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李氏家谱网 >> 李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用家谱传一脉记忆 文/杨军年

时间:2024/10/31 10:50:19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用家谱传一脉记忆

文/杨军年

寻根,是生死以外,人最大的本能。

追根溯源,寻根问祖,是我们每个人最朴素的情感。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普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是他的根,他的魂。

中华民族拥有五干年灿烂的文化,并且这种文化有其独特的传承性,这种传承与中华民族久远的家族式文化承载体系密不可分,中国文化的传承除了国家的主导外,还有家族文化的力量参与其中。中国人的特点是聚族而居,本姓本族的长辈们,把他们一生日积月累的经验、对世界的认知、思想与理念,通过家谱、家训、家祠,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成为其生存奋斗的目标,一代又一代人由此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正如鲁迅所说:“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致力于家族文化研究的南开大学冯尔康教授认为:‘家族的凝聚力来源于浓厚的‘一本‘观,寻根祭祖,把根留住,是说祖宗犹如树木的本根,子孙则是枝叶,千百万子子孙孙,皆源于一个老祖宗,追根溯源,敬畏先祖,叶落归根,绵延不绝,族人就牢固地凝聚在一起。“我们时常挂在嘴上的“光宗耀

祖”、“衣锦还乡”,是一种为家族而活的要体面、有成就、有尊严、不辱门第的朴素人生观。人人有责任确保家门清白、世代忠厚。很多人历尽艰辛、律人律己、积极向上、出人头地、事业有成,其中有为祖宗争光的成份,虽然有其狭隘性,但同时也是在为国家尽职尽责,我们应看到它的正面能量。一个姓氏、一个家族、一方水土、一种文化的积淀,在家族这个平台,演绎着血脉亲情的新篇章,激励着一个又一个家族血脉相连,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黄土高原源远流长的历史,五凉古都底蕴深厚的文化滋养、培育了一门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黄羊李氏家族。李氏族人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随着家族的不断绵延,族人无不想知道自己的身世,祖先的情况,出自何方,葬于何处,他们的历史如何,自己的辈份怎样?为此,李氏家族由李博等宗亲组成家谱编篡委员会,追根溯源,让乡亲族人知道自己的家承血脉,明白自身的祖宗渊源流长,使晚辈们上可以尊敬祖先,下可以团结族人。为做好修谱工作,他们请教了武威在家谱编修方面的专家,亲临家族发源之地,遍寻黄羊土塔李氏后人,虽受疫情影响,但终不负李氏家族重托,今李氏家谱付梓成稿。《李氏家谱》沿袭家谱体例,图文并茂,告知李氏后人祖先曾走过的道路,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经历过烽烟岁月,目睹变幻的历史风云,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其中乡亲族人中值得赞颂的杰出人才和优秀品德,值得弘扬的耀眼业绩,启迪后辈效法学习,并树与楷模发扬光大!

李博是我的学生,有幸受他之托做了一些简单的工作,在家谱修编过程中,看到了李氏一门为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由晚辈牵头,长辈鼎力支持,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续编族谱,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在此,借小序对李氏一族表示祝贺,对李博完成家族重托表示祝贺。衷心祝愿黄羊土塔李氏一族源远流长,后生济济,效法先贤,炽昌万世!

二O二二年十二月於武威

【作者简介】杨军年,大学本科,高级语文教师,有多篇文章先后发表于省级刊物,主持和参与完成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多项,先后获得凉州区优秀教师、武威市优秀教师、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现任教于武威第六中学。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