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口贾氏的由来
- 时间:2023/8/4 10:24:25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鹅毛口贾氏的由来
贾贞
“我们最早是神山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奶奶说。
我们的先人,不知何年何代从原平市神山村迁到山阴县故驿村。此后又迁到山阴县古城村。
清朝道光年间,山阴县古城,从初春到仲夏,大风一直刮,天干地裂,庄稼的种子种不下去,加之又逢蝗灾,颗粒难收,饥荒不断。城里年轻人都走西口去了,想谋一条生路。
这时,街面上走来一位老人。衣着虽然很旧但很整洁,老人家走到学堂前,好不容易推开刮了一夜风沙堵住的门,一看里面空无一人,不由自言自语道:
“唉!三天了,一个学生也没来,能走的都走了……”
老人家无奈地把门关上,扭头往回走,正好碰见一位熟人。熟人见老人家垂头丧气的样子,打劝道:
“别等了——学生跟爹娘都远走他乡了,你还等啥呢?你也走西口算了!你不是还会擀毡子,做毛毛匠的手艺么?走西口去内蒙古,那里地肥水美牛羊多,你不教书,靠这门手艺也能把一家人养活了。再不走,全得饿死。我是走不动了……”
老人家听后一顿,低头一想也对,匆忙往家赶。
一进门,还没开口,老伴又唠叨上了:
“……非要去学堂,也不想想,吃的都没有了,人家孩子都跟大人出去找活路了,就你不急!满仓媳妇怀上了,家里吃的也没有。贯仓都快二十了,德仓也十五六了,你也赶快带着他们走西口去哇。”
老人家没办法,只好带着次子贯仓公和德仓公,离开山阴县古城,加入了走西口的人群中。老家只留下老太太和长子满仓公、大儿媳。
走到怀仁鹅毛口的时候,因一路跋涉劳顿,饥忧同袭,年纪又大,老人家病了。两个儿子也只好停在这里,当长工,打短工,挣钱为父亲看病。待以时日,慢慢地老人家的病好了以后,发现鹅毛口山清水秀,地肥水美,民风淳朴。尽管这几年也遭灾,但比老家山阴县古城好多了,决定暂住这里不走了。
老人家和两个儿子就擀毡子,顺便给当地财主当私塾先生,就这样在鹅毛口站住了脚。后来给次子贯仓公娶了媳妇,几年后又生了孙子,在鹅毛口生息繁衍下来……
清咸丰年间,三子德仓公走西口去了内蒙古凉城县香火地,靠自己的聪明才干,艰苦奋斗,发展成当地大财主。
老人家起初急于生存,几年来没顾上回山阴老家,老太太后来去世。老人家后在怀仁鹅毛口又续取一妻,生了四子义仓公。老人家临终念念不忘远走内蒙古凉城县香火地的三子德仓公,所以就有了贯仓公摇铃算卦找三弟德仓公的故事……
于2019年9月15日晚收集编写
上一篇:怀仁鹅毛口贾氏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