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家谱总目 >> 程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记祖父程明治开创的百年程氏医家

  • 时间:2014-04-08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 本文摘选自程氏家谱,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 本文网址: https://www.jiapu.tv/a/2014/24143.html
  • 祖父程明治,字贯三,生于光绪十三年(乙酉,1886)10月,系灌县程氏第十一代,为文级公长子(另有三弟一妹)。祖母吴氏,慈祥贤慧。膝下二子,长名安仁,次名安福,均随父习医。安仁名下四子三孙,亦都从事医务工作。因此我家在灌县河西一带被人称“四代名医”。

    祖父自幼父亡母寡,家境贫寒。他从小生性好学,孝母爱弟。分家独立生活后,祖父一个人承担了将生母杨氏养老送终的责任。

    在必须要有一门技艺方能生存于世,成家立业的前提下,祖父先后拜灌县城内内科名医张虎侯、柳街外科名医周福三为师。祖父尊师重道,颇得恩师真传。因其师一灌(贯)一三,故行医艺号名为贯三,以此表示不忘老师之恩德。为求生计,祖父出师以后摆摊设点于中兴、太平、石羊、青龙等地,开展内、外、儿科行医业务。特别在外科方面,祖父自制升降丹,能化腐生肌,治疗疤骨流痰(骨结核)、漏管等疔毒恶疮有独特的疗效。曾经有一次,太平场的土匪头子汪炳清的兄弟伙在抢劫时被石羊周世保的防护团打伤其右肋骨,请我祖父前去取子弹、疗枪伤,并为其缝合伤口,半月未回家。当时急坏了我祖母和我父亲。原来他被土匪俘请去疗伤,待伤口基本痊愈才放他回家。事后汪炳清送百块大洋,挂红放炮送锦旗以表感谢。从此祖父名声大振,四面八方都有人前来请他医病疗伤。

    在内科方面,虽然祖父的医术很高,但他并不保守,他能够接受先进事物,努力推广先进医疗技术。解放前他就学会并开展预防天花的工作,四处张贴“程贯三点放小儿牛痘”的条幅、广告,为当时保护儿童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祖父生前慈眉善目,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祖父职业道德高尚,对人、教子、教徒有方,常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知足常乐教导子孙和门徒。行医宗旨为医者仁术,治病救人。在开展业务方面要处处为病人着想,看病诊断要仔细,用药要真实。对病人随到随诊,有求必应,不分贫贱,亲疏,远近,不摆架子,不怕脏臭,不敲竹杠,收费合理。一般情况下,病家付多少就收多少。遇有无钱看病者,甚至分文不取,照常医治。因此祖父的内、外、儿科的声誉响遍崇、温、灌各地,闻名前来拜师学艺的门徒多达十几人,有石羊的周济人、田福五、王瑞真、马祥麟,徐渡的高子敬、王国昌、汪月高,青龙的吴银舟,太平的高守正,大观的杨庆和,温江的张明富,郫县张朝九,崇庆县的杨芝安等,学成之后都成了当地有名的医生。在灌县地区有一个歇后语叫“马祥麟的膏药——告了(试过)才晓得”,意思是凡用过的都说好。这就是一个例子。

    由于祖父的医术好,医德好,声誉高,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年)祖父被灌县河西一带的医生推举为三皇(天、地、人)会会长(即医生行业的袍哥大爷),马祥麟(祖父的关门弟子)为管事。凡外地来的江湖郎中都必须先到会拜问(报到)。当时我家开了一个小型客店,一方面为远处前来求治刀、枪伤,骨折伤的病人住宿之用,另一方面,外来医生也可以在店住宿吃饭。

    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是药王孙思邈生日,都要办一次三皇大会(医生的聚会),拜祭药王菩萨,大摆酒席,互相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号召大家从医积德,发扬孙思邈治病救人、医乃仁术的医德医风。祖父也同他们讲解自己如何开展点放小儿牛痘、预防天花的经验。在他的交流和倡导下,附近几县陆续行动起来,在当时对保护群众(特别是儿童)的生命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灌县河西一带,民间还流传说我祖父能够驱神惩恶,一个人如果不正直正派,一旦被发现,我祖父就会驱使鬼神加害于他,受伤以后,求他人医治会无济于事,必须由我祖父诊治,轻者一两次,重者三四次就会痊愈,并且长了记性。这种传说实际是指我祖父会“架茅山,赶武仓”之术。用现在的观点来看,“架茅山,赶武仓”之术当然是一种迷信。但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的一种文化现象,所以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要求古人。从医学的角度说,治病还是要靠医术,迷信是不能治病的。我祖父的医术之高,特别是在外科方面的高超医术是人所共知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前来拜我祖父为师,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前来求医,同行们也就不会推举他担任三皇会长。这一传说所反映的实际上是我祖父的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事实。

    解放后祖父参加石羊的联合诊所,任外科主任医师,于壬寅年(1962)腊月病逝,享年七十六岁。

    父亲程安仁,字天麟,生于1909年,自幼随父习医,就读于四川成都国医学院(即现在的四川中医学院,当时的校长名叫何龙举)。承父教诲,对医学精益求精,熟读“仲景伤寒”、“黄帝内经”等医书。在具体的行医过程中,根据实践经验,结合古代医书理论,创写一本《逐病题纲》,流于后世。

    由于当时参加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的活动,为避免国民党的追捕,父亲行医于乐山、长寿、彭县、大邑、崇庆各县。他医学理论根基深厚,擅长把脉看病,行医的行当称之为“文仕凭”,在江湖郎中中是最高尚的级别职称,就是只把脉开处方,不卖药,只收脉理钱。诊费随多以少。当年在大邑行医时,曾给刘文彩及其妻子看过病,刘送一道红底黑字灯草绒做的“中医顾问”四字横幅软匾以表感谢。在蒲阳行医时,当地有些医生和空军幼年学校的校医不服,便约其在茶馆,由当地的舵把子贾长青主持公道,同行们展开辩论,解读“仲景伤寒”等医学道理,如赢了欢迎在此行医,否则放炮走人,不准在此行医。有十几名医生提出各种难题,他都做了深刻细致的解答,讲得众医生心悦诚服,当时场景可算是“舌战群儒”。

    解放以后,父亲参加石羊联合诊所,任第一任主任。后因照顾关系,调到崇庆县怀远医院工作,于1990年病逝,享年81岁。

    叔父程安福,字仲彬,生于1917年。自幼随父习医,通晓内外两科,专治恶疮顽疾,疑难杂症,声誉河西场镇,说起程仲彬人人皆知,还说他看病能知你生与死,故外号“城隍爷”。解放后参加联合诊所,于1990年病逝,享年73岁。

    父亲程安仁名下有我们三男一女。长子程国贤,现年77岁,主治医师。1951年灌县卫生院第一批学生,师从胡绍全。1957年灌县防疫站第一批职工,1963年青龙卫生院第一位西医。承父业,施教行医60余年,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深得群众好评,曾被评为四川省卫生先进工作者。国贤名下有四女,二女儿远秀在都江堰中医院消毒科工作。四女儿程远征(丽莎)在都江堰医疗中心消化科工作,共产党员,护士长。

    次子程国廉,现年71岁,主管医师,共产党员。曾任崇州市何家卫生院院长。现被聘任为石羊协康医院副院长。国廉之女程丽,现年43岁,共产党员,妇产科主治医师,原任何家医院院长,现任怀远卫生院副院长。

    三子国言,现年60岁,崇州市街子卫生院医生,其妻吴艳群系街子卫生院药剂师,其女程诗譯,崇州市妇幼保健院B超科技师。

    一女程国媛,现年57岁,崇州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

    在祖父程明治的教育培养下,程氏四代已有十余人热爱和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四代名医的声誉在崇、灌两地广为人知。作为晚辈,我们要铭记祖父和父辈的优良的医风医德,遵循“治病救人,仁者之术”的教诲,认真服务于广大的劳苦大众,还要认真专研医学业务,努力提高诊治水平,使我程氏医家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作者系:程国贤  程国廉】

    评论也很精彩!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最新更新
    牒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