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邵氏家谱网 >> 邵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邵胜凯在中华邵氏文化(花园)研讨会曁第五届宗亲联谊会上的发言

时间:2024/9/5 15:38:20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在中华邵氏文化(花园)研讨会曁第五届宗亲联谊会上的发言

陕北邵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邵胜凯

(二O一五年十月五日)

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值此国庆佳节,我们中华邵氏文化研讨会暨第五届宗亲联谊会在景色如画的浙江东阳胜利举行,借此宗亲会提供的难得际遇,我首先代表陕北邵氏宗亲,向在座的出席会议的各位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阈家幸福!

参加这次会议,心情十分高兴。借此机会,一是能够有幸拜会我们在座的中华邵氏的先辈们、精英们,表达我们陕北邵氏对各位宗亲为整个中华邵氏宗族事业所做贡献的敬仰、感激之情;二是能够学习、借鉴各位宗亲对召公奭以来历史文化考证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习大家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促进我们陕北乃至陕西全省邵氏历史文化的考证研究工作;三是能够饱览大好的南国风光,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回去以后给我们自己的工作、对我们落后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在今天的会议上,大家对于今后开展中华邵氏历史文化的考证、研究和学习,对于传承、发扬邵氏文化精神,对于增强中华邵氏宗族内部团结、增强交流合作、促进邵氏大家族兴旺发达,都高屋建瓴地讲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我都十分同意和赞成,今后一定身体力行,贯彻实践之。

对于宗亲联谊会今后的工作,我不揣冒昧,在大家所讲意见的基础上,再补充下面几点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开展中华邵氏源流的考证研究。我们中华邵氏的渊源目前说法不一,即有来自“召公(召邑)说”和来自“召方和召公(召邑)说”的两种说法。来自“召公说”是说始祖召公在周朝功勋卓著,被封召公,采食召邑,故地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南。周东迁后,又食采于今河南省济源市部源镇(古召邑、邵州),后代即以召为氏;来自“召方和召公(召邑)说”则是说在召公被封召邑之前,在中原一带就有一个古方国叫召方,召方当时就有召氏,并且和召公的后代共同组成了现在的邵氏。但查《汉语大词典》等典籍资料,都无有古国召方的记载,只有春秋时期在晋南(今河南济源市邵源镇一带)有小诸侯国邵国,齐侯在伐晋时曾在这里成守过(《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人孟门,登大行,张武军于荧庭,戌郫邵,封少水,以报平阴之役,乃还。)这个小诸侯国也应是周东迁后召公的封地。据此,我认为:我们中华邵氏的来源应该是十分清楚的,就是周召公的后代以召公的封号为氏。这种以封号为氏的情况当时还有不少。退一步说,就是在召公获封召邑之前有个古方国召方,也不一定就是召方的族众就姓召,正如鬼方的族众不是以“鬼”为氏一样。

还有我们邵氏“邵”字的演变,古代的“召”与“邵”本来就是同一个字,只是写法不同罢了。因姬周分封而产生的姓氏有上百个,其中就有“业、邺”,“成、哪”,“丰、酆”等不少姓氏在演变过程中都曾经有过去邑或加邑的现象,不只是我们邵氏一家。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鲁襄公二十三年为公元前550年)中就已经出现了带邑的“邵”,在《说文·邑部》也有“邵,晋邑也”的注释。所以,“召”与“邵”不是中华邵氏一开始就有“召”、“邵”两姓,后来合而为一。更不是召氏的“召”开头写为“召”,后来的某位子孙因为失去了封邑而后给“召”字加了个“邑”,而是古人对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在古文字中,这种现象是很多的。如此这般,可以证明我们中华邵氏是一个纯正的的姓氏,纯正的血统,就是召公奭的直系后裔。

二、进一步开展中华邵氏历史人物的研究。我们中华邵氏自召公奭以来,是一个人物荟萃,英才辈出的氏族,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始祖奭公助武王伐纣灭商,辅成王东征平叛,营洛治夷,扶助成王、康王成就“成康盛世”,其卓著功勋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不可磨灭。先后被周室封为召公(亦称召伯)、太保兼司徒,采食召邑(应该先后有今陕西岐山县一带和今河南济源市邵源镇一带两个地方)。后又被封于燕(今北京一带),称燕召公。召公巡行乡邑,为了不扰庶民,经常决狱政事于蔽芾甘棠之下。民感其德,树不敢伐,作《甘棠》诗歌咏之。后世才有赞美勤政廉洁官吏的“甘棠遗爱”之词语。召公奭是中国历史上勤政爱民的光辉典范。到后来的秦东陵侯召平公,宁可为布衣,在长安城外种瓜卖瓜,也不事二主的精神气节。汉代南阳太守信臣公,引导民众修水利,发展农业,为民做出重大贡献,民感其恩,被尊誉为“邵父”。宋代雍公,继承发扬周易八卦学说,成就卓越,去世后一介布衣被朝廷迫谥康节。还有大量古代和近现代贤德,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展崛起,更是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对我们邵氏历史人物的研究发据,对象量大,工作面广,做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天津的恩成前辈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要向他学习,进一步搞好对中华邵氏历史人物的研究发掘。

三、进一步开展中华邵氏历史文化的研究。历史是由历史人物创造出来的。我们中华邵氏自始祖召公起,就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但由于各种原因,竟然没有留下一部较完整的家族史,给我们后人造成了诸多的不便和遗憾。就拿族谱家志来说,全国各地有几百种版本,但难以找出自召公奭以来世系排序完整准确的。而我们陕北邵氏一支更是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谱志资料,只靠祖辈口口相传排昭穆,论长幼。致使族内辈分紊乱,取名不齐,相逢不能相称,给交流沟通造成诸多不便。在对中华邵氏家族历史的研究方面,《中华邵氏统谱》编委会和全国其他一些邵氏历史文化研究组织的宗亲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中华邵氏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目前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还远远不够。还需我们中华邵氏儿女进一步团结起来,继续有组织、有目标地进行邵氏家族历史的考证研究,例如对中华邵氏古世系的考证研究,对燕国世系的考证研究等,以求得到更确切、更精准的成果。

四、进一步发扬中华邵氏优秀的精神文化。灿烂的中华邵氏历史文化,反映出优秀的邵氏精神文化。众所周知的甘棠遗爱、东门种瓜、南阳父母、追谥康节等历史故事,反映出了我们中华邵氏精神文化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忠君爱国,勤政爱民;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秉持操守,不阿权贵;邵氏无贰,天下一家,等等。我们今天研究邵氏历史文化,就是要在我们整个中华邵氏族内学习、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精神文化,加强中华邵氏族内的团结协作。为我们中华邵氏的繁衍发展、兴旺发达,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实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伟大的中国梦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进一步摘好中华邵氏宗亲联谊会工作。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创立了许多的邵氏宗亲会、联谊会、研究会等,我们陕北邵氏也成立了陕北邵氏宗亲联谊会和周召公历史文化研究会。其性质和作用就是为了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邵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氏族传统,加强族内交流沟通,增进族内友谊团结,发展族内合作共事,为我们整个中华邵氏的繁荣兴旺做贡献。在这方面,我们洛阳、砀山和浙江的宗亲会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筹备、组织这次全国性的研讨会、联谊会,我们衷心地表示感谢,并要向你们虚心学习,搞好我们今后的工作。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是不论哪里的宗亲会、研究会,都要严格在国家法律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政策,不得以组织名义参与国家和地方上的政事。只做我们应该做的有益于我们邵氏宗族的工作,有益于国家民族利益的工作。二是在我们各个联谊会、研究会之间和各个联谊会、研究会内部之间,都要加强团结,求同存异。对于一些目前难以考证研究清楚的邵氏历史文化有关问题,我们应持的态度也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我们在“放”和“鸣”的过程中,去伪存真,求是求实,取得共识,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三是要逐步整理规范我们全国的和各地的宗亲会组织,加强联系、交流与协作。全国性的组织与地方性的组织虽然不一定就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我们既然成立起来了,就要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各个组织之间能够经常保持联系和协作关系,发挥1+1大于2的效应,以进一步搞好我们中华邵氏宗亲联谊会的工作,服务好全体中华邵氏宗亲。

就讲这些,有不对的地方,恭请各位宗亲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