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于氏家谱网 >> 于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关于峪里于氏家族世代相传的历史记载

时间:2025/5/14 11:52:51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关于峪里于氏家族世代相传的历史记载

一、居住地变更

公元1368年于氏三兄弟从山西洪桐县大槐树迁入黛眉山下峪里是首次居住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变化,以及生存条件所迫,三兄弟的居住地产生了变化。老大(大公)及后裔始终居住峪里涉及峪里上村、峪里下村和东山底村,持续到公元一九九八年因国修水库,峪里上村迁移河南省新乡市平原新区师寨镇峪里新村定居,峪里下村迁移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招贤乡太涧村定居,东山底村仍居住在原地。老二(二公)后裔移居新安县石井涉及石井村、南坡村、下湾村、半坡村、谢岭村、胡庄村、前口村,黑扒村、梨园村、土沟村、火石疙瘩村和三头岭村。因国修水库,石井村部分于姓迁移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化工镇石井新村定居,其余村于姓仍居住在原地。老三(三公)后裔移居山东(具体地址不详,有待查证)。

二、同根同源的血脉延续

河南省新安县黛眉山下的峪里于姓和新安县石井的于姓分别属于老大(大公)和老二(二公)两个亲兄弟的后裔,是血脉相连、同根同源的一个大家庭。

三、茔地变更

老大(大公)和老二(二公)仙逝后,创始祖茔地于家坟,地址在原峪里上村南东坡(遗址在新安县石井镇峪里新村北下方三十米处),茔园面积一十二亩。始祖两兄弟并列安葬,老大(大公)居左,老二(二公)居右,此茔地共葬四代人。因老二(二公)后裔陆续移至石井一带定居,距峪里路途遥远,山路难走,每年到峪里于家坟上坟祭祖不便,未征得峪里族人同意,将始祖茔地居右的老二(二公)及续葬的二公后人遗骸全部移走,创新茔于石井西胡庄西坡根。

老大(大公)第五世弟兄二人,长大臣,次大道,分门到茔。大臣创新茔地址在原峪里上村河西雪家岭坡根,此茔共葬(5-10世)六代人。大道创新茔地址在原峪里下村河西北苗家疙瘩,此莹共葬(5-12世)八代人。尔后陆续不断创茔,具体茔地分布在本家谱中均有详细记载,在此不再详述。

四、需澄清的事实

经查阅新安县石井2008年二月编写的《于氏家谱》记载石井的于姓始祖是从山西洪桐大槐树直接迁入石井定居的,没有载明是从峪里后迁石井定居繁衍生息的,并且也称始祖是大公,这种记载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峪里于氏家族世代相传至今,石井的于姓是埋葬在峪里始祖茔地于家坟的老二(二公)的后裔,起初石井于姓族人每年都到峪里首祖茔地于家坟上坟修墓,尔后因上坟不便才将老二(二公)移葬在石井西胡庄西坡根的,并且峪里首祖茔地于家坟至今仍可清晰地看出老二(二公)移走后遗存的现状遗迹。为进一步澄清此事,让峪里老大(大公)后裔和石井老二(二公)后裔永远铭记是一脉相传的骨肉至亲,二0二四年十二月六日峪里于氏家族,委派二十世于学章和于爱平二人前往石井于姓现住地孟州市化工镇石井新村联系石井于氏年龄大的人进行考证,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分别就于氏祖先世代相传的事宜进行了交流,达成了共识。但这只是口头上的结果,为了使于氏后裔永远知道峪里于姓和石井于姓是血脉相连的骨肉至亲,是一个大家庭,二0二五年农历二月初五日,峪里于氏后裔二十世孙于学章和于爱平再次前往孟州市化工镇石井新村和石井于氏后裔商谈此事。大家认为有必要写出具体文字印在家谱中,这样可以让后人清晰地知道是一家人的事实,不再失传了。石井于氏家族委托三个年龄大的老人(分别是十九世于军子、于国文和于二套)亲笔写了文字,并委托将此文书先印在峪里于氏家谱中,待以后石井于氏再续家谱时也载明这一事实(具体亲笔文字附后页)。

五、据我于氏家族世代相传并已延续至今的事实是:大臣祖从第13世孙光星后裔开始,①在大臣祖支系中排序世辈不变;②但在大道祖支系中世辈排列时应低一世排序。

峪里于氏家族理事会

二0二五年二月十六日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对不起,本栏目下没有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