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谱考辑要凡例
- 时间:2025/2/20 16:04:58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陈氏谱考辑要凡例
一.本谱主旨
本谱旨在继承、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陈氏而言,主要是挖掘、梳理史、志、谱中的世系源流,使之成为寻根问祖的血缘凭籍,成为培植族人信仰与精神的教科书,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根植民族文化基因、提高族人内聚力和认同感以及文化素养之重要举措,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遗产。
二.现实意义
鉴于本谱在厘清源流和支派脉络的同时并对陈氏的分支、迁徙、分布、文化、家风、人物、祠堂、文献、遗存等进行相对的概述与总结。本谱对于各地陈氏及其支脉创谱或续谱提供可信的历史依据,具有指导性。
三.基本原则
本谱将秉持唯物史观和信史理念,考取谱史之精华,摒弃封建之糟粕,去伪存真,博采众长的原则。
四.基本内容
鉴于本谱名为《陈氏谱考辑要》,既是以史为据,参考族谱,综合考证,实事求是,正本清源为目的。
本谱有历代显祖画像、前言、序言、目录、凡例、绪论、源流、文献、考评、人物传略、家规风范等篇章所组成,为陈氏总源流之首卷。世系分上古世系、中古世系、近古(即唐宋)世系三部分;但也有少数捎带近现代世系。各地分谱世系为近现代世系,从卷二开始,式如《陈氏谱考辑要·卷二·湖北义门陈氏麻城庄宗谱》。
五.基本方法
本谱纪年,采用历史纪年与公元纪年并记的方式。自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起,采用公历纪年与干支纪年相对应的数字。文字采用规范汉字,数序采用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括号内采用阿拉伯数字,封面及扉页采用繁体字,正文采用简体字(古人名、地名、纪年一律繁体),以白话文语体为主。凡古文均加标点符号并适当纠误。横排为主,兼顾横竖编排,由左至右进行编辑。
六. 总谱与分谱的关系
总谱与分谱为上下篇、从属关系。总谱就家谱理论、世系总源流、先祖人物、家族史中之重大事件进行阐述。家谱理论引述名人论谱、阐述姓氏、郡望、堂号等家谱相关理论。陈氏源流分三个阶段阐述,黄帝至虞舜至胡公满为上古阶段,胡公妫满至南朝陈氏诸王为中古阶段,隋唐至宋为近古阶段。下连“分谱”,即各地区分谱。分谱中的世系源流、人物事件,只载本庄的世系以及对该庄家族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与总谱不得重复。
七. 其余条规
1.《谱考辑要》设总谱、分谱前后两大部分。总谱对谱学、谱史、姓氏、郡望、堂号、族名等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并对宗族源流进行考证与梳理,并收录历史名人传略。分谱即各地区、各村庄、各支系家谱,含本支族郡望、堂号、源流、字辈、人物、世谱等;可与《谱考辑要》对接。
2.本谱对陈氏总源流及已知支派的世次和世序进行阐述,并以图表排列,采用篇、章、节之条目相结合的编排方式。
3.本谱以世系图表来明世系、世序,以世系行传明人物生平简历。以图、谱为主,兼用述、传、图等形式。
4.本谱为总谱,依上述确定的基本内容进行辑录,分上、下卷付梓。凡能与本谱对接的分谱可纳入本谱序列。
5.分谱收集中华陈氏在世界各地宗谱,分谱应载明地域支派、人口规模、传统风俗等。提倡分谱以地名命名,名人之后,也可以人名或官爵命名。国内以省份划片,国外以所在国划片,分片归集,相对集中,以便查询。
6.分谱条目书世次、名、字、子女、配偶、迁徙、生平事略等。子女行次书于顺序中,不另标明。女儿附父亲条目下,书明夫婿、居地、生子及学历职称等。对于世系中断,则以“某某”标示。迁出迁入地要注明,以互见方式链接。
7.本谱世系按大宗之法,纵向排列,长房到底;由下而上,胪列旁系。往者无后或外迁者,同代横列,以便查找。
8.进入《陈氏谱考辑要》的各地各庄分谱,应参照本谱中的世系世次并选定其中某一代为分谱的始迁祖。义门后裔以分庄祖为一世。对无法与本谱续接的行世断代的宗谱,一仍其旧录之,不得随意续接上源;待考证清楚后再予以调整。
上一篇:李户李氏族谱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