树胡同街人氏”),且坚持必须在碑石上刻写出来的观点,未能与李户李氏祠堂清乾隆22年《李氏祠堂记》所载始祖“自郏邑来”这一碑石记录保持基本一致,而导致统一派字、合修家谱之事中途搁置。为达成共识,李户族人与半坡族人又多次协商,然2019年清明节前,半坡族人学安、钢钉等人以业已完成世系人口统计为由,决意单独续谱,并在当年清明节前完成刊刻印刷,再次为李户李氏家族“统一派字”之事留下了新的遗憾。

统一派字之事未成,续修家谱本当延后,但在合议续谱期间,李户族人发现,不仅十七世以上先祖史料难以找寻补充,十七世以下世系的传承史料也渐趋湮灭,当今族人不知高祖名讳、近支族亲生平者众,尽快完成世系传承及人口生平统计已成为当务之急和族人的共同期盼。鉴于此,经李户李姓理事会再次商议,决定继续推进李户李氏家谱续编工作,并商定:续编家谱时,对半坡同族的有关史料、传说、族人观点和其对李户族史资料的异议,以及谒主沟、李户、半坡李姓的关系由来等,都如实进行整理、记录,以供后辈研究时参考。

数年来,舍下与永太、保庆等不吝资财和舟车劳顿,与建周、清和等族人往来奔波,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仍然坚持不懈,持续努力。共收录各地李姓世系130支,世系首祖224人,碑、谱等图片、图表资料139幅,行文37万字。至此,家谱有关资料收集考证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拟定谱文印制成册业已顺理成章。

为便于族众保存流传,本次续修断代家谱独立成卷,分4册装订;卷谱内容主要包括谱名、谱序、李氏源流、字辈谱、祠堂、祠规家训、坟茔、世系、史料资料附录、家族事务管理、续谱记事、后记、领谱字号、续后篇等。

本谱体例采用中文现代版式,世系部分按地域依次进行分录;各地传世家谱、碑刻、祖字谱等家谱史料,以文字抄录、图片、拓片或文字翻印等形式,记载于史料资料附录部分,抄录或者重印时,对其中的明显错讹之处进行部分修正并附以说明。

抢救整理历史资料,详细统计世系传承及族众人口生平,编印家谱,追根溯源,强宗固族,留传后辈,清缘备查,方便同门同宗交往,以致承前启后,增知育人,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但由于受存续史料所限,加之我等才疏学浅,不善谱叙,全凭感恩回报之心,执一腔热血激情,知难而进,收集家谱资料,整理碑文祠记,考证世系传承,统计族众人口,竭尽编辑之责,历经年而不辍,今终致付梓印制,吾辈心志终可稍安!实望李户李姓族人,无论贫贱富贵,迁居何地,都能父教子传,让李户李氏延芳百代万年!

此谱既成,虽不堪为书,或可为后来者续谱之资。诚惶执事,不敢有丝毫懈怠,但谱中难免疏漏错谬,恳望族中长辈及后来者审阅增补勘正。

本谱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李户李氏家族各地族人的大力支持和舍夫人刘爱丽女士的倾心相助、特别是在后期审稿期间,陵头杨庄族人郑州大学医院原副院长、省书协会员庆方挥毫为本谱题写书签;陵头李户现国、永太、新渠,寄料观上三杰、六一、自亮,后户关锋,李窑丰义以及汝州煤山北刘庄88岁高龄族人志学等人,还不吝为本家谱出版先期出资,使得本谱得以早日交稿排版印制,堪为本族族众之楷模。

本次续谱,还有幸得到了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院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副会长金涛等多位老师的多次指导和帮助;审稿期间,原汝州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哲学博士、河南宏光国学博览馆馆长李志军先生也对家谱编纂和资料整理提出了非常中肯的修改意见,谨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

撰文:二十二世 保兴

二零二一年三月于郑州初稿

二零二二年三月修改于郑州

上一篇:合肥肥南李氏宗谱

下一篇:没有了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