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郭氏家谱网 >> 郭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窦门郭姓溯源及始祖支派变迁史

时间:2023/3/24 11:12:33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始初尧舜时期,河南鼎盛时有四邱(丘),即封邱、沈邱、商邱宛邱,宛丘就是现在的淮阳。那时候,豫东、皖北、皖西一带大部分是沼泽之地,许多上古时期名人都葬在这里。到了汉代,黄河、沙河几次泛滥改道,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倾入这些湖泊,使得这一地区“旧貌换新颜”,形成了很多浅滩和良田。原来的沙河从新站通往朱集北,流向今安徽省界首市境内。后来,不知啥时候由新站改道水寨北,东流而去。东汉初年,光武中兴,刘秀也在这一带置有城二兵一,即今项城市南顿、淮阳刘振屯两座城与一个屯兵的地方一一南顿鬼修城。

唐代,李世民以佛助而得天下,佛教成国教,修建寺庙,风行天下,以庙命名,比比皆是。比如现今窦门八营东王祖人庙、红山庙、万庄西王阮铺庙、张集白马寺院等等。两宋时期,这一带水势旺盛,湖泊众多。唐朝瓦岗军留下旧址,宋朝梁山好汉的聚点也依旧址而修。万庄、王阮铺庙就是那时留下来的见证。因万庄西头出上过那个时期的大量陶瓷碎片、建筑瓦片,有东至曲营,西至秦营中间万庄、张集,东西十里南北一里多的一个横岗高地,根据出士的文物来看,前古时期一定住过很多人,而那时万庄这一带是个繁华的小镇。

元未明初,兵亵战乱,民不聊生。大量田园荒芜,野兽出没,使得这一代繁华凋零,人烟稀少。几户人家联合一块儿,谁是大户谁有点能力威望,就以谁的姓氏命名村庄,比如王庄、陈庄、万庄就是这样兴起的。

洪武定鼎,天下太平。明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开始向人烟稀少的中原地带大举移民。我窦门郭氏始祖就是在明朝 1467 年前后,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到山东枣林庄的。因不服水土,又受当地人的欺侮,最后迁徙到今河南省准阳区窦门北五里万庄东 500 米向北 180 米处,也就是杜楼西南250米的地方,起村庄之名叫郭胡同。从此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俭 1644 年止,我郭氏先人在此地繁衍了六代人,其中五代人都葬于此。所以我们的先祖在写郭氏家谱时,只记载了五世而止。

五行变易,四序迁流。在百余年的历史长河里,随着人口的繁衍发展,郭氏族人也开始向外播迁。据老谱记载始祖郭财让带领两个儿子(长旺同、次旺升)来到此地居住之后,取地名叫郭胡同。郭旺同结婚后住在此地,郭旺升则住在地南头(也就是后来的郭老家)那时候还没有万庄。东河、南河、西河的土地一马平川,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其乐融融。长子旺同育有三子,长子发功(去了杜搂)、次子发强留在原地、三子发清随父生活,次子旺升育有二子,长发中、次子发祥。一南一北两大家庭,干活时相互帮忙照应。在郭公财让的带领下,勤勤恳恳,省吃俭用,渐渐地手里有了些小积蓄,日子过得也算说得过去。由于自然灾害,收成时好时坏,郭公财让就想法做生意,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就到外地转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常转悠的时候,发现南三十里外谷河河弯处土地肥沃又有商机可投,大量荒地待以开垦,闲时又可在谷河上摆渡。就这样边开荒种田、边摆渡撑船,时间一长,年积月累的就过去了。

到了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前后,郭财让已经老了,南边的田地和摆渡重任就交给大儿子郭旺同去做。郭旺同也四十多岁了,大儿子郭发功管着住宅以东杜楼以南的土地,二儿子郭发强管着往宅以西的土地,只有三儿子郭发清还没结婚,与父亲郭旺同一起去了南三十里河弯处种田摆渡。十多年后郭发清在当地结婚成了家。时间不饶人,郭旺同年纪大了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就回到老家养老去了。这时,郭公财让已经下世,家里有郭旺同、郭旺升老弟兄两个说了算。郭旺升在地南头,日子也算过得不错,两个儿子发中、发祥相继结婚成家。可是天灾无法抗拒,每年的黄水泛滥,侵袭来此原来的肥沃土地,十年九淹,而且水势一年比一年大,郭氏先祖的生活也开始拮据。南边的郭发清,逢年过节回来看望旺同、旺升二位老人,二位老人开始也有南去的想法。是不是都迁移到那里,在这方面始终没定下来。转眼到了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前后,二位老人都先后去世。南边郭埠口的郭发清自从父母去世后,也很少回来了。到了发清去世以后,子孙只知道与沙河北窦门是一脉,但是走动很少了。以前回来,发清的儿子郭家会都是去郭家让家里,因为郭发强是老二,旺同跟着发强住,里外回来去他家较多,所以后代子孙只有他家和南边郭埠口交往多。到了兴南、兴世这一代是单传兴南的儿子叫盛怀,兴世的儿子叫盛龙,还没有间断过关系。逢年过节,还经常来往。到了明崇被三年(1630)前后,郭发功、郭发强郭发清、郭发中、郭发祥都已去世,郭发清的后代在南边郭埠口也立稳了脚根。

明朝崇祯四年(1631)后,连续几年大旱,阶级矛盾冲突。为了活命农民起义不断。陕西米脂县的李自成队伍几次攻打开封失败后军队都到我们这一带休整,在这一带设立了八十五座营盘。总营盘八十五营,离我们的先祖住地郭胡同四里之遥。曲营、大董营、小董营、小张营、贾营、胡营都是那个时代留下的村庄名称。在丞相宋献策、军师李岩的提议下,李自成实行均田减赋的政策,我们这带也算祥和安宁。可是我们郭氏先祖的田地被均走了很多,生活上有所变化。加上自然灾害之侵袭,日子有些艰难。灾害过后,蝗虫四起,庄稼颗粒无收,几乎赤地干里,饿浮遍野。我郭氏先祖不得不为生计奔波,有郭盛龙领着沙河北郭氏宗亲去投奔谷河岸郭埠口的郭发清后代郭盛怀。在郭盛怀的帮助下,把郭盛龙领去的郭氏宗亲都一安排在谷河两岸一带谋生。沙河北老家郭胡同一带只有年龄大的在家看守,年轻人都外出了,也有跟着李自成队伍走的。时光荏苒,三十年后,只有郭楼祖上郭盛龙的儿子郭腾跃带着儿子郭达旺回来了。

到了清康熙初年(1622),家里的老人都已离去,所以祖谱也就写到五世而止,与鹰先、鹰选、鹰臣、鹰相、愿府几位郭氏先祖相差三代之隔,这三代人大部分都散落在今项城市谷河一带,一少部分郭氏族人去了安徽界首郭洼和界首其他地方。只有长门长住在杜楼,二门守在郭老家没动。因长二门郭盛龙从谷河一带回来,与长门长杜楼郭腾文要财物,与二门郭老家郭腾武要土地,三家闹的不和,郭老家郭腾武无奈,把彭庄附近的田地给了郭腾跃(之后成村名郭楼),郭腾武要求把让出去的土地与郭腾训均摊,郭腾训不满,两人发生冲突,郭腾训一气之下带领家人去了安徽界首。几代人之后,因为在界首郭小庄打死人命,三支郭氏族人返回老家(郭老家)二支郭老家族人怕官府缉拿,让一支去了沙河南岸郑郭,另一支让他带领家人去了离老家一里外的小张庄安居。

现在,安徽省界首市有几个地方是窦门郭氏后裔,河南省项城市谷河两岸多个地方也有郭姓,都与淮阳窦门郭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由于郭氏老谱实属难找、中间又有断代,加之收集者学识浅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望郭姓宗亲及相关专家如发现错漏或有知情者,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感佩为荷。

郭堂中,河南省编委理事,《中华郭氏总谱河南卷》,周口、淮阳卷执行总编

郭树军,省郭委理事,淮阳区郭委常务会长(主持全面工作)

郭树平,周口市郭委常务理事,准阳区郭委副会长

郭树勇,河南省郭委编修部理事,周口市郭委常务理事、淮阳区郭委秘书长

郭树喜,周口市郭委理事,准阳区郭委顾问,原赏门乡人大常务主席

郭堂领,周口市郭委理事,准阳区郭委顾问,原万庄学校校长

郭熙林,周口市郭委理事,准阳区郭委副会长

2021年2月23日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