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毛姓志
- 时间:2024/7/30 17:00:50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日前,毛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了一部《河南毛姓志》。
下面是该书的一组照片:
序(前言)
盛世修志,经过两年来河南毛姓族人以及关注毛姓文化同仁的共同努力,《河南毛姓志》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姓氏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姓氏志与家谱是姓氏文化的基石和重要载体。姓氏志与地方志和国史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文化支柱,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基于此,河南省毛姓文化研究会在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社科院以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领导和鼎力支持下,由数十人组成河南毛姓志编撰委员会,历经数年时间,遍访河南毛姓历史文化遗迹,收集河南各地的毛氏族谱,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各地毛氏宗亲征集资料,听取中肯建议,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河南毛姓志》终于即将面世,这不仅是河南毛姓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全国毛姓族人的一件大事,开创了省级毛姓文化研究编志的先河,对中华毛姓文化研究和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有史,国史记文明政纲,以利安邦定天下;方有志,方志记述一方风土人情,风雅诗颂,民间传说等文化传承;姓有志族有谱,姓志述祖宗来龙去脉,数典敬祖,祖德宗功,可为子孙作明镜,寻根问祖作依据,国史、方志、姓志(家谱)是构成中华文明的三大支柱,姓之有志如国之有史,朝朝沿袭,代代传承。
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自盘古开天以来,星辰河岳罗列混沌宇宙之间;三皇五帝至今,人类姓氏生息繁衍万年;山有尽头,水有源头,树有根系,氏有姓志,家有谱牒,亦若天有历象,地之图纲,昭然上下而不紊。姓不可无志,无志则文化传承失矣,家不可无谱,无谱则世系辈分伦理乱矣,国不可无史,无史则纲常政纪文化失矣!尊姓而修志,敬祖而寻宗,寻宗而聚族也。今河南毛氏聚而修志,功莫大焉!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观我中华毛姓,始于姬姓,与黄帝一脉相承。西周文王立国,其子叔郑助周复兴,封于毛国,其子孙以封地为姓,繁衍至今,历三千余载,叔郑乃毛姓之鼻祖也。“斑簋”铭文,记述先祖毛伯爽受周王之命,委以六师统帅,“三年靖东国”,取得讨伐东夷淮夷的胜利,彪炳史册;“毛公鼎”等青铜名器记载,西周毛公乃国之重臣,功勋彪著,族系显赫,与周公齐名,位列朝班。至东周毛伯过、毛伯得事件,毛姓族人淡出人们视野,沉寂数百年。毛姓失国之后,史籍或禁或毁,毛姓或改或匿,典籍禁记载,口传恐惹祸,隐名改姓保其身,故毛姓史籍少见于东西周典籍,近代“斑簋“毛公鼎”的出土,才是毛姓再现西周时期的辉煌族史。周末汉初,毛遂、毛苌、毛亨名人复出,毛姓又兴盛于大江南北。
敦煌遗书S.2052号《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云:“荥阳郡,出六姓:郑、潘、毛、阳、牟、郏。”敦煌遗书B.8418号《姓氏录》则记“荥阳郡四姓:郑、毛、潘、阳”。敦煌遗书P.3191号《郡望姓望》亦记“荥阳郡,四姓:郑、毛、潘、阳。”这里虽然没有明确写明毛国封地在荥阳,但数处都将荥阳定性为“毛姓”得姓之地,我们与《通志·氏族略》“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联系起来看,前后呼应,互为注释,前者注释了荥阳为“毛姓”得姓之地,后者则以“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反推毛姓得姓之地在荥阳。
河南原阳从先秦时期直到现代,都是毛姓族人的主要聚居地,原阳县旧有“毛半县、薛一角”之说,又有“吾邑言族大人众者必归诸毛氏”的记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部河南毛姓志,半部中华毛姓史”“一部原阳毛姓志,半部河南毛姓史”。据浙江清漾宋代毛渐编撰的《毛氏族谱》记载;毛姓“始祖坟在荥阳郡都乡治下里,去邑三十三里。”“毛苌墓在荥阳郡武阳县(阳武?)安平乡,八世合葬,八十五坟。”“毛义、毛玠墓在荥阳郡西十里。”由此可见,河南是毛姓得姓的祖根地,其荥阳、阳武也是毛氏先祖的郡望之地。晋时阳武人毛宝带兵南渡,毛姓在江南开疆拓土,繁衍生息,子孙遍布江南数省,毛宝被尊为江南毛姓一世祖;近代毛姓伟人毛泽东的诞生使毛姓姓氏重现其辉煌地位。据各种文献资料证实,毛泽东先祖毛宝为河南阳武(原阳)人士,毛宝东晋时期衣冠南渡,落户江浙,其一支后裔宋时毛让公迁徙江西,毛让公后裔毛太华元末明初远徙云南永胜,因军功奉调移居湖南韶山,被尊为韶山毛氏一世祖。毛姓文化源远流长,极富传奇特色。为了记述毛姓古今典型人物和事迹,记录毛姓历史和源流世系,弘扬和挖掘毛姓文化的优良传统,以不忘根本,为毛姓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河南毛姓文化研究会组织对毛姓文化研究的热心人士以及致力于毛姓文化研究者,心汤血编撰成书《河南毛姓志》。
《河南毛姓志》的编撰力求尊重历史,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科学论证为前提。对一些历史疑问,没有实据证明之前多以论文的形式编撰入书。对存疑的问题以正史为准,同时标明其他出处及传说,如毛国封地问题、毛遂祖籍问题,以免引起认知上的混乱和误解。
古往今来,国有正史而兴,地有方志而盛,姓有姓志谱牒而传。《河南毛姓志》的编撰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河南毛姓志》的编撰可寻毛姓精神之根。毛姓自得姓三千年来,离乡背井,播迁各地。追本溯源,问祖寻根,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承载着世世代代毛姓的尊姓情结和精神寄托。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一部毛姓志就是毛姓的“精神寄托”,从中不仅寻得毛姓之根,宗族之根,血缘之根,尤为重要的是寻得毛姓文化之根,精神之根。为毛姓文化传承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河南毛姓志》可溯血缘之脉。“国有史而知兴替,姓有志而知播迁脉络”。《河南毛姓志》说到底既是一个毛姓起源、生息、繁衍、播迁之历史,也是一个毛姓血脉相续,代代相传,发展壮大之纽带。任何一个姓氏不仅追求物质的拥有和精神的传承,更多的则注重血脉的延续。瓜瓞绵绵,螽斯振振,《河南毛姓志》将河南毛姓定位于一定的历史坐标上,给后人回溯历史、寻根问祖、知晓血缘提供了无上方便。
《河南毛姓志》可筑毛姓文化之基。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支柱,《河南毛姓志》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它不仅涉及毛姓之起源、发展与演变,毛姓重要人物之家史、族史、家教、家规、家风,各族的习俗、以及文物、文献资料,还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既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宗族感召力之功效,亦为学术研究提供其重要价值。“后人若问先祖事,毛姓志里有记载”。
《河南毛姓志》尊重历史,注重事实,结构严谨,内容详实,收录河南各地毛氏族谱十余部,几乎涵盖河南各地毛氏分布。收录各个时期毛姓人物数百人。洋洋洒洒数十万言,涵盖毛姓之历史渊源、分布概况、繁衍详情、迁徙路径、郡望堂号、家乘族谱、宗祠家庙、氏族文化、人物功绩。尤其值得点赞的是,编撰委员会成员甘愿奉献,不记报酬,夙夜不懈,以严谨治学态度,求真务实文风,在全省乃至全国毛氏宗亲的鼎力支持下,耗时数年,终成鸿篇巨著。此志修之不易,诸君功德无量。这次《河南毛姓志》的编撰集河南乃至全国毛氏宗亲之洪荒之力,在浩瀚的历史史料中寻史淘金,从民间遗迹传说中凿石求玉,从各地族谱记载中寻宗追迹,对传承毛姓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必将载入毛姓文化研究的历史史册!在成书之际,对全体编纂成员致以崇高敬意,对此志付之梨枣表示衷心感谢!是为序。
2023年
上一篇:河南毛姓志第一次评审会议在郑州举行,石小生、穆朝庆等专家到会指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