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刘氏家谱网 >> 刘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云南省保山市汶上刘姓历代祖宅

时间:2023/8/1 10:32:11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一世祖刘正海定居汶上后所建造的第一代老宅,就在三家寨大河北岸今杨金焕居所的宅基上。这可以从二世祖全章至六世祖刘洪所继承的宅基及其老宅所证明,也可以从汶上村及其三家寨的形成和现状得到印证。

自正海祖定居汶上330多年来,除三家寨和沙地村外,汶上刘姓第一代至第四代先祖中,没有在其他村组留有人口和住所的任何痕迹。三家寨先于沙地村开发形成,因此正海祖只能定居于三家寨。正海祖建于三家寨的老宅及其宅基会逐代人继承下来。世系图表明:一世祖正海生独子全章,全章生刘科、刘进2子。刘进是沙地村刘进大支三世祖,与兄刘科分家析产后,携独女和赘婿刘尧先在园子田边建宅居住(现汶上小学师生食堂位置),刘进夫妇和刘尧夫妇故后,刘尧之女刘氏与其后夫刘仕林迁居沙地村小墩子,全章所继承的老宅及宅基自然由刘科继承所有。科生成相,成相生光惠、刘纪2子。刘纪是沙地村刘纪大支五世祖,与兄光惠分家后,曾在大寨暂住,故后葬于黑龙坟,但其妻和所生文位、文有2子已先后迁居沙地村,故后均葬沙地大坟箐墓园。成相所继承的老宅及宅基自然归光惠继承所有。光惠生刘洪等5子,仅刘洪有口碑传世,也只有刘洪继承了光惠所继承的一世祖正海所建造的第一代老宅及其宅基地。刘洪生5子,对在世的其祥、其禄、其祯3子的住宅都有安排。

一世祖正海定居三家寨下部,将住宅建于大河北岸台地上,周围及河南岸是其耕地。约百年后,朱姓、杨姓先后迁入居于上部,刘姓把位于东北的部分土地调整给朱姓做宅基,到七世祖其祥晚年时,三姓人家基本上以栽植的果树为界。刘姓地界大体是:从其祥住宅西北角第一棵柿树起,向东沿第一、第二代老宅后檐到大河边,向北至朱姓核桃树,折东至其禄宅基与朱姓宅基交界,又沿其禄宅后檐折西北,以杨姓柿树为界至西山水沟,再折南沿西山水沟直下,经刘姓第2、3棵柿树西侧至大河边。

光惠大支

六世祖刘洪世居大河边第一代老宅,生育6子,其永、其、其福3子不详。其禄是次子,在第一代老宅右后约 40 米处,即今泽云畜厩处建新宅,迁居于此,故后葬黑龙坟。其子刘应才及夫人高氏续居,后应才入赘安邦村杨姓。多年后,其子茂杨把此宅基卖予金和,近年村组扩修道路占去少许,今初为泽云的菜园,后泽云又建成畜厩。

其祯是第 6子,按幺子随父的传统习惯,随父住第一代老宅。被生1子刘应宽,宽妻沙地村刘氏,刘氏与前夫生2女,与应宽生1女刘氏。宽女刘氏寄名孔姓,取名孔节。刘孔节招赘,与前夫杨应常生女阿顺,顺出嫁余文才;与后夫杨正育生2女,小妹出嫁上里濯,姐杨金焕招赘熊茂才,茂才生杨家熊、熊占国2子和3女。1947年,孔节因口角之事激怒了族长刘兴贵,兴贵在家里对子女们说,我们不认她为刘姓后人了。兴贵在气愤之时说的话,儿女们当了真,把此话传给刘孔节。1952年刘姓念经的意旨薄上,兴贵仍称孔节为妹。称杨应常、杨正育为妹弟,但前事之后,孔节与刘姓关系疏远,虽家堂仍供奉着刘杨两姓亡人牌,但所生3女都姓杨,所继承的刘姓第1代老宅及宅基归属杨姓,今为熊占国所有。

七世祖其祥是长子,在第1代老宅右侧自建新宅(第2代老宅),生育节娣、应魁、应甲、小妹,姐弟婚后都与其祥同住一宅,人多拥挤。应甲在关庙(今汶上小学)西南门右侧园子田边建瓦房1院(第3代老宅),携妻及子兴茂迁居于此。兴茂生女准宝,招赘刘金宗。宗生1女德焕,招赘刘炳富。富生国云、财云、素云等3子2女。应甲所建宅院犹存,今归财云所有。

八世祖应发与节娣在其祥祖所建第2代老宅后约50米处,新建草顶正房和草楼各1幢(第3代老宅),全家迁于此。所生2女出嫁,4子分家。1915年,长子兴玉、三子兴富合力,在第2代老宅右侧和第3代老宅下侧建草顶正房1幢3间(第4代老宅),平分使用。兴富的1间半,后来其继承人金润全家迁移瑞丽市后卖给金和。金和将此房改造成瓦房,今归刘炳成所有。次子兴科和四子兴贵随父住第 3 代老宅,兴科住南楼,此宅后来归兴贵之孙刘炳灿所有,已拆旧建成瓦房。

应魁 1891 年早故,所遗寡妻独女,仍住其祥遗产第2代老它。此女因做月子(即生孩子)而故,赘夫刘兴接与刘姓不睦,还俗归宗,应甲即把此第2代老宅卖予何金奎。刘姓后人为泄对刘兴接的不满,把其祥墓碑上孝名之“接”字铲除。百年后几经易主,此第2代老宅不存,宅基由刘孔节的后人熊占国买得,管理使用。

刘纪大支

刘纪与兄光惠分家后,在大寨石涧槽借杨德升的宅基建简易住房,迁居此处多年。其2子分家后,长子文位迁桥头借房暂住,后其长子即七世祖刘莫首先在今沙地村西北部选址建房,迁居沙地村后,生八世祖应同、应科、应明3子,此房和宅基,经长子应同、九世祖刘兴全,传与第十代孙刘金徐,今刘金徐已迁居汶上村岩箐脚,但老宅基仍归其管用。次子文有续住石涧槽老宅,数年后携刘成、刘清2子迁离,先在沙地小墩子(又称上地基)建房居住,多年后又搬迁到村西北部,与应同、应科、应明为邻。今小墩子宅基上已无房屋,原宅基已成耕地,由第十代孙刘金福承包耕种。

刘进大支

刘进与夫人孔氏生独女,招赘刘尧为婿。尧与妻生1女刘氏。科、进两兄弟分家,各立门户,进分获园子田地产。进携全家在园子田下侧之三家寨大河南岸建新宅(第2代),迁居于此。刘进夫妻2人故后葬黑龙坟,刘尧夫妻仍居此宅。某年发生特大洪灾,三家寨大河园子田埂溃堤,冲毁田地房屋,家破人亡,唯尧之女刘氏因事在外,得以幸存,并得村邻余家救助。刘氏前夫刘文赘英年早故后,续招后夫保山浪坝村人刘仕林。五世祖刘仕林夫妇在沙地村上地基建新宅,多年后又恢复园子田旧宅,以方便生产生活。经六世祖刘绍、七世祖刘其昌,园子田地产归八世祖刘元之长子刘加富,田边旧宅归八世祖刘春之四子刘加祥。沧海桑田,几经变迁,园子田归属沙地村社集体所有,后为方便生产劳动,对换调整为汶上村新平四队所有,因教育发展兴旺,经合法征用,今成为汶上小学校园的一部分,而老宅经有偿调整,已经拆旧建新,成为汶上小学校的师生食堂。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