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
- 时间:2023/4/19 11:52:29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杨波,女,1975年10月生,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杨波是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第二届河南省直青联委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
杨波研究代表作
1、《分类编纂唐诗总集的历史考察》
2、《杜甫<八哀诗>的叙事范式与文化价值》
3、《从明代三国戏看曹操形象的民间传播》
杨波科研成果
1、在《中国文化研究》《河南大学学报》《中州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2、出版《<唐诗类苑>研究》《三国戏曲集成·明代卷》等独著5部、合著6部。
3、主持完成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诗类苑研究》,主持在研2020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历代类编唐诗总集整理与研究》,参与完成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布局及发展路径研究》、省软科学项目《新农村建设中的豫西窑院文化保存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杨慎词品校注》等10余项。
4、杨波自2017起担任《河南文化发展报告》副主编;独著《乡党有德泽教化——万历三贤话吕坤》《<唐诗类苑>研究》分别荣获“2018年度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杨波受邀点评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
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杨波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杨波表示,传统文化与艺术结合,经过现代技术包装更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偏好,进而让古老的中国文化与当代互联网“居民”同频共振。杨波认为,文化节目承担着挖掘传统文化更深刻内涵的使命,要把传统文化内涵与文化元素结合起来,与当代年轻人所崇尚的家国情怀结合起来。杨波说,七夕奇妙游把最能体现时代元素、最受年轻人喜欢的‘三体’思维、穿越情节、飞天梦想等贯穿其中,既正本清源,又固本培元,达到了古今相得益彰的效果。
杨波赴固始县参观固始县根亲博物馆、开闽三王纪念馆
10月13日,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杨波随团参观了固始县根亲博物馆、开闽三王纪念馆、云霄庙和陈氏将军祠。伴随着各景点工作人员娓娓动听的讲解,杨波详细了解了固始人文历史、名人功绩、姓氏文化渊源以及近年来固始根亲文化建设发展状况。
参观结束后,杨波表示,固始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通过实地考察,既领略了固始壮美的自然景观,又体会了独特的风土人情,更感受了“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深远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考察活动,更好地宣传固始根亲文化,擦亮根亲文化品牌。
杨波建议支持老厂区“转型”文创园
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杨波长期关注文化产业发展,她建议,以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支持并推动更多文化项目列入全国、全省文化建设的大盘子,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真正形成引领和集聚效应。
杨波学术观点: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更好弘扬红色精神
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杨波研究员认为,要以顶层设计为推动,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方位宣传为途径,以深化研究为支撑,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还有专家提出,要打造系列融媒体产品,进一步加大党的精神谱系的宣传力度;要将党的精神谱系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使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下接受熏陶和洗礼,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这些建议对进一步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弘扬好红色基因都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杨波为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发展提出建议
河南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杨波指出,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和邺城博物馆、邺城三台遗址等历史文化景区适合串联起来,打造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合力。曹操高陵侧重于史学研究,从考古角度出发;邺城三台遗址则人文氛围更为浓厚,它们在历史时期上有着明显的先后顺序,在空间维度上也有地域差异,可以有效避免文化产品的同质化,很适合连珠成线打造主题串联式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吸引更多对三国文化感兴趣的历史爱好者。
杨波相信,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丰富的展品,将来一定会成为安阳市一张极具张力的文旅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