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张氏家谱网 >> 张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中牟大孟镇湾刘村《张氏族谱》序言

时间:2024/11/8 9:11:46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序言

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史纪国之兴衰,以昭千秋;志记县之民生沿革,以省继者;谱纪家族之变迁,序世次,析源流,承先启后,使后嗣知世序虽远而昭然,族人虽多而称谓不混,地虽遥而亲疏可辨者也。

再者,族之有谱,犹水之有源,树之有根。源远者,其流必远,其渊必深;根深者,其本必固,其叶必茂。姓氏家谱是中国文明史的组成部分,它记述了每个姓氏的渊源、支派及分由繁衍。要使族人深知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房系变化,必须有谱。修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门历史科学。它蕴藏着有关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地方史、人物志以及宗族制度等主要资料,是史志的补充,因此,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对家谱进行研究,利用以国档会字(1984)7号文,来推动国内外对祖国文化宝藏——家谱进行研究、利用、发掘,从而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一战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中牟张氏一脉,为编纂家谱,历经两年之久,跋涉千里之遥,曾先后到巩义市小关镇张家庄村、原阳县张洼村、包北村、张寨村与其张氏家族成员商议续编家谱事宜,可惜没有续上;再依据张氏家族原有的10个字辈(文、清、永、广、兆、国、字、克、德、贤)与濮阳市的华夏张姓研究所副会长张跃进,副秘书长张兆战、张文杰等主要成员进行了会谈,仍未续上。为慎重考虑张氏家谱编撰的严肃性,结合张氏家族迁移史,依据有案可稽的资料及代代相传的史实,决定新编家谱。

此次《中牟张氏族谱》编修,由张氏第八代传人张广亮,朱土云夫妇首倡并主持,更有张衡、张广明、张强等一干族人(详见编委名单)积极参与。两年多来,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垫付筹资,辗转跋涉,走访族人,搜集资料,撰稿修文,去伪存真,经历了不少艰辛,为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功德永存。

据经典史籍,张氏得姓始祖挥者,乃黄帝之后,因发明弓矢之功,官封弓正,赐姓张。张挥,黄帝少吴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颇具创造力。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弓矢。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

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位的大姓。有人口近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零八。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吴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为河北张氏。挥也成为张姓得姓始祖。

湾张村位于大孟镇政府西北3公里处,东邻小毛庄村,西邻彦岗村,南邻六府营,北邻连霍高速公路。辖湾张、湾刘、小湾马3个自然村(历史载称三湾),10个村民组,780户,有汉、蒙、瓦3个民族。总面4450亩,机井150眼。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经济作物大棚蔬菜、大蒜等。

民国时期,湾张为大孟区第25保,1938年至1945年随着大孟为沦陷区。1949年解放初期归董岗管辖,1953年属东漳管辖区。1950年设立湾张小乡,辖盆王、董圪塔、湾刘、小湾马等十几个自然村。1955年成立初级公社,1957年转为高级公社,归大孟中心乡管。湾张高级公社辖湾张、湾刘、小湾马三个初级公社,名为“三湾”高级公社,同年成立湾张党支部,1958年归茶庵公社,1961年划归大孟公社。此期间三湾社改称为三湾大队。1955年后至今为止。

目前族人在政界、学界、商界等各行各业均有所作为者。附录列杰出代表简历,以激励后人,提振精神,增强凝聚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树高千尺,绿叶连根;浩瀚寰宇,日月经天。为父祖者,皆怀春风爱意;为子孙者,敢不报本思源?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