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一卷 胜修九楹 ----写在凉州黄羊土塔墩李氏北半阁支系《李氏家谱》成印前
- 时间:2024/10/31 10:23:30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修谱一卷 胜修九楹
写在凉州黄羊土塔墩李氏北半阁支系《李氏家谱》成印前
文/汪开授
应凉州黄羊土塔墩北半阁支系《李氏家谱》编纂委员会相邀,有幸参与了《李氏家谐》的审稿工作。对我而言,编审方可作序难,难就难在人微言轻,才疏学浅而惟怕空负了编委们的一番盛意,推之又难抹情面,不揣浅随,碎片化的冒昧淡点看法。之前走马观花看了李博先生编撰的家谱第十稿,现从简明、扼要,浅显的角度说起,谈一点个人观点,权充一家之言,亦可与主编及编委们商榷之。
一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南宋名臣胡铨有谱论名言“岂有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孙者,可不思本源乎?然欲溯源而导之,非修谱不为功也。‘家族立谱旨在溯本源,辩昭穆,分支脉、别亲疏、论尊卑,亦可知兴衰、传家风、晓事理。故家谱、族谱、宗谱等谱牒是一宗一族主要成员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又称“纯正血统的可靠蓝本”。她系牵着族人对根的思念,对祖的崇敬,对家的依恋,是奉先思孝、承前启后、寻根留本、教化子孙和敦亲睦族的集大成者。家谱的修撰,不仅是让你找到了自己的脉络和诞生的根源,还记述了祖先高尚的品德和家族优良的家风家训,将会起到教化育人,怎样处世和如何立身的重要作用。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总记录,是该家族的发展史,家族人物的风云变幻、宦海沉浮,家族的兴盛衰落、流转迁徙,通过一本家谱尽收其中。一个家族可能发展到枝繁叶茂、瓜瓞绵绵,也可能散处四方、星罗棋布,但是有了家谱详细完备的记录,纵然天涯海角,纵然代远宗长,同宗同族的血亲是隔不断的,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家谱最基本的功能,即敦宗睦族、凝聚血亲、追溯祖源、记录历史的功能。
二
小时常读宋初《百家姓》,始句“赵钱孙李“因朗朗上口,熟记于心,也知道了“李“姓位列中国百姓的第四大姓。700多年后的今天,经过第七次人口普查发现,四大姓氏的顺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李王张刘”成了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四名。新版三百姓,李姓居首位。据最新资料表明,李姓是中国当今第一大姓,人口约9530万,约占中国全部人口的7.94%,要是算上旅居海外的已超过一个亿。
李氏者,乃中华第一大姓,得姓有多种说法,有赢姓说、图腾说、老姓说、短姓说、改姓赐姓说,还有指李为姓说,泛论之多,不一而举,从相关姓氏权威资料看,李姓出自熏姓之说居多一一额项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为食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利贞的母将“理”“姓改为“李”(“木子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别说从略)
查阅《中国姓氏名人》发现,姬姓李说:公元306年,巴人在蜀建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有资料表明,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探寻李氏流源,必探其郡望堂号。‘李陇西”为”陇西那,系李姓郡望。有郡望佳话:西陲望族(陲):太白遗风(白)。这是以李姓名人撰成的对联,每一句都喑射一位本姓名人(李陲、李白等人)。还有武威郡、中山郡等;李姓堂号则有姑减堂、青莲堂、以陇西堂最早、最有名气、沿用至今者居多。
三
李姓是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历史悠久,支脉众多,来源庞杂。就来源论,有从图腾演变而成的李姓,也有由古代职官名称而来的享姓,还有源于皇帝赐姓或其他姓氏冒姓、改姓的李姓,以及出自古代少数民族的李姓等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李姓兼容并蓄、广收博揽,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为其他姓氏所不能比,这也是它的一大特征。
史海钩沉,各抒已见,看看几位研究姓氏的专家和文化学者对武威(姑臧)李姓源流前世今生的研究成果,会起到拾遗扑缺、全面系统了解田之大姓不无裨益。
著名史学博士王大良先生在《中国大姓》一书中在李姓郡望中就有“武威李氏:唐将李抱玉,本姓安。其先为安息国世子,入中国居洛阳,后裔避乱徒居武成,行为大族。至抱玉时,赐姓李,后徙籍京兆,其族遂为京北李氏”的李姓源流之论。
武威籍甘肃学者陈有顺先生在《敦煌遗书与凉州著姓》一书中对李姓源流有“略述“考证,陈先生依据李氏老谱记载:陇西李氏,又称“成纪李氏”。起于武威,望出陇西。故”姑臧大房”乃(陇西)成纪李氏之祖也。他说:凉州李姓源出大致有三:一为唐《姓氏谱》所云‘十三都望“之一“武威李氏”(姑威大房)后商;二为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于至德二年(757年)五月赐安重璋姓李氏,改名李抱玉及其后裔;三为明季之时,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至凉“遂家焉“之李姓及其后裔…
武威文化学者王其英先生在《从武威碑刻探寻武威李姓流源》一文中曾有表述:“综观现存碑刻和文献资料,武威李姓源出主要有五支:一为唐《姓氏谱》所云‘十三郡望之一“武威李氏’,即姑威大房后商;二为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唐肃宗于至德二年(757)赐武威安重璋姓李氏,改名李抱玉,之后一批安氏将领被赐“李“氏;三为西夏李氏后商融合;四为明未清初李栖凤家族进入武威并迅速崛起;五为明朝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之移民之李姓后商。
综上所考:①胧西李氏,姑臧肇基。四海望族,以宝为冠;②姑威李氏,始祖李承一一“世以甲乙定山东著姓,惟李氏出姑臧系者最华显。
四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积善堂”属土塔李氏自立堂号,取意”积德行善“之意,这符合李氏家族“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的持家处事、教化育人的理念和立谱设堂的根本宗旨。
若夫黄羊土塔李氏,据1997年版《李氏家谱》记载,先祖端于山西大槐树,后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四位先祖迁徙来西北,入驻武威,伯祖李干落户于凉州河东堡李家坡子置业兴家,仲祖李万不知何故则定居于古浪县元墩子修庐建舍,繁衍生息,后约在清成丰年间迁籍凉州黄羊土塔墩置田发家,贯名“黄家坟”,数代人鑫斯衍庆,仓禀股实,遂占籍定居于土塔墩成为当地望族。而叔、季先祖信息全无,详情难考焉。土塔李氏其后在此地传14代,约400年,子孙振振,瓜瓞绵绵,艰苦创业,本固枝荣,或课读农耕,或经商仕学,或咸荣百业,奋发精进,孝悌忠信,各房支脉,代有翅楚。其历经的风风雨雨,走过的坎坎坷坷,创造的轰轰烈烈,建立的德业善行和家族遗风、精神力量、人物事迹可述可赞、可钦可敬也!
盛世修谱,泽惠万代。河淘淘不竭,源头在也;木森森荣茂,本根存也;人之为人,岂无所由来?故溯本思源,慎终追远,是后人义务所在;且家谱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血脉的相连,历史的延伸,先辈的序列,名份的鉴证,家道的备查,永存的记忆。今之新立家谱,记祖先之业绩,扬前人之精神,明宗族之昭穆,岂非李氏一族盛事战!
五
这次由李氏六世孙李博主笔修撰的新版黄羊土塔李氏北半阁支系《李氏家谱》,主要内容全面,图表格式创新。其特点有:
一是前序后跋、名家题贺、编委寄语、谱例说明等比较全面系统的说明了新立家谱的原则、作用、意义和作法。
二是李姓源流、郡望堂号、坟茔遗迹有根有据,表述清楚,在概述姓氏源流及家族变迁史和郡望、堂号、堂联的来源、典故都作了简要介绍。特别对祖坟墓地上约百座封土位置作了定位绘图,留谱永存。
三是重新修订了族规家约,其内容包括族人的思想、品质、修身、孝道、礼仪、行为、举止等精神风貌的行动规范。
四是在原有字辈的基础上补充、新立了用语通俗的排序用字;用图表格式侧重记录了世系谱中家族成员的个人信息,简述个人经历,或有一行之善,或有一艺之长,或有一德之功,以期达到学有模范,激励后人的教化作用。
五是艺文留存入谱,包括族人诗文著作,书法绘画、论文专著等优中选优,甄别采用。
六是照片集锦重点突出,对具有存谱价值的祖茔、祭祀、古物和反映族人生活的照片、过世先祖和族中名人俊彦玉照尽量作到既不可挂一漏万,又不必面面俱到。
七是对两部旧谱(1987年版、1997年版)作为遗存原本辑存,扫描收录,不修改、不点评、不增减,保持老旧家谱原模原样,留存于后,永志纪念,意在展示家族文化,延续祖先崇拜。
六
新版黄羊土塔墩北半阁《李氏家谱》较之旧谱体例更加完善,功能突出明显,装帧美观大方,设计古朴典雅,大16开本,精装硬封以墨绿为底色,烫金谱名。封套选图淡雅呈土黄浅色,简洁含蓄,设计元素切题,乡绪气息浓郁。邀请谱牒研究员汪开授、高级中学教师杨军年担任审稿、终审工作;主编李博作总序,汪开授、杨军年等人作分序;编委李永才、李大才、李大奎、李大恒撰写了寄语;社会贤达人士王文海等人为家谱告成题词祝贺,本家族人李永泰先生题签了谱名并篆刻“凉州李氏“印章一方,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王大臣先生、中国书法研究会会员李逢泉先生分别为家谱的扉页、书眉题签了墨宝。
新修《李氏家谱》内容共设十七章,127小节,族人信息表格171页。篇首、篇中、篇尾刊载李氏族徽、图腾和人文始祖黄帝、得姓始祖李利贞等彩色图片,以及祭祖、墓地、封土、碑刻、房屋、老宅、人物等资料(图片)共1180帧,包括谱末附录的涉谱资料、题外文存共50篇,全谱627个页码,约45万字。
总之,谱书的装帧设计和护套、护壳、书背、版式、扉页、插图、封底在内的封面设计、版面编排以及装订形式、使用材料等都做了精心的策划和严格的要求,做到了“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设计与理念力争完美”的目的。
七
文末,不得不说说家谱主编李博。
李博,字子木,系北半阁六世裔孙。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中文系,喜欢诗词歌赋,爱好传统文化。自学平面设计,本次修谱的排版设计工作全部由他独立完成。他跟随王文海学习心理学多年,对家庭教育方面很有见地。同时,对红色文献的收藏也情有独钟,现有藏品两万余件,数年间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成功举办过多次红色文献展,是黄羊土塔墩李氏家谱第三次立谱发起人、主编。2021年自主创业,创立‘甘肃博友创意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21年初,北半阁李氏一脉启动第三次修谱工作,编篡委员会一致推举李博任主编。编委会部分成员先后赴各地寻根问祖,并在兰州和本地探访知情耆老,获取口碑资料,佐证不实疑问,得以正本清源,留本与后。其间,李博怀着对先祖的一片崇敬、虔诚之心,不计报酬,不辞辛苦,甘愿奉献,在近两年多时间里风雨兼程,岖心沥血,宵衣肝食,在浩若烟海的相关资料中钩沉辑佚,探研考证,虚心拜访地方修谱专家和研究姓氏的文化学者,旁征博引,去伪存真,十易其稿,在编委会成员的鼎力支持和族人的协助下,终得大成,圆了族人重修家谱之梦想。这种求真务实,敬畏先祖,认祖归宗的敬业精神,着实令族人钦佩矣!
我以为,北半阁李氏一支有李博才俊,祖之荣耀、族之有幸也!
结语
呜呼!清平盛世修史志,国泰民安续家谱。盖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报本追远,敬祖尊亲乃人之大伦也。家谱就是血脉的谱系,家庭的档案,旨在寻踪究源,不忘其本使先辈功有所崇,德有所扬:使后昆情有所缘,志有所立,今余之撰文,惟祈李氏族人克绳祖武,继往开来,自尊自爱、自励自自修、自强不息,薪火相传,再创辉煌云尔。
赞日:李氏子孙,八房支脉。立谱宗范,以昭祖训。恭愿后裔,守规遵训。天覆地载,大河汤汤。祖功宗德,山高水长。万物繁盛,国旺家昌。追之述之,永志不忘。孝悌承先,忠信为本。承前启后,福泽无疆。
以上文字冗词整句,难中肯蒙,不敢为序,权为敷述已见而已。
最后衷心、友情、热烈祝贺土塔墩北半阁《李氏家谱》开谱仪式暨祭祖盛典圆满成功,并祝李氏北半阁一脉德泽盈庭,子孙绍续,家族繁荣,代有翅楚!
时在壬寅年岁末於武威
【作者简介】汪开授,笔名智叟,武威凉州人,西北师大函授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福建亚太科学院待聘牒谱研究员兼文化顾问;甘肃省诗楹联学会会员: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理事:凉州区诗词楹联协会理事:武威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三届监事会总监事;凉州区首批特聘地名学专家;政工师职称,《甘肃消防》,《甘肃供销合作报》特约通讯员;武南百塔《汪氏家谱》、高坝马儿坝《施氏家谱》等多部私家谱牒主编。协助,合作编辑、编撰部门志书两部,主笔修纂私家谱牒二十余本,主要作品有:武威地名趣联集《吟联走武威》民间传奇故事《包家城传说》、诗集《智叟吟草)、(父母亲寿藏文选)、《祭妻诛词》等。待版作品有:《武威百姓百人联话》、《凉州民间丧葬挽联墓联拾零》。作品散见于省,市报纸,专业文学刊物和文学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