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资料

当前位置:司马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司马温公后裔迁徙考略

时间:2023/8/25 14:46:16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司马氏网编委会

司马温公后裔迁徙考略

司马众志

前 言

温公一脉,根在中原,源于“河内”(今河南省焦作一带)司马氏名门世族,祖居山西夏县涑水乡。靖康年间(1126年),金兵侵犯中原,温公后裔随高宗南渡,在浙江绍兴古城(山阴、越城)落户,绍兴成为温公后裔的祖居地和集散地。数百年来,绍兴司马氏根深叶茂,不断移居他方,逐渐形成以浙江绍兴、山西夏县、河南洛阳、江苏无锡、湖北公安、湖南三湘、贵州盘州等为中心的温公支系。

一、血脉延续 朝廷立嗣

元丰八年(1085年),司马光在洛阳主持编撰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封稿,神宗驾崩,哲宗登基。为稳定朝廷局面,高太后下达懿旨,委任年逾68岁的司马光任大宋宰相。司马光即刻离开了居住十五年之久的洛阳“独乐园”,前往东京汴梁任职。元佑元年末,由于司马光日夜操劳,旧疾复发,薨于相位,次年归葬于故里山西夏县涑水乡“鸣条冈”的司马祖茔。

据《司马氏庆系谱》记载,温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司马童、次子司马唐、三子司马康,前两位早亡。司马康(1050——1090),字公休,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温公主持编修《资治通鉴》时为检阅文字,成为四大助手之一。元丰八年(1085)擢秘书省正字,元祐元年(1086)为校书郎,元佑四年(1089)为修神宗实录检讨官,元佑五年(1090)提举西山崇福宫,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梁溪司马氏宗谱》载:康有三子 植(1079-1100)桓(?-?)槙(1085-1225)。北宋元祐五年(1090)司马康去世时,司马植还是幼儿。温公与司马康在世时,父子与“北宋五子”著名的理学家、数学家、诗人邵雍及子邵伯温关系甚好。司马康在去世前,曾将儿子司马植托付给邵伯温。朝廷知道后,下旨将在长子县当县尉的邵伯温调到洛阳,任西京国子监教授,以方便教育司马植。司马植没辜负邵伯温的教导,最终学有所成。然而,不幸司马植早故,嗣子司马宗召。次子司马桓早逝。三子司马槙(1085—1125),字子幹,“自童至壯有室,獨力支持相國门戶,宗黨咸稱其才,宣和七年(1125年)卒于京師,享年四十一岁。嗣子有二:佑、伋。”

立嗣是古代宗法家族制度、继承制度的重要内容。有人做过考证,以帝王家族为例,嫡系血脉一般传不过五代,为保持家族香火延续,朝廷以及一些宗族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立嗣制度,根本宗旨是传宗接代,保证宗祀、家统不绝,并授予嗣子很高的法律地位。温公在北宋具有崇高的威望,被誉为“大忠大义,充塞天地,横绝古今”的国家栋梁之才。因此,北宋、南宋朝廷都非常关心圣贤温公一脉的延续问题,曾两次下旨指定温公宗亲承大宗,为温公一脉延续香火。

二、靖康南渡 定居绍兴

北宋末年,金人不断夺取宋朝的疆土。宣和七年十月(1125年),金、宋之间爆发战争,金人兵分两路南下,准备一举灭掉北宋王朝。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领,由幽州进入河北,直取中原;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率领,由大同出发,攻取太原,占领山西(温公故里)。经宋军一年多的浴血抵抗,太原城被攻破,金人西路军长驱直入,与东路军会师,于11月攻破东京汴梁,掳走徽、钦二帝,以至北宋灭亡。

康王赵构临危即位,称为高宗,改元建炎,为了躲避金军的追击而南渡长江,最终在江南建立了南宋政权。南宋初年,金兵大举南下,高宗于建炎三年(1129)从杭州渡钱塘江来到了山阴(又称越州、会稽、绍兴),诏令以其地为行都,以州治为行宫。数以万计的官吏、将士和成千上万北方移民的涌入,使这个江南古镇变成了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

期间,生活在故里夏县以及在京师或各地任职的涑水司马氏宗亲,也纷纷随高宗举家南迁,之后在山阴(绍兴)落脚定居,山阴古城成为温公后裔的第二故乡和重要聚散地。

三、温公祠堂 司马故居

绍兴古城至今保留着一座“司马温公祠”,位于千年古街—下大路98号。“下大路”沿城河前行,全长千余米,建筑多以民居和祠庙为主,它沉淀着数千年的人文历史沧桑。曾经的“下大路”临街祠庙林立,还有许多被当地称之为“台门”的深宅大院。绍兴“台门”与南迁的中原汉民(客家人)居住的“围屋”相仿,大多都是在聚族而居的建筑群中设立宗祠,以祭奠本族祖先。

据清乾隆《绍兴府志》载:“在山阴县北三里,公四世孙吏部侍郎开国伯伋,扈高宗南渡,遂家于山阴,立祠奉祀,岁久颓圮。” 司马伋家族南迁在山阴落户安家,并修建了祠堂,由于年代久远失修而不断坍塌、损毁。民国《绍兴县志》载:“谱载大路司马文正公祠,……,景泰时又奏请重修。清乾隆间以地售于药业会馆,祠基仅存十之一。”司马温公祠堂在明、清期间都由官府修缮,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祠堂所在遗址售于药业会馆,祠堂建筑占地面积仅存十分之一,说明当时的司马氏府邸占地面积很大。

《梁溪司马氏宗谱》对温公四世孙司马伋和他的生父司马棿的身世都有较详细的记载。温公三世从孙司马棿(1099--1166)在北宋时期曾担任萬州武寧令;南渡绍兴后,先后任浙東安撫制置大使司屬官,簽判威武軍;再任宮祠,主管大宗正司宗室財用,賜三品服,積官至右朝請大夫。棿生三子:伋、僖、俨。长子司马伋于宣和六年(1124年)出生在东京汴梁,次子僖、三子俨均于南迁后出生在绍兴。

据考证,南宋初,司马倪夫妇携幼子司马伋南渡,定居山阴古城,修建了司马府邸,并在府邸设立祠堂供奉祭祀温公。明初时司马府邸规模很大,到了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温公后裔因族亲分散四方等原因,仅保留了祠堂,将府邸十分之九的房屋建筑转卖给“药业会馆”。在之后的200多年里,祠堂一直由温公后人世代守护。新中国成立之后,“司马温公祠”的房产建筑由温公后人司马国昌的祖父作为住宅继承和居住。2000年,绍兴市文物管理局将“司马温公祠”遗址列为市级文保单位。2010年,绍兴市对下大路古街进行改造,居住在司马温公祠遗址的司马国昌一家三代被另行安置。现存司马温公祠遗址是温公后裔南渡迁居绍兴的实证,司马温公祠以及周边的药业会馆地块,在南宋、元、明、清(乾隆年前)都是司马府邸所在地。站在这里,依稀间还可一窥当年司马家族的繁荣。

四、司马祖茔 始迁祖墓

亭山,紧邻绍兴古城,地理位置优越,与龙山遥遥相望呈怀抱之势。在古时,这里的山原是相连的,而此处离城市中心又不远,是古人理想的墓葬地。

据《司马氏庆系谱》记载,亭山是绍兴司马氏的祖茔所在地,当时陵园规模较大,埋葬着南宋时期司马氏山阴宗族十多家先人的灵柩。亭山是由多个山包组成,当地人称司马氏祖茔所在的山丘称为“司马山”。建国初期,这里的墓地塜堆很多,有四通高大的墓碑,墓道两旁树立有石人、石马,还有合抱粗的松柏布满山岗,之后在破四旧和文革中,墓地遭到彻底的毁坏,古树尽遭砍伐,墓碑和石兽亦毁灭无存。

《浙江通志》、《嘉兴会稽志》载:“宋司马提举棿墓在亭山 侍郎伋监丞僖祔提举墓”。亭山司马祖茔主墓为温公三世从孙提举司马棿,两侧依附的是长子侍郎司马伋和次子监丞司马僖。从而进一步佐证司马伋的生父为司马棿,司马僖是他的胞弟。自司马棿、司马伋、司马僖父子卜葬亭山后,其子孙大多附葬于亭山。

上述史料说明,靖康之乱期间,时任朝廷重臣的温公三世从孙司马棿夫妇携带其子司马伋等家眷南迁绍兴定居,为司马氏立足绍兴,家族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司马棿是当之无愧的山阴司马氏的始迁祖。

五、司马伋的特殊人生

《梁溪司马氏宗谱》载:温公四世孙“伋,字季思,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三月二十四日已時生於京師。”说明靖康之乱,司马氏族南迁时,司马伋仅为3岁。司马伋以温公的遣恩特補右承務郎入仕,先后就职尚書吏部員外郎、尚書戶部員外郎、總领淮西江東軍馬錢糧、尚書司封外郎兼司郎官、吏部員外郎、尚書右司員外郎、工部尚書、右朝奉大夫、刑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官至三品。曾经自请外放离京,担任广州軍州經畧按撫都總管、鎮江府知府、平江府知府,泉州知府等要职。淳熙十二年(1185年)乙巳九月初四日終於绍兴(会稽)寓居,享壽六十二。封河內縣開國伯,賜食邑九百戶,赠宣奉大夫。生九子:逮、逊、遵、遡、逖、逢、邈、逴、遨(各谱说法不一,名字也有差别)。

司马伋是南宋早期的特殊人物,是在宋金和谈的大背景下被朝廷指派的司马光曾孙,他不但继承了司马家族的荣耀,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了国家的荣辱。《通鉴釋文辩誤後序》等史料记载:绍兴八年(1138年),宋金仪和,金国使臣问高宗“汝家复能用司馬温公子孫否 ”。明明是金人软禁着司马光的从孙司马朴及家人,金人使臣竟在朝堂上追问南宋皇帝说:“如果司马光的后人在,你们还会重用吗?”和谈时如此挑衅,是让南宋朝廷难堪!此时,司马光的后代问题,已不仅是司马家族的内部事了,而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关系到国家的颜面,朝廷立刻派人寻找温公的后人。当时司马棿长子司马伋14岁,次子司马禧5岁、三子司马俨1岁。高宗下诏授予司马伋为右承务郎的官职,并作为司马光的曾孙承大宗,以延续司马光家族的香火。自此,司马伋名字前,就被冠上了司马光曾孙的定语,这是朝廷赐给他的名片,代表了司马光血脉在南宋的延续,具有政治象征意义。朝廷给前朝大臣指派后代,在南宋之前绝无仅有,此时距离司马光去世已有半个世纪。

司马伋从仕后,广泛搜集整理司马光遗稿并刊行之。“所交皆天下名士,凡溫公之書必梓之,於資治通鑒得公凡例於殘稿中,攝其要例傳於世。”《涑水司馬氏源流集略》。今天我们能看到司马光的许多文献,司马伋功不可没。有如此贤能的曾孙,如果司马光地下有知,也当备感欣慰。

史载,孝宗乾道六年(1170),宋金和谈期间,司马伋以试工部尚书之职,奉旨携胞弟司马俨、司马僖出使金国。金世宗欺宋人软弱,在举办宴会时,要司马伋与金国武士进行射箭比赛。金世宗派了护卫善射之人与司马伋比赛,司马伋射中了五十,而金世宗护卫只射中七,取得大胜,为国家获得荣誉。司马伋与金人比武获胜的消息传到江南,引起举国轰动,以致司马伋三兄弟回京城复命,造成“观者塞途”。这在整个南宋的外交史中,是少有的胜利,“赐射弓宴”的经过记载在《金史》世宗本纪和《宋史》的孝宗本纪之中。

六、温公后裔 迁徙分布

明朝中后期,迁居南方的温公后裔遵循祖训,不断返回故里。其中有从绍兴回夏县守莹定居,也有取得功名后受朝廷委派又迁居他方,如:司马祉叔侄;还有从山阴回夏县,继而转迁其他城市,如洛阳司马国栋公;更多的是受朝廷派遣前往异地任职落户当地,如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地等地宗亲。至此,源于山西夏县涑水,南渡的温公后裔遍及四方。

夏县司马氏

靖康元年(1126),金军西路军从太原南下,在河南孟津(洛阳北)强渡黄河,完成与东路军在东京城下会师,随之京城沦陷。晋南以及温公故里夏县位于金军西路军南下攻势范围之内,居住在故里周边的司马氏亦有随当地民众逃离金军占领区。

据《夏县司马氏族与文化变迁史》记载:“司马氏自司马伋举家南迁后,故里夏縣除有族人留守外,就無直系後裔存留。明嘉靖元年,县域文人马骙在撰述的‘修復宋太師温國司馬文正公祠墓重立忠清粹德碑状’一文中考证:初,金虏挟公侄孫兵部侍郎樸北去,悉取其帑,趙忠鑒為匿其長子倬於蜀,因家叙州;后高宗南遷,公曾孫吏部侍郎伋從遷,因家山陰;并夏縣之族分為三矣。” 

据史料记载,温公后裔迁徙山阴之后,自明代中后期才有宗亲陆续回鄉祭祖,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三世祖司马埰(洛阳始迁祖国栋公祖父)来居夏县,修奉祀事,寻以父丧南归。温公十五世孙司马相,举进士,官至按察司签事,嘉靖六年(1527年)便道故里谒温公墓,撰写“祭温公墓文”,置官地水田九十亩,以备后裔返乡之用。相公慨夏邑无人,临终嘱咐子孙曰“祖坟在夏,子孙无一人守护,水源木本之谓何,吾死后,有能还夏奉祀者,即孝子慈孙,吾死无憾也”。之后,温公十六世孙司马祉叔侄三人尊训舉家返故里且定居守墓。

夏县谱载“承祖父志,挟影像等物,同季父祉来夏,中萬曆癸酉(1573)解元,祉亦同榜舉人,明年成進士,回浙江。晰獨留夏”。司马晰就成为今天夏县自涑水司马氏宗族南迁后回归故里的第一代人。司马晰坚定留守故里,为明志向,于祖茔旁侧小晁村置家园定居。司马晰生子露,司马露生六子,㟽、嵩、岐、嶧、嚴、崙。今夏縣司馬氏多為晰後,該支有裔孫司马華手抄譜傳世。

据《夏县司马氏族与文化变迁史》载,清乾隆二十年左右,夏县司马氏族进入再次大变迁的历史时期。在官府、住持僧、文人学子、南方后裔及少量宗亲势力的努力下,虽然祖茔祠堂、香火院、城内祠堂书院得以修复维护,但因司马氏族香火的衰落,氏族内部纠纷不断,以至呈现相对萧条状况。清初,夏县司马氏族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缘由,又分为二枝,即泗交、小晁。 二地的司马氏皆排辈始于司马光,今已传至三十二世。

2019年10月,夏县隆重举行司马光千年诞辰纪念活动,来自北京、上海、山西、河南、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等地的温公后裔代表出席了纪念活动。在夏县宗亲的倡议下,筹备成立涑水司马氏宗亲联谊会,并开展了司马氏家族文化交流、宗亲联谊等活动。

洛阳司马氏

元丰八年(1085)温公被委任为宋朝宰相,在他离开洛阳,前往京城汴梁就职之后,他的家人也随着他的离去逐渐在洛阳销声匿迹。直到清康熙元年,温公第十五代孙司马国栋、司马国柱俩兄弟迁居洛阳,司马氏在洛阳得以枝开叶茂,又为一族。

据洛阳《司马氏族谱》记载:康熙年间,温公十五世孙司马国栋、国柱兄弟从夏县迁居洛阳老城。据了解,当年国栋公兄弟带着温公“独乐园”的房契、地契来到洛阳,是为了讨回“独乐园”故居遗产,经过多次诉讼无果,之后定居在老城“贴廓巷”。国栋公生五子:长子鑑、次子镶、三子锺、四子铭、五子錞。乾隆十二年(1747年)因生活所迫,国栋公长子鑑、次子镶、五子錞三兄弟家43口迁居洛阳县关林王圪垱村居住;三子锺、四子铭兄弟家人仍然留居在“贴廓巷”附近的街道,还有部分宗亲迁至嵩邑等地。

洛阳始迁祖国栋公属于温公那一支?他们来自哪里?《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载:成化十年(1474年)温公十三世孙司马垔“奉命赏贲边功,过夏县,八月初七祭祖,撰写“祭温公文”(收录《康熙夏县志》);两年后,司马垔的胞弟司马堮(埰)专程从绍兴回乡守莹,“成化十二年(1476),十三世孫堮來夏縣,修奉祀事,寻以父丧南归”(光绪《夏縣志》); 《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还记载:(堮) “勤止溫雅足稱賢裔,尋以軫喪歸越(绍兴),未第而卒”。司马堮回乡守莹,后因父亲司马轸病故,即返回绍兴丁忧。《司马氏庆系谱》载:温公十二世孙司马轸,曾担任赣州府学教授,国子监助教。轸生二子:长子垔,成化壬辰(1472年)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副史,年四十余即归田,工书法善诗,葬山阴;次子堮,初名埰,随父国子监令,年三十五岁病卒,葬山阴。司马堮儿子司马公鞬生四子:栋、校、柄、皋,栋即是洛阳司马氏的始迁祖司马国栋。洛阳《司马氏族谱》载:“公原名栋字良才因国朝新立加一国字曰国栋”。根据上述十三世祖司马埰回故里守莹继而返回绍兴的记载可以看出,清康熙年初,温公第十五世孙司马国栋与堂弟司马国柱两兄弟是遵循祖训由绍兴回到故里祭祖的。他们到故里后在哪里落脚,做了些什么事?在夏县志、族谱以及温公祠的记载中都没有留下踪迹。分析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当时国栋公年轻,没有功名,史册一般都记载有功名的人和事;二是他们可能没有捐资修祠,没有赋诗立传刻碑纪念;三是在他们回夏县故里后由于时间仓促,未能访到宗亲,故而没有留下痕迹。他们只是在故里做短暂的停留,就转道来到洛阳老城,欲想通过官府讨回温公出资建设的“独乐园”故居。  

如今的洛阳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司马家族群居的洛阳县王圪垱村庄地段,早已划归洛阳市城区,并于2005年规划、建设为新洛阳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域,居住在王圪垱村的司马宗亲全部搬进新建的龙泰C区。所幸在洛阳老城,一些司马家族的建筑遗产作为古城历史文化符号仍被保留。如今的“贴廓巷”古街,紧贴著名景区“洛伊古城”南门,政府把它建成为古城步行街,街内仍存在一个“司马大院”,司马光后人司马顺奇、司马梦奇老兄弟两家至今居住在这里;位于西大街司马宝成家传“司马水席”闻名古城,食客络绎不绝;与洛阳东关“鼓楼”相连的“司马老宅”目前已被政府收购,将作为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和利用。笔者的父亲司马中河(已故)与他本家兄长司马杰夫(已故)保存着先祖遗留由温公亲自题写的北宋“元佑通宝”古钱,成为司马家族的传家之宝。

伊川司马氏

伊川县,地处河南省西部,北依洛阳,紧临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文化源远流长。

在伊川县水寨镇东部有一个村庄,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古时这里是横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数百年前,这个村庄居住着司姓、司马姓和张姓三姓人家,称其“仨沟”。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住在村中的司姓和司马姓人口越来越多,便开始向东迁徙遂村名定为司马沟村。司马沟村的司马氏始终称自己是温公司马光的后人,但是他们的先人从何地迁来,何时迁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成为编修家谱的瓶颈。2020年春,伊川司马氏家谱编修委员会的宗亲找到笔者,希望能帮助伊川司马氏解密。

伊川司马氏保留着一本《司马温公宗谱》老谱,该谱记载了二十二代祖的名讳,但都没有先祖的生卒时间记载。根据其中“二十代祖谦 字绳武 崇祯丙子科举人……”的时间,估算这个老谱应该是在乾隆年间编修的。伊川《司马氏家谱》将温公列为一代祖,二代祖为康,三代祖为朴,四代祖为倬,五代祖为整,六代祖为经……”。通过与《司马氏庆系谱》《梁溪司马氏宗谱》对比,笔者发现伊川《司马氏家谱》所列五代祖整、六代祖经之后的诸位先祖在以上二谱中全无踪影,显然是自成一脉。这个谱的世系虽然过于简单,但它透漏了二个信息:一是伊川司马氏出自于司马朴一脉;二是伊川司马氏与司马倬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这些线索,结合伊川司马宗亲老人辈辈相传始迁祖是由北向南寻亲中途在伊川落户的说法,以及靖康年代之后司马氏宗亲由北向南迁居的各种线索,笔者认为,司马朴被囚禁在北方多年,其后代欲前往四川寻找失散多年的司马倬一脉,而伊川是途径的必由之路。

司马朴曾在宋廷历任同判西京国子监、虞部员外郎、右司员外郎、权右司郎中、兵部侍郎等职。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至二年正月之间,司马朴作为兵部侍郎多次奉命出使金营谈判,之后被金人囚禁在北方。金朝廷得知司马朴为北宋名相温公之后,为了拉拢司马朴为金朝服务,同时也为笼络北方民心,教育群臣要向司马光一样忠于朝廷,给予司马朴一定的礼遇和宽容。司马朴在北方始终忠于宋朝,在宗干、完颜宗乾(金丞相)请他出任金朝廷要职,他都予拒绝,表现了民族大义和气节。绍兴十一年初,司马朴病卒于真定(今河北正定)。 [乾道六年,南宋朝廷为表彰司马朴的民族气节,司马朴被加谥号忠洁。

《梁溪司马氏宗谱》记载:司马朴生四子,俦、倬、作、侗。俦自小过继予堂兄楫,生长吴门,老还夏县;倬,朴长子,字卓人,父北使日,赵鼎方为开封士曹,谋避寇,匿倬予叙州老儒蔡次律所;作(?—?)朴次子,字起人,小字岳老,被金虏,释归,同弟侗孝奉慈闈,南渡中兴后,以子方贵;侗(?—?)朴三子,字同人,小字通国,随父奉使,不袭荫,不事寇,仍旧田庐,差幸无恙,得遂沉冥。生卒葬轶,享寿六十九。上述宗谱记载了司马朴四个儿子,其中,司马俦、司马倬生活居住在南宋领域,司马作被金人释放回归孝奉母亲,唯独四子司马侗随父奉使,不当官,不为金人做事,隐居乡间。

笔者虽然在《梁溪司马氏宗谱》找到司马朴4个儿子的生存情况,但仍对关于司马通国的记载心存不甘,继续在历史史料中查找有关他的蛛丝马迹,终于如愿以偿。《四朝闻见録丙集》收录的“司马武子忠节”一文载:“司马朴,字文季,池(司马光父)之后,以兵部侍郎使北不屈,在北生子名通国,字武子,盖本苏武之意。通国有大志,尝结北方之豪韩玉,隆兴年初(1163年)举事未得要领……通国、璘与常所与交聂山等三百余口同日遇害”。有史料显示,通国结北方豪族,欲举事反金。当时金太子以都元帅守大梁,将以某日受任,通国谋率壮士劫之,因事泄被害。通国之侄孙振自序其事曰:“若季父武子,埋迹异邦,一心本朝,起义未成,遽遭屠戮。后韩太监纪其详,王尚书希吕书其略,虽未能载诸史册,而节义之名,庶几不至磨灭。” 吏部尚书王希吕为之序曰:“去年敌人倾国犯淮南,吾乡之豪共千余人倡义而起,有司马通国者主其盟,将为批亢捣虚计,不幸事未成而机已露,司马氏之家数百指歼焉。俄其徒已变姓名,携妻子,因得出关,以至于此。王公赞叹曰:‘忠孝之节,其萃于司马氏乎!昔我先正温国文正公迨事四朝,惟忠惟孝。忠洁公继之,今通国又继之。皆以忠义愤发,效死金庭。事虽未成,亦可谓是以似之。惜乎时予在敌中,不能为作传,姑记其略,以俟询访。”《老学庵笔记》卷十于此事亦有所载:"司马侍郎朴陷虏后,妾生一子于燕,名之曰通国,取苏武胡妇所生子之名名之,而国史不书,其家亦讳之."。这似乎可以说明司马通国的事迹由于其身份原因而不存于国史和族谱的原因了。

根据伊川《司马温公家谱》《梁溪司马氏宗谱》《四朝闻见録丙集》《老学庵笔记》等史籍记载,可以判断伊川司马氏为司马朴、司马通国一脉。司马通国因反金起事,于大定三年(1163)遇害,司马家族数百口人被屠,亦有漏网者改姓换名,携妻子,因得出关,逃离险境。司马通国后人历经艰险,拟前往四川叙州寻找长门司马倬至亲,途径伊川,在“场房沟”落户,之后又迁居“仨沟”(司马沟村)。伊川《司马氏族谱》所记载的五代祖司马整的年代与司马朴三世孙所处年代相符。司马整德高望重,勤俭持家,诗书教子,乐于传道授业,胸有大志;他的儿子司马经(六代祖)在父亲的教育下,“怀藏诗书,凡程理邵数,靡不考究,号为博学长者,深受伊川名士、理学家程颢程颐(又称二程)和洛阳数学家邵雍(自号伊川翁)的影响。为此也可以判断:司马整、司马经父子及家人是最早来到伊川定居的,司马氏整公是伊川司马氏的始迁祖。

司马通国的胞兄司马倬亦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靖康之乱,司马朴被金人囚禁在北方,防止金人再虏走司马朴的家人,时任开封府士曹的赵鼎(被誉为南宋名贤相之首)护送到四川叙州避难,其后人居住在叙州一带。

盘州司马氏

盘州,古称普安州、普安厅、盘州等。

明王朝在建立之初,云贵地区还没有收复,当时这个地方为故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所有,为将这个疆土收入囊中,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1381)的秋天,命令开国名将傅友德为征南将军,开启征服云贵这最后一块版图的旅程。

贵州作为湖广通往云南的重要地区,在平定云南前后一直受到朝廷重点关注。付友德大军攻克普安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确保征南战争的顺利进行,将部分征南大军留下,驻守当地,威慑四方。洪武二十一年(1388)十二月,调征南千户刘成在此基础上创立平夷千户所。千户所,按明代兵制,是管兵士一千一百人的军事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团。

据《司马氏庆系谱》记载:“徽碖之子字瑞甫壬寅七月二十六日生洪武初年从军洪武二十年征云南大小麻索等处二十二年拨贵州普安卫平彝千户所沈成下累征顺宁麓等处有功二十九年升总旗丙寅十月二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六葬本所普彝山娶马氏再娶张氏考考工主事杨万松撰墓志铭”。根据普安州司马开运1840年宗谱记载,结合《贵州通志》、《云南通志》、《普安州志》等方志记载考证:司马伋六世孙司马徽,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随傅友德、沐英大军征云贵元朝残余势力元梁王,经云南曲靖白石江战役,奠定了明军胜局。战争结束后,明军就地屯垦戍边。盘州始祖司马徽于平彝所(现云南曲靖市富源县,含现盘州市乐民镇)千户沈成(经查询,当时平彝所千户应为刘成)帐下累积军功任总旗,定居平彝所,享年86岁,逝后葬普彝山(今盘州乐民镇境内)。司马微为盘州司马氏始迁祖,系司马伋六世孙。世系为:伋—遵—操—埾—録—碖—徽。徽生一子:篪。篪生四子:珪、璋、瓊、王睿。

自盘州始迁祖司马徽之后,盘州司马氏已繁衍二十余世,人口约八千余人,主要聚居于盘州市各地,另有分布于周边的黔西南州普安县、兴义市、兴仁市及云南曲靖市富源县境内。

三湘司马氏

“三湘”是湖南的别称,这里的“三湘”是指湖南省的湘乡、 湘潭、湘阴三地。

至正十六年(1356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攻占集庆路(路,是宋、元时行政区划名,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改名应天府(今南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朱元璋称王前,曾在浙东、江西设立江南行中书省下属的地方机构。司马家族居住的绍兴府成为浙东路治所。

据湖南湘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所修的《司马氏族谱》(即1934年三修)的一篇序文“夫我始祖碧潭公以温国文正公的派,于明洪武年间,自武林绍兴府山阴县长乐乡,为潭州提学。”由此推断司马碧潭为绍兴司马伋的世孙(具体的辈分、派名与浙江谱系或山西谱系的衔接还需进一步研究与考证),祖居绍兴长乐乡,自幼深受温公家教的影响,凭借着勤奋与聪慧,遍览群书,兼学百家,弱冠之年即以渊博的学识超群的才华在科举中脱颖而出。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都应天府,湖广地区也刚被收复,百业待兴,急需大量人才。朝廷在绍兴选拔英才支援湖广,司马碧潭应召远赴潭州(今长沙)任职,开启三湘司马氏一脉先河。

湘阴汨罗《司马氏族谱》载:司马碧潭公,号月川,元至正元年生,举经明行修科,初任潭州长史,转升提督学院,任吏部文选司提学。碧潭公配偶雲氏,生三子:化龙、成龙、如龙。碧潭公在湘任职期间即携三子入湘,永乐十二年离任时,命长子化龙公定居湘阴,次子成龙公定居湘潭,三子如龙公定居湘乡(即“马落三湘”之典故)。

长子化龙遵父命定居湘阴。先于湘阴禄塘落户,后迁金鸡山(今汨罗市白水镇王家坪村长冲马一带),据清代《湘阴县志》记载:“金鸡山司马氏,其先曰化龙公,隶白水局。”表明化龙公当年入籍确为湘阴白水金鸡山。迁湘阴汨罗一世祖化龙公,字雨田,官至湘阴县武寨司副总。一世祖妣邵氏,生一子:信先。迁湘阴汨罗二世祖: 司马允忠,字如心,号信先。洪武十年(1377年)生。官廪膳生候选教谕。二世祖妣:朱氏,洪武六年(1333年)生,生二子:长、同。迁湘阴汨罗三世长祖: 司马長,字發祥,号念祖。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生。明例贡生以孫珣貴貤贈徴仕郎。三世长祖妣:许氏,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生。次三世长祖妣(继配):胡氏,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生。生子四:宏、甯、宣、實。迁湘阴汨罗三世次祖: 司马同,字景祥,号效祖。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生。明例贡生以孫琔貴貤贈文林郎。三世次祖妣:龍氏,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生。生子四:宇、富、寛、完。迁湘阴汨罗四世祖: 宏、甯、宣、實、宇、富、寛、完。

至此湘阴汨罗司马氏脉开八房。八房后裔主要环居湘水间数十里(现湘阴县、汨罗市、沅江市、平江县),也有部分迁移四川、陕西等地。现在,湘阴、汨罗两县市司马氏族人已经发展到逾1.5万人。

分居三地的司马氏族人因地域阻隔,相互失联,定居于湘潭的次子成龙、定居于湘乡的三子如龙,这两支人脉至今没有联系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事情被历史的尘埃所遮蔽或被人为的销毁,亦或由于人丁的衰减而自灭。故此,难以寻觅这两支后裔的相关信息。

无锡司马氏

据《梁溪司马氏宗谱》记载,无锡司马氏系司马光嗣曾孙司马宗召之后。元祐元年,司马光去世,其子司马康承继大宗。司马康因父丧期间寝于地而得腹疾,不幸于元祐五年离世。司马康生有二子,司马植、司马桓,次子司马桓早逝,长子司马植遂继世为大宗。元符三年(1100),司马植亦因病离世,终年33岁。为能延续温公一脉香火,金紫光禄大夫、中書侍郎許將向朝廷呈《奏立溫公後裔主祭劄子》曰:“臣將言:‘禮莫重於大宗,大宗絕則必立後。宣義郎司馬植為先臣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贈太師、溫國公光之冢孫,向荷太皇太后專官教育,期以大用,不幸夭歿無子。將等思得宗子上承宗祧,非同支庶,况光係宗臣,與國休戚,禋祀豈宜無主?謹同伊遠近宗族集議,將從曾孫司馬宗召立為植後,以主光祀,於序順,於名正。議既允協,合應具名聞奏,伏乞聖恩俯賜俞允,使植無乏嗣,光不絕宗,國典、家法兩無遺憾。不勝迫切候命之至,取進止。’得旨依奏。”

据考,司马植去世后,因其无后,故中書侍郎许将、范冲等人与司马氏族人商议,依礼立嗣。其时司马槙尚未生子,次及从兄司马桂(司马旦之孙,司马富长子)之子,而司马桂无子,再次及司马槱(司马富次子)和司马棫(司马富三子)之子,司马槱只有一子,司马棫虽有二子,但次子出继稷山梁氏,故次及司马枢(司马富四子)之子。司马枢次子司马宗颜过继长兄司马桂,三子司马宗杨为庶出,故立四子司马宗召为司马植之嗣。随后,朝廷又立司马光再从孙司马槙为司马康之嗣。

靖康二年,徽钦二宗被虏往北方,司马氏族人亦奔散各处。司马宗召远离故土,南渡无锡,以致故乡宗亲误以为其已离世。南渡后,司马宗召找到旧时盟友晋陵尚书孙觌,由孙觌上奏朝廷,以相国遗荫补为承事郎,出任无锡州佐、万安县丞等职。因司马宗召与孙觌之女定有婚约,故孙觌招其为婿,而孙觌在无锡县上福乡的别墅(东庄,又名丰乐庄)也因此归司马宗召所有。

司马宗召生有四子,长子司马维与从叔司马伋居于山阴,后因姻眷徙居宁波;次子司马细留居无锡,绍兴末年因司马光遗荫补为登仕郎;三子司马缲、四子司马綨徙居江陵。后来司马细生司马捷,司马捷生司马恢、司马永,司马恢生司马应年,司马永生司马应世,五代人均居住于无锡东庄。宋末元初,司马应年的三个儿子分居三地,长子司马集(荣一公)仍守东庄故居,次子司马含(荣二公)析居中宅(又名北舍、北沙),三子司马施(荣三公)析居东宅。至此,无锡司马氏三大支派正式形成。

从南宋末年,一直到民国初年,族人虽有迁徙,但大多仍是在无锡内部迁徙或迁往临县,如苏州、江阴、常熟等地,远徙他乡的主要有以下几支:荣三公之孙司马伏亨于洪武末年迁居旱西门外徐家庄(又名涑水村),荣一公五世孙司马惟先于正统中迁居上元县水西门外,又有荣二公五世孙司马伏一迁居溧阳。近代以来,迁居他乡的难以计数,更有移民国外者。可惜各支久不通信,难以一一列全。

公安司马氏

公安县,位于湖北中南部,楚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

据公安《司马家谱》(清同治四年)记载,公安司马氏是温公后裔,历代传闻为涑水司马氏第十代(温公第七代)司马梦求之后。

据《梁溪司马氏宗谱》记载:“司马夢求(?-1275),抑嗣子,字岩舉。寓蜀而用蜀籍,景定三年,應舉成進士。”《宋史》记载:“司马梦求,叙州人,温国公司马光之后。母亲程氏,当丈夫死后,誓不改嫁,被朝廷表扬(旌其门曰节妇),司马梦求本是族中人,因此被过继到这家。景定三年(1262),中进士,咸淳末年(1274)调任江陵沙市监镇。”德祐元年,元兵来攻,司马梦求跟随都统程文亮迎战蒙古军于马头岸,因无援兵,敌军破城,以至程文亮投降,司马梦求穿上朝服,向着朝廷的方向拜几拜,自刎而死。

据了解,司马梦求驻守的沙市,西面阻遏四川,南面掩护湖广。襄阳沦陷后,沙市成为前线,元军集中主力南征后,沙市成为重要战略要地,战况十分激烈。司马梦求宁死不降,壮烈牺牲,体现了司马光家族世代忠良的门风,是英勇忠烈的民族英雄,被列为忠烈名臣。

笔者根据公安司马氏为司马梦求之后的传说,查询了《梁溪司马氏宗谱》。按照谱列世系,从司马梦求向上追溯为:梦求——抑——遠——宗杨——樞——富——旦——池(温公父)。由此可见,梦求公出自温公兄长司马旦,亦是涑水正宗血脉。据《梁溪司马氏族谱》记载,梦求祖父遠,字望甫,为避战乱,迁居西蜀,曾主通判;父亲名抑,以武舉入川陕帥幕,補武經郎,三娶不育,后妾程氏撫族子夢求為後。

梦求公妻儿为避兵难,逃往安徽凤阳县闹市街白米村。公安司马氏的始迁祖福四公既是梦求公之后,被公安《司马氏谱》尊一世祖。该谱曰:“福四公事“前明高皇帝”,因功被选派督屯湖北公安,并携家眷安居公安。由福四公上溯温公,递传九世,渊源可接,世系不远。”

据公安《司马氏谱》之“水月宫碑文”载:司马氏祖福四公,原籍凤阳,于明洪武授驾前都指挥,晋阶金吾将军。史载高皇后辞国戚,封安居公邑。二世祖如虎公、三世祖廷芳公俱叨荫袭,受皇恩眷顾,邑中不多觏也。四世祖良公,乐善好施,于明英宗正统二年至四年,赈饥山东,荷蒙旌奖,皇帝诏曰“山东饥,惟尔义士马良输粟三千,代朕赈济,朕用嘉之,特遣行人劳以羊酒,旌尔马化为善门,俾尔子孙世世承休匆替。归后建词郑公渡,永崇先祀。”良公生八子:绣、縂、缨、绅、缙、经、纶、德。公安老谱记载:“德祖析居澧阳安子桥,亦复人文丕振;自是而缨、绅、纶与绣、縂、德为今发祥之六枝;“跋涉山川”卜居西蜀,访相如遗风问李白逸韻,尝曰,圣贤书人人可读,皇王土处处可耕,何必苦守一隅哉。但以先人坟墓远在楚北,乃心伤悲,无日不思;长房天资天祥分以祖致命案,而败落他乡者百年,幺房建中和声分以祖致命案,而荡产迁移者四代;令三房索传绚其祖迹,亦以命案而落业褊居者数世。”可见,这三房因各种原因,很早便离开公安,迁往了他乡。

据了解,2017年9月,贵州司姓族人后裔根据挖掘出土碑文的记载,以及口口相传的记忆和三修族谱(缙房分支)等资料,与公安县家族取得联系,考证前述司姓系湖北公安司马福四公之后八大房之第五房缙公后裔。缙房,那支游离于西南川黔三百余年的司马后裔,终于回归故里,认祖归宗。此外,安徽宣城地区族人及迁至湖南澧县安子桥的幺房族人,即德房后裔,亦与公安原籍宗亲取得联系。

笔者还在《梁溪司马氏宗谱》查询到,司马梦求曾祖父司马宗杨公的五弟司马宗闵,字圣修,曾在吏部架阁库为官,后前往荆南(今荆州一带)任职(五品),任满辞官,定居公安,子孙世籍公安县古昇里。古昇里现在何处?司马宗闵与之后的公安司马氏系有什么关系,还待进一步考证。

目前,湖北公安司马氏人口约2万人,但因各种原因,绝大部分人员在身份信息及户籍登记时,均采用的是单姓“马”或“司”,很少用司马复姓。

结束语:

关于对温公司马光后裔迁徙史的考证,主要是根据《司马氏庆系谱》《梁溪司马氏宗谱》以及夏县、洛阳、伊川、无锡、公安、湘阴、盘州等地宗亲提供的族谱、家谱以及有关历史史料研究、考证得出的。由于历史悠久,加之各谱在对世系、人物、时间、事件等方面的记载颇有差异, 尚存许多欠缺和矛盾,仍有一些可商榷之处。

本文得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司马朝军研究员的指导, 湖南汨罗司马刚、山西涑水司马大庆、司马伟国,河南洛阳司马扩军,贵州盘州司马静宽、湖北公安司马湘波、江苏无锡司马佳俊、河南伊川司马琰等宗亲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历史史料和意见。鉴于笔者的知识、水平有限,不敢保证没有史料的缺漏和考正的失误,期待专家及宗亲进一步研究和补正。

作者简介:

司马众志,河南洛阳人,司马光后裔,曾担任河南省华侨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总经理、豫柬(金边)国际集团董事长、河南省国际会展中心总裁,现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司马姓氏委员会会长、全球华人寻根拜祖联合会副会长、司马宗谱馆荣誉馆长。

2023年8月18日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