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陈氏家谱网 >> 陈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颍川陈氏始祖陈轸

时间:2025/2/20 16:38:02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颍川陈氏始祖陈轸

陈轸,齐国临淄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齐国公子,颍川陈氏始祖。

陈轸生卒年代,于史无载,大致推定生于公元前四世纪50年代中期,卒于公元前三世纪初期,享年60余岁。史籍“陈轸”“田轸”并用, 说明其为“陈完”之族,王室子弟。至于“夏人”、“秦人”之说,其语境、背景特殊,不遑多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陈轸,虽然代际关系错位,但却指明出自齐国宗室是可信的。明代凌稚隆《史记评林》指出: “轸,盖齐人。”凌氏所论,承接前人观点而且更为明确。齐国陈氏世系仅存王室嫡系一支,按陈轸活动年代推其为齐威王子辈,齐侯剡之孙辈,陈完十四世孙,胡公妫满二十七世孙。

公元前329年,出仕秦国。与张仪共事秦惠王,张仪数度向秦惠王进谗曰:“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常以国情输楚,……愿王杀之。”秦惠王怒而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以为然,遂善待之。

公元前328年,去秦之楚。由于张仪的游说,魏国把上郡十五县和河西重镇少梁献给秦国。张仪因功拜相,陈轸居秦期年而奔楚。陈轸此后主要任事楚国,并常行走于楚、秦、魏、齐之间。

公元前323年,劝退昭阳攻齐之兵。楚国派大司马昭阳领兵伐魏魏,覆军杀将,破襄陵,得八邑。而后移攻齐。此时,陈轸为秦使齐,齐威王向他问计。陈轸身为齐人,宗国被兵,毅然挺身愿为齐王说使,说服昭阳退兵。至昭阳军营,再三拜贺战胜,曰:“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加焉。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故君之攻齐,乃画蛇添足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同年,陈轸至魏。时值张仪为魏相,又在魏惠王前中伤陈轸说:“轸尤善楚,为求地甚力。”陈轸将计就计,“因使人以仪之言闻于楚,楚王喜,欲复之。”陈轸回楚。

公元前322年,谏止楚王逐张仪于魏国。陈轸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曰:“不忠,王无以为臣;不信,王勿以为约。且魏臣不忠不信于王何伤?忠且信于王何益?逐而听则可,若不听,是王令困也。且使万乘之国免其相是城下之事也。”

公元前319年,出使过魏,为犀首献复相主事之策。犀首遵行,告之魏王后,陈车于庭,明言之燕、赵。齐闻之,恐后天下而得魏,故以事属犀首。燕、赵、楚三国先后以国事属犀首。犀首复相魏,主天下事。

公元前318年,魏、燕、韩、赵、楚五国共攻秦。陈轸在秦,建议秦王曰:“义渠蛮夷之贤者也,不如赂之以抚其志。”然而因犀首设预在先,义渠起兵袭秦,大败秦人于李伯之下。次年,因五国攻秦失败,秦反攻,败韩、赵、魏于修鱼。

公元前314年,向楚王献救韩存楚之策。秦攻魏,取曲沃,降焦。魏将犀首走岸门,秦、韩岸门之战在即。韩国危急,欲献地和秦共攻楚。楚怀王闻讯大恐,急召陈轸而告之。陈轸献缓兵之计,怀王遵行,命战车盈路,扬言救韩。韩信楚,绝秦和,与秦战于浊泽,败于岸门。“轸为楚相,封颍川侯,因徙颍川”,当在其时也。

公元前313年,谏楚王不要与齐绝交。《秦策二·齐助楚攻秦章》载,秦欲伐齐,而齐楚邦交正睦,便以献地为诱饵离间齐楚。陈轸谏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怀王不听,终招兵患。

公元前312年,秦楚交兵,楚国失汉中,败蓝田。韩、魏趁楚之困攻楚。同年,据《水经·济水注》引《竹书纪年》云:“襄王七年,韩朋率师伐襄丘”,韩、魏相攻,久而不解。秦惠王正为是否出兵而犹豫,恰遇陈轸使秦,便向陈轸问计,陈轸献以卞庄刺虎之计。秦惠王依计,坐观成败,一举而服韩、魏。是年,楚攻韩,围雍氏,继而秦助韩攻楚。《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陈轸章》记载,苏秦劝陈轸促楚怀王与秦、韩讲和,结好秦、韩。怀王采纳陈轸建议,“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公元前310年,陈轸适魏而之齐。张仪欲穷陈轸,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圄之。将行,其子陈譍(古同“应”)止之曰“夫魏欲绝楚、齐,必重迎公。…公至宋,道称疾而勿行,使人谓齐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陈轸依计而行。齐宣王曰:“子果无之魏而见寡人也,请封子。”因为鲁侯之车迎之。

公元前307年,谏楚王勿救宜阳。《楚策三·秦伐宜阳章》载,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倗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勿据也。以韩倗之智,于此困焉。……”宜阳果拔。陈轸见事之明,避免一次秦、楚交兵。

公元前298年,陈轸仕魏,力劝齐国与三晋联合抗秦。秦伐魏,陈轸合三晋而东,谓齐王曰:“……能危山东者,强秦也。不忧强秦而递相罢(pǐ)弱,而两归其国于秦,此臣所以为山东之患。天下为秦相割,秦曾不出力;天下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今三晋已合矣,约出锐师以戍梁绛、安邑,此万世之计也。齐非以锐师合三晋,必有后忧。”齐王敬诺,果以兵合三晋。齐、魏、韩联合抗秦,历时三年,攻入函谷关,危及咸阳,迫使秦国归还所侵韩、魏之地。公元前298~公元前296年,是陈轸政治活动的最后年代。

据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志·文物古迹》载,陈轸墓在渠村庄东殷家湾(又名沟子底)南。

纵观陈轸一生,倾向于关东诸国合纵,尤其致力于楚齐修好。不仅在楚国建功立业,对秦、齐、魏均有贡献。宋明学者称陈轸计策、文辞均出张仪右,绝伦离群,为策士中之巨擘。

按:文中词语注释,见《颍川陈氏考略》第143页及相关文章,此略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