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魏氏家谱网 >> 魏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北京魏氏清明祭祖暨《魏氏宗谱》颁谱庆典纪实

时间:2025/4/7 10:53:32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慎终追远 再续新篇

——北京魏氏清明祭祖暨《魏氏宗谱》颁谱庆典纪实

春风含笑柳如烟,又是三月清明天。值此春和景明、万物萌生之际,北京魏氏清明祭祖暨《魏氏宗谱》颁谱庆典在古镇沿河城隆重举行。

沿河城,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狮子沟沟口,是明清时期的边防重镇之一。北京魏氏先祖,明代列为军户,遵循“南兵北戍,军眷随访”之国策,迁至沿河城长城一线镇守边关。先祖屡建奇功,官居三品。人民安居乐业,边疆安宁稳定。祭祖仪式上,北京魏氏宗亲会魏治清秘书长恭读祭文,缅怀祖宗功德,激励后人奋进。北京魏氏宗亲以及来自江苏睢宁、河南永城、河北涞水的宗亲代表参加祭祖仪式。

祭祖仪式结束后,举行北京《魏氏宗谱》颁谱庆典。

来自江苏睢宁、河南永城、河北涞水的宗亲代表与北京门头沟、海淀、昌平支系的宗亲代表70多人参加庆典活动。门头沟原人大主任、现任永定河文化研究会会长谭杰,民俗专家、国家级碑拓专家张云涛,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党支部书记魏育林应邀参加庆典活动。魏文友主编介绍了家谱结构和内容;魏治清主任汇报了修谱情况。魏为民、魏启福、魏永生、魏元财、魏亚杰、魏长海等宗亲代表发言。谭杰会长、张云涛先生先后发表讲话,魏育林书记宣读了《贺词》。

北京魏氏清明祭祖暨《魏氏宗谱》颁谱庆典纪实 (3).jpg

北京《魏氏宗谱》,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老家河南家谱馆)负责设计排版印刷,内容丰富,印刷精美,受到魏氏宗亲的广泛好评。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家谱委员会会长魏怀习,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书记魏育林,应约为其作序。该谱二十多万字,520页。记述了分布在北京沿河城、高崖口、青白口、法城、西北旺、龙泉雾、涞水北峪塔、珠窝、付家台等地区魏氏家族(九个支系)迁徙、繁衍、发展情况。

主要特点: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结构严谨。

一、历史悠久。系统梳理了魏氏世系:一是魏姓祖源概述:得姓始祖毕万(距今2700多年)至上古祖先轩辕黄帝(上溯5000年);二是魏氏公共世系世次:从得姓始祖毕万(公元前710 年)至联谱69世(1420年);三是始迁祖(一世祖)魏云公至2025年(共计652年),形成的北京魏氏世系。云公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睢宁,后兴、敬二祖携家眷,遵循“南兵北戌、军眷随防”之国策,由睢宁驻守济宁卫;再移防北京沿河城长城一线。世代繁衍生息,历经600多年,凡26世。

二、文化厚重。一是传统文化意义深远。立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的“魏氏先莹之记”,记载了永乐年间至今600多年的历史,是明朝“南兵北戍”的见证。驻防沿河城之魏氏作为明代“南兵北戍,军眷随访”的代表,祖籍苏北,打破了长期流传于京西“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说明门头沟人口源流是多元化的;二是家谱文化惠及当代。“魏氏先茔之记”,作为“记事碑”,记载了魏氏家族的历史文化;同时又是明代魏氏家族一个时期的碑刻家谱,有了这部石碑家谱,才使得北京魏氏600多年历史,得以清晰留存、绵延至今。该碑对于研究地方历史起到了补充资料的作用,因此,被作为重要历史文物,加以保存;三是红色文化赓续传承。“北京魏氏革命英烈传记”“北京魏氏革命英烈名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记述了魏氏家族16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事迹。他们像先祖一样,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前赴后继、顽强战斗,英勇献身、血染疆场!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

三、结构严谨。该谱由八章18节构成。谱头和第一章,重点介绍图腾释义、名人论谱、序言、源流、凡例、字辈、家规家训等内容,具体阐释了家族情况、修谱过程及编修依据;第二章至第七章,重点编辑了家族历史文化、世系图表、人物简介、传记艺文、研究成果、研讨文章、修谱纪实、岁月留影,全面记载了家族历史文化、人员结构、历代名人、先进典型、迁徙分布、历史遗迹、现实生活、家族活动等,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穿越时空的魏氏家族大家庭。第八章,收录了北京魏氏革命英烈名录、功德榜、通讯录、后记,对于修谱联谱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突出事迹等予以褒奖。

通过编修家谱,建立广泛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做好家族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激励我们为建设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