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高氏家谱网 >> 高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追溯真脉,有错必纠——​中华高姓大通谱·粤东支谱序

时间:2024/7/4 9:42:14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中华高姓大通谱·粤东支谱序四

国有史,家有谱,史以颂扬帝德,立纪纲,记世运之兴衰;谱乃弘扬祖德宗功,铭祖训,辨世系,别彝伦之长幼。东晋·黄芳曰:“谱者姓氏之经纬,昭穆之纪纲,遵一姓之源,记九族之统。人伦根蒂,君子贵之,贤者重之,因为凭依。世数绵远,根叶难分,时由盛衰,流胤辽远。谱系若存,依凭有据,注记精显,品秩无差,班序俱定···”

纂修族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产生于三千年前的上古时期,盛行和完善于明朝朱元璋统治的封建时代,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慎宗追远,孝祖敬宗是中华民族的永恒传统。谱牒者,追其宗,溯其源,合其本,联其宗,承前启后,弘扬祖德。我高姓子孙繁衍,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成为华夏大姓之一。然因朝代更替,外侵内拢,战乱频仍,谱牒焚毁,且年湮世远,谱牒失修,考究艰难。虽有宗支自立家乘,为籍家基藏,然残缺不全,只知身之所出,不明祖之其源。是以各亲其亲,各祖其祖,源无所溯,系无所考。寻其根,溯其源,归正本,是我辈之职责。此东溪(高登)系;彼东溪(正纲)系;还有汀州宁化石壁村文辉公系。原我祖系是否张冠李戴、攀附豪门望族,或以讹传讹,误导后裔。不妨予以剖析。

被我族尊为一世祖者,讳念六公(念六郎,十三官),约生于1289年,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人也,于延佑、泰定年间迁徙福建南靖(今平和县)大溪卓墘后入赘大溪社头油房坑黄氏家,生二子:长子讳勇,字天祐,次子讳猛,字天庆。讲独特的平和客家方言——客家话,但有别于其他客家话,至今福建东狮(西)坑、广东海丰的南垭、水口村还保留原有的方言。90年代末海丰南垭、水口和各地高姓支系虽有自编《高氏族谱》,然而因受交通、通信网络和经济等条件制约,资料搜集困难,未能获得足够考证资料。屈于源无所溯,系无所考的情况下,将我一世祖念六郎公编入高登(东溪)脉系。其世系是:高登(东溪)、持、霄、光宗、一勤、满宝(配杨氏妈)、高启(进士瀚林)和念六(高登六世孙)。高登祖父耀祖于北宋熙宁二年(1096)由浙江绍兴为避青苗债迁徙入闽,其孙高登字彦先,自号东溪,福建沿海漳浦九都宅兜社(今杜寻镇)人。生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卒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宣和三年(1121年)贡入太学。出身豪门,讲闽南语(河洛语),语言、出生地域与念六公均不相同。

旧谱记载高满宝是念六郎公之父。经查,高满宝是高登长子高扶传下第十世孙,其父高添园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从漳浦九都社迁入南靖县靖城上釜社后再迁武林村定居。满宝配杨氏妈,后尊为武林村高氏一世祖。明.洪武十四(1381)年三月当解差往浙江不幸客死他乡。所谓念六公之父满宝(也配杨氏妈)实际比念六公小了五世(约小了125岁)。纯属张冠李戴。

旧谱显示进士翰林高启是念六公之胞兄。据考证元末明初间进士翰林高启只有一位。高启(1336年—1373年)字季迪,号槎轩,自号青丘子,江苏长州(今苏州市)人,吴门四杰之一,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洪武元年(1368年),应召入朝,授职翰林院史编修官,参与编修《元史》,教授诸王。念六公出生于宁化石壁村,属客家聚居地,按客家当时习俗相传取名单代题“念”,双代题“大”,女者称“娘”,即:一、三、五…世为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排列;二、四、六……世为大一公、大二公、大三公……排列。在语言未被同化之前从高登至高启因不属客家人,却没有如此习俗取名排列。所谓进士翰林高启是念六公之胞兄,实际比念六公小了47岁。长幼倒置,出生地域不同,语言也不同,纯属“移花接木攀兄弟”,“攀高结贵拉名人”,攀附豪门望族。此现象在明清时期极为常见。广东海丰县南垭水口《高氏族谱》包括手抄本内容是根据福建安厚河洋、平和大溪《高氏族谱》内容抄录而来。福建平和、河洋《高氏族谱》非本族人所编,而是请外姓人蔡氏所撰,该谱撰写于1727年,距念六郎公(约出生于1289年)的时间已隔438年,撰谱人在其谱序第33页中表述当时的心里矛盾,大意是:“念六公距今四百多年,家谱没有记载,无资料可查,念六公父辈是谁?祖辈是谁?无从考证。与族长们商讨后,建议选一位与念六公年代、年龄相仿,具有忠孝双全的人作为祖先,该建议得到了族长们的赞同,于是选择了高登(东溪)作为先祖世系。”这就是撰谱人当时内心矛盾中的表白。

以上例证说明,若念六郎公属于高登(东溪)脉系显然不成立。

那么,念六公的父辈,即其“源”和“根”在何处呢?本谱本着“求实存真,言之有据,有错必纠。”的原则,开展追溯真正祖系的寻根之路。理事会及编委成员舜宝、舜岳及本人等通过高研会会长、本谱编纂总顾问高路家教授指点迷津,会同相关人员九进福建。首先到福建上杭、平和大溪卓墘东狮(西)坑村和平和安厚镇河洋村,后至漳州、福州怀安凤岗高宅洋、泉州晋江安海、厦门高浦、云霄宜谷径等地搜集资料。得到了当地高映生、高谋建、高谋准、高甘泽、高伯安、高成祥和高志超会长等宗贤大力协助和支持。获取了福建上杭高氏族谱部分资料、福建平和河洋《高氏族谱》、福建平和《高氏族谱》(一)、福建平和《高氏族谱》(二)、渤海凤炭《高氏族谱》、渤海高蒲《高氏族谱》和台湾1965年修成的渤海《高氏族谱》等很多较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尤其是福建安厚河阳《高氏族谱》距今有293年,平和《高氏族谱》(一)立谱至今200多年,记录较为完整、详细、历史悠久;台湾《渤海高氏族谱》记载念六郎公及先祖世系、迁徙过程较为详细,即先祖始入闽落足点,后裔迁宁化石壁村一平和大溪社卓墘。通过综合考证,结合广东陆河县高日照宗亲提供的由高仁炳抄录、高兆廉重抄录的陆河县《高氏族谱》资料对照印证,我族不属于高登(东溪)脉系。但有四个系有待进一步判别。

ー、正钢(即东溪公系):一郎、一秀、四府、念六郎(十三官)。摘之福建平和《高氏族谱》;

二、高钢(系)、16世高登、百三郎(三二郎)、千八郎、原二郎、念六郎。摘之陆河县《高氏族谱》;

三、高钢(系)、十郎公、百二郎、千二郎、万二郎、百六郎、念六郎。摘之台湾《高氏族谱》;

四、据福建谱、五华谱记载:文辉公,配沈氏、廖氏、卜氏,生十郎公。十郎公原住宁化石壁村千家围,1296年迁居上杭胜运里曹田乡住东溪河畔,配沈氏、童氏生: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百四郎、百五郎、百六郎(念六公)。

以上世系众《谱》记载各表,五花八门。那么,究竟属那一系呢,为慎重起见,准确认定血脉主干,通过各自获取DNA标本进行科学检测,得出结论是文辉公脉系。念六郎公五世孙以下部分有生卒年龄记载,如五世祖玉辉公出生于明.洪武元年戊申年(1368)农历正月廿九日酉时、卒于景泰元年(1450)庚午年四月十六日,享寿八十三岁。从五世祖往上推四代约80年,即念六郎公约生于1289年(谱载念六郎公1310年迁徙平和大溪,1314年入赘黄氏家)。人物、时间、地点均与历史记载相符,依据确凿;因而,此“念六郎”非彼“念六郎”,相距有七代之差。显然,我祖念六郎公与十郎公即属于兄弟辈分。“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而今,源有所溯,系有所考,文辉公之脉系正是我们所要追溯的“源”和“根”!

明辨世系是吾辈多年来的心结,也是先父的嘱托。90年代末,先父与众宗贤协力修整海丰县南垭水口《高氏族谱》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功不可没。但因受各种条件之限,未能追溯到真正的“源”和“根”而深感遗憾。这次得以成功衔接是我族之庆幸,也是我族兴旺之祥瑞。念六公诞生700多年来,传下后裔卓著斐然,子孙兴旺,繁衍生息,枝繁叶茂,遍及福建、江西、海南、广西、广东陆河、陆丰、海丰、紫金、广州、深圳、惠州、美国、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后裔数以万计。

本谱在弘扬高氏谱牒文化、探索、提示我族始祖的源头分派,迁徙等关系,追溯远祖渊源、整理、厘清、载录我族各分支世系传衍,使我族裔清楚历代祖宗传衍及艰苦创业情况;让族裔记祖训,承祖德,弘宗功,弃陋习,树新风,重教育,传美德,齐心协力,促进家族团结,振兴我高氏大家族。本谱经众宗贤协商定为《中华高姓大通谱·粤东支谱·念六公卷》,并经高研会会长、本谱编纂总顾问高路家教授审阅定夺。

受众宗贤委托和舜岳宗兄抬举,本人与舜岳宗兄同为本谱主编并为本谱作序。本人才疏学浅,自感不力,难免出现错漏和瑕疵,不足之处欢迎斧正。

念六郎公二十二世裔孙高志东

己亥年七月撰于海城 

上一篇:高舜岳:愿携白发丹心献族人

下一篇:没有了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