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县小石山归宗谱序
- 时间:2024/12/18 10:40:56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九江县小石山归宗谱序
我巢姓族人散居在九江县(原德化县)境内已三百余载。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和社会等原因发展缓慢。因姓氏小,人口少,在封建社会的动乱年代,倍受当地大姓人的歧视与欺凌。经济权益也往往被侵害。为了取得保护势力,维护生命财产的安全,遂于一九四七年与本县沙河街镇石门曹枧及曹家垅等曹氏大姓合并,改作“曹”姓,同修族谱,并于一九八九年再次续修族谱。然而虽属事出有因,但是却篡改了历史,也是对巢氏祖先的背叛,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应该予纠正。为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追宗寻祖,恢复我巢氏,还历史本来之面目。
我们于二零零零年清明节日,召开首次族人代表会议,大家一致赞同恢复巢姓氏,二零零五年八月下旬我们再次召开族人代表会议,商讨恢复巢姓有关事宜。为了筹集追踪寻祖经费,会上大家各尽所能,慷慨解囊,热情捐助一万余元。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巢氏后代子孙、在期盼早日恢复我巢氏的决心和热情。自二零零零年以来,我们先后多次派福林、派名守林、福章派名守章,福洲派名守洲等前往南昌、彭泽、湖口、都昌等市、县调查考证。现已查明,我们九江县这支巢姓族人,是继僖公后裔巢天才公,自湖口县城山乡团石涧巢菊里迁往彭泽小姑伏之后,由巢侯一百廿六世裔孙巢安兰又名高元(字秀生)公,于清朝康熙年间,始迁来德化县,仙居乡眠龙口小石山脚下(现为九江县城门乡、金桥村)定居。历经三百余年,至今繁衍子孙后代共十一世。因原始族谱丢失多年,无法查证,现据曹氏族谱记载整理分析,其辈份为《……启发必登高,国成天顺,家和福自招》。现共有子孙四十五户一百五十二(男七十一人,女八十一人)人,他们分别散居在三个村庄。一,是本土九江县城门乡金桥村巢老湾村,即仙居乡眠龙口。现有一十九户六十八人,于一九九九年因政府实施移民建镇,全部迁陶家塝新村居住。其中三户因外出工作,分别在九江市和九江县沙河街镇定居。二,是在清朝雍正年间,自国举公始,由眠龙口迁往巢周湾,即现在本县新合乡小石村,共二十四户七十六人。也因政府实施移民建镇于二零零一年,一部分迁往老屋后巢山新村居住。一部分迁往新合镇政府所在地易家埂,另有五户赴外地工作分别在九江市一马路和长虹大道,湖滨花园定居。三是在清朝嘉庆年间,自天福公始迁往本县港口街镇生机林丁家山定居。现有二户八人,其中一户因外出工作,定居在广东省深圳市。(附九江县巢氏族人居住区分布示意图)这些族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辛勤劳动,已彻底摆脱了贫困,居住条件普遍得到改善,全部由过去的土砖平房换成了青砖楼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好转,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不仅基本上消除了文盲,而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达三十八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大学生十二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获各类专业中级技术职称的五人,高级技术职称的二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据近期统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达十七人之多,其中现已健在的有五人,其乃太平盛世人添寿。然而不幸的是于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八时四十九分,在瑞昌市和九江县交界处发生了五点七级地震。我巢姓上述三个村庄同属重灾区,家家遭灾,虽无人员伤亡,但财产却损失严重,特别是房屋。据专家检测统计,破坏严重的一类危房共计十户需推倒重建,二类危房十九户需进行大修理后方能入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帮助下,经过紧张的生产自救,现己恢复家园。
六十年前姓氏更,族史颠倒叛先人。乱世小姓多受压,卑躬屈膝赖生存。
欣逢盛世和谐日,七地六年苦觅根。考证多方终认定,僖公湖口是宗亲。
丙戌清明祭祖坟,同宗相认倍加亲。还原巢姓归宗祖,谱牒重修启后昆。
巢侯公百二十六世巢秀生公第七世裔孙巢浩派名遵淼谨撰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零零七丁亥年六月二十五日
上一篇:九江县巢氏家族认祖归宗大会
下一篇:致九江县巢氏族人的一封信