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专家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姓氏专家 >> 卫绍生 >> 浏览文章

卫绍生(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

时间:2023/4/19 11:52:29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卫绍生,男,1957年生,河南项城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州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河南省社会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卫绍生兼任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理事。

卫绍生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和文化学研究,发表《竹林七贤——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陶渊明与六朝文人隐逸之风》等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魏晋文学与中原文化》《魏晋文学的多维观照》《六言诗体研究》《神秘文化与中国人》等研究专著10多部。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竹林七贤集》辑考及研究”以免于鉴定等级结项。主持完成河南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布局及发展路径研究”、一般项目“中原文化与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和“河南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实践问题研究”、“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10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

卫绍生学术成果目录

1、古代文化研究

2、黄帝传说的三个系统

3、黄帝出生地、建都地、安葬地考辨

4、中原易学文化及其影响

5、河图洛书与两宋易图论略

6、论帝尧与刘姓之关系

7、姜太公名号居里考辨

8、关于老子其人的几个问题

9、老子“无为”思想的现代管理学意义

10、邹衍与阴阳学说

11、荥阳郡与郑姓考论

12、论《皇极经世书》对夏商周三代之建年代的推定

13、作为文化符号的春节

14、文化视角的文学研究

15、中原诗歌的历史回声

16、先秦时期中原歌谣研究

17、音乐之《诗》与经学化之《诗经》

18、《诗经·王风》与河洛文化精神刍议

19、梁园之游:文人群体创作活动的始足之旅

20、洛神故事源流考论

21、陶渊明《拟古诗》一首蠡测

22、《陶征士诔并序》的文化意蕴

23、从“五柳先生”到“六一居士”——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处世心态

24、范仲淹守邓诗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蕴

25、作为基础工程的文学:从马悦然的演讲说起

26、坚持以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学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27、激发文学研究的生机与活力

28、当代文化研究

29、关于文化传承创新的理论思考

30、从区域分布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河南省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例

31、根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32、构建中华共有精神家园——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谈起

33、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路径选择——以老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

34、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研究

35、河南文化建设投融资体系跟踪研究

36、“两大跨越”助推中原崛起

37、对话中原:嵩山论坛的成长与使命

38、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的调查建议——以河南杂技为中心的文化考察

39、“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走出去”研究

40、河南文化产业研究

41、河南文化产业10年回顾与思考

42、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43、推动河南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44、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

45、河南省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46、河南省动漫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47、2012年河南会展业发展态势分析

48、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几点思考

49、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实践问题研究

50、豫北四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51、提升济源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52、巩义市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53、偃师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卫绍生重要学术论点(一):竹林七贤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卫绍生说,魏晋之际,在古山阳(今河南修武县)之地的嵇公竹林里,聚集着一群文士,他们谈玄清议,吟咏唱和,纵酒昏酣,遗落世事,以其鲜明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处世方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广受争议的群体,也成为魏晋时期的一个文化符号。他们就是被称为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

卫绍生说,往事越千年,名士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但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竹林七贤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任情和率性,也不仅仅是那些和任情率性相关的故事。他们的人格精神,他们的潇洒怀抱,他们的处世方式,他们的文学创作,他们的多才多艺,都给后人以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之感。他们不可能像老庄、李杜那样令人高山仰止,但他们却凭借脱俗之举和非凡之作,影响了一个时代,影响着中国文化和传统文人。

卫绍生重要学术论点(二):濮阳市戚城故城为中华孙氏的寻根圣地

卫绍生指出,戚城是孙姓的主要起源地。《世本·氏姓篇》:“孙氏,出于卫武公,至林父八世。”《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均载,在孙姓的数个源头中,有一支出于姬姓,即卫武公之子惠孙,后裔以其字为姓。《通志·氏族略》:“卫武公之后也。武公和生公子惠孙,惠孙生耳,为卫上卿,食邑于戚,生武仲,亦曰孙仲,以王父字为氏。”《路史》《姓氏寻源》等,均持其说。《古今姓氏书辩证》更认为,“姬姓孙氏”世居汲郡(治今河南卫辉),晋代隐士孙登即其后裔。因此,姬姓孙氏根在河南濮阳的戚城,也是没有问题的。

卫绍生指出,姬姓孙氏出身最华贵、得姓时间最早、姓氏著作普遍推崇、当今大多孙姓族人由所出,所以,姬姓孙氏是中华孙姓的主体支派,濮阳戚城是中华孙姓的主根所在地。

卫绍生重要学术论点(三):河南是姜姓始祖重要活动地区

卫绍生指出,炎帝和姜太公是姜姓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位伟大人物。姜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因炎帝居于姜水而得姓。河南是姜姓始祖重要活动地区。关于姜太公的故里所在地,说法很多,有冀州说、许州说、南阳说、淄博说、西羌说、日照说、卫辉说等,综合文献考察,尤以卫辉说证据最为充分。同时,在陕西、山西、河北、湖北、山东等地,也存留着众多有关炎帝、吕国、姜太公的遗迹和传说,皆是中华姜姓宗亲重要的寻根谒祖圣地,都值得我们研究、保护、挖掘和弘扬。

卫绍生重要学术论点(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文化基础

卫绍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文化基础。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绝,自成体系,自具特色,产生了诸子百家等思想学说,涌现出以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孙子、韩非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理念、智慧,以及他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历久弥新,具有穿越时代的力量,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坚实文化基础。

卫绍生活动集

姓氏动态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