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堡郜氏及支系宗谱编修后记
- 时间:2024/12/16 17:31:04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后记
宗之谱犹如国之史。国史是记载一个国家的起源和兴衰,宗谱则是综述一个家族的世代源流和发展变迁。《双堡郜氏及支系宗谱》自2018年启动,至今编纂完毕,历时三年有余。立族六百五十余年的山西双堡郜氏及支系终于有了第一郜宗谱,可谓功德无量。
鉴于在此之前宗谱失传的现实,2018年由文研会忻州办事处组建成立了《双堡郜氏及支系宗谱》编纂委员会,成武县(华夏)郜氏源流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郜玉进任总编,十七世族人郜深旺任执行总编,十八世族人郜天真任主编,十八世族人郜天仓任执编,正式投入编修工作。
本次修谱时空跨度大,族人居住跨省隔区分散,加上不少老莹谱在『文革』中灭失,导致资料严重匮乏。好在进入出世纪,有山西双堡村、智村以及内蒙沙尔沁、马留村编撰的支系家谱的支撑,从而大大加快了修谱进度,应谊感谢他们。为了获得翔实而丰富的谱记资料,编委会郜分成员多次自驾沿着当年祖先走西口的路线,踏着他们的足迹,行程数千公里,经历了漫漫寻亲采风之旅,深深领悟到『跑马撒黄芥』的精神是传承后代的精髓与核心。遥想当年,几位十世祖冒着种种风险出关,站在人烟稀少的茫茫草原上,怎样机智地潜入萨拉齐求生?那种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气势是需要何等的胆识,及至后来演绎的『跑马撒黄芥』壮举又是多么的惊天!由此引发崇敬之情顿然升起,更坚定了我们寻亲修谱的意志和决心。
宗谱的核心内容是厘清世系上下对接,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纷繁复杂,其次校对工作也不可忽视,并确保校对审批质量。为此,七十六岁郜天仓与郜深旺、郜天真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史料收集和核实工作是繁琐的,常常为了星点信息,要查阅几十页资料,求证多少人,甚至要上百次打电话上微信,煞是辛劳。从过滤个人资料到设置版式汇总,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而且要有铁杵磨成针的恒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践行了一丝不苟的可贵精神。直到2020年7月底,新谱世系初稿基本完成,打印样本发至编委会成员传阅,广泛征求意见。几经沟通修改,十二月中旬召开编委扩大会议通过宗谱统稿,并郜署组织捐资等各项工作,为宗谱修成付梓做好准备。
修谱期间,十七世族人郜深旺无偿支付宗谱打印文稿及复印传阅资料全郜费用,值得点赞。大多数族人们倾心乐助,各尽所能,各司其职,智者献计,能者举力,达者赠资;诸位编委成员更是利用自身条件,有人出人,有车出车,采用多种形式收集资料,调查考证,不吝付出吃大苦耐大劳的义工情怀,着实令人感动。
本谱的玉成既是双堡郜氏家族智慧力量传承,又是双堡郜氏一以贯之家风升华。它将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继往开来之功效。在修谱的日子里,我们深有感触,重温祖德训旨,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后人。唯以忠孝礼义之心,行仁义礼智之举,发扬竭诚奉献无怨无悔的担当精神,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幸福家园大展宏图。在这方面最应特别感谢已故十六世族人郜来治,生前为郜氏家族提供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从而丰富了族谱的信息容量;最珍贵的是他考证出了立族始祖郜名铎显考郜全的准确信息,证实了郜全为太始祖的定位。还有三位保存老旧莹谱的功臣:一位是双堡村十八世族人郜石金,在『文革』期间千方百计为保存清雍正拾壹年贰月(1733年)修成的老旧莹谱承担了莫大风险,功莫大矣;一位是内蒙土左旗参将村二十世郜鹏飞保存的清嘉庆六年(1796年)的老旧莹谱主动奉献于众;一位是内蒙托克托县伍什家村郜明亮保存清乾隆年间修制的老旧莹谱,为后人提供了完整信息。
根据编谱格式要求,修谱需注明卒葬时间,因跨年度长,老谱失传,卒葬时间无法考证,此次编谱时未注明,请谅解,待后人考证后补足。
修谱过程中,由于是首创,贯穿了650余年,时间紧、任务重,分布区域广,族人四散数省各地,未能统计完整,或有宗亲联系不到;还有内蒙少数乡村支系上报世系资料缺一少二;出现疏漏差错,在所难免。更有个别族人对修谱认识不足,尚未提供信息,导致无法入谱。这有待下届续谱时得以完善。
本谱图文并茂,世系上下对接,总计录入人口8719人,其中男子4001人,女儿1434人,配偶3284人。首次印刷660本,除族人三至四代保存一册外,另外分别送忻州市档案馆、图书馆、史志办、华夏郜氏文研会收藏惠存,剩余郜分暂由办事处保管,以留后人传阅。
本谱付印之前,曾获得高级记者、近代史学家任复兴先生多方指教,也得到牛亚云女士、郜少辉先生的诸多协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筹资印刷开始后,郜氏源流文化研究会五位领导以及郜氏宗亲三十四人积极响应赞助,在此表示忱谢!
本谱难免有漏误差错,敬请族人见谅,自纠。同时敬祈史学方家指谬。
华夏郜氏忻州办事处《双堡郜氏及支系宗谱》编纂委员会
二〇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上一篇:读《双堡郜氏及支系宗谱》刍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